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传承的三大误区

合集下载

财富管理概述(CWM教材)

财富管理概述(CWM教材)

为中国富人提供一篮子个性化金融咨询服务
客户的需求与财富管理的构成
从另一个角度看,财富管理是集合大量不同的金融服务的产品
财富管理业务
零售银行业务
支票 贷款 抵押
零售经纪商业务 调研 建议
交易
结算
折扣经纪商业务 交易 结算
私人银行 支付帐单 个人金融 离岸信托 税务建议
保险服务 人寿保险 财产保险
车险 意外伤害险
课题
• 财富管理概览 – 全球经验 – 中国视角
• 发现和了解中国的富人 – 中国富人分析 – 提升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素质 – 参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 个性化金融服务 – 为中国富人提供一篮子个性化金融咨询服务 – 细分中国市场:顶级富人与一般富人 –
• 最好的服务带来最忠诚的客户 – 客户服务——守业之本 – 生活方式服务
投资业绩差 (investment performance) 缺乏积极的建议 (proactive advice) 价格过高 (price) 随跳槽员工而去 (staff leave) 总体对服务不满意 (general service) 彼此误解 (understanding)
• Call Report 的迷思: 写了也没用的…因为主管看不到客户 的真实反应, 也没有根据可以与员工建立对话或审核的标 准. 唯有用分类及ICLAS来定位员工对客户的了解及服务 是否到位.
百分比(%) 97 96 95 95 94 91 90 85 84 83
• 中国的现状:
• 人员严重匮乏,且很多是原来的柜台员工,对证券投资和保险 业务不甚了解
• 理财的产品结构简单,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有限 的理财产品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
• 售后服务和财富规划鲜有涉及

资产传承要点

资产传承要点

资产传承要点资产传承是一个涉及财富和财产分配的关键议题。

当一个人离世时,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和资产将面临传承的问题。

为了确保资产传承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需要在制定遗嘱和财产规划时予以考虑。

1. 制定详细的遗嘱遗嘱是一份法律文件,规定了离世后财产和资产的分配方式。

制定详细的遗嘱是实现资产传承的第一步。

遗嘱中应包括财产的具体描述、受益人的姓名和相关细节,以确保资产能按照个人意愿有序传承。

2. 考虑合理的财产分配方式在制定遗嘱时,应考虑财产分配方式。

一种选择是平均分配财产给所有继承人,但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差异化分配。

例如,可以将一部分财产留给慈善机构或公益事业,或优先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成员提供支持。

3. 规划退休金和保险金的分配退休金和保险金通常是个人最主要的资产之一。

在规划资产传承时,考虑将退休金和保险金合理地分配给继承人是至关重要的。

确保受益人正确指定,并在需要时更新受益人的信息。

4. 考虑遗产税和相关法律问题遗产税是继承人在接收遗产时需要支付的税款。

了解并考虑相关的遗产税法律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国家或地区规定了遗产税的豁免和减免政策,可以减少继承人的税务负担。

在制定资产传承计划时,建议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

5. 考虑委托遗嘱执行人或信托基金为了确保个人遗产的安全和有效管理,可以考虑委托遗嘱执行人或成立信托基金。

遗嘱执行人会负责执行遗嘱中规定的财产分配,而信托基金可以用于长期管理和维护财产,并根据要求将收益分配给受益人。

6. 定期更新资产规划资产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定期更新遗嘱和资产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时间和个人情况的变化,可能需要调整财产分配方案、继承人的身份或其他相关要素。

确保遗嘱和财产规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避免潜在的纠纷和法律问题。

总结:资产传承是一个需要周密考虑的过程,一个精心制定的财产规划和遗嘱可以确保您的遗产按照您的意愿进行传承。

在制定遗嘱和资产规划时,考虑以上要点,与专业的金融规划师或律师进行咨询和合作,可以为您的家庭和继承人带来和平和安全感。

财富传承的三大误区

财富传承的三大误区

财富传承的三大误区:“传承〞是身后事?最近几年来,愈来愈多高净值人士开场关注传承问题。

目光久远并足具智慧的人,已开场在专业机构或人士的帮忙下操刀自己的家族财富传承方案。

但大多数财富拥有者似乎还在“财富传承计划〞这个重大课题眼前观望或犹豫。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一点是对传承存在诸多理念上的误区。

因为笔者效劳于国内众多财富机构的高净值客户,工作性质决定要行走于全国各地,接触各类高净值人群及。

本文将就笔者接触的众多高净值人士在财富传承上普遍存在的三个误区,予以解析。

误区一:身体安康,年龄不大,没必要此刻就着手传承据笔者经历,有这一误区的高净值人士年龄多集中在40岁上下。

提到“传承〞二字,多数人总感觉只有垂垂老矣的老翁才需要。

而对于四十多岁、五十出头的“少壮派〞来讲,似乎有点儿遥远。

在中国外乡,财富传承分为身前传承和身后传承,但几乎所有非专业人士都以为传承就是身后传承。

例如,少主留学归国后要接老爸的班,老爸通常会把公司股权先转一局部到儿子名下,这就是典型的身前传承。

再如,很多高净值人士购买了大额年金或终身寿险,其中年金更多表达在身前传承,终身寿险那么更多表达在身后传承。

在咱们专业从事传承计划的人士眼里,传承跟年龄没有太周密关系,它更多与两件事相关。

第一,有无财富可传;第二,是不是愿意最大限度地节省本家族财富传承本钱。

有人说不需要啊,因为中国不征遗产税。

但此刻不征并非意味着未来仍是如此。

国务院2021年2月发布?深化收入分派制度改革假设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21 6号文〕明确指出:研究在适那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说明中国遗产税的开征更多的只是时间问题。

2021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开展报告2021?: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这份报告看似在讲贫富差距,实那么是在呼吁遗产税的尽快出台。

纵观已开征遗产税的其他国家,征收遗产税的真正作用并非表达在增加国家税收总量上,更多的意义是调解贫富差距。

财富管理与传承之财富传承新时代

财富管理与传承之财富传承新时代

控制 权
收益 权
比如有一位女士,离婚后做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计划给孩子买套房子, 但是在房产证上写谁名字的问题上,有些纠结:如果写自己的名字,假如未来开 征遗产税,女儿继承房产要缴一大笔税,不合算;如果只写女儿的名字,万一哪 天女儿要把房子拿去卖了,自己一点控制权也没有。
其实,该女士可以在房屋产权证上按自己5%、 女儿95%的比例进行登记。这样,即使未来开征 遗产税,女儿在继承遗产时也只需要按房产价值 的5%计算遗产税,如果女儿将来想卖房,由于母 亲和女儿是房产的共同所有人,女儿必须要征得 母亲的同意,并要母亲当场签字、提供相应的证 件才可以交易。这样就能较好地平衡受益权和控 制权的问题了。
720 -6.49% 440
太原 11,200 1.73% 3,940 3,790 -1.81% 1,950 350 -5.41% 225
210 -4.55% 130
四、财富传承三大核心问题
主要指家族企业传给谁的问题,这是中国家族(企业)最突出的问 题。目前广泛存在家族后代成员不愿意接班、无能力接班,多子女的又 出现了接班人难以确定或无法把握确定接班人的后果等社会现象。
亿元人民 币可投资 资产“超 高净值家 庭”数量
3000万美 金“国际 超高净值 家庭”数

3000万美 金“国际 超高净值 家庭”增
长率
3000万美 金可投资 资产“国 际超高净 值家庭”
数量
山西 50,700 1.40% 17,800 16,400 -1.80% 8,860 1,440 -4.00% 850
保障财富安全并完成代际传承
二、一代企业家进入财富交接期
《2019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大中华区拥有600万资产的“富裕家庭”总财富达128万亿,是大中 华区全年GDP的1.3倍,其中,中国大陆占八成。这128万亿中,拥有亿元人民币资产的“超高净值家 庭”总财富为77万亿,占比60%,拥有3000万美金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总财富为72万亿,占 比56%。

财富管理与传承的读后感

财富管理与传承的读后感

财富管理与传承的读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财富管理与传承。

在这个话题上,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名为《财富管理与传承》的专业书籍,对于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书中提到了几个重要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财富传承是家族长远发展的关键。

这个观点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财富传承的重要性。

当一个家族的财富管理得当,传承得好,不仅能够使家族变得更加富有,更能够保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让家族更加坚强和有活力。

然而,如果财富管理得不当,传承失败,不仅会使家族变得没有活力,甚至可能导致家族灭亡。

在书中,我还学到了许多财富管理的重要知识,比如如何规避财务风险,如何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如何合理规划财务和财产分配。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家族财富得到更科学和安全的管理,从而达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目标。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如何合理财产传承。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财产传承问题。

在这方面,书中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例如,建议制定一个详细的遗嘱,规定好所有财产的分配情况;建议与子女进行家族财富传承教育,让他们理解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

在读完这本专业书籍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财富管理和传承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钱财虽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关键因素。

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全面的富有,而这需要我们合理规划财务,管理好财产,传承好家族文化,才能实现。

总之,读完《财富管理与传承》这本书,我意识到要使家族得到更好的发展,继承下去,必须要建立好财富管理、财物分配等方面系统,家族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代,而应该在第二代、第三代的参与中,新的思路、新的理念不断的涌现,让家族基业长青。

这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始终把财富管理和传承放在心中最为重要的位置,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打造具有历史传承和世代延续的家族文化。

财富传承的三个核心要素

财富传承的三个核心要素

财富传承的三个核心要素作者:李群来源:《家族企业》2018年第01期在金融工具缺乏的古代,对于家业的传承,古人有自己的智慧。

在《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秦可卿的话表达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在祖茔周围多多买地,买房子,这些祖坟地作为祭祀的“恒产”不会被抄没。

第二是建私塾,让儿孙们有书读,有房子住,再差也能解决温饱,甚至还可能东山再起。

这种意识有着非常现代的意义:要在盛时考虑到可能败落的退路。

祖茔祭祀,是要对得起祖先,要慎终追远;家塾供给,是要对得起子孙,对得起未来。

因此可以说其治家理财之法,既理的是将来,又理的是退路。

近现代中国家族企业的兴起,在历史的大潮中,涌现出许多杰出家族创始人,如乔氏家族、同仁堂、荣氏家族等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企业。

他们曾经显赫一时、传承百年。

他们将传统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与家族事业发展结合,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的家族传承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比而言,欧美发达国家在家族传承方面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以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家族为例,其已传承至第七代,至今有240多位家族成员,始终保持和谐繁荣。

其中的原因,除了稳定的国内环境、成熟的法律体系,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其整个家族运作的中枢——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100多年来,它为洛克菲勒家族提供投资、税务、法律、家族事务以及慈善等方面的服务,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为洛克菲勒家族长久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批优秀企业和富裕家族崛起,预计未来10年一20年,中国将面临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家族企业接班潮。

他们不仅面对竞争极其激烈的商业环境,以及日益复杂的财富生态系统,还要完成继承、治理、弥合商业战略的代际分歧、树立家族职业精神、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等。

高净值客户困扰的五个问题

高净值客户困扰的五个问题

高净值客户困扰的五个问题(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财富传承不可回避的5个话题有形的资产容易传承,无形的资产很难传承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70%的家族企业没有传到下一代;80%的家族企业不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企业能够传承到第四代还在经营!据香港中文大学范博宏教授的研究统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控制的上市家族企业一共有250个。

在交班的5年之内,这些家族企业的市值平均滑坡幅度高达60%!也就是说100块钱在交班完之后的5年内,只剩下了40元。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

其实,从上述的统计数据看,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财富传承确实是个“技术活儿”。

面对“财富传承”这个课题,我们必须要解答下面这5个话题:1、孩子能复制本人的创富技能吗2、如何防止孩子因为过早拥有巨额财富而败家3、如何做到虽然给孩子钱,但控制权仍在手4、专属孩子的钱,如何不因婚姻而变5、如何确保孩子未来基本富裕的生活话题1孩子能复制本人的创富技能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历,注定了富二代无法复制富一代的创富技能。

两代人不断的摩擦和妥协中,能够顺利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和商业模式传给下一代的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社会商业环境的变迁又让父辈引以为傲的经验和人脉的传承障碍重重。

所以,对于富一代来说,培养子女接班的能力,是一项困难重重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举个例子,万达的王健林和儿子王思聪。

王健林的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王健林本人也当过兵。

他1986年退伍,1987年踏入地产行业,1993年任大连万达的董事长,现在的企业资产是3000亿,年净利润超过100亿。

王健林给大连万达的小目标是年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成为一家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万达的文化是:知恩图报,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王思聪,1988年出生于辽宁,是王健林的独生子,万达集团董事。

王思聪初中、高中在新加坡读书,大学在英国留学。

财富的传承如何为子女留下丰厚遗产

财富的传承如何为子女留下丰厚遗产

财富的传承如何为子女留下丰厚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许多人开始考虑如何为子女留下丰厚的遗产。

财富的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遗产转移,还包括价值观、智慧以及人生经验的传承。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财富的传承如何为子女留下丰厚遗产,并提供一些建议。

1. 打下坚实的财务基础首先,要为子女留下丰厚的遗产,需要从打下一个坚实的财务基础开始。

这意味着要注重个人理财,控制开支,增加储蓄和投资。

同时,要积极学习理财知识,了解投资市场,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使财富得以增值。

2. 制定细致的财富传承计划财富传承需要制定一份细致的计划,确保遗产能够顺利传递给子女。

这包括编制遗嘱、设立信托、指定受益人等。

此外,还应考虑税务规划,以减少可能存在的遗产税负担。

3. 培养良好的金钱观念财富传承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事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良好的金钱观念。

通过教育和榜样的力量,让子女明白财富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和正确使用金钱。

教育他们如何理财、投资和创造财富,培养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

4. 传承家族智慧和价值观除了物质遗产,家族的智慧和价值观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通过与子女的交流和培养,传递家族中的经验和智慧,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

此外,要教导子女正直、尊重他人、承担责任等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格品质。

5. 建立教育基金教育是子女成长的重要环节,建立教育基金是为子女留下丰厚遗产的一种方式。

通过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人生发展的机会。

6. 保险规划为了确保子女在意外情况下能够得到持续的财务支持,建议进行全面的保险规划。

购买人寿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险等,以降低家庭可能面临的风险。

7. 赠与和慈善事业作为一种传承财富的方式,可以考虑在自己有生之年对子女进行适当的赠与。

这不仅可以减轻遗产税负担,还可以帮助子女实现某些目标。

此外,参与慈善事业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式,通过捐赠和参与公益活动,传递家族的社会责任感和善行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富传承的三大误区:“传承”是身后事?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净值人士开始关注传承问题。

眼光长远并足具智慧的人,已开始在专业机构或人士的帮助下操刀自己的家族财富传承方案。

但大多数财富拥有者似乎还在“财富传承规划”这个重大课题面前观望或犹豫。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一点是对传承存在诸多理念上的误区。

因为笔者服务于国内众多财富机构的高净值客户,工作性质决定要行走于全国各地,接触各类高净值人群及企业家。

本文将就笔者接触的众多高净值人士在财富传承上普遍存在的三个误区,予以解析。

误区一:身体健康,年龄不大,没必要现在就着手传承
据笔者经验,有这一误区的高净值人士年龄多集中在40岁上下。

提到“传承”二字,多数人总觉得只有垂垂老矣的老翁才需要。

而对于四十多岁、五十出头的“少壮派”来说,似乎有点儿遥远。

在中国本土,财富传承分为身前传承和身后传承,但几乎所有非专业人士都认为传承就是身后传承。

比如,少主留学归国后要接老爸的班,老爸通常会把公司股权先转一部分到儿子名下,这就是典型的身前传承。

再如,很多高净值人士购置了大额年金保险或终身寿险,其中年金更多体现在身前传承,终身寿险则更多体现在身后传承。

在我们专业从事传承规划的人士眼里,传承跟年龄没有太紧密关系,它更多与两件事相关。

第一,有没有财富可传;第二,是否愿意最大限度地节省本家族财富传承成本。

有人说不需要啊,因为中国不征遗产税。

但现在不征并不意味着未来还是如此。

国务院2013年2月发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13 6号文)明确指出: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说明中国遗产税的开征更多的只是时间问题。

2014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顶
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这份报告看似在讲贫富差距,实则是在呼吁遗产税的尽快出台。

纵观已开征遗产税的其他国家,征收遗产税的真正作用并不体现在增加国家税收总量上,更多的意义是调解贫富差距。

因为遗产税的对象一定不是全体纳税居民,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富人税”。

另外,很多人误以为遗产税是在死亡后才需要面对的,这也是一大误区。

以美国为例,高净值人士在世时就已经面临赠与税问题了,赠与税也是传承必须要考虑的成本。

2010年财政部曾委托专家起草的《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中规定,遗产税开征前五年的赠与财产也要征收遗产税。

这说明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基本不能起到实际节税功能。

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传承成本,使更多的家族财富有效传承给家族后人,有必要提早五到十年进行节税规划。

误区二:“传承”是身后事,提前规划不吉利
笔者已连续两年担任张先生夫妇的私人律师,夫妇俩曾多次听我提到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家庭财富传承体系,但他们每次也只是礼貌地听听,然后微笑,偶尔多问几句,但从未表示要考虑一下本家族的财富传承规划。

这一度让笔者不解。

后来张太委婉地提到,张先生的肝脏一直不好,医生也多次“红牌警告”,所以张先生最怕谈论与生死有关的话题,认为不吉利,更不要提什么财富传承系统规划了。

但同时,二人听我多次介绍后,深知家庭存在诸多传承风险,这也让他们诚惶诚恐。

我碰到有这样想法的高净值人士比比皆是。

尤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都避谈生死,生意人更是普遍追求大吉大利。

有趣的是,这些财富拥有者实际上每天都在进行着财富传承,可惜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就是传承。

比如,子女结婚之际为他们购房;喜迎第三代的降临,为婴儿购买大额人寿保险;子女创业时,鼎力出资;为避免日后可能的房产税及遗产税,提前将家庭所有房屋过户到子女名下;让子女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并将股权赠与转让给子女……
为什么我们做上述事情时都认为是大吉大利,而进行系统专业的财富传承方案设计时,就认为不吉利了呢?恐怕还是观念转换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财富传承方案都是大吉大利的,原因在于系统科学的财富传承方案,更能确保家族成员一直幸福下去。

不幸的是,上面提到的张先生在三个月前突然因病离世,因没有任何提前的财富传承安排,其八十岁高龄且一直重症监护的母亲作为继承人之一,与张太及儿子小张平均
分配张先生近亿元遗产。

这个局面是张太不愿意看到的,她并不是不愿意分给婆婆钱,显然这些钱将来全部都会分给婆婆的另外两位子女。

因为没有提前规划,张太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打拼下来的相当一部分财产易主。

与中国高净值人士不同,在发达国家,财富传承规划是一件普遍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眼中,“吉利不吉利”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把财富风险降到了最低。

误区三:详细的遗嘱等于完美的财富传承方案
跟误区二中提到的讳疾忌医不同,有些财富拥者在谈论生死时也理性得像在对待每天都要处理的投资问题。

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百年后,我们都将归于尘土”,所以很早就找律师或公证员设立了遗嘱。

同时,他们通常认为遗嘱已经非常完备,所以自己的财富传承方案也非常完美,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在我们专业人士眼中,中国本土的财富传承工具至少有二十余种,遗嘱传承只是其中之一,一种工具怎么能解决所有传承问题呢?不同的财产类型如公司股权、知识产权、房地产、古董字画、金融资产、网络资产所应运用的传承工具均不同,再加上高净值人士资产散布在境内外,也会使其财富传承所面对的因素更复杂,绝对不是遗嘱能通盘解决的。

如果一位高净值人士将全部财产都用遗嘱来进行传承安排,那么根本无法体现他对家人的爱,因为他的遗嘱也许是一切麻烦的开始!这并不是闻言耸听。

遗嘱继承面临六大难关,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关卡”是继承权公证。

它需要全部继承人(无论其是否为遗嘱继承人)共同配合前往公证处进行继承权公证,领取继承权公证书后才能进行继承财产过户。

在整个继承权公证中,只要有一位继承人不予配合,就根本无法办理继承过户手续。

结局多是,亲人互相起诉到法院进行旷日持久的继承诉讼大战。

笔者经历的大部分财富家庭的继承诉讼,平均审理期限大概两到三年,原因是财产总量大、继承人数繁多,诉讼程序严谨且复杂……
另外,近两年随着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开始为客户提供境内外民事信托搭建业务,又出现了一种极端风潮认为:家族信托就是财富传承,把这两件事情完全划等号。

我们当然要看到家族信托独特的资产保全及保证财富传承多代的功效,但它也仅仅是一种传承工具而已。

盲目放大其功效,也将导致一叶障目的不合理财富传承安排的出现。

对于高净值财富人士或家庭来说,财富传承应该是多种传承工具的搭配使用。

综上,将笔者最常遇到的财富传承误区做上述分析,希冀最大程度上对中国高净值家庭或人士有所启发。

某种程度上,最大的传承智慧是:宜早不宜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