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山南湖公园在营造中的得与失
浅谈唐山南湖公园在营造中的得与失

浅谈唐山南湖公园在营造中的得与失摘要:通过对南湖公园这一大型景观绿地营造工作的分析,论述了其在景体形式设置和景观植被运用两方面中体现出的先进建园理念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于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唐山;南湖公园;营造;景观绿化;湿地;植被Abstract: based on the south lake park the large green spac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ene body form Settings and landscape vegetation using two aspects of the opening of the concept reflects the advanced and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in the light of in this, and combined with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some solutions.Keywords: tangshan; The south lake park; Build; Landscape; Wetland; vegetation1、概况南湖公园位于唐山市中心南部2公里处采煤塌陷区。
总面积1300公顷,水面165公顷。
原来塌陷区内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黑水流溢、飞灰蔽日的荒芜景象满眼皆是。
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将此处建为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
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400公顷,植树30万株,栽植草坪20万平方米。
2、发展方向今后南湖公园将,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水面,建成以一城——交通娱乐城;三场——高尔夫球运动场、骑马运动场、军体射击场;四国——水上游乐园、湿地生态园、水禽园、水上垂钓园;六区——综合游憩区、青少年活动区、地震纪念区、农桑区、植物景观区、管理区为内容的都市生态园林。
唐山南湖公园优化探讨

唐山南湖公园优化探讨作者:徐游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1期摘要院通过对唐山南湖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所得实况资料,并确定研究区范围。
本文主要以人性化建设为基本理念,对南湖公园整体进行分析,发现南湖公园在道路建设及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道路道路窄、便捷性不足及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给出了相关的人性化优化措施,从而提高南湖公园人性化的优化效果,提升公园形象,增强南湖公园的吸引力。
关键词院城市公园;唐山南湖公园;优化设计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为人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减轻工作压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交流的平台。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依赖城市公园,成为放松的休闲之地,南湖公园是唐山市重要的生态公园,是市民经常游玩的公园之一。
但由于对南湖公园的价值认知不足,尤其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外加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引发出来的环境问题,致使南湖公园内在功能和结构均受到破坏。
因此,为了改善南湖公园状况,本文针对南湖公园进行优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升公园本身自然环境的竞争力。
在这一基础上,营造新兴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接近自然的需求,为居民提供更便捷、休闲的娱乐环境,更好地促进公园健康发展[1-3]。
1 唐山南湖公园现状分析1.1 区位环境分析唐山南湖公园总面积630 万m2,在市中心南部,大约700m,南湖公园分为3个公园,即生态城核心区、南湖中央公园、南湖生态城,面积分别为38.5 万m2、6.3 万m2、105 万m2,东面与京山铁路相邻,南至北新庄子,西到王禾庄,北面是大钊公园,东西向总长度为3140m、南北最长可达4065m、水面占92 .2083万m2,海拔综合起来与市区相比,略低20m左右,地势起伏不大。
鉴于在1998年对公园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南湖公园的整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而后期的环城水系工程,更使南湖公园在生态环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规划浅析

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规划浅析引言河北唐山作是一个拥有百年采煤工业历史的重工业城市,它因为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五个第一而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上的摇篮”。
采煤业曾给唐山带来了百余年的繁荣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造成的约200多平方千米的采煤塌陷区就是其中之一。
自1996年开始,政府从治理环境的角度,本着“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方针,对南部开采沉陷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是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基本建成了以“小南湖”和“大南湖”为中心的“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1.南湖采煤塌陷区概况1.1自然地理条件唐山南湖湿地公园原为开滦煤矿的开采区,地下煤层采空后,引起大面积地表塌陷,总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面景观收到严重破坏,农田荒废,村庄迁徙。
之后由于作为城市和工业垃圾堆放处,加上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其成为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
2.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的规划根据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现状和进行功能性评估的结果,结合其在整个唐山市的城市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生态、休闲、教育”为指导思想,充分保护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形成完善的生态湿地系统,在此之上增加休闲娱乐等功能将唐山南湖公园定位为一个“生态保护和游憩型”的保护生态为主辅以开放型休闲娱乐的场所。
2.1唐山南湖湿地公园在整个唐山市绿地规划中所起的作用唐山市的绿地将经过改造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其中包括“四个特色景观绿心,三个特色景观中心,两条滨河景观带,一条时空景观走廊,八条城市景观主轴和十二个城市景观节点”。
其中南湖城市湿地公园就是四个景观绿心的一个,其他三个为东北部、西北部、东湖三个郊野公园。
南湖湿地公园将在整个网络中的绿之轴和水之轴中发挥它特有的重要作用。
2.2规划理念1)将绿化广场和主题公园加入东北部旧城区以提高该地区的生活环境水平,推动城市更新进程。
2)根据结合原有区域的生态人文条件和现状,形成两篇不同性质的生活休闲区:大南湖水上休闲娱乐区和沿唐胥路的线性休闲区,引进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环境3)充分利用生态公园附近的传统居住院落空间,塑造理想的居住模式与街道空间,增加活动场所,丰富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4)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区,将其改造为工业文化与休闲中心,形成保护生态与教育于一体的自然空间5)对原有的景观元素进行整合,如将原来的湖面芦苇区进行调整、美化,形成动植物的天然生存区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其和谐共生6)预留带状绿地与水系,考虑南湖自然生态发展的可能性2.3规划目标规划应突出南湖湿地公园作为采煤下沉式湿地的独有的生态人文景观特性,改善该区环境资源和承载能力,通过合理配置各类用地和资源建立起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能互利共生的生态格局,能够为当地居民创造出一个环境优美兼顾娱乐功能的生活空间,使唐山得以可持续发展。
唐山南湖公园生态修复案例

唐山南湖公园生态修复案例今天咱得唠唠唐山南湖公园这生态修复的超酷故事。
以前啊,这地儿可不像现在这么美。
它是采煤塌陷区,就像是大地被挖煤挖得千疮百孔,到处是大坑小洼的,又脏又乱,那简直就是城市的一块大“伤疤”。
而且因为采煤的影响,这里的土壤啊、水质啊,都糟糕透顶。
不过呢,唐山人可有大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他们就像是一群超级英雄,开始了拯救这片土地的大计划。
首先就是治水。
水是生命之源嘛,那时候塌陷区里的水又黑又臭,就像一潭死水。
他们就开始疏通河道,把干净的水引进来,让水流动起来。
就好比给一个生病的人输血一样,新鲜干净的水慢慢替换掉那些脏水。
还在水里种上各种水生植物,像睡莲、芦苇这些。
这些植物可厉害啦,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净水器,吸收水里的脏东西,让水变得越来越清澈。
然后就是处理土壤。
那被挖得乱七八糟的土地,肥力低,还可能含有害物质呢。
于是,人们就采用了各种高科技和土办法相结合的方式。
先检测土壤,然后针对性地改良,有的地方加有机肥,有的地方用特殊的微生物来分解有害物质。
这就好比给土地做了一场超级大的SPA,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接着就是植树造林。
大量的树木被种了下去,有杨树、柳树、槐树等等。
这些树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它们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呢。
一开始种的时候,小树们就像小婴儿一样脆弱,需要精心呵护,但是慢慢地,它们茁壮成长起来,形成了一片片茂密的树林。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你再看现在的南湖公园。
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湖面上还时不时有小船划过,那画面美极了。
岸边呢,绿树成荫,花草繁茂。
春天的时候,百花盛开,五颜六色的花朵像在比美似的;夏天,绿树成荫,是人们乘凉的好去处;秋天,树叶变得金黄、火红,像一幅油画;冬天,要是下了雪,那又是一番银装素裹的美景。
而且啊,南湖公园现在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
鸟儿在树林里筑巢,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歌赞美这个新家。
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寻找着松果。
游南湖公园心得感悟

游南湖公园心得感悟游南湖公园的心得感悟南湖公园是我所在城市的一大景点,绵延几公里的湖畔,四季不同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我最近也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南湖公园散步,并对这个地方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我对南湖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感到非常赞赏。
公园内的道路宽敞平整,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分开,人车分流,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公园内的绿化带设计得非常美观,草坪整洁,花卉争奇斗艳。
尤其是湖边的花卉种植,形成了一片片色彩斑斓的海洋,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我喜欢在花草的环绕中漫步,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梦幻世界。
其次,南湖公园的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湖边的凉亭和座椅非常多,游客可以随意选择休息的地方,或者找一个舒适的角落,静静地欣赏着湖水的美景。
游人们在湖边嬉戏玩耍,有的划船,有的垂钓,有的拍照。
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有一对年轻情侣,他们手牵着手,静静地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湖水,彼此之间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情和幸福。
这个场景让我感到了浓浓的爱意和温暖,也让我对爱情和生活充满了希望。
再次,南湖公园里树木繁茂,空气清新。
每当我走进公园,我都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让我感到轻松舒畅。
公园里的树木高大茂盛,给游客带来了阴凉和凉爽,同时也增加了园内的美观度。
树荫下,我能感受到树木的气息和生命力,仿佛进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这样的感受让我想起了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要珍惜和大自然的联系,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此外,南湖公园还设有多个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公园内有健身区、儿童乐园、游乐设施等,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我特别喜欢在公园内骑自行车,在宽阔的自行车道上感受风的轻拂和速度的快感。
或者我会找个空闲的角落坐下来,拿起一本好书,漫不经心地翻阅,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样的休闲时光让我忘记了身边的烦恼和压力,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南湖公园重修情况汇报

南湖公园重修情况汇报南湖公园是我们城市的一处重要公共休闲场所,经过多年的使用,部分设施已经出现老化和损坏的情况,为了提升市民的休闲体验,我们决定对南湖公园进行重修。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南湖公园重修的情况。
首先,我们对公园内的绿化进行了全面整治。
在重修过程中,我们对植被进行了重新修剪和更新,清理了病虫害植物,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花草树木,使得公园内的植被更加丰富多样,色彩斑斓,给市民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享受。
其次,我们对公园内的道路和人行道进行了重新铺设。
老化的路面和人行道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重新铺设了路面,修复了裂缝和坑洼,同时还增加了一些便捷的人行道,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步行环境。
另外,我们还对公园内的景观灯光进行了升级。
夜晚的南湖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为了营造更加舒适的夜间环境,我们对景观灯光进行了重新布置和升级,增加了一些灯光装饰,提升了公园夜景的美观程度,为市民夜间休闲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此外,我们还对公园内的游乐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升级。
为了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我们增加了一些新的游乐设施,同时对老旧设施进行了维修和改造,确保市民在公园内可以尽情享受到各种娱乐设施带来的乐趣。
最后,我们还对公园内的卫生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
为了提升公园的整体卫生环境,我们对公园内的厕所、垃圾桶等设施进行了重新布置和升级,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使用体验更加舒适和便捷。
总的来说,南湖公园的重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我们的努力,公园内的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和改善,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美丽、便利的休闲场所。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为市民营造更加优质的公园环境,让市民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浅谈南湖公园景观环境优化设计

浅谈南湖公园景观环境优化设计作者:褚良姝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1期摘要:城市公园是提供市民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休憩、娱乐、教育等功能,优质的景观生态设计环境以及完善的设施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论文主要研究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设计,探讨南湖公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南湖公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设施老化、功能布局落后等问题越发凸显,本结合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南湖公园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关键词:南湖公园;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19-02一、长春市南湖公园现状南湖公园位于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公园始建于1935年,史称黄龙公园,年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
公园位于长春市区南部,占地面积238公顷,其中水面96公顷,约占公园总面积的1/3(见图1—1),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东西窄,南北长,南湖公园的位置正好处于工农广场,南湖广场和新民广场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间(见图1—2)。
是提供给市民休闲交流的公共空间,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还起到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南湖公园的现今树种104种,树木总量14.3万株,树木都已成形,湖西的森林区已出具规模,园内商业服务网点、游乐设施服务休闲项目等配套设施。
二、南湖公园景观环境调查分析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环境形象,从主题形象与景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
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主题营造应结合长春市文脉地域特点进行景观设计,公园景观主题应该突破了传统公园的固有模式,体现多元化设计风格以及生态、文脉、人性、等各设计要素。
景观环境形象是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也就是狭义景观设计。
对于公园景观环境形象,可以从总体形象与各个景观要素两方面来讨论。
三、南湖公园景观层次划分公园的景观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递进层次,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大园区”一“分类园区”一“小园区”,的景观层次。
唐山南湖公园优化探讨

2017年第11期现代园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为人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减轻工作压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交流的平台。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依赖城市公园,成为放松的休闲之地,南湖公园是唐山市重要的生态公园,是市民经常游玩的公园之一。
但由于对南湖公园的价值认知不足,尤其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外加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引发出来的环境问题,致使南湖公园内在功能和结构均受到破坏。
因此,为了改善南湖公园状况,本文针对南湖公园进行优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升公园本身自然环境的竞争力。
在这一基础上,营造新兴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接近自然的需求,为居民提供更便捷、休闲的娱乐环境,更好地促进公园健康发展[1-3]。
1唐山南湖公园现状分析1.1区位环境分析唐山南湖公园总面积630万m 2,在市中心南部,大约700m ,南湖公园分为3个公园,即生态城核心区、南湖中央公园、南湖生态城,面积分别为38.5万m 2、6.3万m 2、105万m 2,东面与京山铁路相邻,南至北新庄子,西到王禾庄,北面是大钊公园,东西向总长度为3140m 、南北最长可达4065m 、水面占92.2083万m 2,海拔综合起来与市区相比,略低20m 左右,地势起伏不大。
鉴于在1998年对公园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南湖公园的整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而后期的环城水系工程,更使南湖公园在生态环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1.2总体布局与功能分析1.2.1总体布局。
唐胥路将南湖公园分为了南北2个园区。
由于基本稳沉,北部园区的建设是已大型山水设计为主,构建大型的自然山水景观,北区基本以建成是城市居民娱乐活动、休闲游憩的良好场所。
与此同时,设置了多个活动空间,开展多个游乐活动和各种服务设施。
相比之下,南区因局部地质情况,没有全部稳沉,因而是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要职能,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因此,在南区建设方面,在塑造公共空间的同时,要更多注意保留自然原有地貌,使水体与土壤相协调发展,建立本地适生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营造出良好的栖息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山南湖公园在营造中的得与失
摘要:通过对南湖公园这一大型景观绿地营造工作的分析,论述了其在景体形式设置和景观植被运用两方面中体现出的先进建园理念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于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唐山;南湖公园;营造;景观绿化;湿地;植被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uth lake park the large green spac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ene body form Settings and landscape vegetation using two aspects of the opening of the concept reflects the advanced and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in the light of in this, and combined with actual situation proposed some solutions.
Keywords: tangshan; The south lake park; Build; Landscape; Wetland; vegetation
1、概况
南湖公园位于唐山市中心南部2公里处采煤塌陷区。
总面积1300公顷,水面165公顷。
原来塌陷区内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黑水流溢、飞灰蔽日的荒芜景象满眼皆是。
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将此处建为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
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400公顷,植树30万株,栽植草坪20万平方米。
2、发展方向
今后南湖公园将,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水面,建成以一城——交通娱乐城;三场——高尔夫球运动场、骑马运动场、军体射击场;四国——水上游乐园、湿地生态园、水禽园、水上垂钓园;六区——综合游憩区、青少年活动区、地震纪念区、农桑区、植物景观区、管理区为内容的都市生态园林。
3、山水风景的营造
可以看出,南湖公园在建园伊始对地块的如何处理的问题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对于原有大面积下沉区域及水面的处理并未以传统的土方填垫工程手段进行处理,而是修筑道路,与原有区域市政道路相连接,规划出完整的道路系统,并对原有水面进行勾连、疏通,保留了大面积的水体,将湿地公园这一基本的框架勾勒出来。
在水面营造的细化中,以方位划出东湖和西湖,以中国传统风水学说为依据,运用现代造园手段进行大型水景的营造。
同时仿照杭州西湖中优秀的景观元素,如苏堤、蓬莱、瀛洲等水上景观平台的设置,结合对原生柳树的保护,
在水面上也营造出柳堤,独树岛等景观点,虽有形神相似之感,却无照搬之嫌,给缺水的北方城市注入江南独有的湖泽之灵气,使游人置身其间仿若漫步江南水乡。
有山无水则不灵,有水无山则不秀。
南湖公园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利用原有矿渣、城市垃圾、建筑垃圾对山造景,并高筑大地形,百米高的人工山体对山与湖水掩映成趣,营造出山水相依的景观效果。
山阴水北的天然之境,让每日穿梭于“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人,足不出城即可享受到山野天然趣。
然而,对于水体的营造,笔者认为南湖公园较成熟的景观水体仍有其不足之处。
湿地景观胜在于水,复杂的“荡、滩、堤、圩、岛”可以造就丰富、多样的水景地貌结构,“芦、柳、竹、梅、草”等多样品种的水边植物能够成就绿色主旋律。
通过运用碎片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这一景观生态量化工具,对湖岸边于水体及湖心岛等边缘与同周长的圆或正方形的偏离程度测量其结构形态的复杂度可知,对于水体边缘线的处理过于简单,人工痕迹过于明显,未做到师法自然浑然天成的理想效果,难以运用丰富的水生植物造景,且已经存在的水生植物由于缺少大水面衍生的支脉水系,地势条件难以为其生成造就静态流速的水环境,使睡莲、荷花等浮水植物难以快速适应的生长,并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被强势野生品种如芦苇、灯心草等所取代,更谈不到其自生性的体现了。
4、绿色景观的处理
南湖公园在植物造景方面有很明确定位为:既以“绿”为主,以环境森林、风景林带为依托的景观功能,以营造城市绿肺为生态功能。
但这并不代表在建植过程中可以摒弃“点、线、面”的景观设计原则,单单以大绿取胜,“一绿遮百丑”,笔者在园中随处可以看到栽植的大规格乔、灌木与背景林交杂栽植在一处,非但没有营造出好的的景观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会使游览者产生视觉疲劳,难以留下深刻的景观印象,既处处造景,处处无景。
笔者认为大规格乔、灌木应以应以点缀形式出现在景观节点上,或于疏林草地中与背景林拉开空间距离,宜精不宜多,宜孤植不宜片植,从而与风景林带构成点、线关系,营造面域植物景观,并且在植株长期的生长过程中有利于使其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使相应的景观特性不断加强。
5、乔、灌木的选择
在苗木的选择上,南湖公园以乡土树种为主,遵循了适地适树原则,但较多非节点地块栽植了较多的大规格乔木。
对于大尺度绿地的风景林带,笔者认为遵循粗放易养的原则十分重要: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难以做到精耕细作,同时大规格乔木在移栽后的生长势并不强,在较长缓苗期内会有产生绿量不足的现象,同时在大乔木栽植养护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定死亡率,这也会给补植工作造成一定困难,而且大苗木的资源有限,过量移栽也会给苗源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小规格幼苗栽植成活率很高,树势旺盛,缓苗期短,生长速度快,因其多发嫩枝,便于修剪,管理难度不大,适当减小苗间距,预留一年的生长空间密植,成活后可以群体数量换取较大的绿量。
以长远的眼光看,小苗密植地在两至
三年后密度过大时,在保证林带绿量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进行间苗工作。
这样既利于间苗后绿地内苗木正常生长,又可以为下一阶段绿化地块提供大量高标准苗木,且由于往年栽植成活的苗木,因其已适应当地物候条件,进行短距离移栽后可以保证极高的成活率,能够很快达到一定景观效果,又能与上一阶段施工绿化林带有效的衔接,保证了规格、效果一致性。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新植绿地的营造成本,可谓一举夺得。
天津市临港工业区的绿化工作在这方面就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际效果。
6、地被植物的运用
南湖公园在地被草坪方面的布置中,看到绿地中大量的使用高羊茅草皮卷铺布,进行草坪建植,笔者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两方面问题:首先,从生态效益上讲,冷季型观赏草坪单位面积产生的氧气以及提高空气湿度的能力较乔、灌木单位面积相差很多,改善环境生态适宜度的能力有限,且不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会使土壤贫瘠化日益严重;其次,从经济效益上讲,因其对水、肥要求较高,抗病虫害能力不强,在生长季节需要经常性修剪,故而终年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维管,特别是高羊茅等草坪孽生能力很差,基本没有自生能力,且北方地区较南方湿润地区由于物候条件较差,不利于草坪的生长,建植后五至八年会逐步退化,需要人为更新方可保持景观效果,其资金投入与景观产出的比值会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大。
考虑到这两方面的突出问题,其解决办法笔者认为应当优选抗性、孽生能力或自生能力强的地被品种,如野牛草、二月兰、苜蓿、鸢尾、景天、地被菊、萱草等(其中苜蓿等品种还有固氮能力,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由于这些地被品种在栽植后维管两至三年即可大幅减少人工维护,甚至不需维护,可在保证绿化景观效果的同时极大的降低绿地养护成本,同时利用其分生能力逐年进行分芽栽植可以为下一阶段绿地地被建植提供大量的廉价苗源,利于降低绿地建植成本。
另外,在大型绿地营造的地被植物选择上,笔者认为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参建各方都应该更深入地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以“野花造绿”,不断发掘、尝试培育本土野生地被植物并规模化地运用到绿化景观建设当中去,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节约型绿地。
结语:造园之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旧日矿区荒芜之地,草木不生,雨露不滋,实非造园之地,但唐山人以改天动地之气魄,营造出一片绿水蓝天,实为大勇,但在如何经营方面尚需斟酌。
本文对南湖公园的绿化营造工作谈了一些看法,希望对今后的绿化建植工作能够有所帮助,以利于新时期整体绿化工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