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软骨终板核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下关节突软骨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 键 词 】青 少 年 特 发 性 脊 柱 侧 凸 ; 节 突 ; 骨 细 胞 ; 关 关 软 增殖 ; 亡 凋
中 图分 类 号 : 8 ., 2 . R6 23 R3 9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4 6 2 0 ) 0 - 1 7 0 1 0 - . X( 0 7 - 3 9 — 4 0 0
a oecn do ahc so oiW A h ueg Qi n , A C i e,ta/ hns o r a f S ie d l e ti p ti c l s / NG S ofn , U Yo g XI aw ie lC iee J u n lo pn s i i s /
R 比值及 组织 学 分 级 作 为 软 骨 内成 骨 活跃 程度 的指 标 , 对 其进 行 比 较 。结 果 : I P 并 A s患
者 上 、 端 椎 和 顶 椎 凸 、 侧 下 关 节 突 软 骨 组 织 学 分 级 、 骨 细 胞 的 增 殖 指 数 ( C A 、 亡 指 数 ( A P 和 下 凹 软 P N )凋 P R )
Hit m o p oo i  ̄ su y f i f ro a e p o e s c t a e e we n c n e sd a d o c v s e i so r h lgc t d o n e i r f c t r c s ari g b t e o v x i e n c n l a e i n d
青 少年特发性脊 柱侧 凸患者下关节 突 软 骨的组织形 态学研 究
王 守丰 , 邱 勇 , 才伟 , 泽章 , 夏 朱 朱 锋 , 兆龙 马
( 京 大 学 医 学 院附 属 鼓 楼 医院 脊 柱 外 科 2 00 江 苏 省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凸(dlsetii ahc so oi, I ) aoecn do t cl s A S 患者上 、 p i i s 下端椎及顶椎 凸 、 凹侧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目录一、内容概述 (1)二、文献综述 (1)三、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4)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5)3.3 分析方法 (6)四、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响因素分析 (7)4.1 遗传因素 (8)4.2 生物力学因素 (9)4.3 生长发育因素 (10)4.4 其他影响因素 (11)五、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12)5.1 数据预处理与变量选择 (14)5.2 模型构建方法介绍 (15)5.3 模型预测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 (16)六、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 (16)一、内容概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主要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青少年。
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生长发育、生活习惯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AIS,本研究旨在分析AIS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档将首先介绍AIS的背景和意义,接着阐述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
在数据分析部分,我们将探讨不同因素对AIS的影响程度,并尝试建立预测模型。
我们将总结研究成果并讨论其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AIS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的预防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持。
二、文献综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A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向弯曲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期。
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生长发育、生活习惯等。
本文将对AIS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尝试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AIS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多个基因区域与AI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SOXCOL1A1和COL1A2等。
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再认识

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再认识发表时间:2015-04-08T16:42:04.4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许琪[导读]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冠状面上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
许琪(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13001)【摘要】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病因不明的脊椎侧凸,它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须健全中小学生的普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内外-般都釆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以降低其致残率,全社会应形成共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脊椎侧凸治疗健康【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56-02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冠状面上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
而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指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约占总数的75-80%。
其致残率相当,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患病率可达1-3%,发病年龄女孩多在10-14岁,男孩多在13-16岁,本病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如不早期发现,并加以治疗,最终将引起脊柱的严童崎形,形成所谓的 “剃刀背”,甚至截瘫。
因此必须健全中、小学生的普杳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轻侧凸的严重程度。
一、诊断早期轻度的脊柱侧凸-般不易发现,家长应利用孩子洗澡等裸露身体的机会加以观察,如前曲背部-侧是否隆起,直立两肩是否平等,如有不对称,应到医院就诊,摄直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以及仰卧位左右弯曲片及牵引片,以明确诊断脊柱侧凸的部位,严重度及柔软性,诊断得越早,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的机会越多。
二、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脊柱侧凸发展,保持脊柱在最佳的矫正位,改善畸形,尽可能恢复躯体平衡,保持双肩或骨盆在同一水平,使结构性脊柱侧凸伸直,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当COHB角低于20度者可单纯观察,通过端正坐姿,训练并指导进行深呼吸运动或参加游泳锻炼,训练胸部肌肉发达以纠正畸形,学生可利用单双杠进行引体向上练习,也可在家常用双手抓持门窗框进行悬吊牵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进展朱泽章【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文中针对AIS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从遗传学因素、生长发育、激素/代谢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异常等方面进行综述。
%The etiology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 A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scoliosis, is still unclear.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etiology and related problems of AIS from the points of genetic factors, growing development, hormone metabolism and nervous dysfunction.【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7页(P126-132)【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遗传学【作者】朱泽章【作者单位】210008 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3AIS 的遗传模式至今存在争议,目前倾向于认为AIS 是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可能存在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
通过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目前已鉴定了多个AIS易感基因,包括NTF3、TIMP-2、IL17-RC、C17orf67和DOT1L等[6-9]。
然而在家系连锁分析中,由于遗传异质性,迄今为止不同的家系研究所得的结果缺乏一致性[10];且研究发现的连锁区域往往较大,通常包含数十甚至上百个基因,无法定位出具体的基因。
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往往建立在假说基础上,故未能得出确定性结果,而多个通过关联分析发现的与AIS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也在重复验证中被否定[11-1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研究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
文章针对临床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从而形成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情况的深刻认识,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2-0100-0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1],或称迟发性脊柱侧凸,是由脊柱在冠状平面发生异常弯曲而旋转,伴随着椎体旋转,使得患者的脊柱形成弧度状态的一种疾病,没有任何明确病因。
可能与遗传基因、不良姿势、某些激素水平相关[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我国发病率约为5.2%[3-4]。
从临床对AIS的治疗研究来看,治疗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
为此,本研究将针对性地展开探讨。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以内固定的方法重建或保持脊柱的平衡,尽可能减少融合节段,保留更多脊柱运动功能。
[5]根据手术入路术式不同可分为:后路术式、前路术式及微创脊柱手术。
1.1后路术式目前,应用双棒、多钩/多钉内固定系统行脊柱侧凸的畸形矫正及后路融合手术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主要方法,后路手术随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和临床应用而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6]屈金良等[7]设计了一种新的可部分滑动的椎弓根钉系统,通过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治疗AIS。
与传统三维固定方法相比,这个系统不仅有相同的矫正率、相对较少的术后并发症,而且不限制术后脊柱的继续生长,避免了曲轴现象。
张树芳等[8]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患者仿真脊柱侧凸模型,并按照虚拟内固定设计方案进行椎弓根螺钉最佳位置设计,螺钉长度测量,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内固定前模拟内固定,使现实手术更加精准、安全,提高了脊柱矫正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已成为继青少年视力问题、超重/肥胖后的第三大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脊柱侧弯又称为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脊柱侧弯是脊柱最常见的三维畸形。
包括S型和C型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脊柱侧弯分为功能性和结构性两种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弯属于结构性脊柱侧弯的一种,约占全部脊柱侧弯80%左右。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主要指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出现的脊柱病变,脊柱三维弯曲的同时往往伴有椎体和胸部变形、形体不对称、运动失衡等病理现象。
其致病和影响因子并不单一,本次将主要介绍以下三点:1. 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AIS患者在肌肉骨骼系统中主要的改变表现在肌肉纤维形态、组织化学、肌电图、肌肉离子浓度的改变上。
有研究发现,椎旁肌肌力的不平衡与AIS有密切关系。
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终板的类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脊柱侧凸的继发性改变。
且较低的骨密度是独立影响AIS女性患者短期疗效的风险因素。
其中肌肉因素是较容易实施治疗和康复干预的作用点。
2. 生长发育的影响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当后部的肌肉和韧带不能适应前部椎体的生长,便会迫使脊柱侧弯。
女孩的发生率会比男孩更高,女孩月经初潮进入发育期时,骨骼和肌肉都较为柔软,轻微的歪斜都会增加脊柱侧弯的风险。
且有研究证明年龄在12~16岁的AIS女孩月经初潮延迟,且骨骼的增长速度更快,其臂展监测率的变化曲线可以作为预测AIS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的附加临床参数。
生长发育对AIS的影响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涉及许多激素和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包括甲状腺素、性激素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各种生长因子和调制器,如钙调蛋白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2021年02月第18卷第1期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O rthobabdic B iomechanics M aterials A nd C linical S tudy.69.doi:10.3969/j.issn.1672-5972.2021.01.017文章编号:swgk2020-06-0016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罗旭'李波*孙泽宇1[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矫形手术是AIS的常规治疗手段。
随着矫形手术的广泛应用,术后并发症也逐渐被临床医师关注。
一直以来,关于术后并发症的病因无统一共识。
尤其是手术相关的病因对于矫形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
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某一种并发症进行阐述评价,以明确其手术相关的病因并指导临床防治。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术后颈部倾斜、远端叠加现象、近端交界性后凸、远端交界性后凸等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AIS患者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脊柱侧凸;术后颈部倾斜;远端叠加现象;近端交界性后凸;远端交界性后凸[中图分类号]R682.3[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Luo X u,Li B o2,SunZeyu1.1GuiZhou M edical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550001;2Department of O rthopedic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 uiZhou Province,Guiyang Guizhou,550002,China[Abstract]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is a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deformity of t he spine with unknownetiology.Surgical treatment is a routine treatment for AIS.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cerned by clinicians.For a long time,there has been not consensus on the etiologyof c omplications.The etiology related to surgery has been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s urgery,especially.Previous studies were trying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a certain complication,which could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stoperative neck tilt,distalAdding-on phenomenon,proximal j unctional kyphosis,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study of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IS in the future.[Key words]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Postoperative neck tilt;Distal Adding-on phenomenon;Proximaljunctional kyphosis;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发生于青春期前后最为常见的脊柱畸形,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为0.47%〜5.2%111o其特征是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侧方的弯曲、后方的后凸畸形或前方的前凸畸形,以及轴位的椎体旋转畸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年第20卷第1期ChineseJournalof却ineandSpinolCord,2010,V01.20,No.17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乔军.邱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210008江苏省南京市)doi:10.39690.issn.1004-406X.2010.01.17中图分类号:R682.3,Q3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枷6X(2010)一Ol—0073—0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01.iosis.A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
在脊柱侧凸中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脊柱侧凸的75%一80%111。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AI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Ⅲ。
而基因学研究也是目前AIS病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笔者就目前AIS致病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基因定位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以及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定位克隆策略被广泛地应用到疾病易感基因及相关基因的寻找上。
定位克隆首先需要确定相关连锁区域。
Salem等四对1个有3代人受累的AIS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结果提示在17p11位点有连锁。
Chart等【4I对中国南方7个AIS受累家系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提示19p13.3位点有连锁。
Alden等11对202个至少有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家庭中的1198名家庭成员进行全基阂扫描,通过连锁分析.也证明了19p13为AIS的易感区域。
Gao等161对52个AIS受累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提示在8q12位点有连锁。
Ocaka等同对25个AIS受累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结果提示在9q31.2-q34.2和17q25.3位点有连锁。
Raggio等吲对7个AIS受累家系进行全基肉组扫描.提出将12p作为一个全新的候选区域。
确定相关连锁区域后,需要在连锁区域中分离出相关基因进行测序。
若发现这个基因存在突变,则很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及进展中起到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徐宏光现调入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骨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的发病原因不明,机械性异常、生长发育异常、神经肌肉性因素、结缔组织异常、基因表达异常、黑色素、生长激素异常等均被认为在脊柱侧凸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均无定论。
在临床上AIS患者侧凸范围内的椎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楔形变,随着侧凸程度的加重,椎体的楔形变则更为明显。
软骨终板是位于椎间盘与椎体间的一层薄的透明软骨,人体发育过程中椎体的生长需通过软骨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软骨终板核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临床研究・徐宏光邱贵兴王以朋吴志宏仉建国刘勇!!【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端椎凸、凹侧椎体软骨终板内核心蛋白、TGFβ1及bFGF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12例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2~20岁,平均14.9岁;侧凸Cobb角43°~102°,平均65.1°。
所有患者均经X线、CTM和(或)MR检查排除先天性、神经肌肉性等原因所导致的侧凸。
对前路手术取下的顶椎和端椎的软骨终板进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染色结果采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像中心医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经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侧凸顶椎和端椎凹侧终板软骨细胞内TGFβ1表达的面密度和数密度高于凸侧及顶椎凸侧表达的数密度高于端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顶椎和端椎凹侧bFGF表达的面密度和数密度高于凸侧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及端椎凸侧蛋白多糖核心蛋白的面密度和数密度高于凹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TGFβ1及bFGF及核心蛋白在侧凸顶椎的表达较端椎表达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凹侧TGFβ1、bFGF高表达和核心蛋白低表达,表明细胞因子和核心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是脊柱侧凸的发病原因或继发于侧凸的变化。
【关键词】脊柱侧凸;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免疫组织化学Thechangesofcoreproteinofproteoglycanandcytokinesinthevertebralcartilageendplateof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XUHong-guang,QIUGui-xing,WANGYi-peng,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xpressionofthe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he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andthecoreproteinofproteoglycanontheconvexandconcavesidesofapexandendvertebralcartilagnousendplatein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MethodsTherewere12casesinthestudygroup.Therewere4malesand8females.Theageofpatientsatthesurgeryrangedfrom12to20years(withanaverageof14.9years).TheCobbangleranged43°to102°(mean,65.1°)preoperatively.Thediagnosisofidiopathicscolisiswasmadebasedonradiography,CTMand/orMRItoruleoutcongenital,neu-romyeputhicandotherscolisis.Allpatientsunderwentanteriorcorrectionprocedures.ThesectionsoftheconvexandconcavesideoftheresectedapexandendvertebralcartilageendplatewereexaminedwithS-Pimmunohistochemistryandtheresultswereanalyzedwithimageanalysissystem.ResultsThe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he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andthecoreproteinofproteoglycanwereallex-pressedinthecytoplasmofchondrocytesinthecartilaginousendplate.Withnon-parameterWilcoxonranktest,theareadensityandquantitydensityofthe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he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ontheconcavecurveoftheapexandendvertebraeareexpressedinasignificantlyhigherlev-elthanthoseoftheconvexcurveattheapexandendvertebrae(P<0.05).Theexpressionofthecoreproteinofproteoglycanontheconvexcurveoftheapexandendvertebraeishigherthanthatontheconcavecurveoftheapexandendvertebrae(P>0.05).ConclusionTherewasasignificantlyhigherexpressionofTGFβ1andbFGF,whilealowerexpressionofthecoreproteinontheconcaveside,whichsuggestapossibleaetio-logicalfactororasecondarychangeinthedevelopmentofAIS.【Keywords】Scoliosis;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Fibroblastgrowthfactor2;Immunohisto-chemistry板的软骨内骨化来完成[1],其与椎体的纵向生长密切相关,对于软骨终板在侧凸中的变化迄今文献研究较少。
细胞因子体内外的研究表明,其可调节软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在体内可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再生及创伤的愈合有关,但其在侧凸患者软骨终板内的表达如何迄今尚未见报道[2]。
为此,我们选择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年龄10岁以上并排除先天性、神经肌肉性等原因所导致的脊柱侧凸及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对手术切除的软骨终板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细胞因子和蛋白多糖核心蛋白的变化,以探讨软骨终板在AI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2~20岁,平均14.9岁;侧凸Cobb角43°~102°,平均65.1°。
根据PUMC分型[3],PUMCⅠa4例,PUMCⅠb3例,PUMCⅡb11例,PUMCⅡd12例,PUMCⅢ2例。
所有患者均经X线、CTM和(或)MR检查排除先天性、神经肌肉性等原因所导致的侧凸。
二、标本取材选择AIS前路手术中切取的顶椎的上下终板及上端椎的下终板和下端椎的上终板,生理盐水洗涤后将标本置入10%中性甲醛,4℃下固定48h,梯度酒精脱水后石蜡包埋。
三、常规组织学检查石蜡切片,厚度为5μm,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了解软骨终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四、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均按生产厂家推荐条件并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教研室实验方法进行。
TGFβ1、bFGF单克隆抗体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ab2501)购自英国abcam公司,免疫组化用的其它试剂亦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包埋的蜡块切片,厚度为5μm,经脱蜡、水化,TGFβ1、bFGF免疫组化染色时以热修复(微波修复)抗原,核心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则以α胰蛋白酶(0.0001mg/ml)和CaCl2(0.001mg/ml)TBS液修复抗原,以3%过氧化氢灭活内源性过氧化酶,按S-P法染色要求逐步滴加一抗、二抗,DAB显色,阳性为软骨细胞胞浆呈棕黄色着色,苏木素复染,脱水,封片。
实验中选择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以显微镜下终板软骨细胞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
采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像中心医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随机取镜下5个视野(×10),计算5个视野下的平均阳性细胞面密度(阳性目标总面积/统计场总面积)和数密度(阳性细胞总个数/统计场总面积),单位为μm。
五、数据处理由于总体资料呈偏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表示免疫组化结果。
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值取0.05。
结果侧凸程度较轻者终板软骨外观无明显异常,侧凸Cobb角大于70°者终板外观呈白色,凹侧的软骨终板较凸侧薄。
常规组织学检查(HE染色)镜下显示所取标本均为软骨组织,软骨存在明显的退变征象,部分伴有灶性钙化。
随机在高倍镜下(×40)选择5个视野下计算软骨细胞的平均数,软骨细胞数为(15±6)个(x±s)。
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发育不成熟(Risser征0~Ⅲ,月经未来潮)及侧凸轻的患者,软骨细胞的密度明显高于侧凸程度较重者及发育成熟(Risser征Ⅳ~Ⅴ及月经初潮2年以上)的患者。
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侧凸顶椎和端椎凹侧终板软骨细胞内TGFβ1表达的面密度和数密度高于凸侧及顶椎凸侧表达的数密度高于端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表1);侧凸顶椎和端椎凹侧bFGF表达的面密度和数密度高于凸侧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表2);顶椎及端椎凸侧蛋白多糖核心蛋白的面密度和数密度高于凹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