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渗墙工程实例一组6篇

合集下载

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技术在多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技术在多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洞 空 等 情 况 也 可 施 工 ,并 且 施 工 期 不 影 响 水 库 的 蓄水 。
3 .技 术特 点
根据多浪水库主坝坝轴线勘探范围内地层按不 同岩性可分
为三 层 , 第 一 层筑 坝填 土 : 厚1 . 5 m ̄ 6 . 5 m, 坝体 填 筑材 料物 质
成分以低液限粉土为主 ;第二层为坝基地层 ,表层覆盖低液 限 粉土层,不连续分布 ,层厚 1 . 0 - 3 . O m 左右 ;第三层坝基下层
应 用 防 渗效 果 良好 的 多 头小 直 径 深层 搅 拌 截 渗 墙 技 术 方 案 ,通 过 对 坝 基 进 行 渗 透 稳 定 和 渗 漏 计 算 ,渗 透 水 力 坡 降 小 于 允 许水 力 坡 降值 ,防渗 效 果 良好 ,确 保 水 库 的运 行 安 全 。
关键词:水库 大坝 ,多头小 引水 工 程 、 放 水 工 程 组 成 ,主 坝全 长 1 6 . 9 5 2 k m ( 包
1 .截 渗 墙 的技 术原 理
多 头 小 直 径 深 层 截 渗 墙 技 术 是 在 单 头 和 双 头 小 直 径 深 层 搅 拌技 术 基 础 上发 展 起 来 的一 项 堤 坝 防渗 技 术 。 其 原 理 是运 用 特 制 的 多头 小 直径 深 层 搅 拌桩 机 ,通过 主 机 的双 驱 力 装置 ,带
动主机 上的多个并列 的钻杆转动 , 并 以一定 的推动力使钻杆的
钻 头 向 土层 推 进 至设 计 深 度 , 在 钻 进 和提 升 的过程 中 ,使 用 高
1 , 0 3 2 . 8 5 m ,对 应 的 淹没 面积 :9 . 6 k m0 。
2 . 多浪 水 库存 在 的 问题
压 泥浆 泵 将 水 泥浆 喷入 土体 并 搅 拌 形成 水 泥 土墙 ,用水 泥 土墙 作 为 防渗 墙 达 到截 渗 的 目的 。该 方 法 是利 用 水 泥作 为 固化 剂 , 通 过 深 层搅 拌 机械 ,在 地 基 深处 就 地 将软 土 和 水 泥 ( 浆 液 或粉

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施工方案

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施工方案

明光市2011年7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Ⅱ标(小李水库)(合同编号:MGXESKCX2011-SG-Ⅱ)多头小直径防渗墙专项施工方案批准:核定:编写:山东水利工程总公司明光市2011年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Ⅱ标工程项目部日期: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编写:审核:批准: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施工方法 (4)三、劳动力组织 (5)四、主要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 (6)1、主要机械设备 (6)2、主要检测、测量设备 (6)五、工序安排 (7)六、现场施工准备 (7)七、防渗墙施工参数 (8)八、现场工艺试验方案 (9)九、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9)1、垂直度控制 (9)2、对桩位置控制 (9)3、水泥掺入比控制、搅拌均匀性控制、喷浆均匀性控制104、施工深度控制 (10)5、桩体直径控制 (10)6、原材料质量控制 (10)十一、施工质量检测(自检)方案 (11)十二、特殊情况处理 (11)小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小李水库位于我市西北部桥头镇境内,水库来水面积3.83km2,最大坝高8.4m,总库容117.8万m3,灌溉面积0.18万亩;水库枢纽由长150m 均质土坝,底宽40.0m宽顶堰式溢洪道及坝下埋0.6m钢筋砼圆管式灌溉涵等建筑物组成。

二、施工方法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是以水泥作固化剂,通过桩机在地基深处就地将土体和固化剂强制拌和,利用固化剂,土体和水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硬结成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水稳定性、不透水性,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截渗墙,以达到截渗的目的。

施工工艺流程:⑴第一搅拌站按照确定水灰比配制并拌制水泥浆;⑵用泥浆泵把配制好的水泥浆输送到储浆罐;⑶桩机就位并调平;⑷桩机钻头搅拌下沉——同时开启喷浆泵送浆——至设计深度,流量仪记录输浆量;重复搅拌提升,同时喷浆直至设计高程;⑹关闭送浆泵,桩机向前移一个单元墙长度,重复⑴-⑸过程,进行下一个单元墙施工。

高压旋喷截渗墙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高压旋喷截渗墙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高压旋喷截渗墙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地基岩土情况根据勘探报告,场地上覆第四系地层主要有填石、人工填土,冲积粗砂、卵石,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砂岩和砂砾岩(2K)。

场地岩土分层详细情况见表3.2-1。

因为本次勘测新揭露了粗砂层和卵石层,地层编号也相应增加,所以编号不与前期报告中的地层编号保持一致。

各岩土层的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岩土层编号①):黄褐色,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和粗砂,含少量的砂岩碎石,为新近堆填,人工成因。

该层局部分布于场地的大部分区域,层厚为1.00m~2.10m,层底标高61.90m~63.00m。

该层含有填石(岩土层编号①1)亚层,描述如下:填石(岩土层编号①1):黄褐色,以砂岩、砂砾岩碎石为主,粒径大小不均,约2~10cm,充填粗砂和少量粉质粘土,密实度均匀性差,为新近堆填,人工成因。

该层分布于场地的部分区域,层厚为1.00m~3.10m,层底标高61.50m~64.00m。

2)粗砂(岩土层编号②):黄褐色,灰白色,稍湿,松散,较纯,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级配不良,含少量的砾石,冲积成因。

该层在各个钻孔均有揭露,层厚为3.90m~7.90m,层顶标高61.50m~63.70m,标准贯入击数约为4击~7击。

3)卵石(岩土层编号③):灰白色,灰色,稍密,主要成分为砂岩,少量砂砾岩,次棱状,次圆状,磨圆度较好,粒径4~6cm,充填少量的粗砂。

该层在各个钻孔均有揭露,层厚为1.00m~4.30m,层顶标高54.00m~58.40m。

4)强风化砂砾岩(岩土层编号④2):灰褐色,褐色,半岩半土状,风化强烈,遇水软化,手可捏碎,含较多的中等风化状碎石。

除HK07钻孔外,该层仅在其他钻孔均有揭露,层厚为1.00m~1.60m,层顶标高52.20m~55.20m。

5)微风化砂砾岩(岩土层编号④4):灰褐、灰白杂色,粗粒结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主要胶结物为石英、长石和粉砂质砾石,岩芯多长柱状,节长10~40cm,局部短柱状,裂隙稍发育,岩质坚硬,击声清脆。

关于素混凝土截渗墙施工技术研究

关于素混凝土截渗墙施工技术研究

关于素混凝土截渗墙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截渗墙实例,对素混凝土截渗墙施工技术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本项目地质多为粉细砂层,为中等透水层,且与长江联系紧密,地下水含量丰富,承压水水头高,设置围封截渗墙以保证基坑的降水开挖施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浆截渗墙垂直度接头处理引言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为引江济淮工程西兆线引江线路上的提水泵站,位于安徽省无为县刘渡镇无为大堤上,利用老泵站进行改造与扩建,以满足引江、排涝等多种功能的需要。

泵站设计排涝流量240m3/s,引江流量150m3/s,工程规模为大(1)型。

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主要由穿堤涵洞(由老泵站改造)、新建压力水箱、新建泵房、新建前池等主要建筑物组成。

由于本项目新建主泵房基坑设计开挖底高程为-8.37m,安装间基坑设计开挖高程为-9.37m,均座落在③层细砂层上,为中等透水层,且与外侧长江联系紧密,基坑开挖后,在外侧高水位压水作用下基坑会发生渗流破坏,因此在基坑四周结合永久工程设置围封截渗墙以保证基坑的降水开挖施工。

本项目截渗墙施工总长度为534.08m,墙厚为0.6m。

由于现有施工平台高程约为+11m,截渗墙设计顶高程为+3m,墙底设计高程-41m,挖孔深度约为52m。

一、混凝土截渗墙的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流程1.技术要求指标1、设计参数(1)膨润土:采用优质Ⅱ级钠基膨润土;(2)墙厚:600mm;(3)截渗墙渗透系数:不大于i×10-7cm/s(1≤i≤9);2、施工参数(1)每6m划分一个施工槽段;槽口中心允许偏差±3cm;(2)泥浆控制指标:2.成墙桩机施工方法一般施工程序可分为:成槽前准备、成槽施工、清孔换浆、清孔验收、下设接头管、混凝土浇筑、拔除接头管等,其具体施工工艺流程所示。

5-1截渗墙施工工艺流程图1、导墙施工导墙具有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精度,要满足成槽机械设备的施工荷载要求。

导墙施工是截渗墙施工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作用为成槽导向、控制标高、槽段定位、防止槽口坍塌及承重的作用,导墙断面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倒L型断面。

防渗截渗技术在水利工程堤防加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防渗截渗技术在水利工程堤防加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防渗截渗技术在水利工程堤防加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某河道工程南、北两岸江堤渗漏针对性采取高压喷射灌浆法和粉喷桩+高压喷射灌浆法加固处理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渗成墙质量检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检测1工程概况某河道南、北二处堤防按50年一遇标准筑堤,长度分别为168 m和230 m,顶宽12 m~15 m,临水坡1∶3,背水坡1∶2.5,正常水位时堤外大面积沼泽化,同时堤防部分为中粗砂填筑防渗能力差,高水位运行时有因渗透而发生破坏的可能,严重影响防洪大堤安全,因此必须对此采取截渗施工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2地质状况分析工程区域内为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上部为中粗砂、黏土、砂石,下部为卵砾石含中粗砂及土层,堆积物中卵石含量较高,达10% ~70%而且砾径较大,最大10 cm以上,厚度一般大于10 cm,是良好的透水层。

根据地层出露情况和钻孔揭露情况,覆盖层主要为中粗砂及粗砂夹卵砾石层,下伏基岩主要为白石质灰岩、石灰岩,局部出现断层角砾岩。

其中中粗砂及粗砂夹卵砾石层为该区域的主要渗漏通道。

本次坝基截渗因在河床主要为粗砂夹卵砾石层,所以设计采用两管法高压喷射灌浆;西岸堤防选用粉喷桩(即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高喷灌浆相结合的,即中粗砂覆盖层采用粉喷桩,中粗砂夹卵砾石层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方法。

3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施工工艺3.1高压喷射灌浆试验及施工参数由于高喷是在粗砂夹卵砾石层中进行的,根据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及质检共同分析研究确定在南岸河床内做围井试验,底到岩石,用5孔采用摆喷的办法围成一个井, 21 d后开挖围墙连接很好,并做抽水试验,效果很好。

根据围井试验成果,经设计监理同意后,堤基施工参数采用以下数据: ①河床因水较多,采用两管法施工,以旋喷为主;②固化剂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③纯水泥浆液比重1.41~1.38;④浆压≥35 Mpa;⑤供浆量75 l/min~80 l/min;⑥气压≥0.7MPa;⑦供气量0.8 m3/min~1.5 m3/min;⑧旋喷提升速度≤8 cm /min;⑨钻孔,孔斜率小于0.5%,孔立偏差小于 2 cm;⑩防渗及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墙体渗透系数≤A×10-6cm /s, 1<A<9;墙体抗压强度≥6 Mpa,渗透破坏比降≥60,最小墙厚30 cm。

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在徐州大坝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在徐州大坝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在徐州大坝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徐州大坝湖水库经多年运行,坝脚局部神水,为确保水库防洪安全和工程效益发挥,必须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提出了处理方法。

关键词:大坝湖;搅拌桩;截渗墙;喷浆;水泥土1、工程概况大坝湖水库坐落在大庙镇的大湖村和后坝村之间,西临废黄河故堤,该水库建成前为一经常积水的低洼地,故有大坝湖之称。

水库现有库区面积1.023平方公里,加固后总库容407.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

经多年运行,并设计复核,水库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迎水坡干砌石护坡部分损坏,背水坡抗渗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坝脚局部渗水、无排水设施;东灌溉涵洞和北进水涵洞洞身漏水,西灌溉涵洞和南进水涵洞已临时封堵;缺乏必要的管理设施等。

为确保水库防洪安全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必要的。

2、工艺原理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是以水泥作固化剂,通过桩机在地基深处就地将土体和固化剂强制拌和,利用固化剂,土体和水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硬结成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水稳定性、不透水性,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防渗墙,以达到截渗的目的。

3、工艺流程(1)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确定防渗墙的轴线;(2)对机械行走的作业面承压力进行确定,然后作出相应的处理;(3)测放具体孔位,设置钻机标志;(4)移动主机至设计钻孔位置,并进行机械调平,水平对中孔位,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启动钻机,桩机钻头搅拌下沉——到达设计深度时开启喷浆泵送浆,流量仪记录输浆量。

控制搅头下沉的速度均匀,速率符合其技术规定。

(6)重复搅拌提升,同时喷浆直至孔口。

(7)关闭搅拌桩机。

桩机平移就位调平后,重复上述过程,进行下一个单元墙施工。

4、施工方法4.1 测量放样(1)防渗墙轴线测放根据设计提供的断面桩号和施工图纸中防渗墙中心线位置,沿坝体进行轴线放样,每50m设立固定点以备施工过程中校核。

田山灌区沉沙池大堤截渗工程——水泥土截渗墙应用方案研究

田山灌区沉沙池大堤截渗工程——水泥土截渗墙应用方案研究

田山灌区沉沙池大堤截渗工程——水泥土截渗墙应用方案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6T06:03:02.17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徐彬[导读] 水泥土搅拌桩截渗技术是利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具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水泥土徐彬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50014摘要:水泥土搅拌桩截渗技术是利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具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水泥土,以水泥为固化剂,固化剂和土体之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固结成具有良好整体性、稳定性、不透水性,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截渗墙,以达到截渗的目的。

《田山灌区向胶东应急供水工程沉沙池大堤截渗工程实施方案》中水泥土截渗墙采用3根掘削搅拌轴施工,同时通过3孔送浆三维作业、跟踪监控,在原有位置将基土和水泥混合搅拌成均匀的地下连续墙。

由于各个工程都有其相对的独特性,可以根据场地及施工要求具体进行设计。

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水泥土截渗墙应用方案研究。

关键词:灌区,截渗工程,水泥土,应用方案研究田山灌区自1999年开始列入国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对一、二级泵站、三级泵站的大部分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对近60千米的总千渠和分干渠进行了防渗改造,建设了部分管理设施。

但是近年来灌区农业灌溉供水量较少,灌区工程利用率很低,如何充分发挥灌区工程优势,促进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仍是灌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综合经济比较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选择适用田山灌区沉沙池大堤地质条件的最优防渗方案,探讨减少田山灌区渗漏量的经济合理的防渗方案及有效避免灌区外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工程措施。

并就具体的截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在技术上合理,而且经济上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范例。

1.工程简介为缓解胶东地区缺水问题,2016年7月12日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组织召开田山灌区向胶东应急供水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确定从济南市平阴田山一级泵站调引黄河水,通过南水北调东干线工程,向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城市供水。

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技术在得胜水库中的应用

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技术在得胜水库中的应用

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技术在得胜水库中应用得胜水库建于上世纪50 年代, 年久失修, 土坝严重渗漏, 需进行加固处理, 设计采取了多头小直径防渗墙方案。

1截渗墙施工1. 1截渗墙工程质量要求施工质量要求见表1 所列。

表1截渗墙工程质量要求1. 2机械选择据设计要求、工程量大小、多种多头小直径防渗桩机技术参数和工期要求, 选择1台BJS-15B型三头搅拌桩机。

1. 3施工技术参数确定经过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得出施工参数以下:①水灰比确定为1.5: 1,水泥用量86.1kg/ m, 喷浆量158.3L/m,泥浆比重为1.36g/cm3 ; ②单元墙成墙时间。

以钻进2~3档来控制, 钻进速度为0. 5~0.85m/ min,3档提杆2.5~3min/ m;③最小成墙厚度均大于30.6cm。

1. 4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施工工艺步骤施工工艺步骤如图1所表示。

说明以下:①多头小直径截渗墙桩机就位、调平, 塔架保持垂直; ②开启喷浆泵喷浆,随即开启主机, 钻杆开始边喷浆边钻进;③当钻进到设计深度后, 反复喷浆搅拌提升到地面, 第一序桩完成;④主机上机架第一次纵移至第二序桩位, 调平;⑤反复2、3 项动作, 第二序桩完成。

即第一单元墙体欢迎来访, www,h2o123,com完成;⑥主机整体沿预定方向移动, 开始反复1~ 6项动作完成第二单元墙体, 如此连续作业, 直至工程完成。

2截渗墙施工质量控制2. 1施工治理质量控制截渗墙属于地下隐蔽工程, 施工质量能否确保, 关键在于施工职员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应严格实施“三检制”, 加强检验, 做好施工统计; 同时监理职员必需进行旁站监理。

截渗墙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和验收内容以下:①现场取样检验;②检验钻机定位、造浆、输浆、喷浆、搅拌等施工班报统计;③检验是否按施工要求下控制钻深度、输浆面、停浆面、确保施工墙长, 深度误差小于设计要求值;④检验有没有正确输浆计量装置;⑤检验搅拌、输浆及下沉或提升是否均匀, 是否正确计量, 以确保墙连续; ⑥检验和控制墙体有效搭接厚度;⑦检验施工中是否定时对钻头进行复检, 控制钻头磨耗量小于规范要求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1 渗控·截渗墙
河南武陟县沁河大樊堤段水泥粘土连续截渗墙
沁河系黄河一级支流。

武陟县大樊堤段
位于历史决口老口门处,该段堤防从乾隆二十
二年(1757年)至1947年,共发生决口11次。

该段堤防背河堤脚外常年渗水,堤坡潮湿。


防临河堤高约7m,背河堤高约9m。

1982年沁
河小董站出现4280m3/s洪水期间,渗水更为严
重。

经地质勘探,该段老口门宽200m,堤
身土质为粉质壤土。

堤基为第四纪全新统冲积
堆积,层状结构:第一层为粉沙,有腐烂秸料,
层厚10m;第二层为细沙,层厚6.6m;第三层
为中沙,含有少量姜石,层厚3.4m;第四层为
壤土,含有姜石,层厚5m。

见图1。

经分析论证,对该段堤防采用水泥粘土
混凝土墙垂直截渗技术进行加固处理。

设计墙
深26m,深入相对不透水层0.5~1.0m,墙体厚
0.4~0.45m,墙体采用50号水泥土,渗透系数
为10-7cm/s,并安设测压管、渗压计3组。

工程施工所用钻孔设备为河南黄河河
务局研制的GZQ-800型潜水组合钻机,由8台
潜水钻组合而成,一次开槽长3.2m,槽宽
0.4~0.45m,凿槽深度可达50m。

该工程跳钻造
孔施工,1987年5月开工,同年9月竣工,加固堤防长度200m。

经黄委会物探大队用超声波测试仪检测,成墙效果良好。

经取样试验,墙体抗压强度均在50MPa以上,平均强度5.95MPa,平均渗透系数K=2.48×10-7cm/s,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3年观测,而且墙后地下水位普遍降低,堤防背河堤脚附近未发现积水现象。

图1 沁河武陟大樊垂直截渗墙断
面图
实例2 渗控·截渗墙
湖北黄石市长江干堤青山湖堤段射水法截渗

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干堤青山湖堤段所处桩号为57+980~57+290m,长690m,外临长江,深泓逼岸,坡陡流急,大堤既无外滩,又无平台,堤内脚紧靠青山湖。

两面受水,两水夹堤,堤基十分狭窄,只有60m宽,每年随江水位变化,大堤内外水相互渗透,汛期江水内渗,常发生管涌险情,汛后湖水外渗,曾多次发生江岸崩塌。

该段地质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砖瓦碴、素填土、素壤土、壤土和粘土,通过对天然堤基进行渗控计算,渗透水流主要通过残存的砖瓦碴以及抽槽粘土未经压实的薄弱部位流动,产生水平渗透破坏。

砖瓦碴层内许多架空孔洞的存在为细小颗粒带走提供了通道,形成了发生管涌的几何条件。

1988年汛期,堤后砖孔碴层露头处发现浑水渗出。

这一堤段前无外滩,后临湖泊,难以采用铺盖、吹填等防渗方案。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取了堤基混凝土防渗墙方案,采取垂直防渗方式,大堤内外渗透破坏都能防止。

混凝土防渗墙采用射水法浇筑地下混凝土连续墙,墙高12m,厚22cm,长690m,面积8280m2。

通过开仓检查,密实度高,连续性好。

采用该法施工后,该堤段防渗性能明显改善,经测试渗透系数k下降至2.36×10-7~1.23×10-5cm/s。

经过1996年、1998年两次高水位考验,未再发生渗透险情,证明采用这一方案是成功的。

见图2和图3。

图2 黄石大堤青山湖堤段典型横剖面图
图3 黄石大堤地质纵剖面图
实例3 渗控·截渗墙
江西省赣东大堤樟树市祖孙洲射水法截渗墙
赣东大堤祖孙洲堤段0+000~0+414m压浸台后,离堤脚30m~50m范围内出现大面积渗漏,形成沼泽,在渗漏出露区内出现大面积软泡,地面抬起,局部地方出现泡泉,泡泉把泥土带出,出现浑水现象。

产生的原因是:堤内侧离堤脚30m以外,由于取土筑堤,壤土覆盖层很薄甚至缺失,因而在无壤土覆盖层的部位产生大面积渗漏,在有壤土覆盖层的地方,当覆盖层厚度不够,不能与底部承压水头平衡时,就会抬起形成软泡,局部地方可能顶破上部松土盖重层,出现地下水集中渗流或直接涌出地表现象,由于
渗透压力和溢出流速均较大,从而夹带出粉细砂及泥质,产生冒水、冒砂及管涌现象。

1998年汛前,在该堤段250米内,采用宜春地区水电设计院提供的射水造孔浇筑混凝土防渗墙及堤后设透水盖重、反滤排渗沟的综合方案,进行了加固处理。

堤基射水造墙钻孔布置在堤外侧河漫滩上,防渗墙位于堤轴线上游24.0m 处,布单孔,墙高15.35~16.7m,深入基岩0.5m,墙厚0.22m,设计总长750m,98年讯前实施造墙长度250m。

1998年汛期出现最高洪水位33.64m,堤内原有泡泉未见出水,初见效果。

见图4。

横剖面图
图4 江西省赣东大堤祖孙洲堤段射水法混凝土防渗墙
实例4 渗控·截渗墙
江西鄱阳县饶河联圩马墩高喷截渗墙
1996年7月24日,当鄱阳镇外河水位达到21.18m时,位于饶河联圩10+320~10+380桩号处,有7栋民房地基发生裂缝、沉陷,距堤脚最近处36m,最远处达80m。

其中有三栋房子的墙发生裂缝,缝宽为5~25mm,宅基地裂缝宽5~10mm。

1996年8月4日,当鄱阳镇水位下降到20.52m时,在桩号10+350
附近,距堤脚80m处一民房大门右侧前檐下出现直径达1.2m,深为1.0m左右缺窝,并有少量积水。

其后当鄱阳镇水位达20.99m时,隔壁民房正屋西南脚发生面积为1.0m×1.2m,深度0.8m的缺窝。

马墩堤段墙堤持力层为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厚度一般在4m以上,其下伏粉细砂、砂砾(卵)石层,透水性强,粉细砂层具松散饱和状,该层与外河河床分布的砂砾(卵)石层在同一层位,汛期外河水侧向渗入堤内。

堤内分布有鱼塘、水沟,天然覆盖遭到破坏。

当外河水位高时,渗入堤内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突破堤内粘性土层薄弱处,产生泡泉。

汛期堤内土层受承压地下水顶托,造成堤内地基产生裂缝及鼓包,汛后地下水位下降的卸荷作用,又使得松散或掏空的局部地基产生跌窝或沉陷。

1996年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加固除险设计,选用高压定喷灌浆防渗墙方案。

高喷灌浆防渗墙形式为:双喷嘴、扇形,单墙前后连接方式。

灌浆材料为水泥浆液。

防渗墙轴线布置于堤顶,且与堤轴线方向一致,距上游3.0m 处。

防渗墙厚不小于20cm,灌浆孔距2m,浆液压力20MPa。

高喷灌浆从基岩顶面以下1.0m开始不断向上灌至隔水层底面以上1.0m。

隔水层距层底面1.0m以上则采用粘土回填钻孔。

经过1997年、1998年两个汛期高洪水位的考验,此堤段未发生险情,运行情况良好。

见图5和图6。

图5 马墩定喷混凝土防渗墙横剖面图
图6 马墩定喷混凝土防渗墙形式
实例5 渗控·截渗墙
江苏宿豫县骆马湖南堤垂直铺膜截渗墙
骆马湖是沂沭泗洪水的重要调蓄水库之一。

50年代初修建18.3km南堤,高5~6m,堤身为轻亚粘土并夹杂有亚粘土,透水性大(k=1×10-3~1×10-
5cm/s),加上突击施工,工程质量差。

1971年曾在堤身单薄段流土溃塌99m长的大缺口。

1983年检查,在水位差不超过3.5m时,全线背水坡脚渗漏点出现48处,堤身渗漏是一个严重的隐患。

该堤加固经多次研究比较采用垂直铺膜方案,既避免了在9度地震区建刚性心墙,又可减少投资、缩短工期。

结合当地挡水要求和土质情况,选用了LDFS-3厚度0.45mm的防渗土工膜,于1995~1996年,历时218天,采用垂直铺膜,其步骤为:平整场地和人工开引沟——焊膜和备土——控制刀杆角度、开沟达设计深度——形成沟槽——铺设土工膜——反循环系统——回填沟槽——形成土工膜防渗帷幕。

共铺设了22段,总长14017m,深度7.2~10.7m,一般要插入弱透水层0.5m,共计12.8万m2帷幕。

在开槽和回填过程中,沟槽两侧土体密实度有所提高,经开挖检查铺膜基本平顺完整、无折皱,工程质量优良。

通过测压管观测、铺膜前后帷幕上下游水位差削减了54%~77%。

经过实际运行观测,尤其是1996年11月以来,南堤经受了接近设计水位的考验(设计水头差5.0m,实际水头差达到4.98m),效果十分显著,一些过去渗水严重的堤段,下游坡脚潮湿,青坎上的洼地、水塘常年积水沼泽化,现在干涸可行人,芦苇、青苔相继干枯死亡,表明铺膜截渗效果明显。

见图7。

图7 骆马湖南堤垂直铺膜剖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