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2)
哲学思辨与人生哲理

哲学思辨与人生哲理教案主题:哲学思辨与人生哲理一、引言人生哲理是指人们对于生命、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哲学思辨则是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见解和观点。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哲学思辨,探索人生哲理的深度和意义。
二、哲学思辨的意义与方法1. 哲学思辨的意义哲学思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还能够提高思考的逻辑性和思辨的能力。
通过哲学思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 哲学思辨的方法(1)提问:通过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和探索。
(2)分析: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3)比较:将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对比,找出其优劣势。
(4)思考:在比较和对比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5)总结:将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三、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索1.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哲学思辨,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的存在的价值所在。
他们可以思考人生的目标和追求,以及人生中的快乐和困惑所在。
2. 自由与责任自由与责任是人们必须面对的两个重要因素。
学生可以通过哲学思辨,思考自由的含义,以及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他们可以探讨自由的边界和限制,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3. 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快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学生可以通过哲学思辨,思考幸福与快乐的含义,以及实现幸福与快乐的路径和方法。
他们可以探讨物质与精神层面对幸福的影响,以及个体与社会对幸福的作用。
4. 爱与友谊爱与友谊是人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哲学思辨,思考爱与友谊的意义和重要性。
他们可以探讨爱与友谊的特点和内涵,以及个体与社会对爱与友谊的需要和追求。
5. 死亡与永恒死亡是人生的终结,但人类对永恒的追求也是普遍存在的。
学生可以通过哲学思辨,思考死亡与永恒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永恒的思索和追求。
他们可以探讨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渴望所带来的情感和思考。
2013学年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1.0综合探究及单元归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不可测的学问,对其有神秘感。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用科学的、正确 的理论来指导人生。 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对学习哲学的认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的功能和学习哲学对中学
生的意义,联系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1)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并不神秘,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 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
生的根本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 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 的指导。
域中的特殊规律和特殊问题;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
象,回答的是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 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质关系。②联系:哲学以自 然科学为基础,是对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具体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自然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自然科学提
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材P25“探究问题1”]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
的根本指南 ,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基础 。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 正确的 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少走弯路。
(3)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
间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理解理论思维与解决实践课题的 关系? 提示:(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思想是 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变革时代的过程中形成的。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对时代课题的 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_问辩人生

有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 商场里的点心也可以白尝。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 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他在建筑工地装了10 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没见过泥土而又爱 种花的上海人兜售。每天他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50元钱。一年 后,“花盆土”竟然让他在大上海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 有人说哲学是爱智慧; 有人说哲学是所有学科的终 极;有人说哲学是介于神学 和科学之间的领域;有人说 哲学是以理性探讨宇宙与人 生的根本真相,从而指引物 质生活,评估文化生态;更 有人说哲学的定义本身就是 哲学。
哲学是人生之导师,
至善之良友,罪恶之 劲敌,假使没有了哲 学,人生又值得什么?
——西塞罗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去上海的人又有了一个新发现:
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却不干净,一打听才知清洁公司 只负责洗楼面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机会,办起 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 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南京和杭州。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
负责人问乙:“卖了多少?” 答: “10把。” “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 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 乱了,他找到了住持说:“蓬头垢 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当在每座庙的 香案前放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头 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座 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了多少把?” 答:
❖ 译文: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 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 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 将军田忌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田忌经常 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 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 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 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 用千金来赌胜。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 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 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 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 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 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请他当作老 师。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式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理念,每一单元下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综合探究活动课可分为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两种基本形式。
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是以课堂作为基本活动场所的活动形式,它包括演讲、竞赛、辩论、表演、观看影视录像等。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实践的方式,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寻找资料办展览壁报等。
无论是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还是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要建构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的组织形式图示如下:这一组织形式,从外部来看,教师和学生要服从一定的活动程序。
活动的准备一活动一活动的总结延伸,这是活动的正常顺序。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服从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结成一定的“搭配”关系。
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的“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活动阶段、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活动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或综合。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1)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综合探究”指导下,结合地方、学校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
然后,教师向学生交代活动名称、目的,发动学生全员参与设计整个活动,然后再收集各项设计方案,综合、筛选,发动学生讨论,确定最佳方案;(2)根据活动方案、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担任的活动任务;(3)根据活动设计要求及各人所担任的角色分散活动、收集资料、排演节目等等;(4)根据活动要求组织同学们推举代表,或内外联系,或请校外辅导员,或联系活动地点,或联系参观工厂,或征求多方意见……;(5)布置场地,准备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东西等。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1(人教版必修4)

[探究提示] 1.教材P24“探究问题1” 提示:“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事物排列次序的 变化也能引起事物的性质的变化。“围魏救赵” 的故事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 的故事说明福与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刻舟求 剑”的故事说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 化的。“郑人买履”的故事说明想问题、办事情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邯郸学步” 的故事说明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想 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论准备]
1.哲学的功能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 的功能,具有指导人 方法论 认识世界 们 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 人生观、价值观和 的功能。 理想信念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 晶,是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 科学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根本指南 。
5.教材P25“探究问题3”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指导。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2.教材P24“探究问题2” 提示:(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思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是 在变革时代的过程中形成的。真正的哲学 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对时代课题 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一方面,理论思维只有应用于实践,解 决实践课题,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值;另 一方面,在解决实践课题的过程中,理论 思维的正确性得到检验,并在新的实践水 平上总结新经验,获得新内容,从而得到
1哲学首先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基本问题内容之一: 贝 克 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
莱
家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形者神之质,神 者形之用”。
--范缜
一是关于物质 对象和上帝是否 存在不可知; 另一个是关于经 验之间因果关系 (或普遍必然规律) 是否存在不可知。
(英国)休谟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 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 在的,即所谓“自在之 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 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 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另 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 物 是不可认识的,是作 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 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 现象却不是自在 之物的 真实反映。
人们的思想 如: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主观 性的东西
思 维 意 识
存 在 物 质
意识以外的 一切事物如: 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磁场 等可见或不可 见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实在。
注意: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 的辩证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5.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B
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 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德国)康德
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不知 鱼之乐,全矣。
鱼出游从容,是 鱼之乐也。
子非我,安知我 不知鱼之乐?
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否认思维能正 确认识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思维能正
哲学三问,人生终极三问

哲学三问,人生终极三问
一、我是谁?
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自我认知的深层次探讨。
在这个宇宙浩瀚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同时也是与他人、与环境紧密联系的一部分。
我们是在何种程度上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的存在是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引领我们去深入思考我们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在这个世界上。
二、我从哪里来?
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探究了我们的源头和根基。
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宗教哲学角度,人类的起源都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我们是来自于某种演化链条中的一环,还是来自某种神秘的造物主?这个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三、我要到哪里去?
最后一个重要问题是“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探讨了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生命是否有某种终极目标或目的?还是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无意义的、随机的?这个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找到生命中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的回答可能都不尽相同,但正是这种思考和追问让我们成长,并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愿我们在探索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关于自己和生命的真谛。
2020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归纳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是实践的产物。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经过教育才能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哲学思维);哲学家是建立哲学理论的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接·社会热点]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封建迷信
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文章称:一些为官不为者身上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不热衷于干事创业,却痴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一些机关大楼不设4、13、14层,一些办公室的桌椅摆放讲究朝向、风水,一些干部的案头上赫然摆放石兽、“转运石”等装饰物,更有甚者一些地名因“不吉利”而改,有的工程因“大师”妄议而建,一些建筑因“挡风水”而拆。
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就出了名的迷信,在中央纪委对其的“双开”通报中,十分罕见地出现了“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巨额损失”的表述。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每名官员的素质决定了中国的官场风气。
只有切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封建迷信,才能清扫思想阴霾,清除乌烟瘴气,换来一个海晏河清的官场环境。
[请你思考]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透视镜]
①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唯心主义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错误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命题室]
1.一些为官不为者身上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不热衷于干事创业,却痴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
迷信思想从哲学派别来看,与下列观点一致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C.万物产生于水,且复归于水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解析:迷信思想从哲学派别来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项与之相符。
A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C两项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一些机关大楼不设4、13、14层,一些办公室的桌椅摆放讲究朝向、风水,一些干部的案头上赫然摆放石兽、“转运石”等装饰物,更有甚者一些地名因“不吉利”而改,有的工程因“大师”妄议而建,一些建筑因“挡风水”而拆。
上述现象()
①是错误世界观支配的结果
②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教育
④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的制约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①②③都符合材料列举的现象。
材料中的现象属于唯心主义,否认了物质对意识的制约作用,④应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