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培养条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理化性质研究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理化性质研究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理化性质研究杏鲍菇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目前杏鲍菇的市场前景很好,这种珍稀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在国内外备受关注。

杏鲍菇的栽培研究已广泛开展。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杏鲍菇栽培基质中原材料科学配比、种类选择等方面,但对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的研究甚少。

培养料理化性状的改变对杏鲍菇产量有何影响是急需深入研究的内容,如能摸清其影响规律,既可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厂化生产,势必对培养料的节约及杏鲍菇产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实验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使用的原材料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麸皮、米糠、玉米粉、豆粕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基质,为工厂化杏鲍菇栽培配方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碳源中,玉米芯持水力明显高于木屑持水力,为2.95;棉籽壳持水力最小,为2.19。

麸皮、米糠、玉米粉和豆粕四种氮源中,麸皮持水力有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氮源,为3.03;玉米粉持水力最小,仅为0.97。

因此,工厂化栽培杏鲍菇配方中可以适当加大玉米芯与麸皮使用量,以提高培养料的保水性。

不同颗粒度玉米芯持水力检测结果表明,X2(5~10目(2~4mm))颗粒度玉米芯持水力最强为3.01。

做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使用最多的碳源,木屑为完全不吸胀的原材料;压缩的玉米芯与非压缩玉米芯的最大吸胀力有所不同,分别为1.62与1.35;棉籽壳的吸胀力仅有1.14。

米糠与玉米粉是完全不吸胀的原材料。

麸皮吸胀力很小,最大吸胀力为1.03。

所有检测原材料中,豆粕的吸胀力最大,为1.75。

2、单一玉米芯颗粒度配方中,菌丝生长速度随着玉米芯颗粒度的降低逐渐减小,杏鲍菇单产逐渐降低、生物学效率也随之降低,颗粒度过小导致生长周期延长;不同颗粒度的玉米芯混合配方中,随着大颗粒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逐渐增加,产量逐渐增加,生物学效率增加,生长周期没有差异。

均匀设计玉米芯颗粒度配方中,在11个配方中配方5的产量以及生物学效率最高。

杏鲍菇菌丝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杏鲍菇菌丝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将 鸡枞菌 丝分别 接种 杏鲍菇 ( l rts rn i Q )又 名刺芹侧耳 。 Pe ou y gi u1, u e 杏仁鲍鱼 菇 。杏 鲍菇 菌 肉肥 厚 质地 脆嫩 . 口似鲍 鱼 , “ 爽 有 平菇 王 ” 之 称 。并具有愉快 的杏仁味 , 极受消 费者欢 迎。2 世 纪 9 0 0年代 我 国开始小规模 栽 培 。经 过科 学 家 的努 力, 杏鲍菇 纯 菌种 的 制作技术取得完 全成 功 。 培技术 正不 断完善 。 目前 , 栽 杏鲍 菇
K P 0 1 %, s |7 O 0 3 , B 0 / B 葡萄糖 H2 G .5 Mg 。 ・ . % v l1mgL; .
4 , 脂 2 , 2 G . 5 , S 4・ H O 0 3 。 B % 琼 % KH P 0 1 % Mg O 7 2 . % v l
从表 3可见 , 1 在 9种碳 源 中 , 葡萄 糖 、 蜜 、 酸适 合作 蜂 蚁
关键词
文章编号
杏鲍菇
菌丝生 长 营养条件
2 ℃ 以上 , 5 长势非 常差 , 几乎不长 。 2 3 不 同碳源对 鸡枞菌 生长 的影响 . 菌丝体重量 , 结果见表 3 。
表 3 鸡枞 菌在不 同碳源培 养基 中的生长■( 生物■)
10 0 0—8 5 ( 0 6 0 3 7 2 0 )3—0 1 0 2—0 2
脂 2 , H2 ) 0 1 % ,  ̄ 4 7 2 . % , l 0 / 。 % K / 4 .5 Mg 9 ・H O 0 3 VB 1mgL V
鸡枞菌的碳源 , 几种 碳源 在氮 源 、H 和温 度 三者 相 同的 条 这 p 件下 , 生长较好 , 生物 量较 之其 它碳 源时 的生 物量 高 , 别为 分

杏鲍菇出菇实验报告(3篇)

杏鲍菇出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的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为了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通过优化出菇条件,探讨杏鲍菇的出菇技术,为我国杏鲍菇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杏鲍菇菌种:选用优质杏鲍菇菌种。

- 菌袋:采用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制成的菌袋。

- 实验设备:恒温培养箱、湿度计、温度计、光照培养箱等。

2. 实验方法:(1)菌丝培养:将菌种接种于菌袋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培养时间为7天。

(2)出菇诱导:将培养好的菌袋移至出菇房,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诱导杏鲍菇出菇。

(3)出菇条件优化:分别设置不同温度(10℃、15℃、20℃)、湿度(85%、90%、95%)和光照(0 Lux、100 Lux、200 Lux)条件,观察杏鲍菇的生长状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出菇条件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1)温度:在10℃、15℃、20℃三种温度条件下,杏鲍菇的生长状况依次为20℃>15℃>10℃。

说明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2)湿度:在85%、90%、95%三种湿度条件下,杏鲍菇的生长状况依次为90%>85%>95%。

说明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3)光照:在0 Lux、100 Lux、200 Lux三种光照条件下,杏鲍菇的生长状况依次为200 Lux>100 Lux>0 Lux。

说明适宜的光照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过暗或过亮的光照都会影响其生长。

2. 杏鲍菇二次出菇技术:杏鲍菇出完头潮菇后,菌袋含水量降低,影响第二次出菇。

为提高二次出菇产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浸泡法:将菌袋浸泡在水中一昼夜,捞出后放入菇房继续出菇。

(2)覆土栽培法:将菌袋埋入土壤中,上面覆土3厘米左右,浇水后一周左右即可出菇。

杏鲍菇研究进展

杏鲍菇研究进展

杏鲍菇研究进展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杏鲍菇的认知不断提高,关于杏鲍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综述杏鲍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杏鲍菇的研究现状1、形态特征:杏鲍菇菌株外观呈圆柱形或扁球形,大小不等,菌肉肥厚,质地脆嫩。

菌丝体呈白色絮状,分支有时有极细的隔膜。

2、生长发育环境:杏鲍菇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

湿度方面,菌丝生长阶段湿度要求较低,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

3、营养成分: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4、药用价值:杏鲍菇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用功效,可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二、杏鲍菇的研究方法1、传统方法:在杏鲍菇的研究过程中,传统方法如菌丝体培养、生理生化鉴定等仍在使用。

这些方法对杏鲍菇的分类和鉴定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被应用到杏鲍菇的研究中,如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杏鲍菇的分类、遗传育种及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杏鲍菇的研究成果1、分类地位和基因组特点:通过对杏鲍菇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基因组大小约为476Mb,重复序列占比较高,且具有多个复制区块。

这些特征反映了杏鲍菇的物种复杂性和进化历程。

2、生态环境和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杏鲍菇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且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以及较寒冷的北方地区有广泛的分布。

此外,杏鲍菇在针叶林和阔叶林等不同生态环境中均有生长。

3、食用价值和医学功效:研究表明,杏鲍菇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医学功效。

同时,杏鲍菇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和防止便秘。

四、结论通过对杏鲍菇的研究,我们已经对其分类地位、基因组特征、生态环境、分布以及食用价值和医学功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06
杏鲍菇栽培的注意事项
重视品种选择
适应市场需求
01
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抗病性强
02
选择抗病性强、不易感染病虫害的品种,减少农药使用。
产量高
03
选择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品种,提高种植效益。
提高接种质量
选用优良菌种
选用经过严格筛选和培育的优良菌种,确保菌种纯正、生命力强。
杏鲍菇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和心血 管系统的健康。
杏鲍菇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菌类食品的青睐,杏鲍菇 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国际市场,杏鲍菇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应用领 域。
杏鲍菇的栽培前景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不断发展,生产效率和产量逐步提高,品 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贮藏条件
杏鲍菇贮藏时宜选择阴凉、干燥、通风、无直射阳光的பைடு நூலகம்所,贮藏温度应控 制在0-4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之间。
杏鲍菇的加工与利用
加工产品
杏鲍菇可以通过烘干、腌制、制酱等方式加工成多种产品,如干菇、腌制菇、菇 酱等。
食用方法
杏鲍菇食用方法多样,可炒、炖、煮、蒸等多种烹饪方式。同时,杏鲍菇也可与 其他食材搭配,如与鸡肉、猪肉、牛肉等搭配,制成各种美味佳肴。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类型一:书籍
• 食用菌栽培学 • 中国食用菌栽培学 • 食用菌基础教程
参考资料类型三:网络资源
• 中国食用菌栽培网 • 中国农业在线平台 • 杏鲍菇栽培技术百科参考资料类型二:期刊论文
• 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与栽培技术 •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杏鲍菇栽培要点

杏鲍菇菌种液体培养研究初报

杏鲍菇菌种液体培养研究初报

杏鲍菇菌种液体培养研究初报马立芝1马浩2吴薇2高振江21 廊坊师范学院生物系 河北廊坊 065000;2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88zjgao@摘要:本文以菌球的干重、密度、直径为检验指标,对杏鲍菇菌种液体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培养期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对杏鲍姑菌种进行液体培养宜选用黄豆粉6%,葡萄糖3%, 蛋白胨0.2%, KH2PO40.05%, MgSO40.05%, VB110mg/L作为培养基,采用装液量100ml、转速210 r/min,培养温度25℃,接种量10%的培养条件,最佳培养期为4天。

关键词:杏鲍菇 液体菌种 培养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

菌肉肥厚,质地脆嫩,有杏仁香味,口感极佳,是味道很好的一种平菇,有“平菇王”之称[2] 。

药用价值可提高免疫功能,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美容的效,其氨基酸、矿质元素、寡糖含量都相当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3]。

因此,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是很有推广价值的一种珍稀食用菌。

然而,由于食用菌传统的固体生产模式存在周期长、产量低等局限性,因此利用液体菌种生产势在必行。

液体菌种生产工艺简单,材料易得,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生产成本可大幅度下降[4]。

鉴于此,本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为杏鲍菇液体菌种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菌种杏鲍菇母种由廊坊市绿丰食用菌公司提供。

1.1.2 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500×500×500), 霉菌培养箱(MJ-160B型), 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LDZX-40Ⅱ), 双数显汽浴恒温振荡器(TH2-82A),80目筛网。

1.1.3 培养基及其制备○1 斜面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20% ,蔗糖2% ,琼脂2% 。

○2 一级摇瓶培养基:葡萄糖3%,蛋白胨0.2%, KH2PO40.05% ,MgSO40.05% ,VB110mg/L,酵母浸粉0.5%,琼脂0.4%。

杏鲍菇研究进展_姚自奇

杏鲍菇研究进展_姚自奇

食用菌学报 2004.11(1):52~58 Acta Edulis Fungi文章编号:1005-9873(2004)01-0052-07杏 鲍 菇 研 究 进 展姚自奇,兰 进(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杏鲍菇栽培技术、营养成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杏鲍菇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杏鲍菇;栽培技术;营养成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中图分类号:S646.14 文献标识码:A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t Fr.)Quèl.]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 cotina),层菌纲(Hy menomy 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 ari-cales),侧耳科(Pleuro taceae),侧耳属(Pleurotus)。

杏鲍菇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具有杏仁香味和鲍鱼味,故称杏仁鲍鱼菇。

其子实体色泽雪白,质地脆嫩,也称“雪茸”,又有“平菇王”、“干贝菇”、“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誉[1]。

杏鲍菇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

杏鲍菇寡糖含量丰富,与双歧杆菌共用,有改善肠胃功能和美容的效果[2]。

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杏鲍菇研究的现状,以供广大杏鲍菇研究者参考。

1 栽培技术研究1.1 生态环境及分布杏鲍菇是典型的亚热带草原———干旱沙漠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于春末至夏初腐生、兼性寄生于大型伞型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的根上和四周土中。

杏鲍菇有许多生态型,各生态型垂直分布完全不同,主要分布于南欧、北非、中亚等地区[3],我国四川(九寨沟和长海草地)、青海、新疆也有分布[4]。

杏鲍菇另有三个异名:Clitocybe cardarella(Fr.)Sace;Pleurotus fuscus Ricken和Clitotybe tucala(Speg)Sacc.。

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

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
2 栽培杏鲍菇的经济效益
沈 阳市 杏鲍 菇 市 场零 售 价 格 为 20~30元/kg,价 格一直较稳定 。春 、秋季是杏鲍菇主产季节 ,价格约 20元/kg,而夏季 、春节前后约 30元/kg。从市场供应 量 看 。杏 鲍菇 比金 针菇 略少 ,约 5~10 t/d,主要 集 中在 大 型农 贸市场 和早 市 。随着 人们 对杏鲍 菇 营养价值 认 识加深 ,其销量将迅速提高。
杏鲍 菇一 般可 出 2茬 菇 。其 出菇方 式有墙 式 出菇 和覆土 出菇 2种 。
3.4.1 墙式出菇法
1)码垛 方法 。在 菇房地 面上 直接码 袋 出菇 。两头 出菇 的菌 袋 可一 层 一层 地 重 叠堆 码 垛 ,形 成 一 排菌 墙 ,每垛 6—7层菌袋 。每排菌袋之 间相距 60-70 cm, 两 侧用 砖或 木桩 固定 。一头 出菇 的菌袋 可采 取双 排堆 码 ,即菌袋封 口一端 对顶 排列 。
杏鲍 菇 的营养 成分 十分 丰富 。干菇 中的植 物蛋 白 质含量高达 25.4%;含有 18种人体必需 的氨基酸 ,其 中谷氨酸 、精氨酸含量更高 ;含多种维生素 ,其中 VC 含量 7.6 ms/100 g;含多种 矿 物质 ,其 中铁 34 mg/kg、 钙 16 mg/kg、磷 870 mg/kg;含有大量寡糖 ,其含量是 灰树花 中的 l5倍 、金针菇 中的 3.5倍 ,具有很好 的美 容作用 :富含多糖 ,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抗癌作用 。
2)催蕾管理。温度在 l0一l8℃条件下均可形成 菇蕾 ;低于 8℃难以形成菇蕾 ;高于 20 cI=则不宜进行 出菇 ,且木霉 、细菌等杂菌会从袋 口浸染 。湿度必须达 到 90%~95%(催 蕾 阶段湿 度管 理最 为重 要 ),早 中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原 因 。
郭美英l l l 1 指 出原基形成最适 温度 为 1 2 ~ 1 5 ℃, 形成 维生 素和植 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菌丝生长 速率 。 周敏1 2 1 子 实 体 的数 量 多 。 子 实 体 生 长 的适 温是 1 0 ~ 1 8 c C, 1 0 ~ l 5 ( ℃子实体生 长 良好 , 产量高 ; 1 6 ~ 2 0 ℃之 间 , 正常 生长 的菇蕾数较少 , 产量低 。黄毅【 认 为子实体最适 温 度为 1 4 ~ 1 5 ℃, 超过 1 6 %子实体 开始变 软 , 甚至 中空 , 产量较低 , 还容易感染细菌性软腐病 。 李 民法『 l 1 则 指出 子实体生长温度范 围为 l 0 ~ 2 5 ℃, 最适 为 l 5 ℃左右 , 但 亦 因菌株而异 。
1 营 养条件
1 . 1 碳 源 和 氮源
气温是杏鲍菇栽培成败 的关键 。杏鲍菇属 于中低
温结实性食用菌 ,其菌丝生 长和子实体 发育所 需的温 差相对较大 。选择适合的栽培季节和掌握杏鲍菇栽培 的温度是杏鲍菇栽培成功 的一项重要技术。
郭美英【 l J 报道 , 杏 鲍菇 的菌丝在 6 ~ 3 2 ℃均能生长 ,
适温 2 0 ~ 2 8 ℃, 最适 为 2 5 ℃左右 。 4 c c以下和 3 6 ℃以上
杏鲍菇属 于木腐 生菌类 , 是一种分解木质素 、 纤维 素能力 比较 强的食用菌 , 需要 丰富的碳源和氮源 。 不同 碳源 、 氮源对杏 鲍菇 菌丝生 长有显著影响 , 单糖 或双糖 作 为碳 源 , 其利 用率 较多糖 高 。马璐 } l 】 等 人对 杏鲍 菇 X B G 一 0 1 的研 究结果 表 明 ,杏鲍 菇能 以多 种单 糖 、 双
均停止生长 。朱建华1 3 1 的研究则认为 , 杏鲍菇菌 丝的生
长范 围在 5 - 3 5  ̄, 适 宜温度为 2 5 ~ 3 0 ℃, 2 5 ℃生长速度
达峰值 ,高于或低于 2 5℃ ,菌 丝生长 速度 均下降 , 在 0 ℃和 3 5 c C时菌 丝生 长 速度 缓 慢或 接 近停 止生 长 尝试用农业废弃 物作为杏鲍
菇生产 的主要 原料 , 如: 葡萄废枝 、 蚕桑业废弃物 桑枝 和蚕沙1 5 1 、 农业秸秆1 6 1 、 芦苇末【 等。
1 . 2 碳 氮 比
能是 p H胁 迫影 响到菌丝细胞 渗透力 ,破坏 了细胞 正 常的新陈代谢 , 影响细胞的生活力 I 。 郭美英… 报道, 杏
2 . 2 p H 值
传 统人工栽 培杏鲍菇 , 多 以棉籽壳 、 废棉 、 阔叶树
木屑 、 玉米 芯等为主料 , 适量 添加麦麸 、 米糠 、 玉 米粉等
p H对菌丝的影响机制较复杂 ,其原 因可能是 p H 影 响菌丝酶活性 , 进而影响菌丝生物活动的强弱 ; 还可
提高 氮源。杏鲍菇 氮源越 丰富 , 菌丝生长越好 , 产 量越
糖、 多糖 等作 为碳 源 , 最适碳 源为果糖 , 对复合 氮源 、 无
机氮 源、 氨基 酸均能利用 , 蛋 白胨为最佳氮源 , 无 机盐 、 等人研 究 了杏 鲍菇 对 5种碳 源 和 8种 氮源 的利 用 情 况, 指 出最佳 碳源是乳糖 , 最佳氮源是 蛋 白胨 , 有 机氮 比无机 氮更适 于菌丝生长。 朱建华口 I 的研究 指 出杏鲍菇 菌丝在 以葡萄糖为碳 源的培养基 中长势最好 ,其 次为 麦 芽糖 、 蔗糖 、 乳糖 , 且在 无碳源 的条 件下 菌丝也 能生 长。 不同研究者 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 , 可能是菌种不 同
行 了综 述 。
关键词 : 杏鲍菇 ; 营养条件 ; 环境条件
杏 鲍菇 , 又名刺芹 侧耳 , 其 菌 肉肥厚 , 菌 盖和菌柄 脆嫩 , 味道鲜美 , 被称为 “ 平菇 王 ” , 是 近年来 开发栽 培 成功 的一种食用药用名贵珍稀食用菌 。 具有 降m压 、 降 胆 固醇 、 促进 胃肠消化 、 提 高机 体免疫力 、 防止心 管
大, p H值>9时菌丝几乎不表现生长。
2 . 3 光. 照
杏鲍菇 的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氮源。 黄毅【 研 究 了 全 国多个厂家 培养料 的含氮量 ,指 出含氮量越 高 , 产
量、 品质越好 , 但 出菇期推迟 , 影响库房周转速率 , 建 议 ⑩
现 代 园艺
2 0 1 3 年 第 3期
杏鲍菇培 养条件研 究进展

翟硕莉 0 5 3 0 0 0 )
( 衡水学 院生命科学 系 , 河北衡水

要: 杏鲍菇是一种珍稀食 用菌, 本 文对近 几年杏鲍菇的栽培 中的碳 氮源、 温度 、 p H值 、 光照 、 空 气和 湿度等培 养条件 的研 究进
2 . 1 温度
病等功效 , 商 品价值高 。野生杏鲍菇主要分布 于南 欧 、 北非 、 中亚等地 区 , 我 国四川的九寨 沟和长海 草地 、 青
海、 新疆也有分 布。 从不同生态环境 中分离 出的杏 鲍菇 种源菌种 , 其生 物学特性 和培养条件有差异 。 本 文对近 几年 的研究进 展进行 了综述 。
含氮量控制在 1 . 5 %~ 1 . 8 %。 宫志远 等 研究了碳 氮源对 杏鲍菇菌丝 生长的影响 , 指 出最佳 碳氮 比是 6 O : 1 。粱 建光f O l 的研究也获得 了同样 的结果 。 而周敏[ 4 1 的研究则
表 明碳氮 比在 2 0 : 1 菌丝生长最 好。 2 环境条件
鲍 菇在 p H值 4 . 0 ~ 8 . 0范 围内可生 长 ,菌丝 生长最适
p H值 6 . 5 ~ 7 . 5 , 子实体形成的适宜 p H值 5 . 5 ~ 6 . 5 。朱建 华1 3 1 的研究则 指出杏鲍菇 菌丝生长在 p H值 6 . 5 ~ 8 . 0内 较为适宜 , p H值 = 7时菌丝长势最好 , 生 长速度 达到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