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题库第六章
大一思修第六章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一、单项选择题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2.下列不属于党对社会主义法治领导的是()。
A.思想领导B.政治领导C.组织领导D.作风领导3.()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人民当家作主B.权利平等C.权力制约D.自有保障4.保障公民的()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
A.自由与平等B.合法权利C.正当权益D.人身安全5.法律问题的核心是()问题。
A.法治思维B.法律权利义务C.依法治国D.实体与程序关系6.()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A.执法为民B.自由平等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7.从文明的分类来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同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A.物质文明B.政治文明C.精神文明D.法治文明8.在下列概念中,哪一个能够体现出“依法治国”的实质()A.法制 B.法治 C.人制 D.人治9.()是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
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10.在众多社会规范中,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为最高权威。
A.政策B.道德C.法律D.习俗二、多项选择题1.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救济2.按照法治思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权力来源于权利B.权力服务于权利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3.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达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有()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B.总量上的互补关系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D.功能上的等值关系E.功能上的互补关系4.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的主要方式有()A.参与立法讨论B.进行法律监督C.旁听司法审判D.参与法律问题讨论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6.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A.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B.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C.坚持司法公正和守法公正并重D.坚持立法公正和守法公正并重7.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所有()都必须遵守法律。
思修题库第六章

思修题库第六章第一篇:思修题库第六章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判断题1.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对)2.在现代,“法”主要表现为“刑律”。
(错)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对)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则不一定表现为法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对)5.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原始社会没有法。
(对)6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制度。
(对)7.我国著名民法专家教授对“商事人格权”所作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错)8.法规清理,是最常见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工作。
(错)9.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对)10.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对)1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对)12 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空间,实现了对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
(对)1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对)1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对)15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对)1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和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错)17.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错)18.法的最基本细胞是法律规范。
(对)19.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体系中,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的一个分支部分。
(错)20.法学中的“法的渊源”又被称为法的“内容渊源”。
(错)21.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自己的法律,所以对人民来说他不具有强制性。
思修第六章考试题及答案

思修第六章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
A. 坚持党的领导B.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C. 坚持依法治国D.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忠诚、奉献、团结、互助答案:D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5. 以下哪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是根本大法。
A. 宪法B. 民法典C. 刑法D. 行政法答案:A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是法治体系的基石。
B. 法律C. 司法D. 行政法规答案:B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是法治体系的中心环节。
A. 立法B. 执法C. 司法D. 守法答案:C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是法治体系的保障。
A. 立法B. 执法D. 守法答案:D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是法治体系的前提。
A. 立法B. 执法C. 司法D. 守法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国家层面包括()。
A. 富强B. 民主D. 和谐答案:ABCD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社会层面包括()。
思修题库第六章

ABCDE
16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A科学立法;B公正司法;C全民守法
ABC
ABCD
13.我国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哪些?
A宪法相关法;B民商法;C行政法;D经济法;E社会法;F刑法
ABCDEF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哪些意义?
A是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B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C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ABC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包括哪些?
ABC
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A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则;B是在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而确立的。
AB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A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B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AB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C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了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E强制作用
ABCDE
10.社会主义法律运行包括哪三个方面?
A法律执行;B法律适用;C法律遵守
ABC
1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思修2023版电子版第六章课后答案解析

思修2023版电子版第六章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题
题目:
什么是社会形态?请简述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
答案解析:
社会形态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具有的特定的发展水平和属性。
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原始社会以打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社
会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部落,存在原始共产主义。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财富私有制和奴隶制度,进入奴隶社会。
2.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奴隶起义的影响,导致奴
隶制度的崩溃。
封建制度以农业经济和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3.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商品经济和资本家阶级
的崛起为特征。
资本主义基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使生产力发展迅速,但也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
4.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
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机器为特征。
社会主义旨在消除剥削和不平等,追求共同的福祉。
社会主义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总的来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
不同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思想道德修养第六章题库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中共中央B、国务院C、中央军委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A、人权B、人格C、公民的权利D、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A3、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门类,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律部门D、法律渊源答案:C4、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工人阶级领导B、国家的一切权力于人民C、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D、少数服从多数答案:B5、在法律运行过程中,法律实施和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A、法律制定B、法律适用C、法律遵守D、法律执行答案:C6、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7、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
A、经济关系B、行政关系C、劳动关系D、合同关系答案:C8、在法律的规范作用中,起首要的作用是()A、评价作用B、预测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和教育作用答案:C9、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A、具有强制力,违背其的后果是一定会受到制裁B、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C、有专门的法院、监狱等机构作为其实施的保障D、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答案:B10、在法律运行过程中,()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A、法律制定B、法律执行C、法律适用D、法律遵守答案:A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A、1年B、2年C、3年D、4年答案:A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龄是( )。
A、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工资为生活来源的公民B、年满18周岁C、年满20周岁D、年满22周岁答案:B13、下列机构,属于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是()A、国务院B、国家主席C、人民政协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14、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其中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基本保障的是()A、人身自由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C、平等权D、文化教育权答案:B15、“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适用于()中。
思修考试第六章答案解析

思修考试第六章答案解析第六章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许多关键的思想与道德问题。
本篇文章将对第六章的考试答案进行解析和讨论。
1.问题: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请简要阐述其重要性。
答案解析:思想道德修养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进行自我调整与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道德修养的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具备的一种修养,它关乎个人的心灵境界、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维护等多个方面。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使个人心态平和、行为规范,进而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
2.问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述其区别和联系。
答案解析: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规范体系。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是自发产生的、内在驱动的,并且具有普遍性和内在的道德威力。
法律是指国家、社会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它是外在施加的、权威性的规范。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在于,道德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规范,而法律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行为规范。
然而,道德与法律又是紧密联系的。
法律具有道德的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德的准则和原则;而道德也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通过道德来引导人们超越法律的底线,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3.问题:为什么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请列举至少两个理由。
答案解析: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其次,道德修养和法律规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只有规范自我行为,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才能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的构建。
4.问题:请列举至少两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
答案解析: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多种方法,以下列举两种:- 不断学习与思考: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参加公共讲座、开展思辨讨论等方式,积极学习和思考道德问题,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思修第六章考试题及答案

思修第六章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2.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社会主义荣辱观D. 个人主义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A.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B.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C.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D. 以追求个人利益为荣,以损害集体利益为耻答案:D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 爱岗敬业B. 诚实守信C. 服务人民D. 奉献社会答案:B5.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 公平竞争B. 诚实守信C. 服务人民D. 团结协作答案:C6. 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核心是:A. 尊老爱幼B. 男女平等C. 夫妻和睦D. 勤俭持家答案:A7.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A.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B.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敬业奉献C.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互助、勤俭节约、敬业奉献D.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奉献社会答案:A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A. 集体主义B. 个人主义C. 利己主义D. 功利主义答案:A9.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A.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B.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C. 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D. 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答案:A1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是:A. 教育引导B. 法律规范C. 舆论监督D. 社会管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B.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C.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D. 家庭层面的价值观念答案:A、B、C2. 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的“八荣八耻”中,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B.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C.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D.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答案:A、B、C、D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以下哪些是基本要求?A. 爱岗敬业B. 诚实守信C. 奉献社会D. 团结互助答案:A、B、C、D4.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A. 爱岗敬业B. 诚实守信C. 服务人民D. 奉献社会答案:A、B、C、D5. 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内容包括:A. 尊老爱幼B. 男女平等C. 夫妻和睦D. 勤俭持家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判断题1.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对)2.在现代,“法”主要表现为“刑律”。
(错)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对)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则不一定表现为法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对)5.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原始社会没有法。
(对)6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制度。
(对)7.我国著名民法专家教授对"商事人格权"所作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错)8.法规清理,是最常见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工作。
(错)9.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对)10.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对)1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对)12 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空间,实现了对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
(对)1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对)1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对)15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对)1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和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错)17.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错)18.法的最基本细胞是法律规范。
(对)19.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体系中,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的一个分支部分。
(错)20.法学中的"法的渊源"又被称为法的"内容渊源"。
(错)21.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自己的法律,所以对人民来说他不具有强制性。
(错)2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对)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对)24、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思想基础。
(对)25、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26、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对)27、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对)28、每年12月1日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宪法日。
(错)29、。
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国家领导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公正司法,四是全民守法。
(对)30、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对)31、民主与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
民主与法治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又存在本质区别甚至相互制约。
(对)32、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
(对)33、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
(对)3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对35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对)36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对)37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对)38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对)39.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对)40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对)41我国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42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道路、奋斗目标。
(对)43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对)4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对)45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
(对)46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对)48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统筹推进。
(对)49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对)5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对)5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错5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对)53.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
(对)54.权利能够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错55. 2004年我国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原则(对)56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
(对)57.法律义务必须由具有法律职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设定,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对公民违法设定法律义务。
(对)58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对)5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对)60.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对)61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对)62.有权利就有救济,或者说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对)63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对)64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对)二、单项选择1.制定规章的国家机关是(C)。
A.全国人大常委会B.杭州市人大常委会C.杭州市人民政府D.杭州市司法局【答案】 C2.“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C)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的。
A.1988B.1993C.1999D.2004【答案】 C3.法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是 (A)A.规范 B.原则 C.概念 D.技术【答案】 A4.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D)年通过的。
A.1954B.1975C.1978D.1982【答案】 D5.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实现(C)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确保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A .宪法B .宪法、法律、法规C .宪法和法律D .法律【答案】 C6.国务院审计机关在(A)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A.国务院总理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国家主席D.全国政协主席【答案】 A7.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B)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 B8.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策的会议是(C)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答案】 C9.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B)。
A.神圣权利B.光荣义务C.权利和义务D.神圣职责10.法的核心特征是 (A)A.国家意志性 B.规范性C.逻辑性 D.统一性【答案】 A11.(D)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
二是被法律赋予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责、不作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用权受监督B.违法受追究C.职权由法定D.有权必有责【答案】 D12.以下选项中,(A)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A.行政法B.合同法C.仲裁法D.民事侵权法【答案】 A13.(B)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A.诚信友爱B.民主法治C.公平正义D.安定有序【答案】 B14.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D)A.立法和守法上的平等B.立法、司法和守法上的平等C.立法和司法上的平等D.司法和守法上的平等【答案】 D15.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A.国家需要法律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答案】 A16.(C)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执法机关执法为民的外在体现。
A.勤政守法B.甘当公仆C.文明执法D.清正廉洁【答案】 C17.我们在强调学法用法的同时,还必须强调(B),只有这样,学法用法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取得实效,法治国家的构想才能实现。
A.培养立法意识 B.培养守法意识C.培养宣传法律意识 D.培养监督法的实施意识【答案】 B18.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C)A.权利义务相统一 B.重证据C.讲程序 D.情重于法【答案】 C19.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
这是指 (B) A.政治安全 B.国防安全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答案】 B20.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C)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答案】 C21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表述不准确的是:A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实行封建等级制度;C维护专制皇权;D是刑罚宽严相济。
【答案】 D22法律的基本特征表述不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法律是资产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B是统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其根本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