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2011治疗指南(1)

合集下载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1]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_结合2011治疗指南[1]
• 发生人群方面,由创伤所致的慢性创面患者以20 ~50岁的中青年为主,糖尿病足、压迫性和静脉 性溃疡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
•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 白)的基因表达下调 ;
• 二、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
•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 影响;
• 2、把皮肤的连续性作为标准,依解剖深度 分为:浅层、半层、全层及皮肤以下深层 组织溃疡;
• 3、欧洲RYB分类法:将2期或延期愈合的 开放创面,按组织形态区分为红、黄、黑 和混合型创面,不仅形象,而且反映了创 面组织成分的现有状态;
压力性溃疡
• 压力性溃疡:由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或这些因素的结合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的局部区域受损所致的溃疡(如褥疮)。 它是皮肤及其皮下结构以及组织层不同程 度的复合性损伤。其范围从皮肤红斑到肌 肉和其下的骨组织损伤。
• 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 合,也无愈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 ,它有赖于创面大小、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 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 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
流行病学研究
• 在中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5%~3 .0%,主要为创伤感染(67.5%)、压迫性溃疡(9.2 %)、静脉性溃疡(6.5%)、糖尿病溃疡 (4.9%) 和 其他(11.9%);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一般原则
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病因治疗 服务于创面处理。
彻底清创! 及时闭合伤口! 适当的创基处理!
慢性创面治疗技术
• 外科清创:除了传统的锐性手术清创外,还有酶学、机械(湿、干敷 料交换,水刀)、自溶性、生物和超声清创等方式。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

慢性伤口护理新进展慢性伤口是指伤口愈合过程缓慢或迟迟不愈合的伤口,通常是指超过4周甚至更长时间的伤口。

慢性伤口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伤口治疗的深入研究,慢性伤口护理领域也迎来了新的进展。

一、创面清洁与护理创面清洁是慢性伤口护理的基础,有效的清洁能够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在传统的慢性伤口清洁方法上,一直使用的是生理盐水和碘酒。

近年来一项研究表明,使用无菌水清洗伤口比使用生理盐水更有益于伤口愈合。

因为无菌水不仅可以清洁伤口,还能在伤口上形成保护性的湿润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

抗菌剂在慢性伤口护理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方法是使用碘酒来消毒伤口,但是新的研究表明使用聚六亚甲基胍碘溶液(PHMB)能够更好地清除伤口内的细菌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PHMB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对人体组织几乎没有伤害。

使用PHMB清洁剂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伤口内的细菌,促进伤口愈合。

二、应用新型敷料材料敷料是慢性伤口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保护伤口、吸收渗出液和促进伤口愈合。

近年来,新型敷料材料的出现使得慢性伤口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

1. 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是一种由聚醚型弹性体制备而成的非粘连性敷料。

它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和吸收能力,能够迅速吸收伤口中的渗出液,形成凝胶状态并稳定伤口环境。

研究表明,水胶体敷料较传统敷料更能有效地清除伤口感染,并促进伤口的提前愈合。

2. 抗菌敷料:抗菌敷料是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敷料。

传统的抗菌敷料大多是添加抗生素或抗菌剂,但是这些敷料在长期使用时可能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抗菌敷料——纳米银敷料开始被广泛应用。

纳米银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不易导致细菌对其产生抗药性。

在慢性伤口护理中使用纳米银敷料能够更好地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通过负压作用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

它通过在伤口周围建立负压环境,吸引伤口渗出液和血液流入引流管,实现伤口的引流和清洁。

GFG凝胶在治疗慢性难愈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GFG凝胶在治疗慢性难愈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GFG凝胶在治疗慢性难愈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 GFG 凝胶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机制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创面修复科收治的30例慢性难愈创面(包括压疮、糖尿病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面处置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GFG 凝胶治疗。

结果:慢性难愈创面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中心部位的凋亡细胞明显比边缘部位多; Bax/Bcl-2在慢性难愈创面不同部位的不同表达,显示其在创面愈合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慢性难愈创面中有细胞不正常凋亡,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或是创面难愈的主要原因。

结论:由于GFG中富含丰富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白细胞,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更好地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及新血管的生成,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减小溃疡面积,且安全易行,所以GFG 治疗慢性难愈创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体血小板浓缩制品;GFG 凝胶;慢性难愈创面修复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例生理过程,也是临床医生和病人面临的重大的挑战,是临床上极待攻克的难题之一。

若发生感染扩散,可导致脓毒症等并发症,不但加重原发病而且将危及患者生命,为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本研究采用自体血小板浓缩制品 GFG 凝胶治疗慢性难愈创面[1]。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创面修复科收治的30例慢性难愈创面(包括压疮、糖尿病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女性各15名。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面处置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GFG 凝胶治疗。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并同意接受本实验。

②研究对象年龄在45-65岁间。

③研究对象除患有糖尿病以外,无其他基础疾病。

④近2月无服药史,皮肤溃疡近1月未经其他方法治疗,或经其他方法治疗后未见明显疗效。

⑤患者皮肤溃疡直径介于2-3cm,深度大于等于0.5cm。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

老年慢性创面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11-15T05:51:17.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高维鹏曾航甘旭东布艳军[导读]高维鹏曾航甘旭东布艳军(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外科;云南昆明650011)【摘要】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严重,根据大量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早在2015年就突破了2亿人次,同时这个数字还在逐渐增长,老年病人的数量也随之出现增长,老年慢性创面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因为一些慢性难愈性孙损伤与溃疡普遍继发在老年疾病、糖尿病以及放射治疗中,所以导致慢性难愈性损伤与溃疡的出现几率升高,治疗难度加大,治疗疗程增长,治疗费用增高,为病人造成比较重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疾病谱出现改变,各种慢性创面的出现几率显著增多,老年慢性创面的共同特点为病程时间较长,基础疾病较多,创面各异,同时创面情况非常复杂,病人的自理能力偏弱,不同点为病因不同,创面部位不同,基础性疾病不同,同时病人的经济条件不同,病人与家属的治疗预期不同,因此临床治疗老年慢性创面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老年慢性创面;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慢性创面主要是因为烧伤或是创伤等意外伤害引起,没有按照伤口正常病理生理过程,在预计时间之内创面得以愈合,最近几年以来,由于老年性疾病导致的包含长时间卧床引发压迫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和下肢循环障碍引发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的出现几率不断升高,临床治疗工作也获得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1]。

老年病人的基础代谢非常缓慢,组织的修复能力明显低于青壮年,同时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导致慢性创面的病程时间延长,治疗难度增加,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依从性可以帮助创面处置效果,老年人,尤其是慢性创面病人,心理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不良的心理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到的创面愈合效果。

1 老年慢性创面目前救治工作具有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慢性创面修复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缺少相对应的临床专科,所以病人通常被皮肤科、内分泌科、骨科以及烧伤科等科室收治,因为缺少专科进行救治,导致病人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创面治疗,引发治疗周期出现延长,临床治疗费用出现增加,部分病人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此外现在各种可以帮助创面愈合的新治疗措施不断出现,但是对于创面修复医护工作人员来说,部分人员并未深入了解治疗新方法,或是认识不统一,造成使用不规范现象层出不穷,所以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创建创面修复指南,大力推广创面修复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2]。

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

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

难愈创面的研究进展郑旺;肖志波;王瑜;李宁;牟斌【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446-448)【作者】郑旺;肖志波;王瑜;李宁;牟斌【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科,哈尔滨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哈尔滨 15008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9.5难愈创面是与部位和宿主有关的特殊性创面,它通常由于各种不同因素作用导致的创面不能进入正常的愈合过程,而是进入了一种病理难恢复状态。

近几年对难愈创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侧重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在西方国家,难愈创面主要由于糖尿病足、压迫性溃疡和下肢静脉溃疡造成。

糖尿病逐渐成了全球高发性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约15%的患者会发生足部溃疡。

据研究,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的患者可出现各种压迫性溃疡,老年患者居多。

另外,全球范围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为0.86%,其中50%患者可能会发生溃疡。

由此可见,难愈创面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糖尿病足及各类溃疡。

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存在差异,难愈创面的发病原因有所不同。

在非洲的马拉维,最常见的难愈创面是感染性创面。

国内付小兵等指出九十年代,中国难愈创面患者发病率1.5%~3.0%,以创伤感染为主,中青年患者居多,60岁以上的老人则多见糖尿病足和各种压迫性、静脉性溃疡[1];而现今难愈创面的发病率未见明显升高,中老年人群居多,主要原因为糖尿病、创伤、压迫性溃疡、医源性感染等[2]。

可以看出,糖尿病方面仍然是难愈创面高发的主要原因。

难愈创面愈合是多种类型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基质成分参与修复的复杂过程,使得创面达到解剖及生理功能。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降低治疗成本
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积极寻求降低治疗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 管理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增强信心与自我效能
通过成功案例分享、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计划等方式,增强 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家属参与及沟通技巧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创面护理、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 识,使家属能够成为患者的有力支持者。
家属沟通
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心理状态,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家属参与治疗
止血措施
对于活动性出血点,应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如电凝、结扎或填塞 止血等。
植皮术和皮瓣移植术应用
创面评估
根据创面大小、深度、部位和周围皮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 皮或皮瓣移植方法。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操作
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手术操作,确保移植组织的成活和创面的良好愈合 。
治疗配合教育
向患者说明治疗计划、药物使用、创面护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支持策略探讨
焦虑与抑郁情绪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采取倾听、 安慰、鼓励等心理疏导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疼痛管理
教授患者疼痛自我评估方法,提供疼痛缓解技巧,如深呼 吸、放松训练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创面分类标准
急性创面
由外伤或手术等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通常在短时间 内可愈合。
慢性创面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I. 综述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正常愈合状态的创面,通常超过23个月。

这类伤口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疼痛、瘢痕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新型敷料、生物材料、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常见原因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正常治疗和护理措施下,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周,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

这类创面通常由于感染、糖尿病足、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进程。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会导致创面炎症反应加重,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创面愈合。

缺血缺氧: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过程。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足部溃疡、感染难以愈合。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放疗、化疗等药物或患有某些免疫性疾病,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愈合过程。

外伤:严重的外伤创伤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严重,创面面积大、深度深,使得创面愈合难度增加。

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放射治疗后遗症、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

当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创面愈合机制复杂: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如炎症、感染、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创面的愈合过程变得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需要深入研究创面愈合的各种机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生物敷料、物理疗法等。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南

慢性难愈合创面最近进展结合治疗指南
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皮肤替代物,用于覆盖创面并促进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
通过负压吸引技术改善创面微环境,促进创面愈合。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合并疾 病等,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
案。
创面类型与分期
根据创面的类型、分期及严重 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医源性因素
如手术操作不当、术后处 理不及时等。
病理生理改变及并发症
病理生理改变
包括炎症反应延长、细胞增殖和迁移 受阻、新生血管形成障碍等。
并发症
如感染、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03 诊断与评估方法进展
CHAPTER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创面特征
慢性难愈合创面通常表现为创面 长时间无法愈合、反复破溃、感
04 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
CHAPTER
传统治疗方法回顾与总结
清创术
通过手术或机械方法清除 创面坏死组织和异物,为 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抗生素应用
针对创面感染,使用抗生 素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 合。
创面敷料
使用各种敷料保护创面, 减少外界刺激,促进创面 愈合。
新型治疗策略探讨与实践
生物治THANKS
如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以了解创面周围组织的结构和血流情 况。但这些检查费用较高,且对操作 技术要求较高。
组织活检
通过取创面组织进行活检,可以了解 创面的病理变化和组织修复情况。但 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可能给患者带来 一定痛苦。
新型诊断技术应用前景
生物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创面组织或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了解创面的愈合情况和治疗效果。这种方 法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优点,是未来慢性难愈合创面诊断的重要方向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浅静脉手术:是治疗静脉性溃疡最基本的手段。常用方法有隐静脉结扎、抽剥,电 凝法,激光或射频腔内闭塞等。
3.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 :是针对深静脉返流的手术 ,目的是降低因下肢深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引起 的静脉交通静脉内的异 常返流。
• 血流动力学机制:静脉返流、静脉回流阻塞、小腿肌泵功 能不全。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22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保守或药物治疗:
1.全身用药 :舒洛地特、己酮可可碱、类黄酮片段; 2.局部用药:局部使用 XIII因子; 3.加压疗法! 4.小腿肌肉锻炼。
外科治疗:
1.硬化剂注射治疗:主要是针对浅静脉曲张的局部治疗,适用于小腿部曲张浅静脉的 注射闭塞。
面组织成分的现有状态;
精选课件
10
压力性溃疡
• 压力性溃疡:由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 或这些因素的结合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的局部区域受损所致的溃疡(如褥疮)。 它是皮肤及其皮下结构以及组织层不同程 度的复合性损伤。其范围从皮肤红斑到肌 肉和其下的骨组织损伤。
• 国外文献报道,在急性病区的发生率在0.4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压力性溃疡的美国AHCPR和欧洲EPUAP的分类
精选课件
13
压力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学
• 皮肤血流堵塞,随后由于突然的缺血血管 床的再灌注导致组织损伤;
• 由于使用暴力和牵拉力量导致微动脉内皮 细胞和微循环损伤;

由于外部长时间的压力导致血管的直接堵
精选课件
14
压力性溃疡——褥疮
精选课件
8
慢性创面的病因学
精选课件
9
难愈合创面的分类
• 1、根据溃疡污染程度分:清洁、污染、感 染的溃疡创面;
• 2、把皮肤的连续性作为标准,依解剖深度
分为:浅层、半层、全层及皮肤以下深层 组织溃疡;
• 3、欧洲RYB分类法:将2期或延期愈合的
开放创面,按组织形态区分为红、黄、黑
和混合型创面,不仅形象,而且反映了创
慢性难愈合创面
精选课件
1
糖尿病足
褥疮
静脉性溃疡
精选课件
2
主要内容
1.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介绍 2.压力性溃疡 3.糖尿病足溃疡 4.静脉性溃疡 5.慢性创面的治疗 6.创面的处理及用药
精选课件
3
慢性难愈合创面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也叫慢性伤口。国际伤口 愈合学会对其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 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创面。这些创面常常延迟 愈合甚至不愈合,存在特定的病 因,如糖尿病、缺血、 压力等。
• 压力是形成褥疮的必要条件。住院患者中褥疮的发生率为9%。
• 褥疮的分级
1 皮肤完整,解除压力后红斑>1小时 2 水疱或其他真皮断裂,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3 皮下组织破坏到肌肉,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4 包括骨或关节,可出现或没有感染
精选课件
15
压力性溃疡之褥疮的治疗原则
• 1.解除压力:组织缺血坏死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压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长期卧 床病人需要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泡沫床、静电漂浮和充气床等的设计, 以希望将患者体重重新分布,以使躯体任一部位的压力最小化。
• 四、创面愈合调控的网络发生障碍。
精选课件
6
创面修复的主要过程
精选课件
7
创面愈合的分期
• 炎症期:机体组织受创后即启动细胞和血 管反应,以清除创面失活组织和外源性物 质,再进入到组织愈合和再生阶段。主要 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
1.局部血管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伤后20min最为明显);
2.由创面产生的特异性趋化因子所致的 白细胞浸润。
5.皮肤移植 :对于复发和较大的静脉性溃疡,游离皮瓣移植则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治疗:封闭负压引流、电刺激。
精选课件
23
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的一般原则
局部治疗服从全身治疗,病因治疗 服务于创面处理。
• 临床上多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 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 合,也无愈合倾向者,而这里所指的1个月并非完全绝对 ,它有赖于创面大小、病 因、个体一般健康状况等多种 因素。通常,当创面每周不能缩小 10%~15% 或超过1 个月不能缩小50%,就被认为成为慢性伤口。
精选课件
4
流行病学研究
• 在中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5%~3 .0%,主要为创伤感染(67.5%)、压迫性溃疡(9.2 %)、静脉性溃疡(6.5%)、糖尿病溃疡 (4.9%) 和 其他(11.9%);
• 发生人群方面,由创伤所致的慢性创面患者以20 ~50岁的中青年为主,糖尿病足、压迫性和静脉 性溃疡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
精选课件
5
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病机制
• 一、创面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支架,主要指纤维连接蛋 白)的基因表达下调 ;
• 二、主要修复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凋亡;
• 三、局部创面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延缓创面修复的 影响;
• 2.控制感染:局部抗生素的应用!
• 3.共患疾病的控制。
• 4.手术干预:清创、皮肤移植、术后护理(防止局部过度受压、引流)。
• 5.其他:生长因子应用、电刺激、局部负压吸引、严格护理等。
精选课件
16
糖尿病足部溃疡
• 流行病学:国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 终身足部溃疡的危险性高达15%。糖尿病 足住院患者 中, 缺血性溃疡占20.5%,神 经性溃疡占 19.1%,混合性溃疡占 60.4% 。
精选课件
17
精选课件
18
糖尿病足Wagner系统分类
; 成;
0级,高危足,但无开放性创面; 1级,足部有浅表溃疡; 2级,溃疡深至肌腱或有关节囊暴露
3级,深部溃疡伴有骨髓炎或脓肿形
4级,湿性精选或课件 干性坏疽可能有蜂窝19织
糖尿病足治疗原则
• 1.全身治疗:控制血糖,消除危险因素;控 制感染。
• 2.局部治疗:减压、制动、治疗局部缺血;
• 3.外科治疗:通过创面准备和局部处理,去 除胼胝,改善创面或溃疡 的情况;必要 时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
• 4.其他:封闭负压引流、高压氧疗法、生长
精选课件
20
静脉性溃疡
• 慢性静脉性溃疡为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严重和最难治 的并发症。
• 流行病学:人群总发病率约为 0.4 %~1.3 %,该病与远端 静脉高压有关。 全球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率为0.86% ,其中0.48%会发生溃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