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考点考情

文化与社会(三年3考)

①文化的内涵与特点②文化的形式③文化的社会作用④文化与

经济、政治的关系⑤文化与综合国力

考向分析

1.从内容上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

的关系为高频考查点。文化内涵、特点的细节大都会考查到,复习时要

注意细节内容的深化。

2.从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出现。选择题多以文化现

象为考查背景,非选择题多以热点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实质

1 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1)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精神力量。

(2)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没有阶级性。

(1)深刻把握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①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物质载体体现出来。

②四个“不是……而是……”:文化不是人类的全部活动及其产品,而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的实质不是物质现象,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不是仅指意识形态范畴,而是包括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③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第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2)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文化、狭义文化的关系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如下图所示:

2 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各种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3 文化的实质及其社会作用

(1)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图示:

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第一,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其本身不是物质力量。

第二,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

1.泰山美丽的日出景观属于文化现象。(×)

剖析:纯自然的日出景观不属于文化现象,如果将日出景观拍摄下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剖析: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3.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活动。(×)

剖析:文化包括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剖析: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非所有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易混点一:误认为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文化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矫正训练1] 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现代很多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既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也说明文化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影响,①④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对人有积极影响,②错误;文化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

易混点二:不能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从量和质的角度看:①从量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②从质的角度看,文化的社会作用有促进和阻碍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矫正训练2]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一贯主张“诗言志”。有位外国人在谈到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时说,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这主要说明( )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C.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D.先进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 C

解析材料中“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充分说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正确,A、B排除;先进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而非决定作用,D错误。

命题点1 文化的特点

1.(2019·浙江高考)H村村民自筹资金建立村史馆,展示该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生产生活的发展状况,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③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村史馆能够展示该村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生产生活的发展状况,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说法正确;村史馆的建立,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体现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②说法正确。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2.(2019·北京高考)“刀把楼、北京结、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是明代长城最险段之一。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的载体,蕴含着长城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独有特色应该受到保护;我们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进行保护性开发,①②正确。文化虽具有继承性,但并不是越古老越有价值;文化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长城文化“活”起来,③④错误。

3.(2019·江苏高考)“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 C

解析戏曲课间操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这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跃文化思想无关,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不符合题意。

4.(2015·江苏高考)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歌舞《云南印象》源自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实践,体现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表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表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①与材料无关。

命题点2 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5.(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说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也没有体现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的关系,故A、D不符合题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C说法错误。

考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

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

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文化是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大小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相联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地位不同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

文化具有双重作用不同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知识拓展] 精准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内涵关键词侧重点图示

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

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

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

有反作用

“决定”“反作

用”“基础”“重

大影响”“促进”

强调的是

彼此制约、

相互作用

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

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劳动者素

强调彼此渗

透、相互融合

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

政治“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

质”“文化产

业”“文化生产

力”等

2 文化与综合国力

关系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

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要求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

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

支持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注意不能把文化的影响作用夸大为决定性作用。

1.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剖析: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剖析: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3.在经济萧条时期,文化产业往往较快发展,这说明文化有时不受经济影响。(×)

剖析: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有时不受经济影响”说法错误。

4.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剖析: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5.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剖析: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易混点一:不能准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贬低文化的作用,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最重要的,文化建设可有可无。二是夸大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矫正训练1]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答案 A

解析台湾果农将文化元素加入到产品中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强调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因此,A正确,D不符合题意。B、C都片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是错误的。故选A。

易混点二: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误认为这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这种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得文化的发展可能先于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矫正训练2]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不是文化独特性。②说法错误,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并非同步。“致力于挖掘”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

命题点文化与经济、政治

1.(2019·浙江高考)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在当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了文化具有传承性,②说法正确;“和气”“诚信”等商业伦理文化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③排除;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的民族性,④排除。本题选A。

(2018·全国卷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完成第2题。

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核心,①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影响力可能“超前”或“滞后”于经济影响力,②中“同步”表述错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中国道路、中国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④正确。故选D。

3.(2016·江苏高考)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材料中文博会的召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产物,故A符合题意。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C错误。文化有先进、落后、腐朽之分,不能一概说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4.(2015·天津高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 A

解析通过文化创意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优秀文化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的一面,A正确;B错误,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材料强调的是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C与题意不符;古典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D说法错误。

5.(2015·全国卷Ⅱ)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该纪录片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并引起韩国民众关注,表明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人民的关注,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该纪录片在韩国热播的作用。②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6.(2015·江苏高考)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 B

解析经济力、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舍去A。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不同等导致国家间的政治分歧不能消除,故不选D。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故排除C。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促进沿线国家经济联系、政治互信,体现了B。

7.(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联系文化生活知识,可结合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特点(物质载体)等知识。题目类型为评析类,回答时可分析其合理之处,即文化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然后否定其不合理之处,即传统村落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面临困难,但因时而变的进行创造性保护和利用,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不会走向消亡。

8.(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从设问要求看,主要考查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首先要说明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的不同影响。然后再从落后观念导致贫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