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几何形位(几何尺寸)

合集下载

轨道几何形位(几何尺寸)

轨道几何形位(几何尺寸)

算例:
容许偏差:弦测法客运专线+-3mm,20m弦 长。 曲线:R=10000m,实设应为:f=5mm; 正常范围:2~8mm. R2=102+(R-f)2 近似:R=50000/f 计算得出: R=25000m~6250m均为正常。 曲线长度及偏角、圆顺性合适即可。
五、轨底坡(列车平稳性来设)
三、前后高低(纵向水平):
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称为前后 高低。 ±4mm/10m弦长(站线:±6mm/10m) 目视平顺。
静态不平顺:
– 新铺或经过大修后的线路,即使其轨面是平顺的,但是经过
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路基状态、捣固坚实程度、扣件 松紧、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的不一致性,就会产生不均匀下 沉,造成轨面前后高低不平,即在有些地段(往往在钢轨接 头附近)下沉较多,出现坑洼,这种不平顺,称为静态不平 顺;
曲线上外轨顶面应高于内轨顶面,形成一定超高度,以使车体重 力的向心分力得以抵消其曲线运行的离心力。
– 轨底坡:
轨道两股钢轨底面应设置一定的轨底坡,使钢轨向内倾斜,以保 证锥形踏面车轮荷载作用于钢轨断面的对称轴。
3、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 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
– 钢轨顶面在纵向上应保持一定的平顺度,为
原因:
– 如果在延长不足18 m的距离内出现水平差超
过4 mm的三角坑.将使同一转向架的四个车 轮中,只有三个正常压紧钢轨,另一个形成 减载或悬空。 – 如果恰好在这个车轮上出现较大的横向力, 就可能使浮起的车轮只能以它的轮缘贴紧钢 轨,在最不利的情况下甚至可能爬上钢轨, 引起脱轨事故。 – 因此,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消除。
量测方法:
直 线 : ±4mm/10m ( 站 线 及 专 用 线 : ±5mm/10m ) - - 设 计 中 曲 线 应 大 于 20m,取10m整倍数。 曲线:正矢20m弦,矢度查表。(大机作 业用激光来量测),具体量测:先分 点:10m弦一个点。

轨道几何形位资料

轨道几何形位资料

转向架支承车体的装置:转向架支承车体的方 式(又可称为转向架的承载方式)不同,使得 转向架与车体相连接部分的结构及形式也各有 所异,但都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安全可靠地 支承车体,承载并传递各作用力(如垂向力、 振动力等);为使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车体与 转向架之间应能绕不变的旋转中心相对转动。
转向架的承载方式可以分为心盘集中承载、非 心盘承载和心盘部分承载三种。
车辆轮 25 34 22 1356 1353 1350 1424 1421 1394
水平:两股钢轨的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或保持 一定的相对高差
方向:轨道中线位置应与它的设计位置一致
前后高低:两股钢轨轨顶所在平面(即轨面) 在线路纵向应保持平顺
轨底坡:为使钢轨顶面与锥形踏面的车轮相配 合,两股钢轨均应向内倾斜铺设
轨距加宽:在轨道的曲线部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 应根据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的要求,将小半径曲线的 轨距略以加宽
轨面短波不平顺所引起的剧烈轮轨相互作用,还可 能引发钢轨及轮轴断裂,导致恶性脱轨事故发生。
由此可见,严格控制铁路轨道几何形位对于保证列 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也是铁路轨道结构有别于其它工程结构的 显著特征。
3.2 机车车辆走行部分构造简介
机车车辆由车体与走行等部分组成。车体用以 载人、载货或安置动力设备,走行部分将车体 荷载传递至轨道。现代机车车辆的走行部分多 采用转向架结构。转向架的主要功能是:将车 体荷载均匀分配于轮对,保证机车车辆顺利通 过曲线,并降低轮对振动对车体的影响。
外轨超高:为抵消机车车辆通过曲线时出现的离心力,应 使外轨顶面略高于内轨顶面,形成适当的外轨超高
缓和曲线:为使机车车辆平稳地自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由 圆曲线进入直线),并为外轨逐渐升高、轨距逐渐加宽 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应设置一条曲 率和超高渐变的缓和曲线

铁道工程-第六章-轨道几何形位

铁道工程-第六章-轨道几何形位

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构造
2.转向架的类型
(1)按轴数分类:机车有二轴、三轴和四轴转向
架。车辆有二轴、三轴和多轴转向架。车轴在转向架上的 排列形式称轴列式或轴式。我国东风型内燃机车和韶山Ⅰ 型电力机车为三轴转向架,其轴式为30—30(或C0—C0), 其中,C表示3,脚注0表示有牵引电动机驱动的动轮轴; 北京型内燃机车为二轴转向架,其轴式为20—20(或B0— B0),其中,B表示2,我国客货车辆多为二轴转向架。为 了适应我国重载运输发展的要求,正在研制单节大功率八 轴内燃机车,即两台四轴转向架。比较理想的轴式为B0+ B0—B0+B0,即由两台二轴转向架组合而成一台四轴转向 架,车辆则采用多转向架或转向架群。
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构造
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构造
三轴转向架
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构造
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构造
1.转向架的构造
(1)轮对轴箱装臵:轮对沿着钢轨滚动,除传递车辆 重力外,还传递轮轨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其中包括牵引力和 制动力等。轴箱与轴承装臵是联系构架和轮对的活动关节, 使轮对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钢轨的平动。 (2)弹性悬挂装臵:为减少线路不平顺和轮对运动对 车体的各种动态影响(如垂向振动,横向振动等),转向架
动力分散,一种叫动力集中
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构造
2.1 机车车辆基础知识简介
车辆的分类 (1)按用途分:客车、货车 客车:硬座车、软座车、硬卧车、软卧车、餐车、 行李车、邮政车等
货车:平车、敞车、棚车、罐车、保温车等 (2)按车辆的轴数分:四轴车、六轴车、八轴车等
轴数越多,车轮也越多,载重量就越大。
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构造
东风11(DF11)型内燃机车
二、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构造

轨道几何尺寸的定义

轨道几何尺寸的定义

轨道几何尺寸的定义轨道几何尺寸是指一颗卫星或者太空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的相关尺寸参数。

这些尺寸参数包括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轨道形状等,对于卫星的设计和轨道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轨道高度是指卫星离地球表面的距离。

根据轨道高度的不同,可以将轨道分为地球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简称LEO)、地球中地轨道(Medium Earth Orbit,简称MEO)和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简称GEO)等。

LEO轨道的高度一般在1000公里以内,MEO轨道的高度在1000公里到36000公里之间,而GEO轨道的高度则为36000公里。

轨道倾角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

根据轨道倾角的不同,可以将轨道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倾斜轨道等。

赤道轨道的倾角为0度,卫星在此轨道上运行时将始终保持相对于地球的同步状态。

极地轨道的倾角为90度,卫星在此轨道上运行时将能够覆盖地球的两极地区。

倾斜轨道的倾角在0度和90度之间,卫星在此轨道上运行时将能够覆盖地球的任意一点。

轨道形状也是轨道几何尺寸的重要参数之一。

常见的轨道形状有圆形轨道、椭圆轨道和过程轨道等。

圆形轨道的形状接近于一个圆,卫星在此轨道上运行时速度和轨道高度基本保持不变。

椭圆轨道的形状更接近于一个椭圆,卫星在此轨道上运行时会产生轨道速度的变化。

过程轨道则是介于圆形轨道和椭圆轨道之间的一种轨道形状,卫星在此轨道上运行时速度和轨道高度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轨道几何尺寸还包括其他参数,如轨道周期、轨道偏心率等。

轨道周期是指卫星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它与轨道高度和地球质量有关。

轨道偏心率是指卫星轨道的离心程度,它与轨道形状的偏离程度有关。

轨道几何尺寸的定义对于卫星的设计和轨道运行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可以使卫星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通信质量和导航精度。

合适的轨道形状可以使卫星能够更好地适应任务需求,提高轨道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轨道几何形位

轨道几何形位

• 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 之差。 • 在设臵外轨超高时,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 心高度不变法两种。 • 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标高不变而只抬高外轨。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是内外轨分别各降低和抬高 超高值一半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 • 前者使用较为普遍,也是我国铁路所采用的方法, 后者在日本铁路采用。
q S
δ
游间
• 轨距和轮对宽度都规定有容许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若轨距最大值为 S max ,最小值为 S min ,轮 对宽度最大值为 q max ,最小值为 q min ,则 游间最大值: max S max q min 游间最小值: min S min q max • 我国机车车辆的轮轨游间见下表:
3.2
轮对
• 轮对定义 • 轮对功用和要求
• 轮对分类
• 轮对尺寸
轮对
• 轮对是由一根车轴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在轮 轴接合部位采用过盈配合,使两者牢固地结合在 一起,绝不允许有任何松动现象发生,以保证行 车安全。
• 轮对承担车辆全部重力,且在轨道上高速运行, 同时还承受着从车体、钢轨两方面传递来的其它 各种静、动作用力,受力很复杂。因此,对轮对 的要求是: • 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容许的最高速度和最 大载荷下安全运行; • 应在强度足够和保证一定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自 重最小,并具有一定弹性,以减小轮轨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 • 应具备阻力小和耐磨性好的优点,以降低牵引动 力损耗并提高使用寿命; • 应能适应车辆直线运行,同时又能顺利通过曲线, 还应具备必要的4.1 曲线轨距加宽
• 3.4.2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 3.4.3 缓和曲线
3.4.1 曲线轨距加宽
• 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仍然存在保持其原有行驶 方向的惯性,只有受到外轨的引导作用方才沿着曲线 轨道行驶。 • 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不致被 楔住或挤开轨道,以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并减 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 • 轨距加宽的设臵方法是将曲线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 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臵则保持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 的距离不变。 • 曲线轨距的加宽值与机车车辆的车架或转向架在曲线 上的几何位臵有关。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

轨道几何形位课件

PPT学习交流
13
直线轨道的几何形 位
轨道的几何形位按照静态与动态 两种状况进行管理。静态几何形 位是轨道不行车时的状况,采用 道尺等工具测量。动态几何形位 是行车条件下的轨道状况,采用 轨道检查车测量。
PPT学习交流
14
轨距
轨距是刚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 作用之间的最小距离。有宽轨距,窄轨距 和标准轨距。标准轨距为1435mm。我国 铁路绝大多数为标准轨距。
机车的走行部分由车架、轮对、轴箱、弹簧 装置、转向架及其它部件组成。
车辆的走行部分是由转向架,由侧架、轴 箱、弹簧悬挂装置、制动装置、轮对及其他 部分组成。
PPT学习交流
5
转向架
在四轴车上,四组轮对分成两部分,每两组轮对和侧架、摇枕、弹簧减 振装置、轴箱油润装置等组成一个整体,称为转向架。
图 铸钢侧架式转向架 1-轮对;2-下心盘;3-中心销;
外轨提高方法是保持内轨保持标高不变而只是 提高外轨的,应用地广泛。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方法是内轨和外轨均抬高一 半值而保证线路中心标高不变。
PPT学习交流
30
外轨超高的计算方法
车体做曲线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
Fn Pv2 / gR
轨道对车体的作用力和重力的合力形成向心力
Xn Ph /S1
得到外轨超高h
hS1v2 / gR
正常强制内接。对楔形内接的轨距增加最小游间的一半。
PPT学习交流
23
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保证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 线。 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 楔形内接,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 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的轨距不超过允许 的限度。
PPT学习交流

2013华东交大轨道工程名词解释

2013华东交大轨道工程名词解释

1.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它包括静态与动态两种几何形位。

2. 轨底坡:钢轨底边相对轨枕顶面的倾斜度,我国直线轨道的轨底坡标准1/40。

3.轨距:在轨道的直线部分,两股钢轨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轨距是指钢轨头部踏面下16m 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轨距一般采用道尺或其它工具测量。

4. 固定轴距同一车架或转向架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最后位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5. 道岔有害空间:辙叉咽喉至叉心实际尖端之间的距离。

6. 胀轨跑道:在温度力不太大时,随着温度力的增大,轨道首先在薄弱地段发生变形随着温度力的增大,变形也增大;当温度力达到临界值时,此时稍有外界干扰或温度稍有升高,轨道发生很大变形而导致轨道破坏,这一过程称为胀轨跑道。

7.道床厚度直线轨道或曲线轨道内轨中心轴枕底下道床处于压实状态时的厚度。

8.锁定轨温:无缝线路钢轨被完全锁定时的轨温,此时钢轨内部的温度力为零,锁定轨温又叫零应力轨温。

9.欠超高:当实际行车速度大于平均速度时,要完全克服掉离心力,在实设超高的基础上还欠缺的那部分超高,叫欠超高。

10.过超高:平均速度对应的超高与实际运营的最低速度所对应的超高差。

111.道床系数要使道床顶面产生单位下沉必须在道床顶面施加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12.横向水平力系数:钢轨底部外缘弯曲应力与中心应力的比值。

13. 轨道爬行:由于钢轨相对于轨枕、轨排相对于道床的阻力不足而发生的轨道纵向位移叫轨道爬行。

14. 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泛指城市中在不同形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独轨交通、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磁悬浮轨道交通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15.查照间隔:护轨作用边至心轨作用边的距离叫查照间隔D1(1391~1394mm);护轨作用边至翼归轨作用边的距离叫查照间隔D2(1346~1348mm)。

16.伸缩附加力:因温度变化梁伸缩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城轨线路与站场项目三任务八轨道几何形位

城轨线路与站场项目三任务八轨道几何形位
见学习平台。
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先是左股钢轨高于右股,后是右股高于左股,高差值 超过容许偏差值,而且两个最大水平误差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值(如不足 18m)。
危害:同一个转向架,4个车轮只有3个压紧钢轨,另一个减载或悬空。如有 较大的横向力,可能爬上钢轨,导致脱轨。
2.4 水平的测量
静态测量:道尺,轨检小车。 动态测量:轨检车
● 曲线外轨超高值的设置是根据行车速度、车辆的性能、轨道结构稳定性和 乘客的舒适度来确定的。
● 外轨最大超高120mm。 ● 可以存在一定的欠超高,一般可允许有不大于61m)水平差 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一股钢轨的顶面始终比另一股高,高差值超过容许偏
差值。 (2)三角坑(扭曲)
三、前后高低
1、不平顺概念: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经过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钢轨磨耗、轨枕状态、扣件松紧、道床 捣固坚实程度以及路基状态等不同,会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轨面高低不平
2、高低不平顺的原因
① 路基不均匀沉陷 ② 道床沉陷或密实程度不均匀 ③ 钢轨表面不平顺,不均匀磨耗、焊缝等 ④ 轨道结构和基础及部件的弹性不一致 ⑤ 轨道组成结构之间存在间隙
吊板:轨底与铁垫板或轨枕之间存在间隙超过2mm 暗坑(空板):轨枕底与道砟之间存在空隙超过2mm
静态不平顺 动态不平顺
3.3 高低的测量
静态测量:弦线、轨检小车。要求目视平顺,前后高低偏差用10m弦量测的 最大矢度值不应超过允许值。
动态测量:轨检车。
四、轨向
● 1、概轨念道:方指向轨的道概中心念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 项目三任务八轨道的几何形位
什么是轨道几何形位? 指的是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要求:应与机车车辆走行部位的基本几何形位密切配合。 意义:①保证机车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两股钢轨顶面的水平偏差值,沿线路方向的变化率 不可太大。在lm距离内,这个变化不可超过lmm, 否则即使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也 将引起机车车辆的剧烈摇晃。
z 二种性质不同的钢轨水平偏差,对行车 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 水平差:
z 这就是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一股钢轨的顶面始 终比另一股高,高差值超过容许偏差值。
z 为什么?
z 轨距是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 之间的最小距离。
z 因为钢轨头部外形由不同半径的复曲线所组 成,钢轨底面设有轨底坡,钢轨向内倾斜,车 轮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点发生在钢轨顶面下 10~16 mm之间。
其他种类:
z 宽轨距:
– >1435mm,如前苏联1524mm,也有其它国 家:1600,1676mm。
二、水平(横向水平):
z 水平是指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 高差。
z 水平用道尺(气泡)或其它工具测量。
z 线路维修时,两股钢轨顶面水平误差不得超过 规定值。
–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
z 两股钢轨顶面水平的容许偏差,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 4mm , 其 它 站 线 不 得 大 于 5mm 。 允 许 误 差 : ±4mm ( 站 间 ±5mm).
– 三角坑:
z 其含义是在一段规定的距离内,先是左股钢轨高 于右股,后是右股高于左股,高差值超过容许偏 差值,而且两个最大水平误差点之间的距离,不 足18 m。--为什么重要??
原因:
– 如果在延长不足18 m的距离内出现水平差超 过4 mm的三角坑.将使同一转向架的四个车 轮中,只有三个正常压紧钢轨,另一个形成 减载或悬空。
– 如果恰好在这个车轮上出现较大的横向力, 就可能使浮起的车轮只能以它的轮缘贴紧钢 轨,在最不利的情况下甚至可能爬上钢轨, 引起脱轨事故。
– 因此,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消除。
三、前后高低(纵向水平):
z 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称为前后 高低。
z ±4mm/10m弦长(站线:±6mm/10m) z 目视平顺。
第三章 轨道几何形位(几何尺寸)
§3-1 概述
一、定义
z 轨道几何形位是指:
– 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 – 相对位置; – 基本尺寸。
二、分类:
z 1、从轨道平面位置来看:
– 轨道由:
z 直线; z 曲线; z 缓和曲线:一般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有一条曲率渐
变的缓和曲线相连接。
– 要求:轨道的方向必须正确,直线部分应保持 笔直,曲线部分应具有相应的圆顺度。
– 原因?
z 2、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
z 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 坡。
– 轨距及轨距加宽:
z 轨道的两股钢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保证机车车辆顺利通 过小半径曲线,曲线轨距应考虑加宽。
– 水平:
z 两股钢轨的顶面应置于同一水平面或保持一定水平差。
– 超பைடு நூலகம்:
z 曲线上外轨顶面应高于内轨顶面,形成一定超高度,以使车体重 力的向心分力得以抵消其曲线运行的离心力。
– 轨底坡:
z 轨道两股钢轨底面应设置一定的轨底坡,使钢轨向内倾斜,以保 证锥形踏面车轮荷载作用于钢轨断面的对称轴。
z 3、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
z 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
– 钢轨顶面在纵向上应保持一定的平顺度,为 行车平稳创造条件。高速列车要求线路高平 顺性。
三、意义:
z 轨道几何形位正确与否,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 乘客的旅行舒适度、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养护费用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
– 正线到发线不应超过 2 ‰ (规定递减部分除外),站 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 3 ‰ ,即在 lm长度内的轨距变化 值:
z 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2 mm,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mm。
z 秦沈客运专线、京秦线: +3,-2mm--较难保 持。
z 高速时有的建议+2,-2mm 。
量测方法:
z 我国《技规》规定轨距测量部位在钢轨 顶面下16 mm处(里侧)。
– 1、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z 轨距、水平、轨向、外轨超高等; z 这些几何形位超限是产生机车车辆掉道、爬轨以及倾覆 的直接因素。
– 2、影响旅行舒适度的因素: z 有轨距、轨向、外轨超高顺坡及其变化率、缓和曲线线 形、前后高低等; z 这些几何形位因素直接影响机车车辆的横向及竖向的加 速度,产生相应的惯性力,在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中,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该影响特别显著。
z 静态不平顺:
– 新铺或经过大修后的线路,即使其轨面是平顺的,但是经过 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路基状态、捣固坚实程度、扣件 松紧、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的不一致性,就会产生不均匀下 沉,造成轨面前后高低不平,即在有些地段(往往在钢轨接 头附近)下沉较多,出现坑洼,这种不平顺,称为静态不平 顺;
z 动态不平顺:
z 轨道的几何形位按照静态与动态两种状况进行 管理。
– 静态几何形位:
z 是轨道不行车时的状态,采用道尺等工具测量。
– 动态几何形位:
z 是行车条件下的轨道状态,采用轨道检查车测量。
z 本课程仅介绍轨道几何形位的静态作业验收标 准,其余内容可参见《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一、轨距:
z 标准轨距:1435mm。 z 容许偏差:+6,-2mm;(一般铁路) z 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
– 有些地段,从表面上看,轨面是平顺的,但实际上轨底与铁 垫板或轨枕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超过2mm时称为吊板),或 轨枕底与道碴之间存在空隙(空隙超过2mm时称为空板或暗 坑),或轨道基础弹性的不均匀(路基填筑的不均匀,道床 弹性的不均匀等),当列车通过对,这些地段的轨道下沉不 一致,也会产生不平顺,这种不平顺称为动态不平顺。
– 3、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养护费用的几何形位因 素:
z 包括轨距、轨向、水平、前后高低和外轨超高等; z 这些因素对钢轨的磨耗和轨道各部件的受力有较大影
响,直接影响养护维修的工作量和费用。
z 事实上,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不能截然分 开。另外,还有复合型不平顺。
§3 - 2 轨 道 几 何 形 位 的 基 本 要 素:
z 窄轨距:
– <1435mm,1067mm(台湾),1000mm(如昆 局开远分局),600mm等(有的采用三条轨 --适应不同车辆要求)
游间:e=s-q
z q(轮距宽) z s(轨距) z 对列车平稳性和轨道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思
考:太大、太小均不利--原因??)。
q(轮距宽) s(轨距) 游间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