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内容和形式
小学生科学实验系列课程

小学生科学实验系列课程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课程。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科学实验系列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验内容1.基础实验:包括颜色与光线实验、听觉实验、磁铁实验等。
通过这些基础实验,小学生可以了解到光、声、磁等常见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亲自实践来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
2.化学实验:例如化学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实验等。
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化学实验,学习到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并培养出小心谨慎的实验态度。
3.生物实验:比如植物实验、昆虫观察实验等。
通过这些生物实验,小学生可以学习到植物和昆虫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环境科学实验:如水污染实验、空气污染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小学生可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到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实验演示,然后再由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原理。
2.探究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验课程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从中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

4.交流各自的推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2.观察地球构造模型
1.出示地球构造模型,仔细观察;
2.将模型与自己的推测进行比较;
3.明确地球的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4.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秘密。
3.自制地球构造模型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课题:1、各种各样的能量
实验器材: 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吸管火箭
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
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操 作 要 点
1.点燃花生米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加热水
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5.实验总结
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6.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验内容: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实验计划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第一周:
教学内容:科学家这样做
实验名称:XXX视频
实验准备:准备大蒜、葱和绿豆小盒子。
第二周:
教学内容: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实验名称:种植物
实验准备:准备泥土等材料,画出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图,观察太阳位置、月相和天气的变化。
第八周:
教学内容:不同的季节
实验名称:做大自然的孩子
实验准备:观察四季的变化,爱护动植物,制作长过程图,将带来的各种金属塑料等材料按类别分类,观察不同材质的餐具。
第九周:
教学内容:不同的季节
实验名称:做大自然的孩子
实验准备:观察四季的变化,爱护动植物,制作长过程图,将带来的各种金属塑料等材料按类别分类,观察不同材质的餐具。
第十周:
教学内容:我们生活的世界
实验名称:材料分类
实验准备:将材料按类别分类,观察不同材质的餐具。
第十一周:
教学内容:不同材料的餐具
实验名称:认识餐具的特点并记录
实验准备:用泥巴、木条和纸分别折纸,观察一把椅子并记录组成部分和使用材料。
第十二周:
教学内容:书的历史
实验名称:神奇的纸
实验准备:制作简易的书,折纸用纸折出不同的形状。
第十三周:
教学内容:做书
实验名称:别做简易的书
实验准备:折纸用纸折出不同的形状。
第十四周:
教学内容:椅子不简单
实验名称:观察椅子成部分和使用材料,设计选材并自己动手制作椅子。
第十五周:
教学内容:做一顶帽子
实验名称:做帽子
实验准备:拼贴四季变化图,观察学生自己种的植物生长,观察和记录月相和下一个星期的天气。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最新资料推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序号课题实验类型实验内容实验材料 1 蜗牛分组实验蜗牛的颜色、身体构造及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蜗牛、放大镜、蔬菜、面包或馒头、洋葱、大蒜等。
2 观察我们的身体演示实验观察人体的外形特点人体挂图或人体骨胳模型、钟表、听诊器、尺子等3 我们在生长分组实验测量并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每分钟心跳次数等。
软尺、秒表、肺活量计、体重计等。
4 一杯水的观察演示实验水是什么形状的各种装水的容器5 各种各样的液体演示实验沙和水的水平面以及沙和水的流动的比较沙、水、各种常见的液体、烧杯或玻璃杯等6 比较水的多少分组实验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学会用量筒来测量液体。
每组 3 个形状、大小不同而且装水也不同的瓶子,各种容器、弹簧秤、塑料袋、漏斗、量筒等。
7 不同用途的纸分组实验认识不同的纸在吸水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和承受弯曲的性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各种纸、玻璃片、瓶盖、红墨水;大头针(或回形针)等。
8 寻找淀粉踪迹分组实验运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性质,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 / 10淀粉、腆酒、滴管、米饭、馍馍、蔬菜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序号课题实验类型实验内容实验材料 1 小苏打和醋的混合分组实验小苏打和醋混合后有哪些现象。
小苏打和醋、火柴(每组若干)、小匙(每组两支)、玻璃杯(每组 3 只) 2 研究土壤分组实验土壤是混合物吗?土壤、放大镜、透明塑料瓶、筛子、烧杯、空易拉罐、白纸、水等。
3 了解空气分组实验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并能流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目录一、实验总览本实验目录是针对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学内容,共包含6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多个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项目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1. 实验一:观察水的性质- 目的: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 材料:水、杯子、温度计等。
- 步骤:观察水的颜色、味道、温度等,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溶解现象- 目的:观察溶解过程中的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 材料:盐、糖、水、杯子等。
- 步骤:将盐或糖放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1. 实验一:重力作用- 目的: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 材料:物体(如球、书本等)、绳子、桌子等。
- 步骤:用绳子悬挂物体,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摩擦力- 目的: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 材料:滑轮组、物体(如球、书本等)、桌子等。
- 步骤: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观察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单元:光学现象1. 实验一:光的传播- 目的: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 材料:手电筒、镜子、纸张等。
- 步骤:用手电筒照亮镜子,观察光的传播路径,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光的折射- 目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 材料:水、玻璃棒、放大镜等。
- 步骤:将玻璃棒放入水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单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实验一:声音的产生- 目的: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 材料:尺子、桌子等。
- 步骤: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声音的产生,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 目的:了解声音的传播特点。
- 材料:气球、尺子等。
- 步骤:将气球放在尺子上,振动尺子,观察声音的传播,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单元:物质的组成1. 实验一:观察植物种子- 目的: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
- 材料:植物种子、放大镜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科学实验。
一、水的循环实验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过程,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个塑料袋、一块黑色布、一个橡皮筋步骤:1. 将玻璃杯倒满水,用塑料袋将杯口紧密封住,并用橡皮筋固定。
2. 在杯子上方放置黑色布,让太阳直射黑色布和封住杯子的塑料袋。
3. 观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玻璃杯内的水慢慢蒸发,水蒸气会沉积在塑料袋上方的布上,形成水滴。
4. 当水滴达到一定数量时,会滴落回玻璃杯中,形成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见到水的蒸发、凝结和降落的过程,深入理解水的循环原理。
二、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材料:水、小花盆、土壤、种子(如豌豆或绿豆)步骤:1. 准备一个小花盆,填充适量的土壤。
2. 在土壤中埋入一颗种子,并轻轻覆盖一些土壤。
3. 每天给种子浇适量的水,确保土壤湿润。
4. 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根系生长、茎和叶的形成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对水、土壤和阳光的需求,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关注能力。
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光线在不同媒介中传播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材料:一支铅笔、一杯水步骤:1. 将一支铅笔放在一杯装满水的桌子上,注意铅笔要斜放。
2. 观察铅笔在水面部分的现象。
你会发现,当光线从空气中经过水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得铅笔“断裂”的位置出现弯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总结: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他们对自然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
2、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四上
金属球,金属圈,酒精灯,冷水
√
√
3、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上
烧瓶,水,红墨水,酒精灯
√
4、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上
烧瓶,气球
√
5、摩擦起电的研究
五上
√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1、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
三上
球鞋,皮鞋,书包,钢笔等实物
√
2、比较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不同
三上
一些人造与天然材料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课标内容标准
年级
实验器材
实验类型
演示
分组必做
分组选做
生命世界
多样的生物
常见的植物
1、观察常见的植物
三上
放大镜
√
2、认识本地典型的植物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三上
放大镜
√
3、拓印树叶或树皮
三上
削平的铅笔、
透明度好的白纸
√
4、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
三下
植物牌
√
常见的动物
1、观察小动物
三上
活体蜗牛、记录纸
3、认识植物的向地性
三下
两个同种的植物种子
√
4、研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下
蚯蚓若干,透明的玻璃盒子
√
√
5、制作生态瓶
三下
有盖鱼缸、沙子、水草、小鱼、池塘水
√
√
健康生活
生理与健康
生理与健康
1、检验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
四上
碘酒、试管、滴管、镊子、酒精灯、瘦肉、土豆、花生
√
2、认识人的消化器官
四上
人体消化器官挂图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

(2024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实验一:探索物质的性质实验目的1. 认识不同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各种固体物质(如木块、金属片、石头等)。
2. 各种液体物质(如水、盐水、酒精等)。
3. 各种气体物质(如空气、二氧化碳等)。
4.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温度计、称等)。
实验步骤1. 观察各种固体物质的形状、硬度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2. 观察各种液体物质的透明度、颜色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3. 观察各种气体物质的状态、气味等性质,并进行记录。
4. 使用实验工具对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如测量温度、称重等。
5.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物质的性质。
实验二:力的作用实验目的1. 认识力的作用,了解力的表现形式。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等)。
2. 实验工具(如尺子、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1. 观察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记录。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进行记录。
3.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力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实验三:光的传播与反射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材料1. 光源(如太阳光、手电筒等)。
2. 各种反射材料(如镜子、金属板等)。
3. 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测量尺等)。
实验步骤1. 观察光源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并进行记录。
2. 将反射材料放置在光源前,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并进行记录。
3. 使用放大镜观察反射光的细节,并进行记录。
4.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实验四: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内容和
形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科学实验的内容和形式
自然科学的内容是广泛的、丰富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也就非常广泛、非常丰富。
一、实验的内容
1、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是为贯彻自然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大纲对选择自然教学内容规定作了六项原则,实验内容的选择,同样也应遵循这些原则:
(1)要具有科学性自然科学本身就是科学,实验的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这也是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自然课的性质所决定。
(2)要具有广泛性实验的内容应能反映出自然界及其变化发展的概貌以及人类探索、利用、改造、保护自然的重要方面。
如现行教材包括水、空气、生物、岩石和土壤、四季、月底系统和太阳系、星座星系和无限宇宙、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等方面。
选择这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作为教学内容,也就决定了实验本身必须具有广泛性。
(3)要具有基础性实验的内容应能起到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提纲挈领的作用。
从实验的内容中取得相应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能力,学会获取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方法和本领。
选择的内容应是几十年不变的相对稳定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实验。
(4)要具有实验性实验本身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及最初步的实验技能和技巧。
(5)要具有趣味性实验内容应引起儿童对自然界、自然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6)要具有可接受性实验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小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理解水平和生活经验,应是学生能够观察到的身边的科学。
实验内容应逐步加深,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
2.实验内容的分类
(1)按实验中量和质的关系可分为:
定性实验用以判定某因素是否存在,某些因素之间是否有关系等;
定量试验用以测定某对象的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经验公式、定律等。
结构分析实验用以测定化合物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结构。
(2)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析因实验——析因实验是已知结果去寻找原因的实验;
对照试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通过某种实验步骤,以便确定它对试验组的影响;
中间试验——用以检验设计方案是否正确、合理而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间接实验)——用实验手段去模拟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从而研究自然规律。
(3)按实验的研究方法可分为:
探索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启发性实验)——它是一种在前,结论在后的研究方法,学生在未知结论前,先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发现知识,学到知识;这种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作用,是应当大力提倡的实验方法,也是实验方法改革的一种趋势;
验证性试验——它是推理、判断在前,实验在后的研究方法。
即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用实验来验证有关结论、规律、定理;这种实验对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都有好处。
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和操作,或让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再设计实验加以证实的实验。
(4)按实验涉及的学科可分为:
物理实验——包括力学、热学,宅学、光学、声学等内容的实验;
化学实验——包括有机、无机、化工等实验;
生物实验——包括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等实验;
其他方面的实验——如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实验。
二、实验的形式
自然实验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四种。
1、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操作为主,用以配合讲解,建立概念,总结规律为目的的实验;演示实验以全体学生集体观察为特点,因而应力求明显、直观、简单、可靠,富有启发性。
由于不可能人人都动手去做所有的实验,所以对有些条件要求较高,技术要求较高,限于学生水平能力不足的实验,还是应以演示实验为主要形式。
演示实验虽是老师做实验,但并不排除学生参与,仍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
学生实验以锻炼实验技能,学习研究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又以学生个别操作、研究为特点,因而应该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3、边教边实验(并进式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教授。
一边指导学生做有关的实验,是界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是介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间的一种实验形式,这种把教师的讲授、演示和学生实验、讨论结合起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改变了过去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绝然分离的状况。
并进式实验已经成为一种方式灵活,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教学形式。
4、课外活动——它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目的,以学生独立活动为特点的在第二课堂采用的实验形式。
课外实验应该突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挥学生的独创性,注意加强诱导,提高学生兴趣,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这种把实验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的实验形式,能更好地创造、发展实验环境,使实验进入到各个角落;能更好地创造、发展实验环境,使实验进入到各个角落;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
教师应该经常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生活小实验,这对儿童智能的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