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经验做法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XX大学水利水电工程XXX(指导教师:XX)摘要: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团结的问题。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等多方面,采取不同措施,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才能保障“让全国人民喝上放心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这几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所改善,但还普遍存在自来水普及率低、工程设施落后、水源污染严重、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运营管理纷乱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着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三、严格、依规佑护好饮用水源。
四、加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五、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村、水安全、建议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国家全面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但农村饮水安全仍未引起各方足够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及建后维护基本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相对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着更多的问题,也一直存在着争议。
下文笔者简要介绍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概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基本概况(一)自然环境。
我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揭阳市南部。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53′58″至116°32′58″,北纬22°56′44″至23°11′2″之间,北回归线以南。
东西长67km,南北宽33.5km。
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西北部以大南山为分水岭与普宁、潮阳两市相邻,西南部以鳌江河为界与陆丰市相接,南临南海,海岸线长达82km。
全县总面积1253 km2。
区域内山地丘陵多、平原坡地少,沿海多为丘陵及沙滩。
我西北部为大南山脉,犁头岽为全县最高山峰,海拔823m;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多分布于龙江河、雷岭河、鳌江河流域和西石湖附近盆地。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浅析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浅析【摘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到水质、水源、供水设施等多个方面。
现状分析显示,很多农村地区存在饮水水源不洁净、水质不达标、供水设施老化等问题,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主要问题有水质差、供水不足、农村供水设施老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综合对策,如加强水质监测、修缮和更新供水设施、提高农民饮水意识等。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建设水源保护区、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直饮水设施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析、现状、主要问题、解决对策、具体措施、解决、结论1. 引言1.1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浅析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到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的重要方面。
在当今社会,尽管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本文将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析、现状分析、主要问题、解决对策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落后、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其健康造成了较大威胁。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大水质监测和治理力度,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促进农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管理也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以上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的浅析,我们深刻意识到,在当前形势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
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助力农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饮水安全管护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管护对策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农村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质较差,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存在。
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提出一系列的对策,以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下面就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在每个村设立专门的饮水安全管理机构,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负责对水源地、供水管网等进行常态化的监测和管理。
要加强对这些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管理和监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饮水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需要加大对饮水设施的建设投入。
政府可以逐步完善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包括水源地保护、供水管网改造、自来水设施建设等。
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自建自管的饮水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用水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三、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还可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农村饮水安全的正常秩序。
四、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农村居民普及饮水卫生知识,提高他们的饮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及时了解农村饮水安全的实际情况,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还可以加大对饮水安全技术研究的投入,提高饮水安全监测和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落实,政府可以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督导和考核,确保各级部门和相关人员履行责任,切实维护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某某县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

某某县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在某某县这样的地方,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仍然存在突出的难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安全饮水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这种状况。
问题一:水源受到污染某某县农村的许多居民仍然依赖于地下水或河水作为饮用水源。
然而,由于农业化肥、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垃圾的直接排放,这些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砷、铅、六价铬等有害物质的超标,给农村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解决方案:1. 强化农村水源保护意识。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水源保护的认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化肥、垃圾处理等知识。
2. 建立水源监测系统。
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对农村水源的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公布监测结果,以促使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
问题二:管道老化导致水质下降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了供水管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管道经历了多年的使用,老化严重。
老旧的管道渗漏严重,引入了许多有害物质,导致供水水质严重下降,不适宜饮用。
解决方案:1. 更新管道设施。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对农村地区的供水管网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供水管道的正常运行和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2. 定期维护和检查。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修复供水管网中的问题,确保水质一直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问题三:饮水设施不完善尽管供水管网已经存在于某某县农村地区,但由于一些农户的意识问题或收入不足等原因,很多家庭没有购买自来水设备。
因此,他们仍然需要从河流或井中取水,这样易受到污染的水源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解决方案:1. 政府资助购买设备。
通过政府的资助政策,帮助农村居民购买自来水设备,以提供更加方便和安全的饮水方式。
2. 建立公共饮水站。
在农村地区建设公共饮水站,为没有自来水设备的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综上所述,某某县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加大资金投入,才能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浅谈志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浅谈志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摘要:近年来,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备受重视,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重中之重,本文将从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工作以及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有效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措施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情况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
地形经长期的水蚀切割,形成了支离破碎,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基岩裸露的地貌特征。
本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28.7℃,最大冻土层96厘米,多年平均降雨量524.5毫米,年际变化大,最多达785.9毫米,最少年324.4毫米,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57毫米,干旱指数2.3。
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占延安市总面积的10.4%。
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导致全县农村群众饮水普遍困难。
截止2012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为102411人,普及程度97%,其中自来水受益人数为52250人,自来水普及率52.1%。
但每年移民搬迁、工程设施老化、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农村仍有2万人左右饮水不安全。
2、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展情况为了解决全县广大群众饮水问题,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曾经打井建站,开采过地下水,全民动员,大搞水窖,收集天上水(雨水),但由于措施单一,收效甚微。
2000年以来,我们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蓄住天上水,利用地表水,开发地下水”的水资源立体开发,分类配置工作思路。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依托项目,因地制宜搞建设,把解决人饮困难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之举和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实现了县城和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移民搬迁点,群众居住较为集中的村庄全部吃上安全卫生自来水的目标,初步改善了山区人民生存、生活和生产条件,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饮水安全管护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管护对策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
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制定一系列的管护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饮水安全管护对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加强饮水水源保护农村饮水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在于加强饮水水源的保护。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饮水水源的保护制度,确保饮水水源的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维护。
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因为水土流失而污染饮水水源。
要建立健全农村饮水水源的监测网络和报警机制,及时发现水源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二、提高饮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水平农村饮水设施建设的落后和管理维护不到位是导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采取一系列管护对策,提高农村饮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水平。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饮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水厂、水库、供水管网和配水设施等饮水设施,保障饮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要加大对农村饮水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饮水设施的正常使用和维修。
三、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的不佳是导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采取一系列管护对策,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监测和治理,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处理和消毒工作,提高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管网的清洗和消毒工作,确保饮用水在输送过程中不受污染。
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教育农村居民的饮水卫生意识相对较低,很多人对饮水安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也成为导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采取一系列管护对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宣传教育。
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村居民宣传饮水安全知识,提高他们对饮水安全的认识。
要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将饮水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到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饮水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通过以上的管护对策,相信可以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措施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措施摘要:农村饮水安全是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农民生活状况。
为解决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符合该工程特点的项目和投资管理方式,要切实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保证水源和工程的可持续性;加强项目民主管理,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加强工程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加强工程建后管护和技术培训,持续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再加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地方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进行了不懈努力,到2007年底,全国已累计解决了近4亿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但是,目前一些农村地区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地方供水方式落后,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全国农村仍有2•5亿人饮水不安全。
这既与自然因素有关,也有人为的原因。
同时,相比于其他大中型项目,该工程具有面广量大,形式多样、工程规模小,水费标准低且收取困难,实施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建设和运行管理难度较大。
按照现有相关规划,到2015年要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完成这一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文章试就此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1、农村安全饮水现状(1)水源遭到污染.我国农村的饮用水源遭受各种污染的状况日趋严重。
农村生活垃圾和粪便未经妥善处理,乱堆乱放;农村化肥与农药的大量使用,加上雨水及地表径流的冲刷,使得众多地表饮用水源遭到严重污染;部分农村地区因采矿和冶炼向周围水体大量释放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物质,被污染的地表水向下渗入地下水,直接污染地下水源,或者汇入其他水体,从而污染了整条流域.(2)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有大量的农村居民仍是抽取地下水或地表水直接饮用,而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小结范本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小结范本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个关乎农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单位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以下是我单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小结。
一、整治农村饮水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农村饮水水源地的治理工作。
首先,我们加大了对水源地的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源地的污染现象。
同时,我们加强了水源地的保护,禁止砍伐水源地周边的树木,防止土地沉积物进入水源地,影响水源质量。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水源地周边的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源地附近的非法养殖、农药使用等行为,确保水源地的纯净和安全。
二、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为了掌握农村饮水水质情况,我们组织开展了定期的水质监测工作。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并且与相关部门合作,购置了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
通过监测数据,我们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水质治理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农村居民水质检测和治理的指导,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意识。
三、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为了解决农村水供应不足的问题,我们加大了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的力度。
我们对农村水源地进行了综合评估,选择了一批水源条件好、水源稳定的地区进行供水设施建设。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供水技术和设备,确保了供水设施的稳定运行。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供水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及时维修和更换老化设备,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与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我们积极开展了饮水安全宣传与培训工作。
我们组织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知识讲座,介绍了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和保障措施,并教导居民正确的饮水方式。
同时,我们还对农村居民进行饮水安全培训,教授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水质检测设备,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与相关部门进行了紧密的合作。
我们与环保部门建立了定期交流的机制,及时了解并解决水源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经验做法[摘要]针对我县农村饮水现状,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的必要性,对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总体思路、水源保护、方案确定、工程建设及建后管理和工程良性运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发展思路
1农村饮水现状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o42′之间。
2012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7.60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953万人,辖七镇二乡,115个村(居)民委员会。
2006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前,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仅有11.487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有13.1913万人。
其中:饮用血吸虫疫水的人口有7.376万人,饮用高砷水人口有0.1203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2324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人口有2.4626万人。
当时,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县县委、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及时全面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势在必行。
在上级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县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到2012年底,全县累计解决农村10.70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达到22.1893万人,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2.006万人。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分析
2.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到2015年基本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的饮用水问题。
根据省州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十一五”期间我县计划解决11.28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计划解决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4.4552万人的饮水问题。
2.2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我县划定了饮水工程供水水源保护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和饮水安全状况的监督和监测工作。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既考虑水量,又考虑水质。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了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
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
为保证饮用水水质,今后应建立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单位和水质化验室,并实现信息畅通,准确及时提供水质监测资料数据,实行动态管理。
2.3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民可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
一是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
二是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
对于具备集中供水条件可以新建或扩建自来水工程实行集中连片供水;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应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
在居住分散的山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集口式或分散式的供水工程;淡水资源缺乏的建造雨水集蓄水窖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时可建分散供水井提水;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2.4加强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我县严格资金管理,狠抓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效益。
总结最近几年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及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县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是坚持项目法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二是坚持公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项目实施前,对建设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坚持前置(决算)审计制,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局严格按审计结果进行招投标、组织施工及工程决算;四是坚持招投标制,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全部组织公开招投标;五是坚持监理制,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全面实行监理制,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六是坚持县级报账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2.5积极引导,多渠道筹资
鹤庆县是一个多民族,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自然条件恶劣、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建设费用高。
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坚持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县、乡两级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各部门密切配合,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
受益农户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6严抓建后管理,保正工程良性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良性运行,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工程运行费、维修费和折旧费问题。
二是解决管理人员的问题,做到按需设岗,人尽其责。
结合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情况,有以下几种管理方式,一是属县城管网或集镇管网延伸的工程由原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实行同网同价;二是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成立供水管理局统一管理,水费按县物价部门核定价收取;三是山区饮水工程由受益村社管理,管水方案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确定;四是集雨水
窖工程由受益群众管理。
水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
要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在缺水地区,要逐步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和超定额加价制度,通过技术、经济等多种措施,推行节约用水。
3结论
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在新的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安全饮用水的需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更加迫切。
我们应该也必须把为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做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和供水安全工作,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1989年7月10日.
[2]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3年7月3日.
[3] 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中国水利部,2007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