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冯延巳)导学案-教师版.doc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鹊踏枝》《浣溪沙》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鹊踏枝》《浣溪沙》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冯延巳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全词含义,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对冯延巳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
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
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二、朗读全词,初步感悟词的意境三、初步理解词的大意结合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交流大意(谁道是那愁情抛了又来,久久不能离开。
每到那春天,惆怅还是依旧袭来。
每天在花下饮酒浇愁,可身体却因酒而坏。
镜中的容貌也一天天地瘦来。
走上河畔,堤岸杨柳依依,满地碧绿青草在。
问心中的愁绪啊,为什么年年在心头徘徊?独自站在桥上,冷风飕飕,只钻袖怀。
一轮新月已经升到树梢,可怜人啊,归回步子才迈。
)四、赏析。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明确]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明确]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明确]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鹊踏枝导学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主备人:李宝涛审核人:杨光旭一、复习检查背默《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导入新课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目标展示1.抓住全词个性鲜明的感情意境,分析表达技巧。
2.体会冯词的特色和成就。
3.理解全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四、预习提示1、作者简介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著名词人,深得李璟信任,并曾两度为相。
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其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也确属平庸。
但他多才多艺,能诗能文,工书善辩,特别是词的创作最为著名。
其词集名为《阳春录》,有的题作《阳春集》。
冯延巳词的特点:因循出新。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他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
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
如写“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苦闷。
五、解惑新授1、朗读本词,把握大意谁道闲情抛掷久,谁说平日闲散久了能抛弃心中那份惆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等到春来之时,还是一样的满腹惆怅。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不敢看镜里的消瘦朱颜。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河堤上清风扶柳,是为何而添加了新的惆怅,什么事岁岁年年都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第七单元第三课《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导学案【学习目标】1、鉴赏全词的抒情技巧。
2、了解冯延巳词的特色和成就。
3、理解全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航】1、作者简介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他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境界。
其词集名《阳春集》。
他的创作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冯延巳词的特点:因循出新。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他的创作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2.词牌简介《鹊踏枝》唐教坊曲名。
后晏殊词改其名为《蝶恋花》。
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
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风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很多人填过,其中较出名的有柳永和欧阳修的。
也主要是写爱情。
任半塘说:“此调至五代已改名“蝶恋花”。
3、结合注释,请同学们说说本词的大意。
【问题探究】1.全词的核心词眼是什么?从全词来看,具体的内涵指什么?2.名家评道:“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力”,请同学们赏析作者开句是如何做到千回百转的。
3.赏析“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4.“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1 / 2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5.分析“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有什么作用?6、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7.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总结概括】【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完整版)鹊踏枝教案

纷杂。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情。贺铸的词曾说:
“欲
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与此相类。 ( 3)、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 美意境?
[明确 ] 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
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
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
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
命力。 3、示标
4、梳理诗词大意。
5、研习文本(先阅读后讨论) (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 的?
(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
[明确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
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
思绪也随之转移。 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 “新愁” 又袭上心头。 上片说“日
日”,下片说“年年” ,各有侧重: “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则
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四、归标
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 五、固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
落等。
( 2).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断若续之间,
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
到了具体的呈现。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
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
2 、“锁” 字运用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 雾压朱楼的情景,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鹊踏枝教案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鹊踏枝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中的层深法。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深入理解主人公内心愁苦寂寞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意象,掌握词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词人描写闲愁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一、示标导入:1,南唐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扛起了词作的大旗,他们凭借高雅的艺术情趣、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位词人,了解南唐词独特的伤感情调。
“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等。
2,作者简介: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
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
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词集名《阳春集》。
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孙晟的话是:“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又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
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
其词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
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
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
艺术特色,一是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如“将远恨,上高楼。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鹊踏枝》教案 苏教版

鹊踏枝第二课时主备人:萧情审核:秦留权【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冯延巳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5’指名学生背诵《菩萨蛮》。
二、新授 25’(一)导入投影示: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今天我们学习那位宰相冯延巳的一首《鹊踏枝》。
(二)简介作者投影示: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
其词集名《阳春集》。
(三)指导学生自学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四)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轮流朗读,对朗读中存在的读音、停顿错误进行纠正2、完成下列检测题(喊两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不看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⑴注音:①河畔.()②青芜.()⑵解释:①闲情②敢辞③青芜④何事(对黑板上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更正、明确,并抽查一两个其他学生检测题的完成情况)3、指名学生逐句讲解,老师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补充、更正,并通过出示投影来明确。
4、在了解文章意思的前提下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读出情感;听录音跟读,体会情感;全班齐读。
(五)分析鉴赏(基本程序:老师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讨论;老师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补充、更正;老师出示投影明确;学生逐条完成教学案上的填空)1、如何理解上阙“谁道闲情抛掷久”句中“闲情”、“抛掷”、“久”、“谁道”?⑴“闲情”既可以指,也可以指、等;“抛掷”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久”见其致力于摆脱的挣扎之久;⑵“谁道”: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以语气出之。
冯延巳鹊踏枝教案

冯延巳鹊踏枝教案教案标题:《冯延巳鹊踏枝》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冯延巳鹊踏枝》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冯延巳鹊踏枝》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冯延巳鹊踏枝》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掌握《冯延巳鹊踏枝》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教学准备:1. 《冯延巳鹊踏枝》的原文及翻译。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诗歌情景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音频,引起学生对于《冯延巳鹊踏枝》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Step 2: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冯延巳鹊踏枝》这首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冯延巳的生平背景,以及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和意义。
通过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Step 3:诗歌分析(15分钟)分段解读《冯延巳鹊踏枝》的原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和意象,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Step 4:词汇和句式练习(1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于《冯延巳鹊踏枝》中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的掌握。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或翻译题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Step 5:文学鉴赏与欣赏(15分钟)引导学生对于《冯延巳鹊踏枝》进行文学鉴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对于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对于《冯延巳鹊踏枝》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课后阅读《冯延巳鹊踏枝》的翻译版本,或撰写一篇关于诗歌的评论等。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鹊踏枝》、《浣溪沙》导学案

《鹊踏枝》《浣溪沙》主备:庙诗仙审核:王超课型:新课学习目标:1、掌握《鹊踏枝》描写愁的持续性、持久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及本文的层深的写作手法。
2、掌握《浣溪沙》的词眼及理解本文触景生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理解本《浣溪沙》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内心凄苦。
4、了解冯延巳和李璟的生平及词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两首词的各自表现手法2.学会把握两首词各自愁的内容和愁的特点。
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各自词眼,并抓住典型意象,理解营造的意境、传达的情感及手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在南唐做过两次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如冯延巳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
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2、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过世,李璟继位,改元保大,李璟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的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
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
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
李璟好读书,多才艺。
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踏枝》(冯延巳)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全词的核心字眼“闲情”,体会词人采用的层进手法,写出闲愁的连续性。
2、体会词小景与情的关系。
3、初步了解冯延巳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主人公内心愁苦寂寞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粕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资料链接】
见《创新设计》(学生版)P76“自主积累”部分。
(要求重点掌握:作者身世、文题背景, 上课备查)
【作者资料补充】
冯延巳其词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
表现人生短暂的牛•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
他词中的忧愁,具冇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來迷茫朦胧,含而不露。
艺术特色,一是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人境写柔情,如“将远恨, 上高楼。
寒江天外流”(《更漏了》人“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等。
阔大无限的空间境界,表现出愁思的深重。
二是善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手法,把幽深的情感农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层深”之法。
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以乐景衬哀情),常常喜欢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
【知识链接】
[简介“闲愁词”]
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牛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主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
忧生Z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
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乂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
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牛存意义的观照。
词人们感到了人牛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Z处而木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少渺茫的希冀。
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冇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飙围只是外因。
通占今而观Z,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自学案】
1、完成《创新设计》P84 “预习作业”部分,上课时小组交流,当堂展示。
2、看注解,合理想像,理出词的人意。
(参考译文: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
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
【探究案】
1、学生自学《创新设计》P84合作探究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
(可让学生提前自读,上课时闭书提问)
2、补充探究题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 一词的内涵的?
[明确]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明确]“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斷若续之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萋萋芳草再加
上千丝万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
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
情。
贺铸的词曾说:“欲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与此相类。
(3)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
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 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
请结合此段赏析,分析下片“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所
用层深之法。
[明确]“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
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
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
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
再加上“平林新月归后”,“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
渐起,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
用此景作结,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
3、学主吟诵此词,并当场背诵。
[当堂检测】请结合此词,说说何为“诗眼”(相关知识点见《创新设计》P84【考点链接】)【作业】1)熟读并背诵此词;2)完成《创新设计》P84 “拓展延伸”部分。
【词林趣事】
《南唐书》记载说,冇一天中主和冯延巳谈话,他问冯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冯延巳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南唐的词风是特别富于兴发感动作用的,就是眼前身旁微小的景色的变动,引起内心的活动。
宋朝胡仔记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天王安石跟黄山谷谈论南唐的词,王安石就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最好。
多少相思怀念,尽在不言之中。
吹彻玉笙的相思梦醒的思妇,寒冷孤独的寂寞感觉才更强烈。
(注:“吹绐一池春水”句见创新设计拓展延伸《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句见课本P55页《浣溪沙》)——选白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