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授课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授课教案作为一位辛劳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授课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授课教案篇1内容分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谊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由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知道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浏览古诗的爱好。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知道诗意,积存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想念故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进程:一、交换积存,引入诗文。
老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往今来阔别故土的游子总会想念魂牵梦萦的故乡。
他们常常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请同学们把你积存或搜集到的描写想念故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换。
老师:从刚才的交换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存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存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存的习惯。
由于学习语文重在积存。
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教材教法分析

《泊船瓜洲》教材教法分析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引导学生去发现家乡的美。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训练重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拓展资料的展示,开阔学生视野。
3. 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基础特点,参照新课标、新大纲要求,以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主。
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引导者,采用情境设置法、模拟身份探究法进入课文的理解,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为主。
在指导背诵古诗时,我将引导学生用记首字和打节奏诵读的方法进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PPT课件

借旁近与之 ( 代词,代仲永
)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代“仲永写的诗” )
余闻之也久( 代词,代“仲永很有才这件事”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
卒之为众人( 调节音节,无意义 )
受之天也( 调节音节,无意义 )
2)于 环谒于邑人 ( 于舅家见之 (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到,介词 ) 在,介词 ) 比,介词 ) 被,介词 )
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请 简要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
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
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 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 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 议论。 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 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扬后抑,对 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就 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画龙点睛,起 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车胤囊萤
胤(yì n,车胤,晋朝南平人)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 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更多全套免费课件下载地址: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
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 的》为题,谈感受。
要求: 中心鲜明,层次清楚。
3)其
他的,指方仲永的 ) 其诗以养父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代方仲永写的诗 父利其然也( 他,指父亲 ) 其受之天也( 他,指方仲永 ) )
如此其贤也( 他的
彼其受之天也( 他
)
)
⒈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 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⒉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 州还”:从扬州回家。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教学目标: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
教学重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法学法: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古诗《《泊船瓜洲》》教案范例内容分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
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写好一份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在开始教学任务之前都是要认真准备相关的教案的,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__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
(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古诗课件:幻灯片5)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你预习得真充分。
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
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古诗三首-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优秀课件 共46页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 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 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欲作家书意万重。
一封家书,一份情思, 诗人有千言万语,他在信中会
写什么?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 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 不知如何表达。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 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洛阳城里见秋风。
•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 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 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 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 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 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 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 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 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 “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shù(数字)
{ { chóng(数重山)
hái( 还有)
重
还
zhòng ( 重 量 )
huán(归还)
古诗背景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 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冷的王安 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 的坎坷遭遇。此次再次被起用为相,他 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 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 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 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辞官归家途经瓜洲时所写的,写出了诗人停船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感情真挚强烈。
因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学会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有了一定的语言的积累,本诗较浅显,学生结合注释很容易读懂。
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面,“说”为线,“品”为聚焦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我构建“解—知—明—品—诵”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也用“解—知—明—品—诵”的方法来学习本诗,明确目标要求,多读细品。
四、说教学程式:(一)谈话导入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当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看到圆月都会感慨万分,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谁见过这样的诗,能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诗,看作者借月抒发什么情怀?”谈话导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
(二)学习古诗对古诗的教学我让学生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这五个步骤进行自学。
1、解诗题齐读课题结合注释自学理解课题。
这样把课堂的学习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中学
电
子
教
案
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学年 第一学期
语文
五年级 杜瑜婕
金岩土家族乡中学高效课堂教案主备教师杜瑜婕使用教师杜瑜婕授课时间课题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教法: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词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吟诵,并在读中体会和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
镜,有时象把镰刀。
2.在古代,文人才子最喜欢对着月亮吟诗,今天我们也来
学学古人,赏月吟诗。
3.学生背诵关于月亮的诗。
4.这些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
思念家乡的情感。
)
5.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
亮。
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
熟悉的景物、特殊的日子,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再来读这
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乡
愁。
二初读诗句,培养自学
1.预习要求:
(1)诵读古诗,读准诗句。
(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3)借助注释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完成预习。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三学古诗,掌握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
作者是王安石。
你对他有哪些了解?通过课外资料查找。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2.诗题“泊船瓜洲”该怎样理解?
(指诗人停船在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禁勾
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
3.解诗句,展想象。
(1)读一读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研究古诗的意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
“瓜洲”,地名,在长江北岸。
“钟山”,地名,诗人的家乡。
意思:京口与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水,,回望钟山也只相隔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3)分层次整体理解诗意。
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
路途遥远,而作者却只有“一水”“只隔”的感觉,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间有巨大反差,正说明了诗人虽然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第二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
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思乡情的浓烈。
4.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曾想过“到、过、入、满”,最后用了“绿”字,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
四、品读诗词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
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比其他字好在哪里?
绿:吹绿。
既写出了颜色,又写出了动态的美。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仿佛江南秀美景色就在我们面前一样。
3、诗中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哪一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変诗为画,并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第一、二句
瓜州京口钟山一水间数重山
第三、四句
又绿照我还
教学反思
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