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合集下载

2013学年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1.0综合探究及单元归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2013学年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1.0综合探究及单元归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不可测的学问,对其有神秘感。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用科学的、正确 的理论来指导人生。 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对学习哲学的认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的功能和学习哲学对中学
生的意义,联系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1)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并不神秘,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 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
生的根本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 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 的指导。
域中的特殊规律和特殊问题;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
象,回答的是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 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②联系:哲学以自 然科学为基础,是对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具体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自然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自然科学提
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材P25“探究问题1”]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
的根本指南 ,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基础 。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 正确的 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少走弯路。
(3)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
间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理解理论思维与解决实践课题的 关系? 提示:(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思想是 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变革时代的过程中形成的。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对时代课题的 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佘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哲学思考的范围 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例如,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和量子物理等领域的发展为 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2
跨学科合作
未来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将更加紧密,需 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科学家需要哲 学思考来指导研究,哲学家也需要科学 知识来丰富理论。
3
挑战与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与哲学都面临着 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如何应对科技 带来的伦理问题、如何理解科技对人类 社会的影响等,都需要科学与哲学的共 同探讨。
04
道德观
哲学探讨道德和伦理问题,帮 助我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引导我们做出符合伦理和道德 的决策。
展望:未来哲学的发展方向
全球哲学
跨学科研究
随着学科交叉的深入,哲学与 其他学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和交流。
技术哲学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哲 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探讨科技对人类社会和个人 的影响。
03
哲学与人生
人生意义与价值
人生意义
探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寻求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以及如何赋予生命以意义。
价值观
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以及如何评 价和判断事物的价值。
人生价值
探讨人生的价值取向,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主义
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认为个人应该追求自己 的目标和幸福。
社会契约
主张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契约和法律 来维系的,个人应该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
社会责任
认为个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 一。
幸福与痛苦
幸福观
探讨什么是幸福,如何实现幸福,以及如何 面对不幸和痛苦。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式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理念,每一单元下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综合探究活动课可分为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两种基本形式。

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是以课堂作为基本活动场所的活动形式,它包括演讲、竞赛、辩论、表演、观看影视录像等。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实践的方式,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寻找资料办展览壁报等。

无论是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还是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要建构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的组织形式图示如下:这一组织形式,从外部来看,教师和学生要服从一定的活动程序。

活动的准备一活动一活动的总结延伸,这是活动的正常顺序。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服从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结成一定的“搭配”关系。

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的“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活动阶段、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活动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或综合。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1)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综合探究”指导下,结合地方、学校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

然后,教师向学生交代活动名称、目的,发动学生全员参与设计整个活动,然后再收集各项设计方案,综合、筛选,发动学生讨论,确定最佳方案;(2)根据活动方案、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担任的活动任务;(3)根据活动设计要求及各人所担任的角色分散活动、收集资料、排演节目等等;(4)根据活动要求组织同学们推举代表,或内外联系,或请校外辅导员,或联系活动地点,或联系参观工厂,或征求多方意见……;(5)布置场地,准备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东西等。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1(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1(人教版必修4)


[探究提示] 1.教材P24“探究问题1” 提示:“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事物排列次序的 变化也能引起事物的性质的变化。“围魏救赵” 的故事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 的故事说明福与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刻舟求 剑”的故事说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 化的。“郑人买履”的故事说明想问题、办事情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邯郸学步” 的故事说明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想 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论准备]


1.哲学的功能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 的功能,具有指导人 方法论 认识世界 们 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 人生观、价值观和 的功能。 理想信念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 晶,是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 科学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根本指南 。


5.教材P25“探究问题3”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指导。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2.教材P24“探究问题2” 提示:(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思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是 在变革时代的过程中形成的。真正的哲学 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对时代课题 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一方面,理论思维只有应用于实践,解 决实践课题,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值;另 一方面,在解决实践课题的过程中,理论 思维的正确性得到检验,并在新的实践水 平上总结新经验,获得新内容,从而得到

2020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归纳

2020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归纳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是实践的产物。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经过教育才能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哲学思维);哲学家是建立哲学理论的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_问辩人生》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_问辩人生》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原因 从哲学研究看: 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唯 物 主 义 二、唯 物主义 和唯心 主义
(一观众提问)“台湾人民都不想回归中国,为 何你们霸权欺压?”
答:居心叵测﹕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感觉回答起来 很容易。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从前有个母亲含辛茹苦大半辈子, 总算将自己的子女养育成人,她感到很欣慰,感可以松口气, 歇一歇。于是对子女说,“来,回到母亲怀抱来,给妈妈捶捶 背。“然这个不肖子,却吃惯了软饭,有奶就是娘,回头就不 认这个曾经养育过他而今已经 骨瘦如柴的母亲,反而对这星星 和太阳大喊妈妈,想喝可乐,想要烧饼。那此时母亲应该如何? 回答当然是给他一把掌。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 成方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则和限度,台湾问题就是母亲和 儿子之间的争吵,别人无权干涉。我国历来都主张和平解决台 湾问题,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霸权欺压的事情,反而总是有一些 居心 叵测的邻国,以民主、自由等等名义来强奸包括台湾同胞 在内的中华民族的自主选择和决定权,这才叫霸权欺压。
(一自称日本渔民的年轻人问)“我来自长崎, 我们那的水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这是由与跟中国靠 得比较近的缘故,你对这件事怎幺看?”
答:疑邻偷斧﹕您来自长崎,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为了您失去 的亲人,为了遇难死去的长崎居民,为了那些在二战中受到法西斯 迫害的民众而哀悼。战争是残酷的,是军国主义者用来满足贪欲的 工具,作为爱好和平的人民一份子,我们都应当加以警 觉。我在国 内的时候也听我国的一些渔民反应过,现在东海打鱼越来越少,他 们把原因归为贵国对海水的污染,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何地,今 天您的提醒使我明了——原来是长崎。当时我就对那些渔民说,你 们这种想法是错误并且愚蠢,不仔细的反思自己的行为,而将原因 归结为外在的原因,是在推卸责任,是非常卑劣和无耻的。古时我 国有个预言故事叫"疑邻偷斧”,非常有教育意义,我希望您能在闲 暇期间仔细通读,如果有所启发,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斧头,我们再 交流看法。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1)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1)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 关系问题。
错。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
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 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第一个问 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 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庄稼施肥有技巧, 看天看地又看苗。
漫 画 给 你 什 么 启 示?
一律抓紧 抗旱!
请领导指 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首先遇到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无法回避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从实际出发
思 维
人们的思想 如: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
符合
存 在 ( 客 观 )
意识以外 的一切事物 如: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 等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郑人买履”的故事说明想问题、办事 情不能从本本主义出发,要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削足适履) “邯郸学步”的故事说明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想问题、办事 情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按图索骥 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 画饼充饥: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9.“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 强调的是什么?
“四个同样重要” “两个不可替 代”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 样发挥着重大作用。强调哲学社会科学 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推动历 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10.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哲学在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其产生来看,它在一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基础条 件下产生,是对人类哲学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创造 性地发展的理论成果。 (2)从其研究对象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 相互关系,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才 使哲学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从其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 实践性是其本质特征、建构原则和核心内容。 (4)从其使命来看,以往的哲学知识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 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 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5)从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极的真理,而把自 己看做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不 断地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导学案西充中学政治组何长元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识梳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 )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3)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4)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自主学习】1 .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科学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哲的三大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马哲是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马哲是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哲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哲,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历史观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认识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科学发展观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学习重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在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但三大工人运动都遭到镇压,最后失败。

但它有着深刻的教训:工人运动只有在革命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取得斗争的最后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的。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

在众多的成就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往往受到形而上学的束缚,辩证法则常常被唯心主义所窒息。

在古代有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但那是朴素的、没有科学基础的结合。

后来,朴素唯物主义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代替,朴素辩证法被唯心主义辩证法所代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离了。

这使得两者的发展都受到束缚和限制。

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克服这种分离,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治学担负起了此历史使命,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克服了二者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以往的哲学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在历史上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坚持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首先坚持的是一种科学精神,他的所有结论都有牢固而又客观的科学分析作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它的所有基本原理都是来自于实践,又复归于实践,接受实践的经验,随着实践而发展。

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难点解析】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的科学的革命的学说。

它的科学性,集中表现为“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 ;它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眭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

显示了它极大的创新功能和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源自于它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原理、每一观点,都是实践的总结。

同时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认为惟有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科学的理论;也只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才能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革命性。

实践活动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是革命的、批判的。

它以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为根本任务,以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是广泛地掌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越是化为广大群众的革命实践,就越是呈现出它的彻底的革命性。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才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生命力。

教材运用马克思的名言说明了实践第一;引用恩格斯的论断说明了科学性与革命性能够 统一。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 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离开了实践这个首 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思想体系,也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小试牛刀】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是对旧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 )① 结束了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的历史② 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③ 实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有机统一④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⑤实现了阶级性和革命性的统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B.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现了三个统一,其实现的基础和关键是( )A. 阶级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 )A.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B. 马克思主义思想、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6.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指( C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独立自主、C.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与时俱进7.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两大主题分别是( )A. 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做到实事求是;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 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② 这是我们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③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④ 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