卢梭作品艺术特色探析
让-雅克· 卢梭及其代表作《新爱洛依丝》

我把所有一切的书都合起来。只有一本书是 打开在我们大家的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书。 正是在这本宏伟的著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崇 拜它的作者。 ——卢梭《爱弥尔》
目
录
一、卢梭其人 二、卢梭其作 三、《新爱洛依丝》
多面卢梭
卢梭(1712年—1778年)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理 解卢梭生平的一把钥匙,也是弄清他对艺术、政 治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不二法门。卢梭出生在 一个思想与政治变革的时期,既像古代哲人一样 为德性辩护,又像现代思想家一样为个体辩护, 同时还认为城市生活与道德败坏紧密相连。主张 人性本善,倡导教育改革、政治改革,从而塑造 自然人,他蔑视社会偏见、舆论及习俗,财产是 产生不平等的根源,而社会习俗使其合法化。
跟父亲在一起的时候, 我肆无忌惮;在朗拜尔 西埃先生家里的时候, 我无拘无束;在舅父家 里,我谨言慎行;到了 我师傅那里,我就变得 胆小如鼠了。 ——《忏悔录》
1724年因为兰博希尔的妹妹在一些小事上责 打卢梭,致使此段生活结束(弄断梳齿)。 “对我来讲,拜倒在让人折服的小姐脚下, 顺从她的指令要求,乞求她的宽恕和原谅, 真是妙不可言的快事。我那生动的想象力让 我热血沸腾,我看上去像一位痴迷的情人”。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 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 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 切更是奴隶。 ——《社会契约论》
隐居与决裂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 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 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 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 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 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 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 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象 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象花 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 歪扭扭。 ——《爱弥尔》
让-雅克_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

让-雅克·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哲学和社会见解、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同时,卢梭在音乐美学领域也有许多著述,并对音乐的本质、内容和形式有着独到的见解。
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他整个哲学-社会-文艺思想体系的有机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启蒙思想和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文艺的新主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根据卢梭在这方面的主要著述,对其音乐美学思想做一初步的整理与探讨。
[关键词] 音乐的情感本质音乐的模仿性旋律的统一性引论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68)作为启蒙思想家和天才的抒情作家的地位是无人质疑的,但作为音乐家的卢梭在许多人看来却是十分奇怪的。
一方面,学者们承认他是个作曲家和理论家,也不否认他在音乐美学史上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中许多人认为他只是个“自称的音乐家”[1],并以一种轻蔑的口吻谈起他的音乐活动,似乎他贸然闯进一个本与他无关的境地。
事实上,卢梭的音乐生涯要远远早于他的文学和哲学生涯,他对音乐的了解和迷恋也在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之前。
他自己声称“可以肯定,我是为音乐而生的,”[2]不仅如此,在他一生的大多数时候,他的确是以音乐为职业养活自己的:在去巴黎之前,他曾做过音乐教师,在巴黎混迹的头几年,写了好些歌剧和小曲,当他的歌剧《乡村日者》大获成功后,他却干起了乐谱抄写员的工作。
在不自觉地成为百科全书派的主要思想家前,他一直盼望着能以作曲家的身份立足于社会;在空前激烈的歌剧论战中,他也是以音乐家而不是作家或哲学家的立场发表言论的。
终其一生,音乐对于他来说,实在和文字一样重要,即使在后世看来,作为音乐家的卢梭远不如文学家卢梭知名。
歌剧《乡村卜者》的创作风格

歌剧《乡村卜者》的创作风格■ 王秀红 胡英华 张浩一、卢梭喜歌剧的背景喜歌剧之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歌剧风格的争斗。
18世纪,法国产生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一派是旧贵族群体,一派是新市民群体。
新市民群体主张平等、自由、人权,旧贵族群体主张既有的利益应该得到保护。
与此相对应的是,喜歌剧和传统歌剧之间的争斗。
卢梭作为法国喜歌剧的代表人物,开了法国喜歌剧的先河。
《乡村卜者》是法国第一部喜歌剧,它以通俗的音乐格调和歌词为创作标志,受到了平民的喜爱,致使一时间传统歌剧没有人欣赏、行将没落。
喜歌剧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喜歌剧的艺术感染力和受欢迎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启蒙运动作为法国重要的社会运动,唤醒了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
公民强调自由、平等、民主,强调打破传统关系、重新对话,这些都反映在喜歌剧当中,使其成为社会运动的衍生产物。
法国喜歌剧运动反映了法国市民社会运动的兴起。
卢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运动背后的深刻原因,他通过喜歌剧的创作来充分表达时代的精神特质,他的喜歌剧代表了当时法国社会大众的所想所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喜歌剧之争胜利的是新派喜歌剧。
二、《乡村卜者》的创作风格分析1.旋律风格《乡村卜者》的创作风格与传统的法国歌剧有着鲜明的差别。
比如在旋律方面,卢梭强调旋律要自然,要贴合语调旋律,尽量模仿人类的日常语调和节奏、旋律。
这种主张其实就是通俗化的认识。
他认为这种创作风格可以真实地再现人们的情感生活,不必披上严肃的虚假外衣,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
结合卢梭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他的哲学思想,就不难看出他所创作的喜歌剧的风格特点。
卢梭作为自然学派的思想家,他强调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用真实的情感去构建生活和世界。
旋律作为音乐情感的自然流露,就要与人本身的语调节奏和旋律相吻合。
《乡村卜者》的旋律创作有语调化、朴实化、自然化的特点,既有法国民间小调的特色又有意大利滑稽剧的旋律风格。
我们知道意大利滑稽剧对法国喜歌剧影响很大。
生活中大量滑稽有趣的元素被糅合进了喜歌剧当中,这是卢梭的创作风格。
卢梭介绍.

朴素派 (原始主义) Primitivism 1890 背景 ︰朴素派画家一词的由来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出现 的所谓 「星期日画家」(Sunday Painters), 另一 别名即为「素人画家」。由于19世纪晚期社会生 活形态的变迁,画家个性的主张 与社会性往往分 裂为二,不能互相适应,于是「朴素派」 画家便 在这种情形下产生, 他们的出现有如一种自然产 生的缓冲作用。此一流派 事 实上不能冠以派别的 名称,因为他们并无特定的组织或 共通的主张, 完全是个自独立作画。 特色 ︰朴素派的作品有相同的倾向:单纯、朴素。 朴素 主义的画家们所作的画,大都描写细密;而此派 画家的写实则是基于内心要求的写实,将梦与现 实揉而为一。
朴素艺术的旗手 --亨利 卢梭 Henri Rousseau (1844~1910)
亨利 盧梭 Henri Rousseau
(44~1940)
卢梭幼年家境并不富裕,1871年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而终其一生, 就是担任这个安份的公务员;他的闲暇嗜好,就是创作绘画,曾经获准在罗浮宫 美术馆临摹。曾经参加官方的沙龙展,却未曾入选;但他仍自得其乐的不断创作。 卢梭于 1855 年从巴黎一所收费站中退休后,始全力作画,因此博得“关税员” 的称号。别人常把他归为“原始的”、“素人的”、“周日画家”之列,他却光 明正大地认为自己是不折不古的专业画家。 1891年起常至植物园观赏温室里的热带景物,创作了许多充满幻想式的作品, 如“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梦”等,1893年退休之后,生活清苦,却全心投 入绘画创作;他充满想象的作品,却获得了诗人的赞赏及毕加索等前卫画家所推 崇。 卢梭画的主题包罗万象,除了巴黎市郊,还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丽的 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异国情调的大幅幻想式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常 逛巴黎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所激发出来的。 卢梭创作热衷于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他的艺术很难归到哪一派,但他的画 法属超现实主义。他似乎总是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幻想的 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天真烂漫,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
卢梭关于科学和艺术的观点

卢梭关于科学和艺术的观点1.引言1.1 概述卢梭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作家,他对科学和艺术的观点具有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著作中,卢梭明确指出科学和艺术在本质和价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科学侧重于客观性、理性和实证性,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
而艺术则强调主观性、感性和想象力,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来呈现情感、审美和个人的内在体验。
乍看之下,科学和艺术似乎互不相干,但卢梭认为二者在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卢梭对科学与艺术的定义、价值和关系的深入观点。
通过了解卢梭的主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和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览,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引入卢梭关于科学和艺术的观点,然后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科学观点和艺术观点。
在科学观点部分,我们将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区别,以及科学的重要性。
在艺术观点部分,我们将定义艺术并探讨艺术的价值。
在正文部分结束后,我们将进行结论部分的总结。
首先,我们将总结科学观点和艺术观点的要点,然后进一步探讨卢梭对科学和艺术的综合看法。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我们将深入探讨并比较卢梭对科学和艺术的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卢梭关于科学和艺术的观点,以及他对二者的综合看法。
通过分析卢梭对科学和艺术的定义、区别以及价值的看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他对这两个领域的态度和观点。
同时,通过对卢梭对科学和艺术的综合看法的总结和探讨,我们可以从他的角度看待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进而对二者的发展和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通过探寻卢梭的观点,我们能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并深入思考科学和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最终,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卢梭关于科学和艺术的观点有所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与思考。
卢梭《忏悔录》的赏析

卢梭《忏悔录》的赏析卢梭《忏悔录》的赏析卢梭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当时封建愚昧的人们在思想上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名人大多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也体现在他们的性上,卢梭就是典型的糜烂杂乱,而且癖好颇多,让人难以。
有人还曾提出卢梭同性恋的问题,其实在欧美地区的名人伟人中同性恋很常见,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苏格拉底等等。
而且卢梭在忏悔录中写了自己三段被同性恋骚扰的遭遇。
卢梭雕塑其实如果仔细看《忏悔录》,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卢梭对于同性恋的摒弃,卢梭是正常的异性恋,而非同性恋。
其中一段是在天主教堂,但那里更侧重与天主教对教徒的驯服,所以卢梭同性恋的事并不属实。
第二段卢梭则完全是处于一个被骚扰的状态,内心里非常厌恶这种行为。
包括第三次同样如此,所以卢梭并不是同性恋。
卢梭同性恋这个情况并不属实,可他作为异性恋的特殊癖好同样令人难以接受。
卢梭解放天性、解放思想以至于极端,卢梭喜欢赤裸着身体,喜欢在黑暗的地方露出私处,刺激。
还写过与华伦夫人以及一个管家共度三人世界,在性方面希望自己被虐待。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封闭晦涩,卢梭行事不拘一格,独自成风。
无论是在与人接触还是文学创作上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风格,卢梭才对守旧的社会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并写下人类的启蒙教科书。
卢梭的情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但其实卢梭出生瑞士日内瓦。
从小就开始孤苦无依的生活,再后来的漂泊中卢梭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卢梭一生的女人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个便是华伦夫人、杜黛陶夫人和他的妻子黛莱斯瓦瑟。
卢梭的爱情故事与卢梭的一生起伏思想著作等都是息息相关的。
卢梭画像卢梭最开始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流浪儿,当遇到华伦夫人时,卢梭的爱情中第一段主要的经历便开始。
由于华伦夫人对于卢梭是一种教导的'姿态,所以卢梭对待华伦夫人总是毕恭毕敬,其中含有对师长的敬畏。
华伦夫人对卢梭的资助同样让卢梭心中感动,但是年龄与身份的不对等终于导致了二人爱情的失败。
卢梭的社会思想与文学创作。

卢梭的社会思想与文学创作。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和作家,他的社会思想深刻影响了文学和哲学领域。
以下是他的社会思想和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社会思想:1.社会契约论:卢梭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类通过自发的社会契约形成政治社会,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他强调人民的主权和社会合意的重要性,反对专制统治和不平等现象。
2.自然状态和原始善良: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是善良的,但社会制度导致了人类堕落和不平等。
他主张回归自然状态,追求自由和平等,强调人性的本善。
3.教育与发展:卢梭对教育有深刻的见解,强调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和道德为目标。
他主张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健全的道德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文学创作:1.自传体文学:卢梭的文学作品常常采用自传体,如《忏悔录》(Confessions)和《爱弥儿》(Émile)。
他通过自传的形式,展示了自身的思想和经历,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社会和教育观点。
2.社会批判与理想化:卢梭的文学作品通常批判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败坏。
他通过对社会阶级、教育体制和政治领导的批评,呼吁对社会进行改革和重塑。
3.自然主义和情感描写:卢梭的写作风格常常简练自然,注重对情感和感官体验的描绘。
他试图以真实的感觉和体验来吸引读者,并引发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卢梭的社会思想和文学创作深刻地影响了18世纪的文学和思想领域。
他的思想与创作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发展,并对社会不平等和腐败进行了批判。
他将教育视为塑造人性和社会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人类学和教育学的重要思考。
卢梭通过他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作家和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泰奥多尔·卢梭人物简介

卢梭的自然主义作品
•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描绘了修道院在自然中的宁静 与和谐 • 《拾穗女》:表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和人们的辛勤 劳作
卢梭的细腻情感与心理描绘
卢梭的细腻情感
• 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深刻挖掘 • 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
卢梭的心理描绘作品
• 《沉睡的吉普赛女郎》:通过人物的姿态和表情,展现 了吉普赛女郎的神秘和妩媚 • 《草地上的午餐》:通过人物的互动和表情,表现卢梭 • 让-弗朗索瓦·米勒 • 克洛德·莫奈
巴比松画派的发展 03
• 从自然主义到印象派的过渡 • 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启示
巴比松画派的主要特点与风格
巴比松画派的主要特点
• 自然主义的绘画风格 • 真实感和生活气息的体现 • 户外写生的绘画方式
巴比松画派的艺术风格
卢梭的色彩运用与技巧
卢梭的色彩运用
• 色彩鲜明,注重光与影的变化 • 善于运用对比色,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卢梭的色彩技巧
• 《草地上的午餐》:通过色彩的运用,展现了阳光下草地的明亮和温暖 • 《沉睡的吉普赛女郎》: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吉普赛女郎的神秘和魅力
04 卢梭的代表作品解析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分析与解读
05 卢梭对后世艺术的影响与贡献
卢梭对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与传承
卢梭对巴比松画派的影响
• 推动了巴比松画派的自然主义和真实感发展 • 为巴比松画派的印象派过渡奠定了基础
卢梭对巴比松画派的传承
• 他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被后世画家所继承和发展 • 对巴比松画派的繁荣和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卢梭对后世艺术家的启示与影响
DOCS SMART CREATE
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泰奥多尔·卢梭 人物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利·卢梭作品的艺术特色探析摘要:他是一位凭着本能画画的天才,大自然是他唯一的老师;他认为艺术创作要想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创作者就必须能获得完全的自由,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自由”被他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活了66岁,专心绘画20多年,留下了多部艺术珍品,对现代画家的绘画技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离世的时候是贫穷的,可后世关于他每一部作品的展出、拍卖都是天文数字。
他就是19世纪后期的伟大画家卢梭。
有人称呼亨利·卢梭是“自然之子”,有人说他是“质朴、纯真”的艺术家,还有人说他是“超越时代”的画家。
所有这些赞誉与评价都来源于他的伟大的艺术创作。
因此,让我们再次走近法国画家亨利·卢梭,一起来探析他的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世界绘画史上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亨利·卢梭;艺术特色;大自然画家;质朴、纯真;超越时代前言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亨利·卢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该有的重视。
由于亨利·卢梭的“另类”,很少有人认可他,更不用说他在艺术史上有无影响了。
几乎没有人会真正认识到卢梭对现代艺术会有多大的影响。
就比如赫伯特·里德就曾经说过:“没有把亨利·卢梭列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理由是他天真的风格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现代的’特性”。
事实上真的如赫伯特所说的那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后来的许多事实上证明亨利·卢梭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是卢梭把绘画从复杂的、繁琐的的物质世界引向了艺术家的精神领域,在想象中创造出一种更高境界、更丰富的现实。
一、亨利·卢梭其人其事(一)人生经历1844年,亨利·卢梭出生在法国西北部拉瓦尔镇,父亲是一位马口铁工匠,在他11岁时,父亲所在的公司宣布破产,全家人陷入了贫困的生活境地。
卢梭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1871年卢梭退役,进入巴黎市政府海关处担任收税员,他闲暇之余的爱好就是创作绘画,是位业余画家。
到40岁时,卢梭从海关辞了职,开始专心画画。
他的家庭生活是不幸的,他的第一位妻子生了七个孩子,先后夭折了六个,两位妻子也都先后早去。
人生的磨难没有使他屈服,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他观察世界的眼睛更加的清澈明亮。
(二)自学成才亨利·卢梭曾经说过:“除了自然之外,我没有老师。
”他画画没有老师教授,完全靠他自学成才。
卢梭在海关做职员,从事税收工作时,有周末等空闲时间,于是这些空闲时间,卢梭都用来画画,因此他被人们称为“星期日画家”。
这类画家往往作画本意是完全出于对绘画的热爱,因此在作画时没有任何规律约束,任由自己纯朴的情感而为,因而其作品有一种原始的和纯朴率真的美感。
卢梭作品笔法拙朴,充满天真、梦幻的情趣。
代表作有《狂欢节的晚上》、《战争》、《岩石上的男孩》、《玩足球者》、《梦》等。
他很虚心,曾经向许多职业画家求教。
并且在那些专职画家的帮助下,得到了到卢浮宫临摹的机会。
但这并没有给卢梭的绘画作品带来技术性的提高。
卢梭的画里没有学院派的细腻技法,这是因为他对自我感知所能提出的表现与自己敏锐的洞察的抒发非常看重,他一直坚持用自己感知的力量来作画。
他画中所表现出来的质朴、单纯、梦幻的特色成为了当时公众和评论家嘲笑的焦点。
而且公众的这种嘲笑并没有伴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减退,反而在他绘画生涯中没有间断过,卢梭就是这样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直到1905年的秋季画展,他的作品才被各界所关注和肯定。
于是,亨利·卢梭在美术界开创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三)兴趣广泛,厚积薄发亨利·卢梭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涉及诗歌、音乐、绘画等。
但受家庭所限,青少年时代并没有发展绘画的艺术道路。
不过,诗歌与音乐却伴随了他一生,这是他所有艺术情操的根源,对他后来从事绘画有着重要影响。
卢梭的生活遭遇是悲惨的,但他的生活态度是乐观的,他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童真、质朴、单纯、原始等风格,就是对他乐观态度的最好诠释。
而这都是卢梭所热爱的音乐带来的。
罗杰.诺斯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音乐在生活中给卢梭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也在他生活窘迫时,给他从事绘画的道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且,音乐也给卢梭的思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他未来的画作注入了永久的活力。
卢梭爱好诗歌,“诗歌是生活的梦境”,他从诗歌中提取梦幻与纯真融入到他的画作之中,滋养了他艺术中的灵魂。
(四)画风独特源于热爱生活亨利·卢梭是热爱生活的,否则他就不能承受亲人一个个早他而离世的痛苦,不能承受生活的疾苦、窘迫,不能承受公众对他画作质疑而带来的种种压力。
对生活的热爱让卢梭始终保持着坚强与灵魂的纯净。
我们才能在他的画作中看到他的乐观、天真、单纯、朴实等等。
也因为这些,而使他开创了现代主义绘画。
卢梭作品中最令人叹服的是他的丛林幻想。
卢梭从未离开过巴黎,而画作中的奇异的热带雨林,温和的野生动物都是卢梭在巴黎的动物园与植物园依靠神奇的想象完成。
充满童真的想象构建了一个个奇幻而美丽的画作。
一个不热爱生活的是是远远不能做到的。
二、亨利·卢梭作品赏析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亨利·卢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该有的重视。
由于亨利·卢梭的“另类”,很少有人认可他,更不用说他在艺术史上有无影响了。
几乎没有人会真正认识到卢梭对现代艺术会有多大的影响。
就比如赫伯特·里德就曾经说过:“没有把亨利·卢梭列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理由是他天真的风格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现代的’特性”。
事实上真的如赫伯特所说的那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后来的许多事实上证明亨利·卢梭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是卢梭把绘画从复杂的、繁琐的的物质世界引向了艺术家的精神领域,在想象中创造出一种更高境界、更丰富的现实。
下面,我们就通过卢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他创作的特色。
(一)画面形象的形式与色彩1.形式的清晰逼真的清晰感是卢梭绘画作品的最大特色。
画面上各种事物都是高度清晰的。
画面中人物、动物、树叶、花朵、天空、大地、小鸟、云彩都能让观赏者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出各个物象之间的差异。
逼真地描绘,使景物变成了抽象的符号,增强了神秘感。
卢梭一改传统古典透视的透视写实法,这就使他绘画中的事物都成为了独立、带有梦幻般的物象,仿佛都分别有了自身生命的存在。
而这就是内在精神抽象表达。
这是别的画家所不具备的。
2.色彩的独特清晰的是形式,整幅画作的独特魅力还要借助色彩的阐释。
画风景时,卢梭喜欢用冷色作为画面的基调,在形式的辅助下,他用的最多的色彩是绿色、红色和黄色。
卢梭笔下的色彩是肃静的,使得那些不安静的因素沉静下来。
如果是,逼真的清晰感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那么,色彩的使用所营造出来的静止式的表现反而导致内心的不宁静。
3.儿童般的童真、朴实卢梭,就像一个孩子似的,充满童真,透漏着朴实。
他作品里的各种形象是孩童样的,就像天真的儿童一笔一划地复制这多姿多彩自然。
而在色彩上,他一反常态,不注重环境色,只注重环境的固有色,卢梭画面上的形象如孩子般天真、单纯,比如树叶、花朵、植物、果实等事物,画面上的色彩是事物饱满的固有色。
这样,画面上各种事物之间就不再是紧凑的形式关系。
卢梭是想像力的天才,他将自己内心的神秘幻想通过色彩的表现力凝固在了画面上。
这种在绘画中将形式与色彩结合在一起来表现内心精神想象的特点,大大影响了后来的德国的表现主义等流派的发展。
(二)画作中的美学观念的体现在卢梭的画作中,他会让某一事物成为画面的主题或让它占据画面的大部分位置,这样,这一事物就会与前景的事物呈现出遥不可及的距离感,这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与别的没有任何起复感的事物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遥远的就越发的显得的遥远,清晰的就更加的的清晰,这时现实世界就仿佛变成了神秘的世界,神秘的世界就成为了现实的存在。
这就是卢梭的美学观,卢梭作品中现实世界的那种神秘感就在借助这种美学观完成的。
这种美学观就是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发展的源头。
卢梭的这种美学观念,对现代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梭是“原始主义”画家。
这是因为当你静静观赏他画面上那满是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时,当你看到画面上人与野兽间充溢着温情的对视时,仿佛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神秘情调,他把你引向了对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的“回忆”当中。
你丝毫感觉不到原始时代血与火的残酷,你能感受到的只有天真,稚拙,宁静与生命的单纯。
通过卢梭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画面中的物体不再是大自然中的物象,所有画面中的形象主要是由画家的想象力来创作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些形象是画家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在内心的整理之后而创造的。
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根本意义上的变形。
这种通过想象对现实世界的物象进行的创作变形,也同样影响了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
卢梭绘画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世界,是让人敬畏的、充满神秘感的、深不可测的的奇幻天地,是无法阐释的谜。
比如人与兽在自然世界中意外相遇:狮子、吉普赛女郎,花豹、黑人这些形象都小心翼翼地隐藏着,隐藏在一片热带森林中向人类窥视。
他们周围是光阔的大自然,而它们本身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遇?卢梭想要表达什么呢?没有人会知道。
也许这一切只是卢梭的一个梦,在他的梦里,有沙漠异国,它是那么的浩瀚无垠;有茂密的热带莽林,它是那么的深不可测,还有生活沙漠里的居民,他们的世界就如同在神话一般。
在这些作品中阐述了人类的存在和大自然的神奇。
通过这些卢梭展示了生活中最神奇、最隐秘、最难以捉摸的东西,表现出了一个幻想家、艺术家的杰出才能。
也正因为如此,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现实弥漫着梦幻气氛的画家。
(三)卢梭的超现实主义卢梭的作品是超现实主义的,他不应属于那个时代,他的一切都是超前的,超前到他作品的构思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怪异不合规矩的、是无法想象的、是滑稽可笑的。
他们开始嘲笑卢梭,否定卢梭。
他们不会想到因为卢梭是属于未来的。
即使这样,卢梭的才华还是被发现了。
比如,早期的立体主义在寻找艺术之源时,发现了卢梭,并深受其影响。
另一位伟大画家毕加索对卢梭就大为欣赏。
卢梭对自己的艺术抱有坚定的信心。
他坚信人们将来会理解他的艺术。
卢梭说过:“我也曾被告知我不属于这个世纪,相信我,我现在不可能改变我通过顽强的实践而获得的方法。
”卢梭没有向大众屈服,他始终他相信他的作品是有意义的。
他曾对毕加索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两位伟大的画家,你用埃及风格作画,而我则用现代风格三、亨利·卢梭在美术史上的影响亨利·卢梭在近代美术史上拥有重要位置。
他的思维充满童真,他的画工纯朴。
他一生经历坎坷,但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却感受不到他的痛苦,感受到的反而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东西。
生活的苦难没有退缩卢梭奔向艺术的勇气,卢梭是热爱美术的,这种热爱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