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动植物word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不能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有专门的运动器官](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
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蚯蚓: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可带动刚毛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食性:植物消化:牙齿有门齿、臼齿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
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⑴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③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④调查并记录: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⑤归类;⑥整理:将归类好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完整word版)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word文档良心出品)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7.7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推荐中考生物教材考点梳理第17课时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3)word版

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书,针对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动态过程,提供活动黏贴图,指导学生黏贴 ,加深对其形成的理解。
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 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开花和结果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第1课时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目
标
1.在自 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 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 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 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用优美的语言,创设盛夏蜜蜂在花丛中忙绿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思 考,在表述交流中,让学生大胆描述传粉过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学重点
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 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法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实物教学法、调查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学生课前演讲
教师布置此项活动,学生倾听,达到 资源共享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各种动物的特征: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3.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沙蚕、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缢蛏、石鳖、蜗牛、鱿鱼、章鱼,乌贼、扇贝、蛾螺等)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7.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9.爬行类:体表常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有肺呼吸,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10.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11.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二、常考的典型动物:1.蚯蚓(1)前后、背腹面的区分:前端有环带,而后端没有;背面颜色较深,腹面的颜色较浅。
(2)用手抚摸蚯蚓的体节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因为腹部有刚毛,可以与肌肉配合运动。
(3)用手抚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因此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实验后蚯蚓要放回到阴暗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2.蝗虫(1)全身结构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其中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1对触角,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口器),胸部为运动中心(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容纳内脏器官(气管为呼吸器官)。
(2)身体和附肢分节,好处:运动更加的灵活、精巧,从而增强生存能力。
(3)体表有外骨骼,好处:①保护体内柔嫩的器官②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24珍稀动植物》word教案

珍稀动物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珍稀动物(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中华鲟、丹顶鹤)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珍稀动物2、知道大熊猫、东北虎的特征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并做成多媒体课件放在电脑上供自己上课时调用。
学生准备:了解本地有没有珍稀动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一动物,是国宝,圆圆身体脾气好,嫩竹叶,当粮食,登山爬树动作巧。
我国动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些珍稀的动物。
(出示课题)二、新授1、让学生观看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包括图文、动画和视频)①学生观察《大熊猫》,要求学生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黑色:耳朵、眼圈、四肢、肩膀等;白色:脑袋、身体);引导学生观察熊猫的生活习性(A、喜爱睡觉。
B、喜欢吃嫩竹叶、竹笋等)。
②教师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学生屏幕播放,展示教师收集到的资料。
③师生对话:师:大熊猫爱吃什么?生:大熊猫喜爱吃竹叶、竹笋。
(请读出来)④师生总结:师:如何保护好大熊猫是动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是重点。
我们要保护大熊猫,去动物园玩,知道大熊猫喜爱吃竹叶、竹笋等,就随意给它们喂食物,这是不对的。
因为我们不知道食物是不是卫生。
去动物园玩,看见大熊猫在睡觉,我们不能用石头攻击大熊猫、不能用棍棒打熊猫。
大熊猫是国家珍稀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我国现有大熊猫1000只左右,数量有限,因此保护大熊猫是动物学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的光荣责任和义务。
2、老师播放有关“老虎”的资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同上)①认识东北虎A、中国是世界上产虎最多的国家之一。
B、东北虎最为名贵。
C、东北虎的寿命一般为28年左右。
D、东北虎是“森林的保护者”。
②师重点讲解以下问题:A、东北虎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贵的老虎之一。
B、东北虎的体形比较像猫,但它的体形比猫的体形大许多,东北虎身上的花纹像猫身上的花纹。
C、生活在深山中,喜欢独居生活,俗话说“一山不藏二虎”,就是这个意思。
植物或动物的作文

植物或动物的作文植物,玫瑰。
玫瑰(Rosa)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花之一,也是花卉中的“皇后”。
玫瑰花语丰富多彩,不同颜色的玫瑰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红玫瑰象征着热烈的爱情,白玫瑰代表纯洁和善良,黄玫瑰则象征着友谊和祝福。
玫瑰花的外形美丽,花瓣层层叠叠,色彩艳丽,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
它的花语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颜色的玫瑰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因此在许多重要场合,如情人节、母亲节等,人们都会选择玫瑰作为礼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玫瑰的生长环境广泛,适应性强,可以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生长,因此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玫瑰的身影。
它的种类也非常丰富,有单瓣玫瑰、重瓣玫瑰、月季玫瑰等等,每一种玫瑰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玫瑰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还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
玫瑰花可以入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尤为适用。
此外,玫瑰花还可以用来制作花茶,具有清热解毒、调节内分泌等功效,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品。
然而,玫瑰也有着自己的“刺”。
它的茎上布满了尖锐的刺,给人们采摘和修剪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正是这些刺,使得玫瑰更加坚强、顽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玫瑰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美丽和坚贞。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就被称为“薔薇”,寓意着她的美丽和坚贞不渝。
在西方文学中,玫瑰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代表着爱情、热情和美丽。
总的来说,玫瑰是一种美丽而神秘的花卉,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花语和药用价值,还富有文学意蕴,是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
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多多欣赏玫瑰的美丽,感受它所传达的情感和魅力。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 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 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 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可以加热, 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 短柄向外, 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 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 并先均匀预热, 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 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 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 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 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 用来盛放试剂, 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 用来取用少量液体, 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 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 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
1、上海世博会上出现的下列“明星”,属于生物的是( )
2、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
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_。
(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四)动物的分类
一般根据有无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分类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用这种方法分类,可根据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中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级的动物,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将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型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
(五)脊椎动物
(1)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的表面有鳞片。
(2)两栖类的幼体与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有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生活在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3)爬行类动物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常见的有蛇、龟、变色龙、鳄鱼等。
(4)鸟类身体表面有羽毛,体温恒定,能飞翔。
(5)哺乳动物是目前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一大类种群,他们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其中最易被错误分类的哺乳动物有白鳍豚、鲸、蝙蝠。
(六)昆虫
无脊椎动物中,昆虫有100多万中,是动物界中最大的家庭,昆虫属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部分,一般有两对翅,三对分节的足。
【典型例题】
例1. 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
A.生物会动,而非生物不会动
B.生物可以吃,而非生物不能吃
C.生物是有生命的,而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
例2. 植物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不能动 B.能否吃东西
C.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 D.有没有运动器官
例3. 向日葵的花能随阳光运动,一碰含羞草的叶它就会耷拉下来,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说明植物也有觉,它们能对环境的变化产生,我们称之为应激性。
例4. 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黄绿色。
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为什么呢?
例5. 对照下面表格写出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A.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
B.恐能季移
C.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
4、地球上现有的动物约有125万种,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现有如下动物:①蜘蛛,②鲫鱼,
③蚯蚓,④狗。
小郑同学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①③;另一类是②④,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
是▲(填选项字母)
A.是否有脊椎骨 B.体温是否恒定 C.是否胎生哺乳
5、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展示的“秦岭四宝”——朱鹮、羚牛、大熊猫、金丝猴中,属于“卵生”
的是 ( )
(一)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的植物
1. 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如:苹果、豌豆、水蜜桃、西瓜、南瓜、青菜、郁金香、樟树等
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分布广泛,大部分植株高大,根系发达)
如:松、杉、柏、银杏、铁树等都是裸子植物
(二)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的植物
1. 蕨类植物: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但没有种子。
用孢子繁殖后代,每年夏天,在叶的背面会长出孢子囊,里面都是孢子。
如蕨、胎生狗脊、井边草、海金沙等。
2. 苔藓植物:生长在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中。
不开花,没有种子,也没有根,但有茎和叶,用孢子繁殖后代。
如地钱、葫芦藓等。
3. 藻类植物:生活于水中,没有根、茎、叶,也没有种子。
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可通过分裂生殖。
常见的有海带、紫菜,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水绵。
(三)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2010.浙江嘉兴)5.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
A.朱鹮
B.羚羊
C.熊猫
D.金丝猴
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皮呈红色得名。
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例2. 下列各组植物中共同特点最多的一组是()
A. 水稻、小麦
B. 水稻、棉花
C. 小麦、白菜
D. 白菜、松树
(2010.浙江宁波)25.蜻蛉俗称豆娘,属于蜻蜒目束翅亚目,蜻蜓则属于蜻蜓目差翅亚目。
以下是区分它们的检索表及它们休息时的图片。
1 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休息时翅合拢……
蜻蛉
2 后翅宽于前翅;休息时翅张开……………蜻
蜓
(1)图▲为蜻蜒。
(2)“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蜻蛉和蜻蜓在分类学上属于同一▲
(填“纲”或“种”)的生物。
(衢州卷)2.下列属于没有茎和叶分化的植物是
A.黑松 B.蕨C.大豆D.海带
3、下面有10种生物:蝴蝶、银杏、麻雀、桃树、苔藓、对虾、袋鼠、鲸、蕨、紫菜,请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
甲乙
2.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七)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八)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 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母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 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的长大。
3. 细胞分化:有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小结: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常常是相伴而行的。
例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桂花叶的表皮细胞比较,不易变形的是。
例、下列细胞结构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细胞壁,⑤液泡,在人体口腔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中都有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说明了生物能()
葫芦藓藻类植物
萝卜蕨类植物
紫菜苔藓植物
井边草被子植物
银杏裸子植物
1. A
2. B
3. B
4. A
5. A
6. B
7. A 10. D
11. D 12. A 13. A 14. D
15. 界、门、纲、目、科、属、种
16. 保护,外界
17. 纤维素,保护,支持细胞
18.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9. 母细胞,子细胞
20.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________
教学总结:
主任审核批复
教导主任签字:________
龙文教育教务处制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
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