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海底捞最新的服务利润链
“海底捞”背后的故事

“海底捞”背后的故事上周六(6月6日),黄铁鹰教授将海底捞的创办人张勇董事长请到了光华的课堂上,亲身讲述《“海底捞”的管理智慧》这篇文章中的管理要点,也邀请我作为特邀嘉宾对案例进行点评。
我在点评中,主要回应了读者们的疑问(也是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对案例的思考):第一,海底捞现在的特点能否持续下去。
很多人都担心,海底捞目前让我们深为感动的就是以人为本,这是否只是创业阶段的激情使然?企业能靠这个做大做强吗?企业做大了之后会不会就会陷入流程、制度化的平淡?我的观点是,海底捞目前的做法完全有可能做大做强,既有理论上的支持,也有实际案例的支持。
从理论上看,海底捞的做法完全符合“服务利润链”的说法。
1994年3月,哈佛商学院的5位教授首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让“服务-利润链”高效运转》。
这篇文章后来成为管理史上的奠基作之一。
中文版于06年6月、英文版于08年7月分别重新刊登了这篇哈佛经典。
这篇文章首次提出,服务型企业的利润和制造业的模式不同,服务行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顾客忠诚度。
(顺便说一句,顾客忠诚度并不等于顾客满意度,很多满意的顾客并不忠诚。
这是另一篇哈佛经典的主题了)例如,信用卡的顾客在头几年都是无利可图的,只有成为忠诚老顾客才能给发卡公司带来利润。
哈佛教授们的研究进一步指出,顾客的忠诚度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员工的忠诚度,则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服务”的质量。
海底捞的种种人性化管理措施,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理想主义,实际上,它正是服务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想要获得超额利润的必由之路。
(当然,垄断型的服务型企业才不理会这一茬,垄断地位就是他们超额利润的来源。
)哈佛教授们的研究在另一方面又指出,顾客的忠诚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顾客感受到的价值提升,二是顾客在消费过程中付出成本的降低。
海底捞给消费者提供的种种创新服务,例如手机袋、免费豆浆、免费水果、甚至感冒药等等,以及服务员的真诚笑容,这都是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正途。
海底捞

1、总结海底捞的成功之道,并谈谈其成功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成功之道:(1)给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
客户一句小小的“这儿要是有充值卡就好了”,马上就有员工跑去给客户买来了一张充值卡,这一貌似小小的举动,却充分体现出“海底捞”对客户的关怀。
毫无疑问,那位顾客将成为“海底捞”的忠实顾客。
(2)完善的激励措施。
“海底捞”给予提出好点子的员工优厚的奖励,不仅是金钱上的奖励还有身份、名誉上的奖励,这都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觉得这份工作能带给他快乐,在这个基础上,有快乐的员工才能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对员工的关怀。
“海底捞”充分关注员工的生活,为员工的日常生活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只有员工不用为日常生活上的琐碎事烦恼,他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与激情参与到工作中去。
(4)给予员工充分的权力。
集权与分权,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海底捞”能很好的平衡到集权与分权的问题,给员工予尽可能大的权力,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而不是盲目地执行上级下达的决策。
(5)完善的薪酬制度。
店长只有一个,而优秀员工有无数个,到底如何去处理好员工的晋升问题而又不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海底捞“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所有勤劳认真地员工都能得到很好的回报,就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店长,但有很多人能拿到接近店长的工资。
这一薪酬制度无疑是一个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好方法。
启示:海底捞的成功引发人们对管理新的思考。
通过分析海底捞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工作所得,主要有四点管理方法:制度管理,信任管理,亲情管理,希望管理,其中制度管理是根本,信任管理是动力,亲情管理是保障,希望管理是活力。
制度管理是根本。
任何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只有制定好了管理制度,员工才能够有章可循;管理制度也是保证公平的前提,根据制度对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避免了管理者的随意性,减少了任人唯亲的情况,保证了员工的公平。
仅仅有制度对于一个企业只满足了基本条件,难以保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如果想成功必须要有其他的管理措施。
探寻成功的商业模式—海底捞

探寻成功的商业模式——海底捞(客户服务+员工激励)分析来说,海底捞的成功模式不属于轻资产运营,但它的成功运营又大大区别于传统的餐饮模式,不得不说也是创造了餐饮行业的一大奇迹。
为什么海底捞可以成为国内餐饮行业的标杆?原因就在于它的服务,“海底捞式服务”甚至成为了极致服务的代名词。
另外让员工充分认可“服务至上”的理念,通过充分授权,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海底捞成功的的另一个秘诀。
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团队,让员工最终成为制度的主人,才能为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一、公司文化1.品牌目标:成为中国第一流的餐饮管理集团,成为中国火锅第一品牌。
2.三大工作目标:在海底捞内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致力于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将本品牌开向全国。
3.企业核心理念:体验美味、享受生活、拥有健康、共赴卓越。
4.企业价值观:用双手改变命运,用成功证明价值,靠奋斗走向卓越。
5.企业服务理念:顾客至上、三心服务(贴心、温馨、舒心)。
6.企业服务宗旨:细心、耐心、周到、热情、客人的每件小事要当成大事去做。
7.价值主张: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8.目标客户:为广大家庭消费和朋友聚餐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9.衡量指标: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
10.海底捞公司的服务定位:理念新:融汇南北火锅特色;标准新:锅底用油不是传统老油,而是单独包装的新油,符合现代人的健康卫生要求;服务新:著名的“变态”服务;顾客新:青年白领;管理新:全新的绩效考核体系。
11.海底捞公司的差异化战略:品质稳定:海底捞通过制定商品标准和工艺流程,固化商品质量,避免忽好忽坏问题的发生,与那些靠经验管理的企业拉大差距;食材新鲜:原材料采购鲜度好、纯度高、香味厚、时间短、口感嫩;菜品创新:研发新菜品,增加花色品种,做火锅菜品研发的“领头羊”。
汲取其他菜系的创意精华,在出品上做文章,为顾客带来更多的新鲜感;装盘讲究:菜品盛器从最初的粗瓷大碗逐步换成了现在的异形器皿。
海底捞内部服务

员工与顾客同等重要
对外 对内 让员工满意 高质量的内部服务
追求顾客满意 “五星级”服务 五星级”
服务利润链
利润和顾客 忠诚度
员工忠诚 顾客忠诚
员工满意 顾客满意
服务利 润链
在服务过程中, 在服务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关系 是自我增强的, 是自我增强的,即顾客满意和员工 满意是相互作用的
A
B
C
D
总结
2008 2007 06 2005 2004 2003
•海底捞——您学不会 海底捞——您学不会 海底捞——
•优质的内部服务——员工忠 优质的内部服务——员工忠 优质的内部服务—— 诚
2002 2001 2000
•服务利润链——员工与顾客 服务利润链——员工与顾客 服务利润链—— 同等重要
授权
•聪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要让员 工的大脑起作用,除了让他们把心放在工作上,还 必须给他们全力。
财务权
处理权
免单权
员工培训
张勇直言:“标准化固然重要,但是笑 容是没有办法标准化的。”
人才是发展 战略的基础
每个店按照 实际需要的 110%配备员 110%配备员 工
入职培训
每个新员工 都会有一个 师傅帮带
服务利润链
良好的福利
在整个餐饮行业,海底捞的工资只能算中上, 在整个餐饮行业,海底捞的工资只能算中上, 但是隐形的福利却比较多。 但是隐形的福利却比较多。
员工 父母 子女 教育 疗养
住房
晋升机会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学历不是问题
经验不是问题
晋升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论休闲餐饮企业的服务利润链管理——以海底捞火锅店为例

HU X agj ,HO u i - Z UH i n u
( or mMaae et e a m n C a gh nvri, hnsa H nn 4 00 ) T u s ngm n D pr et hn sa ie t C agh , ua 10 3 i t , U sy
其逻辑表述为 :企业盈 利能力 的增强主要来 自 客的 顾 忠诚度的提高 ;顾客忠诚是 由顾客满意决定的 ,顾客
收 稿 日期 : 0 0 1 5 2 1 —1 —2
基金项目: 长沙学 院校级课题 ( D J0 0 0 1 ) C J 6 2 10 , 一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 8 16 。 0C 2) 作者简介: 胡湘菊( 9 3 )长沙大学旅游管理系讲 师, 17一 , 研究方 向: 旅游企业管理 ; 周慧(9 O )长沙大学旅游管理系讲 师 , 18 一 , 研究方向 : 旅游 企业管理 。
通过推荐人应聘者可以了解到海底捞的真实情况和信息对海底捞和所应聘岗位的特点预先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一旦加入公司一般不会轻易辞职或跳槽从而降低了人员的离职率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
第1 7卷 第 6期
21 00年 l 2月
湖南 商 学 院 学 报 ( 月 刊 ) 双
J OURNALOF HUNAN UNI VERST OFCOMMERCE I Y
M a a e e to e v c o tCha n o c e to Ca e i nd t y n g m n fS r ie Pr f i i n Re r a in t rng I usr
海底捞案例分析

海底捞案例分析“海底捞”的服务案例摘要近几年,海底捞餐厅已经成为餐饮界的一个热点现象,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也引来了学术界的研究、企业界的学习,甚至是风投公司的青睐。
2010年7月中央电视台2台的《商道》就做了一期节目“发现身边的商机——海底捞火锅”。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两位教授也曾对海底捞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研究,甚至派人“卧底当服务员,总结出海底捞的管理经验”。
百胜中国曾经将其区域经理年会聚餐的地点选在了海底捞的分店,观摩整个服务流程和服务员的服务,其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此后还有其他各路人马前往海底捞学习。
在大众点评网、饭统网等网站上,“海底捞”一直牢牢占据着几大城市“服务最佳”榜单的前列。
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业界对海底捞如此痴迷?海底捞的过人之处何在?消费者从海底捞究竟捞到什么?海底捞处在火锅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是什么让海底捞的员工创造出令人羡慕的高昂士气、充满激情的员工团队和出色的业绩?如此骄人的业绩,只是因为该公司关注了两个指标:追求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并努力提高它们。
本案例展示了该公司是如何让顾客和员工满意的。
关键词服务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案例导读1994年,还是四川拖拉机厂电焊工的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其后转为火锅店。
他自称最初既不会装修,也不会炒料,店址选在街的背面,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
创业初期生意清冷,很是艰难。
一次,好不容易招来了一桌客人,张勇极尽热情地提供服务,客人对其殷勤的服务也大加赞扬,然而客人走后,留下了许多未吃完的料,张勇一尝,难以下咽,才知火锅尽是苦味。
原来底料全是中药味,张勇很是羞愧,但在羞愧之余不禁深思,如此的苦味客人却还能原谅,这是为什么?2.1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火锅的企业,目前拥有万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拥有50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具有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海底捞公司的服务营销分析

海底捞公司的服务营销分析1、海底捞公司基本情况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全称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在简阳、北京、上海、沈阳、天津、武汉、石家庄、西安、郑州、南京、广州、深圳、合肥、太原、贵阳等城市都有直营连锁餐厅。
海底捞始终坚持“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原则,严把原料关,配料关。
十九年来历经市场和顾客的检验,成功的打造出信誉度高,颇具四川火锅特色的火锅品牌。
经过二十年艰苦创业,不断进取,团结拼搏,海底捞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店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近2万名员工.同时也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
现有117家直营店,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底料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曾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创新的特色服务赢得了“五星级"火锅店的美名。
2008至2012年连续5年荣获大众点评网“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
同时连续5年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荣誉称号.2011年5月27日我公司“海底捞”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海底捞的服务营销组合要素分析(8ps)(一)产品海底捞始终高扬“绿色、健康、营养、特色”的大旗,致力于火锅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在继承川渝餐饮文化原有的“麻、辣、鲜、香、嫩、脆"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独特、纯正、鲜美的口味和营养健康的菜品,赢得了顾客的一致推崇并在众多的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好火锅自己会说话"的良好口碑.海底捞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开发多种锅底、菜式以及糕点类食品.经营品种多样化的同时,保证菜品的新鲜度及口味的独特性,使消费者可以享受多种不同品种的产品,使简单的火锅饮食丰富化,消费频率也随之增高。
海底捞的管理哲学

海底捞的管理哲学服务与利润。
海底捞从事的是火锅行业,隶属于服务业。
顾名思义,服务业提供的就是服务,因此,要想在行业立足,必须在服务上做足做好文章。
“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海底捞创办者张勇回忆创业初期时的话语,虽很朴素,却一针见血点出了本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随着海底捞的越长越快和越长越大,变化的是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不变的却是张勇对服务的依旧重视。
时至今日,他考核店长的指标只有两个,一个是客人的满意度,一个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换而言之,他既关注外部客户(客人)的满意,也关注内部客户(员工)的满意。
这一标新立异的考核方式不仅迥异于同行,而且迥异于其他行业,可谓在如今这个唯收入和利润之上的商业世界“鹤立鸡群”。
实际上,张勇看得更远,看得更透。
这个原本没有任何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电焊工却入木三分看到了哈佛商学院教授所提出的“服务利润链”理论的精髓思想:利润-客户忠诚度-客户满意度-客户服务-员工满意度。
因此,与其说海底捞卖的是火锅,不如说它卖的是服务。
员工与家人。
对于员工是成本、资源还是资本,学术界和实业界的争论从来都无休无止,没有定论。
海底捞则另辟蹊径,从如何解决“怎样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家”这个简单而关键的问题出发,找到了“把员工当成家里人”这个简单却经常被人忽视的正确答案,并遵循这一理念,做出了很多创新性和颠覆性的举措: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电视电话一应俱全,还可以免费上网,公司还雇人给宿舍打扫为生,换洗被单;员工培训不仅有工作内容,还包括怎么看北京地图,怎么用冲水马桶,怎么坐地铁,怎么过红绿灯;员工的工装是100元一套的好衣服,鞋子也是名牌——李宁;在四川简阳建立寄宿学校,解决员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优秀员工的一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在家乡的父母;鼓励夫妻同时在海底捞工作,而且提供有公司补贴的夫妻房;提倡内部推荐,于是越来越多的老乡、同学、亲戚一起到海底捞工作;……正是这一系列增加了企业成本支出的举措,解决了员工生活上一系列的后顾之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捞的服务利润链爱吃火锅的人没有不知道“海底捞”的,15年前从四川简阳街边的一家麻辣烫摊子起家,到如今分布于全国共三十七家直营店、年营业额超过3亿的火锅连锁,海底捞不可谓不独特。
海底捞的服务很多时候让第一次来消费的顾客瞠目结舌,据说曾经有个顾客在就餐时打手机打到欠费了,不经意嘟哝了一声,“这儿要是有充值卡卖就好了”,结果几分钟后,气喘吁吁的服务员真的拿着一张充值卡出现在顾客面前。
海底捞的服务让人印象深刻,它的内部管理也一样与众不同。
在海底捞,员工可以享受一个特权:基层服务员可以享有打折、换菜甚至免单的权利,只要事后口头说明即可。
在每一间海底捞的办公室里,墙上都会贴着一张“金点子排行榜”,这就是海底捞思想火花的来源。
每个月,由各大部长、片区经理组成的创新委员会,会对员工们提出的创意服务做出评判,一旦评上就会推广到各个分店,员工可以获得200元~200 0元不等的奖励。
海底捞的员工宿舍离工作地点不会超过20分钟,全部为正规住宅小区,且都会配备空调,有专人负责保洁以及洗衣服;公寓甚至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仅是住宿一项,一个门店一年就要为此花费50万元。
海底捞在简阳当地赞助了一家学校,海底捞员工子女在该学校上学,全部都是寄宿制管理。
为了激励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海底捞有一个传统,就是将员工奖金中的部分直接寄给他们的父母亲人,虽然每月只有400~500元,但这让员工的家人也分享到了这份荣耀。
海底捞有近600 0名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中国餐饮业的平均流动率为28.6%。
海底捞考核一个店长或经理的标准只有两个,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而这样一个“没人对营业额负责”的企业,2008年的收入却达到了3亿元。
海底捞的“服务利润链”自从海底捞名声大噪以来,不少人士对它做过体验和研究,甚至还通过卧底来获得第一手资料。
2006年6月23日,国际著名餐饮集团美国百胜集团(百胜餐饮集团是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母公司)将上半年度“(中国)区域经理大会”的一个环节放在海底捞进行,全体参会人员200余人,齐齐涌入海底捞北京牡丹园店。
当然,与其他客人不同的是,他们这顿饭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海底捞的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为什么海底捞会有如此让人印象深刻的服务?1994年,身为四川拖拉机厂电焊工的张勇,在简阳的街边摆起了四张桌子的麻辣烫摊位,初次创业的张勇不懂麻辣烫制作,于是现学现做,如此出来的麻辣烫口味肯定不理想。
张勇说:“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
”张勇奇迹般地发现,即使明明口味不怎么样的麻辣烫,但在经过他热情服务过后,客户居然也会连连点头“味道不错”。
此后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尤以海底捞第一次扩张——西安分店开设的经历让张勇再一次坚定了“服务高于一切,服务是海底捞最大的特色”的理念。
1999年,当西安分店刚开业时,因为成本高企,西安的合伙人对成本控制得非常严格,导致海底捞的很多特色完全丧失,接连亏损,形势十分不利。
在危机时刻,张勇痛下决心,把西安方面合伙人的股份回购,完全由海底捞自己来运作,不到两个月,海底捞名声鹊起,扭亏为盈了。
要想服务做得好,就需要员工首先乐意为顾客服务,所以从一开始,善待员工就是张勇在内部管理中的一个导向。
年轻时阅读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书,平等、自由的观念早已在他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张勇才会说“平等的意识将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把海底捞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
”用中国式管理来定义的话,张勇对员工的管理及对客户的服务均可谓之“人性化”,这个价值转移的过程简而述之,就是“企业对员工好——员工有干劲——员工对客户好——客户体验良好——忠诚顾客再次消费和口碑推广——企业获利”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其实,在西方服务营销理论中,早就有一个对应的概念“服务利润链”。
服务利润链是表明利润、顾客、员工、企业四者之间的关系并由若干链环组成的链,是1994年由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等五位哈佛商学院教授组成的服务管理课题组在构建“服务价值链”模型时提出的。
这项历经二十多年、追踪考察了上千家服务企业的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揭示服务企业的利润是由什么决定的。
他们认为:服务利润链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条将“盈利能力、客户忠诚度、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与生产力之间联系起来的纽带,它是一条循环作用的闭合链,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实施质量都将直接影响其后的环节,最终目标是使企业盈利。
图1:服务利润链图示从上述服务利润链图示可见,利润是由客户的忠诚度决定的,忠诚的客户(也是老客户)给企业带来超常的利润空间;客户忠诚度是靠客户满意度取得的,企业提供的服务价值(服务内容和过程)决定了客户满意度;最后,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决定了服务价值。
简言之,客户的满意度最终是由员工的满意度决定的。
从模型我们可以发现,服务利润链由以下几个循环构成:分别是员工能力循环,员工满意度循环,顾客忠诚度循环,企业盈利循环。
以企业盈利循环为主线,四个循环之间又相互作用。
人性化和标准化的结合海底捞的人性化管理无疑加速了企业的利润循环,然而在人本管理的背后,仍然离不开作为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整套标准化流程,而海底捞模式的成功,就在于人性化与标准化的出色结合。
我们来看看网上流传的一篇2009年发布的海底捞员工自述吧:本人是郑州海底捞某店员工,海底捞郑州片区的基本情况如下。
1.吃饭:海底捞是包食宿,即使钟点工也可以跟正式员工一样随便吃。
早餐无限吃,中/晚饭每天菜都不同。
值班的到晚上还有加餐,一般是火锅或者思念速冻水饺。
2.住宿:一般是在海底捞门店附近的小区住。
公司就近租的,条件也相当不错,三室一厅居多。
每室配备空调一台,客厅有电视、饮水机,洗手间有燃气热水器。
3.工资:刚去不满一个月的每天33块。
满一个月开始评级发工资,底薪1000,二级员工(是个人干上一个月都能评上)1100,一级员工1250+分红,优秀员工1400+分红。
领班1700+分红,后堂大堂值班经理大概3000左右。
店经理5000~7000看当月利润。
不按时发工资和拖欠工资的情况不存在,大可放心。
4.休假:每月4天带薪休假,还有12天年假,产假,丧假等。
5.文化:会对新员工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和一周的实践。
融入快餐式的火锅经营理念(三分钟上锅五分钟上菜,服务员下菜比较快),奖罚分明(天天发点小奖,十块二十块的,一月发上四五次不成问题)。
6.管理:在海底捞没有闲人,人人管事人人干活,当你闲着的时候你必须找活干。
店经理会随时出现在任何岗位帮忙(作为店里的老大随时都不闲着,传菜、接待客人,下菜,我们还有啥好说的呢)。
员工的体验最真实,海底捞给员工提供了处于行业中高水准的工薪水平,同时提供了良好的食宿条件,通过工资和福利实现了提高员工敬业度的基本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海底捞给了员工足够的尊重(如年假、宿舍、创意命名权等),还给了每个员工足够的希望和发展的通道。
海底捞的管理层都是从基层做起,所以更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能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
更重要的是,管理层的示范作用很有效,只要勤快肯干,每个人都有成为店长甚至地区经理的机会,就能享受每年12000元的子女入学补助、每月400元的配偶随行补助,以及能够在高房价的北京买得起房子的收入等等,这不正是“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吗?回到服务利润链理论,通过上述几方面的举措,海底捞做好了员工满意度这个循环,自然而然地良性传导到了顾客满意度循环,客户是很满意海底捞服务的,于是下一个环节就到了企业盈利循环,企业获得了应有的收益,又会重新良性作用于员工满意度循环,如此环环相扣,便是海底捞服务取胜的秘密。
当然,在这些人性化管理的背后,还是离不开标准化管理的影子。
毕竟海底捞是一家连锁的餐饮服务企业,除了人的服务,还需要有实际的产品——火锅。
海底捞从火锅底料、原料、辅料的采购、制作、配送,以及洗碗等一系列后厨工作都已经标准化、流水线化和信息化。
海底捞的后台生产,完全是按照量化管理来操作。
在海底捞北京大兴西红门配送中心,有一整套现代化的清洗、加工、检验、冷藏或冷冻设备,通过标准化的生产链条,每天向北京的10家分店输送菜品,这样的标准化生产使得海底捞的各个门店后厨工作变得很简单,菜品送到门店后只需要按分量分装上桌即可。
海底捞和麦当劳全球物流合作伙伴美国夏晖公司合作,在全国成立了四个类似这样的配送中心,支撑全国的门店供应。
另外,海底捞的后厨配备了自动的火锅加汤设备、自动洗碗机以及触摸屏点菜等自动化设备,以便做到最快速度上齐菜品。
海底捞还在努力加强后台菜品配送流程,以期达到“分店无后厨”的最终境界。
所以,店堂里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加上后厨的标准化生产和支撑,海底捞把人性化和标准化结合得很好,同时发挥各自优势,相互结合起来,就成了如今的“海底捞模式”,未来这种模式也必将是海底捞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
“海底捞模式“能复制吗毋庸置疑的是,海底捞将人性化与标准化结合的模式是有其自己的特色的。
那么,同行们又是如何做的呢?业界的巨无霸肯德基和麦当劳,其前堂后厨的标准化一直为大家所称道:麦当劳的标准化柜台服务、59秒快速服务,肯德基的服务七步曲以及后厨的一系列标准化操作流程等,一直是国内餐饮企业的参考学习对象。
那么,在麦当劳、肯德基有人性化管理吗?答案是有的,麦当劳和肯德基都很重视员工的培训,同时这两家企业的中层也大多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企业也很注重与员工的沟通,有定期沟通机制,以及鼓励认同卡等制度,同时还有类似汉堡包大学等专门的培训机构,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化。
当然,相比之下,海底捞对员工创造性的激发和激励做的更好,同时在员工物质福利方面投入较大,正向激励更多(当然这与海底捞员工全来自农村有一定关系),这或许可以视为“海底捞特色的人性化”。
所以,通过服务利润链这一理论的指引,只要服务企业真正愿意站在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运营,愿意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花足够的功夫,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授权和引导,那么,只要我们做好了员工满意度这一环节,自然会带来客户满意和公司受益。
当然,其他可以通过标准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地方也一定不能放过,那么海底捞模式的复制应该能够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