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笔记(重点标注)

合集下载

医学遗传学笔记

医学遗传学笔记

绪论(重点:遗传病定义及特征)1.遗传病:一般把遗传因素作为唯一或主要病因的疾病成为遗传病2.医学遗传学:用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遗传病从亲代传递至子代的特点,规律、起源和发生、病理机制、病变过程及其与临床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

3.简要说明遗传病的特征?答:①遗传病的传播方式:一般是以垂直方式出现的,不延伸至无亲缘个体②遗传病的数量分布:亲祖代和子孙代是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的,社会上总体数量少,分布不均③遗传病的先天性:但并非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先天的④遗传病的家族性:发生具有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通常一代比一代早,病情加重⑤遗传病的传染性:一般无传染性,但人类阮粒蛋白是一种遗传又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第一章人类基因和基因组(重点:断裂基因及其英文)1.割裂基因((split gene)是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组成,二者相间排列。

第二章基因突变重点(基因突变,DNA的修复系统有哪些)1.基因突变:发生在分子水平上DNA碱基对组成与序列的变化。

2. DNA的修复系统有哪些?(1)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与修复①光复活修复,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光复活酶被激活,能够特异性的识别、结合嘧啶二聚体,形成酶-DNA复合体,利用可见光的能量,嘧啶二聚体解聚,修复完成,酶也从DNA上解离,释放。

②切除修复,也称暗修复,无需光能。

发生在DNA复制之前。

③重组修复,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之中和复制完成之后的一种不完全的修复形式。

(2)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和修复①超快修复②快修复③慢修复第四章单基因病的遗传重点:判断遗传方式,并且加上特点;不规则显性遗传;遗传印记1.遗传方式的特点(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①男女患病机会均等②患者双亲必有一个是患者③患者的子代有1/2的发病可能。

④连续传递(2)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特点:①男女患病机会均等患者双亲往往表型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②患者的同胞有1/4的发病风险,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是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肯定都是携带者。

医学遗传学章节笔记摘抄(3篇)

医学遗传学章节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节:引言医学遗传学是一门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变异、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遗传咨询等方面。

以下是对医学遗传学章节的笔记摘抄。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物质: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2. 基因:基因是DNA上的功能单位,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

3. 染色体: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负责携带遗传信息。

4. 遗传方式:遗传方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共显性遗传。

5. 遗传平衡定律:在自然人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稳定。

二、基因突变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2. 突变类型: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3. 突变原因:物理因素(如辐射)、化学因素(如致癌物质)、生物因素(如病毒)等。

4. 突变后果: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丧失、功能增强或无影响。

三、遗传疾病1. 遗传疾病: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

2. 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血红蛋白病等。

3. 多基因遗传病: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4. 染色体病: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染色体缺失等。

四、遗传咨询1. 遗传咨询:为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专业的遗传信息和建议。

2. 咨询内容:病因分析、遗传方式、复发风险、产前诊断、基因检测等。

3. 咨询方法: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

五、基因诊断1. 基因诊断:通过检测基因突变,确定疾病的原因。

2. 诊断方法:DNA测序、基因芯片、PCR扩增等。

3. 基因诊断的应用:遗传疾病的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

六、基因治疗1. 基因治疗:通过修复或替换异常基因,治疗遗传疾病。

2. 治疗策略:基因修复、基因替换、基因敲除等。

3. 基因治疗的应用:血友病、囊性纤维化、地中海贫血等。

医学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
1. 基本概念
- 遗传学:研究基因传承和基因变异的科学
-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
- 染色体:细胞核中包含基因的结构
- 基因型:个体的遗传信息
- 表型:个体的可观察特征
- 突变:基因发生的改变
- 遗传变异:基因型和表型在群体中的差异
2. 遗传物质
- 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 RNA:参与基因表达的分子
- 蛋白质:由基因表达产生的功能分子
3. 遗传模式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
- X连锁遗传: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男性更容易患病
- Y连锁遗传:由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男性特有
4. 遗传疾病
- 单基因遗传疾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
- 多基因遗传疾病:由多个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 染色体异常疾病:由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等
5. 基因组学
- 基因组:一个个体的全部基因
- 基因组测序:对个体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基因组变异:个体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差异
6. 人类遗传学
-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个体基因组中单个碱基的变异,如SNP
- 遗传咨询:通过遗传学知识为个体提供遗传疾病的评估和咨询
以上是医学遗传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仅供参考。

如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遗传学医生或相关专家。

2024年度医学遗传学学习笔记三

2024年度医学遗传学学习笔记三

基因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型
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 倒位突变和重排突变等。
基因突变机制
涉及DNA复制错误、DNA损伤修复失 败、外源性因素诱导以及基因内或基 因间重组等。
8
遗传病分类与特点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如先天 性聋哑、白化病等。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具有家族聚集 性,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医学遗传学涉及生物学、医 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交流, 共同推动医学遗传学的发展 和应用。
推动转化医学研 究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研究成果 转化为临床应用的重要途径。 未来医学遗传学需要更加注 重转化医学研究,将基础研 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关注罕见病和复 杂疾病研究
多组学整合分析
基因诊断技术将越来越多地与其他组学技术(如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进行整合分析,以更全面地揭示疾 病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差异。
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普及,基因诊断技术将在临床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 基因诊断技术有望为每位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重要性
医学遗传学对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罕见病、 遗传病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医学遗传学 在个体化治疗、基因编辑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2024/3/23
4
医学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医学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到精准医 学的多个阶段。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 的发展,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

遗传学(笔记)1-10

遗传学(笔记)1-10

遗传学(笔记)1-10遗传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一、什么是遗传学1、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2、遗传(heredity)是指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和子代各个方面的相似现象。

3、变异(variation)是指子代个体发生了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原来的亲代。

4、遗传与变异的辨证关系5、现代的观点: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成、传递和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题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遗传学可称为基因学。

二、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深入探讨它们的本质,并利用所得成果,能动地改造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遗传学研究的内容1、遗传物质的结构2、遗传物质的传递3、遗传物质的表达◆基因在世代之间传递的方式与规律1、孟德尔遗传规律2、摩尔根连锁交换定律3、染色体外遗传(extrachromosomal inheritance):细胞质基因和其他核外基因的非孟德尔传递方式。

4、母性影响(maternal effect):由母体基因型决定子代性状,但受胞质因子影响,F3代才分离的一种单亲遗传方式。

5、群体遗传的Hardy-Winberg 定律与进化◆遗传学基本概念Key Terms1、遗传(heredity, inheritance):生物在以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种族繁衍的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2、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3、遗传学(Genetics)◇经典定义∶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现代定义∶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传递和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基因学◇基因(gene)是遗传、发育和进化的交汇点。

◆常用的重要遗传学研究材料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2、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豌豆(Pisum sativum)4、果蝇(Drosophila)5、玉米(Zea mays)6、小鼠(Mus musculus)7、人(Homo sapiens)8、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t)9、拟南芥(Arabidopisis)第二节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一、遗传学的产生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2、“先成论”(theory of performation)3、渐成论(theory of epigenesis)4、拉马克(mark,1744-1829)5、达尔文(C.K.Darwin,1809-1882)6、魏斯曼(A. Weismann,1834~1914)7、孟德尔(G.J.Mendel 1822~1884)8、荷兰的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德国的科伦斯(KarlCorrens)奥地利的切尔马克(Erich.S.Tsehermark)二、遗传学的发展1、萨顿(W.S.Sutton,1876~1916)2、贝特逊(W.Bateson,英国遗传学家)3、约翰逊(W.L.Johannson,1857~1927)4、摩尔根(T.H.Morgan ,1866~1945)美国实验胚胎学家5、比德尔(G.W.Beadle 美)和他的老师泰特姆(E.L.Tatum)6、埃弗里(O.T.Arery 美)等。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分章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分章

《医学遗传学》背诵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简称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大多数是遗传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同患一种疾病。

【简答题】遗传病的特征及分类(1)特征:①垂直遗传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

(2)分类:(一)单基因病:由染色体上某一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连锁隐性遗传病④X连锁显性遗传病⑤Y连锁遗传病⑥线粒体遗传病(二)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

(三)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所致的疾病。

(四)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第二章基因【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4、外显子(exon):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5、内含子(intron):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含子6、多基因家族(mumlti gene family):指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

7、假基因(pseudo gene):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类α和类β珠蛋白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

医学遗传学笔记(重点标注)

医学遗传学笔记(重点标注)

第三章基因突变遗传物质的改变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核苷酸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

3.1 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根据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可将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自发突变:在自然条件下,未经人工处理而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经人工处理而发生的突变。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生殖细胞突变:有利或者中性突变:同种生物遗传性状多样性的根源、不同物种演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促进生物物种系统发育与不同种群产生、形成的原动力有害突变:导致遗传病、构成和增加遗传负荷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诱变因素:一、物理因素:1.紫外线:紫外线的照射可使DNA顺序中相邻的嘧啶类碱基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为胸腺嘧啶二聚体(TT)。

2.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Co60等,击中DNA链,能量被DNA吸收,导致DNA链和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发生重排。

二、化学因素:1、羟胺(HA):羟胺可使胞嘧啶C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而不能正常地与G配对,改为与A互补,经两次复制后,C-G就变成了T-A。

2、亚硝酸或含亚硝基化合物:这类物质可以使碱基脱去氨基(—NH2),而产生结构改变,如A被脱去氨基后就变成了次黄嘌呤(H)不再与A配对变为与C配。

3、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5—BU)、2—氨基嘌呤(2—AP)等,可取代碱基而插入,引起DNA分子突变。

5—BU的化学结构与T很相似,它既可与A配对,也可与G配对。

4、烷化剂:甲醛、氯乙烯、氮芥等是具有高度诱变活性的烷化剂,可将烷基(CH3-、C2H5-等)引入多核苷酸链上的任何位置,被烷基化的核苷酸将产生错误配对而引起突变,如烷化G可与T配对,形成G—C→A—T的转换。

5、芳香族化合物:吖啶类和焦宁类等扁平分子构型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嵌入DNA的核苷酸序列中,导致碱基插入或丢失的移码突变。

三、生物因素:病毒:风疹、麻疹、流感、疱疹等真菌和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黄曲霉素3.2基因突变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静态突变和动态突变。

医学遗传学 重点总结

医学遗传学  重点总结

医学遗传学第一章绪论本章节重点: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的类型一、医学遗传学的定义1、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疾病,即遗传病(genetic disease)。

2、研究内容:遗传病的发生机理(Etiology)、传递方式(Passage)、诊断(Diagnosis)、治疗(Therapy)、预后(Prognosis)、再发风险(Recurrence)、预防方法(Preventive medicine),从而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在人群中的危害,增进人类的健康水平。

3、什么是遗传?Genetics is the study of genes, heredity, and variation in living organisms.二、遗传病的定义1、关于遗传病的一些误解:家族性疾病(familial disease)就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disease)就是遗传病2、遗传病(genetic disease):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三、遗传病的类型1、单基因病(single gene disorder):如果一种遗传病的发病仅仅涉及一对基因,这个基因称为主基因(major gene),其导致的疾病称为单基因病。

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X 连锁显性(XD)遗传病、X连锁隐性(XR)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线粒体病2、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ease):一些常见的疾病或畸形有复杂的病因,既涉及遗传基础,又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才发病,也称为多因子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MF)。

遗传基础不是一对基因,而是涉及到许多对基因,这些基因称为微效基因(minor gene)。

3、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ease):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变因素:
一、物理因素:
1.紫外线:紫外线的照射可使 DNA 顺序中相邻的嘧啶类碱基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为胸腺嘧啶二聚体(TT) 。 2.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Co60 等,击中 DNA 链,能量被 DNA 吸收,导致 DNA 链和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发生重排。 二、化学因素: 1、羟胺(HA) :羟胺可使胞嘧啶 C 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而不能正常地与 G 配对, 改为与 A 互补,经两次复制后,C-G 就变成了 T-A。 2、 亚硝酸或含亚硝基化合物: 这类物质可以使碱基脱去氨基 (—NH2) , 而产生结构改变, 如 A 被脱去氨基后就变成了次黄嘌呤 (H ) 不再与 A 配对变为与 C 配。 3、碱基类似物:如 5—溴尿嘧啶(5—BU) 、2—氨基嘌呤(2—AP)等,可取代碱基而插入,引起 DNA 分子突变。5—BU 的化学结构 与 T 很相似,它既可与 A 配对,也可与 G 配对。 4、烷化剂:甲醛、氯乙烯、氮芥等是具有高度诱变活性的烷化剂,可将烷基(CH3-、C2H5-等)引入多核苷酸链上的任何位置,被 烷基化的核苷酸将产生错误配对而引起突变,如烷化 G 可与 T 配对,形成 G—C→A—T 的转换。 5、芳香族化合物 : 吖啶类和焦宁类等扁平分子构型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嵌入 DNA 的核苷酸序列中,导致碱基插入或丢失的移码 突变。 三、生物因素: 病毒 :风疹、麻疹、流感、疱疹等 真菌和细菌 :毒素或代谢产物 黄曲霉素
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征: 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系谱中可看到本病的连续传递现象,即连续几代都有患者。 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方为患者,但绝大多数为杂合体,患 者的同胞中约有 1/2 患病。 患者子女中,约有 1/2 将患病,也可以说患者婚后每生育一 次,都有 1/2 的风险生出该病的患儿。 双亲都无病时,子女一般不患病,只有在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才能看到双亲无病时子女患病的病例。
二、电离辐射引起的 DNA 损伤的修复,此修复的机制还不清楚。 1、超快修复:大约 2 分钟内。 2、快修复:能使超快修复所余断裂修复 90%。 3、慢修复:它是由重组修复系统对快修复所不能修复的单链断裂部分加以修复的过程。 需时间长,一般 40-60 分钟。 修复缺陷引起的疾病: 例如:着色性干皮病 UV→嘧啶二聚体 光修复系统异常 解旋酶、核酸内切酶等修复蛋白的基因突变
3.5 DNA 损伤的修复
一、紫外线引起 DNA 损伤的修复途径: DNA 分子被紫外线照射后,使用一条链上的两个相邻嘧啶核苷酸之间出现共价连接,形 成嘧啶二聚体,即(T-T) 。
A 光复活修复:C 中存在光复活酶(被光激活)识别并与二聚体结合,利用光能解开二聚体达到修复目的。 光修复分 5 步:①完整 DNA 片段 ②UV(紫外线)照射形成 T-T ③光复合酶识别二聚体并与之结合 ④光能和酶将二聚体分开 ⑤DNA 构型恢复正常,酶释放。 B 切除修复。切除修复也称暗修复,其过程: 1、内切酶:DNA 分子被 UV 照射形成的“T-T”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在它的附近切开一个切口。 2、外切酶:在外切酶的作用下,扩大此切口,并将二聚体片段切除。 3、DNA 聚合酶:在此酶的作用下,用互补的核苷酸,将切除的部分补上。 4、DNA 连接酶:在此酶的作用下,封闭切口,恢复正常的 DNA 分子结构。 C 重组修复:此种修复发生在复制之后, 含有 T-T 其他结构损伤的 DNA 仍可进行修复————
AD 病例
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症 3、家族性痛风 4、再障 5、N 纤维瘤
6、Huntington 舞蹈病: 大脑基底神经节变性导致进行性加重的 不自主舞蹈样动作、 进行性加重的智能障碍、痴呆; 致病基因定位于 4p16.3 (CAG)n 正常人 n=9-34 患者 n=36-120 7、Marfan 综合征(蜘蛛脚样指、趾) 纤维蛋白原的缺陷引起骨骼、心血管、眼的症状; 临床特征:身体瘦高、肢长; 躯体上半与下半的比例降低; 两臂伸长的长度大于身高, 四肢细长、手指如蜘蛛样; 常见鸡胸或漏斗胸; 致病基因定位于 15q14-q21, FBN1 基因长约 110kb, 65 个外显子; 该病的突变在不同病例中有明显差异, 有外显子缺失(51,60-62) , 单个碱基转换和颠换以及终止密码子突变;
第三章
基因突变
遗传物质的改变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核苷酸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
3.1 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
根据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可将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自发突变:在自然条件下,未经人工处理而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经人工处理而发生的突变。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生殖细胞突变:有利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促进生物物种系统发育与不同种群产生、 形成的原动力 有害突变:导致遗传病、构成和增加遗传负荷 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
3.2 基因突变的类型
一般分为两大类-静态突变和动态突变。 静态突变是指突变 DNA 能稳定地传递给子代, 使子代保持突变 DNA 的稳定性。可分为点突变和片段突变 动态突变是指突变 DNA 随着亲代向子代的传递过程中进一 步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是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增加 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DNA 链中碱基之间互相替换, 从而使被替换部位的三联体密码意义发生改变。 转换(transition) :是指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所取代, 或是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所取代。 颠换(transversion) :嘌呤取代嘧啶,或者嘧啶取代嘌呤。 移码突变:基因 DNA 链中插入或缺失 1 个或几个碱基对, 使自插入或缺失的那一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 进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变化。 片段突变:是 DNA 链中某些小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缺失、重复或重排。 缺失:是 DNA 在复制或损伤修复后,某一片段没有被复制或修复造成的。 重排:DNA 链发生多处断裂,断片的两端颠倒重接或几个断片重接的序列与原先序列不同。 相关符号 c. cDNA 序列 del 缺失 g. 核基因组序列 dup 重复 m. 线粒体 DNA 序列 ins 插入 r. RNA 序列 inv 倒位 p.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碱基替换 碱基替换的命名 通式: g.(或其它符号)数字 X>Y 例: g. 241T >C 某核基因序列 241 位T到C突变(5’测翼序列)
• •
• •
3.3 基因突变的命名

g. 289G >A 某核基因序列 289 位 G 到 A 突变;或 c. -12G >A 起始密码子上游第 12 个碱基(5’非编码区) g. 303G >C 某核基因序列 303 位 G 到 C 突变; (外显子区) c. 3G >C 编码序列 cDNA 第 3 位 G 到 C 突变; r. 3G >C mRNA 序列第 3 位 G 到 C 突变 p. Met 1 Ile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第 1 位甲硫氨酸到异亮氨酸突变 缺失突变的命名 通式 g.(或其它符号)数字(_数字)del(碱基符号或数字) 注:del 表示缺失,del 后的序列表示缺失序列,del 后的数字表示缺失的碱基数,下划线_表示缺失的范围;其它符号、数子代表 的序列号同前 重复突变的命名 通式 g.(或其它符号)数字(_数字)dup(碱基符号或数字) 以 dup 表示重复,其它符号、数子的表示方法同缺失命名 插入突变的命名 通式 g.(或其它符号)数字_数字 ins 碱基序列(或数字) ins 代表插入,其它符号和数字同前 倒位突变的命名 通式 g.(或其它符号)数字_数字 inv 碱基序列(或数字) inv 代表倒位,其它符号和数字同前
斑状角膜变性家系
判断遗传方式:不连续遗传——隐性遗传; 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常染色体遗传; 验证: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增高; 结果:AR;
4.1 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和简介
定义:指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所以也称为孟德尔式遗传病。
4.3 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常用名词 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杂合体中能表现出来性状的。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杂合体中没有表现出来性状的。 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称表现型或表型。 基因型(genotype):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称基因型。 纯合子(homozygote):一对基因彼此相同的个体,也称纯合体。 杂合子(heterozygote):一对基因彼此不同的个体,也称杂合体。
如何判断遗传方式? 确定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区别是代代遗传还是隔代遗传);确定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遗传(区别男女比例) 初步确定遗传方式后验证---用所学系谱特征;如何估计发病风险?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白色额发家系
判断遗传方式: 代代遗传——显性遗传; 男女患者比例均等——常染色体遗传; 验证:父母双亲正常,子女一般不发病。 结果:AD;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第四章
单基因遗传病
注 意 事 项: 同一代成员应在同一水平线上,标明代(罗马数)和序号(阿拉伯数) ; 一般调查到患者的三代亲属;符号大小一致,姐妹弟兄方向不要画反;
由 系谱分析 判断 遗传方式 及 估计发病风险
3.4 基因突变的结果
如果碱基替换影响的是密码子,则会产生同义突变、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和终止密码突变等遗传学效应; 如果影响的是非密码子区域,则产生几种不同的遗传学效果:无明确的遗传学效应、改变调控序列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的调 控、改变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处的序列从而影响外显子的加工拼接、影响 mRNA 的稳定性。 1)同义突变:碱基替换后,变成另一密码子——————但所编码的氨基酸没变。 2)错义突变:碱基替换后,变成编码另一 aa 的密码子——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3)无义突变:碱基替换后,使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多肽链变短,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降低。 4)终止密码突变:DNA 分子中的某一个终止密码突变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 移码突变的后果 移码突变会造成突变点后的密码子都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发生较大改变,后果一般较为严重。 片段突变的后果 缺失突变,如果缺失的碱基数是 3 的倍数,侧缺失数个氨基酸,如果缺失的不是3的倍数,除此外还导致移码突变;重复 突变,与缺失突变相反 动态突变的后果 串联重复序列(如三核苷酸重复序列)随着世代的传递而拷贝数逐代累加的突变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