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工程

合集下载

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工程管理办法

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工程管理办法

施工导流和水流控制工程管理办法第一节总则1依据发包人与工程承包人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文件、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与合同内容相关的临时工程项目,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导流工程开挖、护砌、维护及回填;(2)围堰填筑、维护及拆除;(3)基坑截渗工程;(4)导流工程交通桥工程;(5)老建筑物更换及拆除;(6)施工期排水;(7)施工度汛;(8)施工场地平整及场内交通道路;(9)施工风、水、电供应系统;(10)施工照明、通讯和动力系统;(11)施工仓库,木材、金属构件等加工制作厂;(12)施工生产、生活设施;(13)其它临时工程;(14)按监理单位现场机构要求完成的竣工后场地清理等。

上述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施工;材料、设备的供应和试验检验;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临时建筑物及其设施和设备的拆除以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3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但不限于)(1)《防洪标准》;(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5)《水电水利工程围堰设计导则》;(6)《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7)《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9)本章各专项施工技术涉及的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节工程质量管理1质量目标:合格。

2承包人须按招标文件和水利部有关管理规定,完善质量体系,在工地成立独立的质检组织和质量保证体系。

3质量检查由班组自检、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复检、总公司质量终检工程师进行终检的“三检制”。

质检人员需持证上岗,确保质检工作正常开展。

4明确各级质量岗位责任制,总公司终检工程师岗位职责、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岗位职责及班组质检员岗位职责。

5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测量控制网;(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加强质量工作管理;(3)严格进行原材料检测;(4)施工过程中加强“三检制”管理;(5)认真编制施工措施计划;(6)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

施工水力学与导流工程

施工水力学与导流工程

施工水力学与导流工程前言在河流在修建水工建筑物,由此而引起河道水流的变化,在施工期间往往与通航、筏运、渔业、供水,灌溉会或水电站运转等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要求发生矛盾。

显然,水利水电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概括说就是要采取导、截、拦、蓄、泄等施工措施来解决施工和水流蓄泄之间的矛盾,避免水流对水工建筑物的不利影响,把河水流量全部或部分地导向下游或拦蓄起来,以保证工程在干地上施工和施工工期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

本文就是简单总结施工过程中水流控制的常用方法。

简单介绍了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施工过程中水流的控制。

例如,分段围堰法导流和全段围堰法导流;导流建筑物的布置和水力计算等等。

其中,有些方法介绍的比较详细,并有相关的例题加以论述,有些方法和理论只是作简单的介绍。

一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1 分段围堰法分段围堰法亦称分期围堰法,就是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所谓分段,就是从空间上用围堰将建筑物分成若干施工段进行施工.所谓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分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施工期较长的工程中,尤其是通航河流或冰凌严重的河流上。

这种导流方法的导流费用较低,所以国内一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较广。

例如,我国新安江、三门峡、丹江口等枢纽施工中,都采用过这种导流方法。

这种导流方法,前期可以由束窄的河道导流;后期可利用事先修建好的泄水道导流,其类型如下。

㈠底孔导流底孔导流时,应事先在混凝土坝体内修好临时底孔或永久底孔,然后让全部或部分导流流量通过底孔宣泄到下游,保证工程继续施工。

如临时底孔,则在工程接近完工或需要蓄水时要加以封堵。

这种导流方法在分段分期修建混凝土坝时用的比较普遍。

采用临时底孔时,底孔的尺寸、数目和布置,要通过相应的水力学计算决定.其中底孔的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流的任务(过水、过木、过船、过鱼),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封堵用闸门设备的类型。

施工水力学与导流工程

施工水力学与导流工程

施工水力学与导流工程前言在河流在修建水工建筑物,由此而引起河道水流的变化,在施工期间往往与通航、筏运、渔业、供水,灌溉会或水电站运转等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要求发生矛盾。

显然,水利水电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水流控制,概括说就是要采取导、截、拦、蓄、泄等施工措施来解决施工和水流蓄泄之间的矛盾,避免水流对水工建筑物的不利影响,把河水流量全部或部分地导向下游或拦蓄起来,以保证工程在干地上施工和施工工期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

本文就是简单总结施工过程中水流控制的常用方法。

简单介绍了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施工过程中水流的控制。

例如,分段围堰法导流和全段围堰法导流;导流建筑物的布置和水力计算等等。

其中,有些方法介绍的比较详细,并有相关的例题加以论述,有些方法和理论只是作简单的介绍。

一施工导流的基本方法1 分段围堰法分段围堰法亦称分期围堰法,就是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所谓分段,就是从空间上用围堰将建筑物分成若干施工段进行施工。

所谓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分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施工期较长的工程中,尤其是通航河流或冰凌严重的河流上。

这种导流方法的导流费用较低,所以国内一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较广。

例如,我国新安江、三门峡、丹江口等枢纽施工中,都采用过这种导流方法。

这种导流方法,前期可以由束窄的河道导流;后期可利用事先修建好的泄水道导流,其类型如下。

㈠底孔导流底孔导流时,应事先在混凝土坝体内修好临时底孔或永久底孔,然后让全部或部分导流流量通过底孔宣泄到下游,保证工程继续施工。

如临时底孔,则在工程接近完工或需要蓄水时要加以封堵。

这种导流方法在分段分期修建混凝土坝时用的比较普遍。

采用临时底孔时,底孔的尺寸、数目和布置,要通过相应的水力学计算决定。

其中底孔的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流的任务(过水、过木、过船、过鱼),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封堵用闸门设备的类型。

施工导流工程(3篇)

施工导流工程(3篇)

第1篇一、施工导流工程的概念施工导流工程是指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创造干地施工条件,采用围堰等工程措施,将水流引向预定的泄水建筑物,以保证主体建筑物能在干地上施工和施工期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施工导流工程的方法1.全段围堰法导流:适用于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量不大、水深、流急难于实现分期导流的地方。

全段围堰法导流包括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管导流、渡槽导流等。

2.分段围堰法导流:适用于河床宽阔、流量大、施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在通航河流和冰凌严重的河流上。

分段围堰法导流包括束窄河床导流和通过已建或在建的建筑物导流。

三、施工导流工程的设计与实施1.设计:施工导流工程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并分析河流的水文特性和工程地点的气象、地形、地质等基本资料;(2)选定导流时段、设计标准、导流流量、导流方式及导流建筑物类型;(3)拟定导流建筑物的修建顺序、拆除围堰及封堵导流建筑物的施工方法;(4)制定拦洪渡汛和基坑排水措施;(5)确定施工期通航、过水、供水等综合利用措施。

2.实施:施工导流工程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围堰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围堰,形成干地施工条件;(2)导流建筑物施工: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导流建筑物,如明渠、隧洞、涵管等;(3)拦洪渡汛和基坑排水:根据设计要求,制定拦洪渡汛和基坑排水措施,确保工程安全;(4)施工期通航、过水、供水: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期通航、过水、供水等综合利用措施。

四、施工导流工程的意义1.确保工程安全:施工导流工程可以有效避免水流对施工的不利影响,确保工程安全;2.缩短工期:合理的施工导流工程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3.降低成本:合理的施工导流工程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施工导流工程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工程的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导流方法,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水库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措施

水库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措施

水库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措施〈二、〉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1、导流方式及导流标准(1)导流方式:本工程河床较窄,河床呈基本对称“U”型,右岸坡度单一,采用隧洞方式导流。

(2)施工导流布置原则:①不降低合同规定的施工导流洪水标准和建筑物安全渡汛的标准。

②不改变永久建筑物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及高程③不降低围堰挡水和永久建筑物临时挡水的设计标准。

(3)导流工程的进度控制期限:①本工程导流洞工程拟于2004年6月中旬开始施工,2004年10月底主河道截流。

②大坝基础及溢洪道开挖分别于2004年10月、2005年2月开始。

③坝体填筑于2004年12月16日至2004年5月底进行。

④趾墙砼浇筑于2004年12月初至2005年5月底进行。

⑤该工程要求2006年5月初发挥经济效益。

(4)施工导流特点①结合施工总进度计划,并利用“运筹学”的原理对土石方进行统筹安排:上游围堰及下游围堰均利用坝肩开挖料碴进行填筑,以缩短开挖料碴转移的运距,加快施工进度,并降低施工成本。

②直接采用PC400-5型挖掘机装碴由右岸运至上游进行土石围堰的填筑,并尽快形成高喷灌浆平台,为后续工序作好铺垫。

③由于河床覆盖层为强透水层,结合坝基坑开挖深度及围堰使用要求,需对上、下游围堰进行高喷防渗处理(经计算,上游围堰1390m 高程以上采用土工膜防渗,下游围堰1385m高程以上采用土工膜防渗)。

④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上游围堰安排在2004年4月5日前高喷防渗板墙施工完毕,随即进行上部堰体填筑(土工膜防渗)施工,并于2004年4月15日前施工完毕。

下游围堰安排在2004年4月10日前高喷防渗板墙施工完毕,随即进行上部堰体填筑(土工膜防渗)施工,并于2004年4月15日前施工完毕。

2005年6月上旬上游围堰拆除完毕,下游围堰安排在2005年6月下旬拆除完毕。

2005年10月初导流洞下闸蓄水,随即进行导流洞封堵。

(5)导流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结合导流工程的特点分析,本导流工程施工的重点及难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进行上、下游围堰施工时,如何保证高喷防渗墙防渗效果,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及难点之一;在进行围堰拆除时,由于高喷砼防渗墙与主体工程相距较近,如何确保拆除时的爆碴块度及控制爆破振动对坝体安全运行的影响、确保围堰拆除时不对其它工程造成破坏,必须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导流问题及技术解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导流问题及技术解析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导流问题及技术解析水利工程是指用于调节、利用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改善的工程。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水流的控制和引导,是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导流工程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水流控制、工程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导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一、导流问题1.水流控制难题水利工程施工现场通常涉及河流、水库、渠道等水域,对水流的控制是导流工程的关键。

水流的控制并不容易,尤其在水流较大、水流变化较快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往往面临着水流控制的难题。

水流的不受控制会对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2.工程安全风险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工程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何确保导流工程的安全施工成为了施工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旦导流工程出现问题,可能造成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严重破坏,甚至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环境保护挑战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导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水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水质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

如何在导流工程施工中保护好周边环境,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挑战。

二、技术解析针对水流控制的难题,现代科技提供了一些先进的水流控制技术,如使用水泵、水闸、河道改道等技术手段进行水流控制。

水泵技术能够高效地对水流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流的提升或降低,有效减小水流的冲击力,降低施工风险。

为了确保导流工程的安全施工,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在导流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采取一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有效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使用环保型材料、减少施工废弃物排放、采用生态恢复措施等,以保护好周边生态环境。

施工导流及施工排水

施工导流及施工排水

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熟悉招标文件、图纸,本公司的投标书及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等;参与设计单位的技术交底,该工程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组织该项目部全体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各班组长学习招标文件、技施图纸、施工合同及有关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等并向其进行技术交底,各班组长和技术员组织工人学习施工图纸并向其进行施工交底。

1、施工导流1.1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工程的内容,包括:(1)导流明渠开挖;(2)施工围堰填筑;(3)建筑物的基坑排水;(4)施工围堰拆除;(5)导流明渠回填;1.2利用永久工程建筑物进行施工导流的设计施工导流工程需要利用永久工程建筑物兼作导流建筑物或需要在永久建筑物中设置临时性孔槽时,应将其论证的设计方案报送监理人审批。

1.3施工导流布置的修改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不降低合同规定的施工导流洪水标准;(2)不改变永久建筑物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及高程;(3)不降低围堰和导流泄水建筑物的设计标准;1.4导流建筑物的施工(1)按监理人批准的施工图纸进行围堰和导流建筑物的施工,各种围堰和泄水建筑物的施工技术要求。

(2)围堰施工的上升速度应满足安全度汛标准及挡水的施工断面要求,并应保证围堰的施工断面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处于稳定和安全状态。

(3)按要求采用分期围堰施工,围堰采用编织袋粘土围堰,集中抽排水,以满足河道治理施工工作。

2、导流明渠开挖工程土方开挖拟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机械进行修整,需要运输的土方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导流明渠出入口预留足够距离不开挖,等到其余位置的导流渠全部挖好后,再将出口、入口的的预留位置挖开,是河水从导流渠通过,然后进行截流,围堰的施工。

开挖前,将实测地形和开挖放样断面报送监理人复核,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2.1明渠放样(1)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明渠施工放样。

(2)根据监理工程师给定的控制点及加测的测量控制网,测量出原地形断面图,并整理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作为结算依据。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工程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工程

7、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7. 1简述7. 1. 1导流范围根据工程招标文件的规定,本工程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项LI和内容包括:导流洞进、出口围堰(岩坎)的设讣、施工及拆除,度汛、基坑排水的工程项目及其工作内容。

施工过程中,一旦天然来水流量超过本工程导流设计•洪水标准时,采取应急措施,尽量减少因洪水引起的损失。

7. 1.2引用标准(1)《防洪标准》(GB50201—1994);(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3)《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4)《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5)《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6)《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1994);7.1. 3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水文气象坝址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7°C,极端最高气温39.2C,极端最低气温-5.6°Co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466km',占潇水流域的20.4%。

多年平均降雨量1496.5mm,多年平均流量84.8m7s o本工程坝址处不同频率洪水流量见表7-1,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见表7-2o表7-1 坝址不同频率洪水流量表单位:m3/s(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风化程度,上覆岩体厚度等地质条件,按照水利水电围岩分类标准,导流洞围岩分为五类:I【类:岩体呈厚〜巨厚层状,微风化〜新鲜状态,构造不发育,上覆岩体厚度大于100m,基本稳定。

坚固系数f=7〜8,单位弹性抗力系数K。

二70〜80MPa/cm。

Ilh类:由中厚〜厚层状岩体组成,呈微风化〜新鲜状态,构造不太发育,见少量软弱夹层,上覆岩体厚度50〜100m,或由厚〜巨厚层状岩层组成,但有规模不大的断层发育。

f二5〜6, K。

二40〜50MPa/cnu【IL类:由中厚〜厚层状岩体组成,呈弱〜微风化状态,软弱夹层及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宽度〈1 m,并与洞线斜交或正交,上覆岩体厚度30〜5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7.1 简述7.1.1 导流范围根据工程招标文件的规定,本工程施工导流及水流控制项目和内容包括:导流洞进、出口围堰(岩坎)的设计、施工及拆除,度汛、基坑排水的工程项目及其工作内容。

施工过程中,一旦天然来水流量超过本工程导流设计洪水标准时,采取应急措施,尽量减少因洪水引起的损失。

7.1.2 引用标准(1)《防洪标准》(GB50201—1994);(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3)《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4)《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5)《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6)《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1994);7.1.3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水文气象坝址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5.6℃。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466km2,占潇水流域的20.4%。

多年平均降雨量1496.5mm,多年平均流量84.8m3/s。

本工程坝址处不同频率洪水流量见表7-1,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见表7-2。

3(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风化程度,上覆岩体厚度等地质条件,按照水利水电围岩分类标准,导流洞围岩分为五类:Ⅱ类:岩体呈厚~巨厚层状, 微风化~新鲜状态,构造不发育,上覆岩体厚度大于100m,基本稳定。

坚固系数f=7~8,单位弹性抗力系数K=70~80MPa/cm。

类:由中厚~厚层状岩体组成,呈微风化~新鲜状态,构造不太发育,见少量Ⅲ1软弱夹层,上覆岩体厚度50~100m,或由厚~巨厚层状岩层组成,但有规模不大的断层=40~50MPa/cm。

发育。

f=5~6,K类:由中厚~厚层状岩体组成,呈弱~微风化状态,软弱夹层及裂隙发育,断Ⅲ2=30~层破碎带宽度<1 m,并与洞线斜交或正交,上覆岩体厚度30~50cm。

f=4~5,K40MPa/cm。

Ⅳ类:由中厚层状岩层组成,呈弱~强风化状态,主要为软弱夹层和断层破碎带。

=15~20MPa/cm。

围岩不稳定。

f=3~4,KⅤ类:岩体呈强风化状态,软弱夹层、节理、断层发育、岩体破碎,上覆岩体厚度=0~小于30m,或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宽度>2m)部位。

围岩极不稳定。

f=0~1.5,K2MPa/cm。

导流洞的围岩分类、力学指标及开挖坡比见表7-3。

表7-3 导流洞围岩分类、力学指标及开挖坡比表3岩组中厚、厚~巨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夹石英导流洞进口地形较陡,基岩为D1砂岩。

岩层产状走向与洞轴线交角40°。

断层、节理不发育,岩石呈强风化状态,边坡稳定性较好。

出口地形较陡。

基岩为中厚~厚层状石英砂岩,砂岩夹粉砂岩、含砾石英砂岩与细砂岩,强风化状态。

岩层产状为N33°E•NW∠26°~50°。

发育2组节理:①N75°E•NW∠75°,②N86°W•SW∠75°。

出口右侧,岩层倾角小于开挖边坡角。

隧洞出口之后,采用明渠跨越○16号冲沟,在冲沟右侧山体形成高达90~100m的高陡边坡,由于明渠段岩层受F6断层影响,岩层倾角由34°变陡至58°。

根据层面与节理组合分析,出口和明渠右侧边坡,由层面与节理①、②和节理①与②均构成不稳定楔形体,边坡稳定较差,需要对不稳定体进行喷锚处理。

洞身斜切6条断层。

断层部位属Ⅳ类围岩,其余属Ⅲ1~Ⅱ类围岩。

洞身Ⅲ1~Ⅱ类围岩稳定性较好,但断层附近Ⅳ类围岩,其稳定性较差。

尤其是F27和F1断层规模较大,破碎带、影响带较宽,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存在掉块、塌方、渗水或涌水等问题。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断层部位Ⅳ类围岩,其稳定性较差,将存在掉块、渗水等现象。

F27和F1断层规模较大,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将存在掉块、塌方、渗水或涌水等问题。

(2)洞身Ⅲ、Ⅳ类围岩中,由于层面较缓,在与断层或节理的组合下,可能存在局部掉块或楔形体坍塌问题。

(3)隧洞出口和明渠右侧深切方,边坡高度达90~100m,由层面与节理和节理与节理均均构成不稳定楔形体,边坡稳定较差。

(4)隧洞出口位于16号冲沟,集雨面积约1.5km2,冲沟内溪流长年不断,溪流和暴雨对出口边坡和明渠的施工和运行均有影响。

7.1.4 导流洞施工期间现涔天河水库调度计划导流洞施工期间,现涔天河水电站有发电要求,现灌区有灌溉要求。

现涔天河水电站发电死水位为243.77m,现灌区灌溉取水位为244.2m。

导流洞施工期间,水库最低高水位254.26m。

7.2 施工导流布置图进口围堰布置在距进口50m处,堰顶高程设为255.3m,围堰顶宽5m,堰顶长200.5m,最大堰高约为33m。

出口围堰布置在距出口20m处,堰顶高程设为229.5m,围堰顶宽5m,堰顶长约167.56m,最大堰高约为9m。

进、出口围堰布置见附图。

7.3施工导流工程建筑物结构布置图围堰采用粘土心墙土石围堰。

进口围堰:相关流量的对应堰前水位高为254.26m,考虑安全超高及风浪雍高因素,堰顶高程设为255.3m,围堰顶宽5m,堰顶长200.5m,最大堰高约为33m,迎水面坡比为1:1.5,粘土心墙坡比为1:0.3。

出口围堰:堰顶高程设为229.5m,围堰顶宽5m,堰顶长约167.56m,最大堰高约为9m,迎水面边坡1:1.5,粘土心墙坡比为1:0.3。

进、出口围堰结构形式见附图。

7.4导流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成果和设计报告7.4.1导流设计标准根据招标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要求,工程导流建筑物设计标准及安全度汛标准如下:洪水期(4月-8月)为10年一遇全年洪水,相应流量为3070m3/s(上游水位为流量为3070m3/s时的大坝敞泄水位);枯水时段(9月-次年3月)10年一遇洪水,相应流量为1270m3/s。

7.4.2 导流洞进、出口围堰设计根据坝址处的工程地质和导流方式,本工程围堰拟采用粘土心墙土石围堰。

土石围堰的戗堤和堰壳填筑料尽量利用进、出口边坡开挖弃料,防渗体土料从新建电站厂房后山坡和雾江滑坡体处监理人指定区域取土。

考虑到围堰高度、施工方便及施工道路,土石围堰堰顶宽取5.0m,参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和我公司以往导流施工的经验,围堰边坡拟定在1:2.5至1:1.5之间。

导流洞进、出口及施工支洞口在开挖边坡设截水沟,水沟采用40cm×40cm矩形截水沟,沿洞口顶部开挖边线山体布置。

水沟通过明渠或埋设砼管将山洪水导入河道,以保证雨水不冲刷洞口和不淹没洞口。

沟渠采用人工开挖,浆砌石护砌,砂浆抹面。

(1)围堰堰体防渗型式设计根据招标文件地质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实际情况,以及考虑围堰施工进度要求,为方便施工及节约时间,进、出口围堰堰体防渗方式采用粘土心墙防渗。

初拟主要设计参数为:粘土心墙渗透系数不大于1×10-3m/s,有机质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2%,有较好的塑性和渗透稳定性,浸水与失水时体积变化小。

具体布置见图所示。

(2)围堰结构设计1、围堰顶高程坝顶高程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395—2007)中有关规定确定,风浪要素及风浪爬高按莆田实验站公式计算,水位254.26m。

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m/s。

围堰顶高程由水位加坝顶超高确定。

Y=R+e+A式中:Y—坝顶超高;R—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e—最大风壅水面高度;A—安全加高。

式中风浪要素及风浪爬高按莆田实验站公式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7-4,表7-5。

进口围堰顶高程计算成果表从计算结果看,围堰顶高程计算结果为255.229m,设计采用围堰顶高程255.30m。

出口围堰顶高程计算成果表从计算结果看,围堰顶高程计算计算结果为229.449m,设计采用围堰顶高程229.50m,考虑施工等因素围堰顶宽度均为5.0m。

2、围堰边坡稳定计算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395—2007)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坝坡稳定分析,静力分析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入条块间的作用力进行计算。

计算中采用的设计参数见表7-6,计算包括正常工况其内容详见表7-7,7-8。

计算结果表明,各种工况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具体成果见表7-7、7-8。

围堰体稳定分析使用参数表上游围堰坝坡稳定分析成果表下游围堰坝坡稳定分析成果表3、围堰结构型式围堰采用粘土心墙土石围堰。

进口围堰:相关流量的对应堰前水位高为254.26m,考虑安全超高及风浪雍高因素,堰顶高程设为255.3m,围堰顶宽5m,堰顶长200.5m,最大堰高约为33m,迎水面坡比为1:1.5,粘土心墙坡比为1:0.3。

出口围堰:堰顶高程设为229.5m,围堰顶宽5m,堰顶长约167.56m,最大堰高约为9m,迎水面边坡1:1.5,粘土心墙坡比为1:0.3。

4、围堰设计工程量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围堰轴线设计,主要工程量见表7-9。

表7-9 围堰主要工程量表7.5导流施工措施方案7.5.1围堰填筑施工1、施工道路布置(1)进口围堰施工道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口围堰充分利用R7路和右岸公路进行进口围堰施工。

(2)出口围堰施工道路:利用右岸现有公路整修至出口围堰处,进行出口围堰施工。

施工道路布置参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2、料源规划及开采(1)围堰堰体堆石填筑料来源:从进出口边坡的开挖料或监理人指定的其它位置开采。

(2)防渗土料:从新建电站厂房后山坡和雾江滑坡体处监理人指定区域取土。

3、进、出口围堰施工(1)施工程序围堰施工程序:围堰进占→心墙槽开挖→心墙填筑→围堰分层填筑。

(2)主要施工工艺措施1)石渣碾压施工进、出口边坡开挖的弱风化以上至强风化石渣料,从上游向下游进占填筑,水下部分抛投,水上部分逐层进行碾压。

石渣料不足部分从新建电站厂房后山坡和雾江滑坡体处取料。

围堰填筑石渣料采用3m3装载机装15t自卸车运料上坝,进占法卸料,推土机推铺平整,铺料厚度80~100cm,16t振动平碾碾压6~8遍,在堆石体填筑前视石渣料的含水量进行加水,在堰体与两岸堰肩接触部位,采用小型冲击夯进行碾压。

2)粘土斜墙料填筑粘土心墙分层进行填筑,粘土心墙采用长臂反铲从戗堤中央抽槽,水下部分抛投,水上部分逐层进行碾压。

围堰粘土心墙料从新建电站厂房后山坡和雾江滑坡体处监理人指定区域取土,1.4m3反铲挖装15t自卸汽车直接运输上堰,进占法卸料,人工配合推土机平整,铺料厚度25~30cm,16t振动平碾碾压6~8遍,在堰体与两岸堰肩接触部位,采用小型冲击夯进行压实。

以上各种堰料的铺筑厚度和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仅为初定,最终以现场试验结果及工程监理批准后确定。

7.5.2 围堰拆除施工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进、出口围堰需要拆除,按照施工导流程序安排及本标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2013年5月完成围堰的拆除,进口围堰拆除至EL237m高程,出口围堰全部拆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