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
茶叶市场调查分析

茶叶市场调查分析一、市场概况茶叶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叶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涉及到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对茶叶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状况。
二、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茶叶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产量达到了XXX吨,同比增长了X%。
而茶叶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茶叶市场的规模将达到XXX 亿元。
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茶叶健康功效的认可和茶文化的推广。
三、市场分析1. 市场细分茶叶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细分品类进行划分,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绿茶是茶叶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品类,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X%。
其次是红茶和乌龙茶,分别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X%和XX%。
2. 市场竞争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因素:a. 品牌竞争:一些知名的茶叶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
b. 价格竞争:茶叶市场上存在各种价格区间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会考虑价格因素。
c. 品质竞争:茶叶的品质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茶叶企业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来获得竞争优势。
d. 渠道竞争:茶叶销售渠道多样化,包括超市、专卖店、电商平台等,不同渠道之间也存在竞争。
四、消费者需求分析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需求:茶叶被广泛认为对健康有益,消费者购买茶叶主要是为了享受茶叶的保健功效。
2. 品质需求: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优质的茶叶产品。
3. 便捷需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茶叶的购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人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购买。
4. 个性化需求:一些消费者更注重茶叶的个性化定制,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产品。
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引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底蕴。
自汉代至今,茶叶一直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食的不断追求,茶叶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茶叶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上的进展,并展望未来茶叶产业的发展潜力。
一、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1. 茶叶产量和产地分布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全球茶叶产量最大的国家。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达到了307.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
中国茶叶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东地区等地,其中以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和四川等省份的茶叶产量最大。
2. 茶叶品种和品质中国茶叶的品种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多个类别。
每一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特点。
例如,绿茶以其清香和鲜爽的口感而闻名于世,红茶以其红艳浓郁的色泽和独特的果香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3. 茶文化和旅游产业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人重要的文化象征之一。
茶道文化、茶艺表演和茶礼活动等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茶叶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茶旅融合的发展,茶园、茶山和茶博馆等成为人们旅游的热门景点。
4. 农业科技和生产技术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加强了对农业科技和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茶园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有机肥料的运用和化学农药的减少等,都对茶叶的生长发育和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茶叶的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除了传统的茶叶包装形式和单一的品种选择外,人们对茶叶的品质和特色有更高的要求。
同时,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认知度也在增加,有机茶、功能茶和单产茶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二、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和科学种植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世界产茶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茶叶消费市场日益扩大,茶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报告通过对世界茶叶产量的分析,旨在揭示全球茶叶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分布特征。
二、全球茶叶产量概况1. 全球茶叶产量总体情况近年来,全球茶叶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CT)的数据,2019年全球茶叶产量约为566万吨,较2018年增长2.4%。
其中,绿茶产量最高,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58.6%;其次是红茶,占35.5%;乌龙茶、白茶和黄茶产量相对较低。
2. 各地区茶叶产量分布(1)亚洲: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茶叶产区,产量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80%以上。
其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斯里兰卡等国家的茶叶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2)非洲:非洲是全球第二大茶叶产区,产量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15%左右。
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等国家的茶叶产量较高。
(3)美洲:美洲茶叶产量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5%左右,主要产茶国有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等。
(4)欧洲:欧洲茶叶产量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2%左右,主要产茶国有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等。
三、全球茶叶产量增长趋势1. 产量增长速度加快随着全球茶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茶叶产量增长速度加快。
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茶叶产量年均增长率约为2.6%,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这一增长速度。
2. 绿茶产量增长迅速在全球茶叶产量中,绿茶产量增长迅速。
主要原因是绿茶在全球茶叶消费市场中的份额逐年上升,尤其是在亚洲市场。
3. 红茶产量增长稳定红茶在全球茶叶市场中的份额相对稳定,产量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这主要得益于红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消费。
四、全球茶叶产量区域分布特征1. 亚洲:亚洲是全球茶叶产量最高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茶叶产量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亚洲茶叶产量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消费市场的扩大。
2. 非洲:非洲茶叶产量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的茶叶出口增长。
2019-2020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2019-2020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分析茶起源于中国,经由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万里茶道等路径传遍全球。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全球茶园而积达400多万公顷,茶叶年产量600多万吨,茶叶消费国超过150个,全球逾20亿人口饮茶。
茶已经成为全球性天然饮料之一和国际贸易的友好使者,茶行业正在向安全、营养、智能、便捷、时尚的方向发展。
一、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分析2019年,在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严峻环境下,我国茶叶出口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
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36.7万吨,增幅0.5%,金额20.2亿美元,增幅13.6%,出口量价均创新高。
(一)绿茶出口保持绝对优势,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绿茶出口30.4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82.8%,增幅0.3%;金额13.2亿美元,占茶叶出口总额65.3%,增幅7.8%。
2010年,绿茶出口23.4万吨,2019年出口量首次突破30万吨,十年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高于茶叶出口的复合增长率。
(二)红茶、乌龙茶、花茶和普洱茶出口数量呈波动式下降态势红茶出口3.5万吨,增幅6.7%,金额3.5亿美元,增幅24.5%,2010-2019年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0.6%;乌龙茶出口1.8万吨,降幅4.3%,金额2.4亿美元,增幅30.8%,2010-2019年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1.2%;花茶出口6490吨,降幅6.2%,金额6463万美元,降幅2.4%,2010-2019年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1.4%;普洱茶出口2786吨,降幅6.2%,金额5167万美元,增幅84.2%,2010-2019年出口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5.4%。
(三)各茶类均价不同程度上涨绿茶4.336美元/千克,增幅7.4%;红茶9.923美元/千克,增幅16.72%;乌龙茶13.01美元/千克,同比大幅上涨36.7%;花茶10美元/千克,增幅4.1%;普洱茶18.54美元/千克,同比激增96.4%。
中国茶饮料市场分析

中国茶饮料市场分析中国茶饮料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蓬勃的增长势头。
以下是对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分析。
1. 市场规模:中国茶饮料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茶饮料市场规模达到了约2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0%左右。
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追求以及茶文化的复兴。
2. 市场竞争:中国茶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有许多知名品牌和新兴品牌。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康师傅、乐茶、绿箭等。
这些品牌通过不断推出新品种和创新包装来吸引消费者。
新兴品牌也加入竞争,通过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创新的销售渠道获取市场份额。
3. 消费者偏好:中国消费者对茶饮料的偏好日益明显。
茶饮料的销售量超过了其他的饮料类别,包括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选择茶饮料是为了享受茶叶所带来的益处,如抗氧化和消除疲劳。
此外,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茶饮料的接受程度更高,他们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和时尚感。
4. 市场趋势:中国茶饮料市场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茶饮料市场正朝着产品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品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红茶、绿茶和乌龙茶,而是提供更多种类的茶饮料,如花茶、奶茶和茶咖啡等。
其次,茶饮料市场不断创新,推出更加方便和便携的包装。
例如,罐装茶饮料和即饮瓶装茶饮料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再者,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茶饮料连锁店,提供丰富的茶饮料选择和舒适的消费环境,成为年轻人社交和休闲的场所。
综上所述,中国茶饮料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偏好茶饮料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品味。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市场趋势的变化,中国茶饮料市场有望继续增长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中国茶饮料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饮料在中国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和绿色食品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茶饮料作为他们日常饮品的首选。
茶叶市场调查分析

茶叶市场调查分析一、市场概况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叶市场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对茶叶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茶叶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二、市场规模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茶叶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国茶叶市场总销售额达到了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0%。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茶叶消费的普及和茶文化的推广。
三、市场分析1. 市场细分茶叶市场可以根据茶叶的种类、产地、加工工艺和销售渠道等因素进行细分。
在种类方面,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都是市场上常见的茶叶品种。
在产地方面,中国的主要产茶区有云南、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份。
在加工工艺方面,茶叶可以分为发酵茶和不发酵茶。
在销售渠道方面,茶叶可以通过线下实体店、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
2. 消费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备受青睐。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茶叶的品质和产地,追求高品质的茶叶。
此外,茶叶的礼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茶叶礼盒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送礼选择。
3. 竞争格局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大型茶企和小型茶叶品牌。
大型茶企通常具有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能够通过广告宣传和渠道建设来提高市场份额。
而小型茶叶品牌则注重茶叶品质和消费者口碑,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差异化定位来获得竞争优势。
四、市场机遇1. 健康饮品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茶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抗氧化剂,对人体有益,并且茶叶还具有降脂、降压、抗癌等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2. 电商渠道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兴起,茶叶销售逐渐向线上转移。
电商平台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为茶叶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同时,电商平台还能够帮助茶叶企业进行精准的用户定位和营销推广,提高销售效果。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随着世界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备受关注。
作为茶叶最早发源地之一,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但面临着国际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
如何提升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茶叶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国际竞争力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茶叶产业的现状我国茶叶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茶叶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2019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达到了237.96万吨,其中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都有较大的产量。
我国茶叶出口量也逐年增加,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茶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二、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状况1、产品质量不稳定。
中国茶叶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茶叶的品种繁多,但是由于生产加工工艺不统一、管理不规范,导致了茶叶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2、缺乏自主品牌和知名度。
我国茶叶企业大多以生产加工为主,对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重视不够,缺乏自主品牌和知名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市场开拓不足。
相比其他茶叶生产国家,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较小,市场开拓的步伐相对缓慢。
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有力的营销策略和渠道支持,使得我国茶叶无法竞争于国际市场的主流地位。
三、提升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要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首先需要加强茶叶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加强对茶叶生产过程的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的质量稳定性和品质水平,才能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2、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我国茶叶企业应当加大对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的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2019年浙江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9年浙江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据浙江省茶叶业务主管部门统计,2019年浙江全省茶叶总面积20.4万hm2,同比增长1.83%;茶叶总产量19.0万t,同比增长2.15%;农业产值225.5亿元,同比同口径增长8.99%。
其中名优茶产量9.6万t,同比增长7.79%;农业产值197.3亿元,同比增长8.65%。
2019年浙江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一、2019年茶产业发展回顾1.茶叶生产平稳有序,健康发展(1)春茶开采提前,推进平缓1月份以来气温同比偏高1℃左右,春茶开采比往年提前约10d,1月至3月上旬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春茶开采推进缓慢,至最北面的安吉县开采比往年尚晚1d,浙江境内南北区域开采时间相差超过50d,为近20多年所罕见。
春茶旺季天气适宜,增产明显。
3月中旬后晴雨相间,天气以晴为主,气温稳定,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几次寒潮未成灾害天气,全省春茶产量增加7.44%,为201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夏秋季天气平稳,产量持平。
6—7月气温偏低,8—9月没有出现持续高温和暴发成规模病虫害,夏秋茶产能充足,但受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制约,特别是受出口影响,夏秋茶产量与往年持平。
(2)超强台风和秋旱对产业有所影响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登陆,据统计全省有0.61万hm2茶园受灾,多家茶企被淹,直接经济损失约5900万元。
9月以后晴多雨少,特别是在11月,降水量较往年偏少7成,但直接损失有限,或对来年春茶长势有所影响。
(3)品质整体优于往年,茶青价格上涨2月份雨水较多,茶叶滋味相对淡薄;3—4月天气转晴、冷暖交替,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积累,茶叶品质有所提高。
6—7月气温偏低,夏茶苦涩味明显降低,但中间持续近1个月连绵阴雨,茶叶色泽、香气受到一定影响;8—9月早晚温差较大,茶叶生长旺盛,品质优异。
春茶开市价格与往年持平,丽水茶青150~180元/kg,新昌茶青180元/kg左右。
由于前期产量少、后期品质优,茶青价格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丽水茶青价格到3月上旬稳定在80~160元/kg,金华茶区茶青价格前期一直维持在160元/kg,中期还保持100元/kg的价格,台州嘉茗1号(乌牛早)采摘结束价格保持80元/kg,比往年的40元/kg高出1倍,安吉白叶1号最高价格700元/kg,连续11d维持在200元/kg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中国乌龙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产量波动幅度较大[ 图]
一、分类乌龙茶,也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并以"绿
叶红镶边” 为发酵特征。
乌龙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中国乌龙茶主要生产在福建、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茶的加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做青、炒青和操烘阶段。
乌龙茶制作阶段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整理乌龙茶主要有三种分类方式,按照产地分布可分为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按照形态分类可分为条索形乌龙茶、半球形乌龙茶、束形乌龙茶和团块型乌龙茶;按照发酵程度分类可分为轻度发酵茶、中度发酵茶和重度发酵茶。
乌龙茶分类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产量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上各茶类板块的不断轮动,乌龙茶产业发生了一定
的变化与调整。
中国乌龙茶产量的波动幅度较大,2019 年中国乌龙茶的产量为27.58 万吨,较2018 年增长了0.46 万吨。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产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智研咨询整理中国乌龙茶产量占全国茶叶的占比有所下降,2019中国乌龙茶产量占比为9.9%,较2018 年占比较少0.5%,其他茶类占比达到89.6%。
2019 年中国乌龙茶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智研咨询整理
三、销量
2014-2017 年中国乌龙茶市场表观消费量呈上升走势,随后出现下降。
2018 年中国乌龙茶市场销量为21.15 万吨;2019 年乌龙茶市场销量为21.63 吨。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茶市场销量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智研咨询整理中国乌龙茶市场人均消费量波动幅度较大,2018
年、2019 年中国乌龙茶市场人均消费量均为0.15 千克/ 人。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茶市场人均消费量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四、进出口中国作为主要生产茶叶且有着悠久茶叶历史的国家,乌龙茶的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
2019 年中国出口量为18142.9 吨,较2018 年减少了817.8 吨。
而中国乌龙茶的进口量逐年增加,2019 年中国乌龙茶进口量为2642.7 吨,较2018 年增加了334.3 吨。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茶进出口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5-2019 年中国乌龙茶出口金额逐渐上升,2018 年中国乌龙茶出口金额为18045.8 万美元,2019 年中国乌龙茶出口金额达到23610 万美元;2018 年中国乌龙茶进口金额为3880.4 万美元,2019 年中国乌龙茶进口金额为3879.4 万美元。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茶进出口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8-2019 年中国乌龙茶出口均价呈上升走势,进口均价则相反,呈下降走势。
2018 年中国乌龙茶出口均价为9.52美元/千克,2019年出口均价达到13.01美元/千克;2018年中国进口均价为16.81 美元/千克,2019年进口均价为14.68 美元/千克。
2018-2019 年中国乌龙茶进出口均价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 年中国乌龙茶行业市场投资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乌龙茶进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为福建省,进口数量为1215.9 吨;上海紧跟其后,进口数量为1129.7 吨。
排名第三的广西省进口数量较福建、上海地区相差较远,广西省进口数量仅127.6 吨。
广东、浙江乌龙茶进口数量分别为77.9 吨、35.4 吨。
2019 年中国各省份乌龙茶进口数量(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9 年中国乌龙茶进口金额排名第一的地区是上海市,进口金额为1653.68 万元;福建省排名第二,进口数量为1432.47 万元;广西、广东省进口金额分别是
298.79 吨、157.94 吨,全国排名第三、第四。
2019 年各省份乌龙茶进口金额(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近年来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 的乌龙茶进出口数量都逐年增加,但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2019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的乌龙茶进口量为999.5吨,出口量为2936 吨。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茶(内包装每件净重≤3KG)进出口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8 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 的乌龙茶进口金额为1582.8 万美元,出口金额为6424 万美元;2019 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 的乌龙茶进口金额为1876.2 万美元,出口金额为9631.6 万美元。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茶(内包装每件净重≤3KG)进出口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近年来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 的乌龙茶则更受欢迎,2019 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的乌龙茶出口量为15206.9 吨,是内包装每件净重≤3KG乌龙茶出口量的 5 倍;2019 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 的乌龙茶进口量为1643.2 吨,是内包装每件净重≤3KG 乌龙茶进口量的 1.6 倍。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茶(内包装每件净重>3KG)进出口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8 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 的乌龙茶进口金额为2297.6 万美元,出口金额为11621.8 万美元;2019 年中国内包装每件净重>3KG 的乌龙茶进口金额为2003.2 万美元,出口金额为13978.4 万美元。
2014-2019 年中国乌龙茶(内包装每件净重>3KG)进出口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五、企业经营现状白龙茶业、龙生茶业、松萝茶业和雅安茶厂等企业为中国茶叶行业龙头,2019 年白龙茶业、龙生茶业、松萝茶业和雅安茶厂经营收入分别为0.95 千万元、6.17 千万元、17.52 千万元、2.84 千万元。
2019 年中国白龙茶业、龙生茶业、松萝茶业毛利率分别为27.55%、25.30%、9.19%。
2015-2019 年中国茶叶行业主要企业经营收入(千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2015-2019 年中国茶叶行业主要企业毛利率对比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2019 年白龙茶业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为初级毛茶,占经营收入的51.71%,精制加工茶占经营收入的12.38%,其他收入占经营收入的35.91%。
2019 年白龙茶业细分板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2019 年龙生茶业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为毛茶,占比达到
76.5%;其次为茉莉花茶,占比为9.24% ;普洱茶也是龙生茶业经营收入的来源之一,占比为
5.39%。
2019 年龙生茶业细分板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2019 年松萝茶业经营收入最主要来源是珍眉绿茶,占松萝茶业经营收入的94.93%;茗优茶、茶具板块收入占比较小,分布占比 4.77%、0.2%。
2019 年松萝茶业细分板块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