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文化
宋朝和元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宋朝和元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而元朝则是随后的一个朝代。
这两个朝代在文化和科技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成就。
本文将分别介绍宋朝和元朝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突出成就。
一、宋朝文化成就1. 文化繁荣: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宋朝推动了书画、文学、音乐、戏曲等诸多艺术形式的繁荣发展。
(这里可以展开讲述各个领域的具体成就,如有名的文人墨客、宋代诗词、绘画艺术等等)2. 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范围扩大,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来进入仕途,保证了官僚阶层的更新与官员的素质提高。
(这里可以讲述科举制度的来历、发展以及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3. 百科全书的编纂:《宋代官修诸子百家注》是宋朝在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该书是一部系统地编纂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化名著的巨型百科全书。
(可以详细介绍该书的编修背景、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二、元朝文化成就1. 元代文学的繁荣:元朝在文学领域也有着突出的成就,代表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以具体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影响和文学价值)2. 国际文化的交流: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开放的朝代。
元朝政府鼓励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
(可以介绍元朝与外国文化接触的情况,如西域文化、蒙古文化等对元朝文化的影响)3. 科技发展:元朝在农业、医学、建筑、造船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科技成就。
元朝推广了种植技术、引进了新的农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医学方面,元朝的医学家前赤壁等人对医药学的研究有很大贡献。
(可以详细介绍元朝在科技领域的一些代表性成就和发明,如种植技术改良、船舶制造等)综上所述,宋朝和元朝在文化和科技领域都有着独特的成就。
宋朝文化繁荣,积极推动了艺术、文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元朝则以其文学繁荣、国际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为特点。
宋元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宋元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许多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则源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宋元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平民化和多元化上。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
于是,适应这种需求的宋词、曲艺、评书等文化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这些形式更接地气,更贴近百姓生活,使得文化进一步普及和平民化。
同时,由于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增多,文化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
例如,元曲就融合了诗词、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宋元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虽然佛教和道教在这一时期也有发展,但儒家思想仍是文化的主流。
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观念深入人心,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来谈谈宋元文化发展的原因。
首先,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的繁荣使得更多的人有条件去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宋元时期的政策环境也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朝廷重视科举,鼓励学术研究,这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和活力。
同时,朝廷也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如建立图书馆、修纂史书等。
宋元时期的外来文化交流也对本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宋代的瓷器工艺吸收了外来的技术,元代的蒙古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融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既体现了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些特点的形成源于社会经济的繁荣、政策环境的支持以及外来文化的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宋元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宋元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它跨越了南宋和元朝两个朝代,从960年到1368年,历时408年。
这段时期的文化历史,被人们称为“宋元文化”。
宋元文化是全国性的,但是是以中原为中心,以江南为主要发展区域的文化系统。
宋元文化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元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动荡和变革。
为了稳定社会,宋朝通过变法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产生了新的商业制度、科举制度和文化传播制度等。
在南宋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迅速崛起,对外贸易也逐渐繁荣,许多外国商人和文化人士逐渐流入江南地区。
这些外来元素的不断融入,丰富了江南特色的文化。
在文化层面上,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元文化是在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相融相生中产生的,有着鲜明的地区特色,也有着深远的国际影响。
在宋元时期,文化交流的通道主要包括道教、佛教、各种艺术、科技和文字等多个方面。
道教的传入,引发了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融,使得道家思想和南方陶瓷技艺的交流得到了发展和繁荣。
佛教则在元代时,由于其对外传播的有效策略,被越南、韩国等国家接受,成为与当时的其他文化体系接触的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手段。
艺术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交流。
书法、绘画、诗歌和音乐等都出现了新的形式和风格。
其中,南宋的绘画和元代的书法被归为两个独立的潮流。
南宋的绘画以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元代的书法则融入了汉字的文字风格和外国字形,引起了东亚书法艺术的一次巨大变革。
这种变革,被汲取后发展成为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的书法艺术。
除此之外,社会科学在宋元时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刘宋初年出现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知识的普及。
在科技领域,宋代的造纸和印刷技术,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元代的火药和航海技术,则对中国和整个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宋元时期的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

(3)文学剧典:宋词比唐诗内容更丰富,唐代出 现的词,在两宋获得极大的发展,宋代散文比唐代 有进步,出现了大批散文家;宋代出现的戏剧到元 朝更加发达,出现大批剧作家和剧目,如关汉卿和 《窦娥冤》。
(4)艺术: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比 唐代作品更加逼真、写实,富有生活气息,书法成 为宋元文人的普遍爱好。
命题视角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中国古代科技的“西进运动”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 献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中国古代科 技的“西进运动”和西方科技的“东进运动”的相 关知识仍将是高考命题立意的重点。宋元时期中国 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传入西方,对欧 洲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视角四 运用教材史料 本部分教材所提供的历史材料中可供命题的主
要有《梦溪笔谈》中有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 载,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图片、河南登封元朝观星台 遗址、沈括画像,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图片等 要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特征和信息。 尝试命题4 下列宋学士文正括公像说法
与右图历史人物无关的是( D ) A.著有《梦溪笔谈》一书 B.发明了“十二气历” C.被称为“中国科技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D.他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雕版印刷术是唐朝的科技成就,典型作品 是868年印制的《金刚经》。②是西汉的科技成就,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不符合题目要求, 排除②。③是唐朝僧一行的成就,符合要求。④是 春秋战国的科技成就,不符合时间要求。⑤是魏晋 南北朝时的数学成就,符合要求。 答案 A
2.元曲 (1)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 (2)含义:散曲和元杂剧 的合称。 (3)关汉卿是元代剧作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是 悲剧《窦娥冤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细节点拨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是 综合性舞台艺术,散曲是北方的流行歌曲。
宋元时期的文化状况及其特征

宋元时期的文化状况及其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文化状况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还涉及到科技、教育、宗教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宋元时期的文化状况及其特征。
一、文学艺术方面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艺术特征有以下几点:1.文艺批评学派的兴起:在宋元时期,文艺批评学派逐渐兴起,成为文学评论的主要形式。
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文学批评家,如刘攽、葛长庚等,他们对前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词的繁荣:宋代是中国词歌的黄金时期,元代的词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被誉为“元曲鼎盛”。
元代的词人有辛弃疾、白朴、李清照等,他们的词作品内容丰富、艺术性极强,对后世的词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杂剧的兴起:在元代,杂剧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戏曲形式,其曲艺特点是自由、生动、幽默,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代的杂剧作品有汤显祖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等,至今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二、科技方面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科技特征有以下几点:1.四大发明的出现:宋代和元代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诞生的时期。
这四大发明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地理科学的进步:在宋元时期,地理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地理著作,如李之仪的《太平寰宇记》、赵昺的《太原府志》等,为后世的地理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育方面宋元时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教育特征有以下几点:1.儒家教育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儒学的鼎盛时期,广泛推行了“科举制度”,大量培养了以儒为主的文人阶层,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民族教育的发展:在元代,蒙元政府明令规定“蒙汉不分”,开办了很多汉学校和官办学堂,为汉民族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宋元时期江南文化的发展与特点

宋元时期江南文化的发展与特点在中国历史上,江南文化一直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宋元时期,江南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段辉煌历史。
本文将着重介绍宋元时期江南文化的发展与特点。
一、宋元时期江南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尤其在江南,文化发展更是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文化从中原向江南转移,因此原本的中原文化和江南地区的文化得以相互交融,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
1. 宋代江南文化的发展在宋代,江南地区的文化开始蓬勃发展。
南宋时期,江南在诗词、绘画、剧本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
南宋时期的文学很有特点,以婉约派为主,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等。
此外,南宋时期的绘画也有很高的水平,它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择端,他的《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2. 元代江南文化的发展元代江南文化发展的基础是宋代文化。
在元代,江南地区的文化达到了巅峰,这得益于元朝开港政策的实施。
元代江南地区的商业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元代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小说、绘画等方面。
元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即是在江南地区创作完成的。
此外,元代时期的绘画也很有特色,包括温润沥胆的花鸟画和山水画。
二、宋元时期江南文化的特点1. 华丽而婉约的文学风格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文学风格非常华丽、清新、婉约。
此时期的作家们通常善于用含蓄和委婉的语气来表达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
2. 独特的地域特色江南地区的文化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当地人喜欢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以及地方美食等。
因此,江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一点在文学、绘画以及音乐等方面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3. 神秘而玄妙的艺术表现元代南宗画派的艺术表现形式神秘而玄妙。
除了山水描绘,南宗绘画还善于描绘人物、鸟兽、花卉等题材。
相比较而言,元代南宗画派在绘画构图和题材创作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
4. 宽松而热情的文化氛围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文化氛围十分宽松。
宋元时期的文化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一、科技成就
• • • • 1.活字印刷术 (1)发明者:北宋毕昇 (2)意义:促进文化传播与世界文明发展; (3)发展: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2.指南针
• (1)发展:司南—指南针 • (2)关键技术:人工磁化法 • (3)应用:辨别方向(航海)
晏殊、柳永、苏洵、苏辙、欧 阳修、秦观、陆游……
(2)元曲:杂剧+散曲
①代表人物:关汉卿; ②时代:1219-1301 ; ③代表作:《窦娥冤》; •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 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 ——《窦娥冤》 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 (《梧桐雨》)、马致远(《汉宫 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2.文学:宋词、元曲
(1)宋词 • ①形式:长短句; • ②发展:始于唐朝,兴于 五代,盛于两宋; • ③代表人物: • A.北宋:苏轼; • B.两宋之际:李清照; • C.南宋:辛弃疾; • ④意义:文学反映时代。 • 你了解宋词吗?你知道哪 些词牌名?
A.北宋:苏轼
• a.生活年代:1037-1101; • b.主要贡献:开创豪放派词风; • c.风格:浪漫悠远,意境雄浑 博大,豪迈奔放; • d.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江城 子· 密州出猎》、《江城子· 乙卯 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火药
北宋
蒺藜火球
火箭
南宋
元朝铜火铳
二、文学艺术
1.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地位:我国现存第一部编 年体通史; • (2)内容:周威烈王三十二年 (公元前403年)-后周世宗显德 六年(959年); • (3)意义:历代帝王治国“历 史教科书”。
宋元时期的文化趋势

宋元时期的文化趋势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趋势。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性和繁荣。
1. 文学艺术: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繁华时期,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
著名的文学家有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等。
此外,元曲和元杂剧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时期。
2. 经济文化:宋元时期的经济繁荣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和手工艺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瓷器、丝绸、书画等传统手工艺品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 哲学思想:宋元时期哲学思想也是多元化的。
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在这个时期都有所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独特特色。
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思想,如朱熹的理学、张载的心学等。
4. 科技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也非常突出,包括农业、水利、冶炼、纺织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此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宋元时期的文化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繁荣兴盛的特点,对中国以后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宋元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
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五代宋元时期史书、宋词、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
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1、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文化辉煌灿烂,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高峰。
宋元时期,《资治通鉴》的编纂,成就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史学著作,宋词在我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书法和绘画也涌现出几位大师及经典作品。
【学情分析】课程改革的冲击下,历史课堂已经不能封闭自为。
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早已经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接触历史,他们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资料,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
进行本课教学时,他们已经多少接触过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还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比较史料的学科能力,为参加本课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做好了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解读】1、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重点解读:1、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
《资治通鉴》体大思精、录事全面可信,且通古今之变,拾遗补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必读之书;又因该书考评前朝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使《资治通鉴》一书更具特色。
鉴于《资治通鉴》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司马光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与司马迁相提并论,并称为“两司马”。
2、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词的发展更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
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主题。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统称。
元杂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它奠定了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在组织形式上有较为严格的规则。
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和道白。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单曲。
套数是联缀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单曲而成的组曲。
处理方法:(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可以通过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引出,课件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注意和司马迁的《史记》;(2)宋词和元曲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将相关的代表作展示给学生。
2、教学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难点解读: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与当时的形势紧密相关。
处理方法:让学生先熟悉教材,在课前对相关的内容做一定的预习,明白作品的真实内涵,再辅以课件和教师的详细讲解,突破难点。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策略】1、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
2、情境导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
3、启发式教学:使用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评说,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5分钟设计:同学们,在上这堂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播放音频)这是著名歌手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的旋律很动听,但是我们注意观察下它的歌词,大家发现了什么?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本课学习。
设计说明: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去了解歌词,了解苏轼的词,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讲授新课】30-35分钟史学:《资治通鉴》我们大家小时候可能就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不妨重温下这个故事(课件展示),我们发现司马光小时候就这么聪明,那么他长大之后又做了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本目内容。
接下来我们再来思考1、司马光写了一部什么书?2、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姓司马的人写了部什么书?3、试着比较下这两部作品。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1、主持编写了一部294卷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司马迁《史记》3、多媒体列图表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课件展示《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大致内容: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2、《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文学——宋词和元曲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思考1、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2、这一时期主要词人有哪些?3、问: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从《窦娥冤》里,可以看到关汉卿的写作风格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
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
它在唐出现,到宋时达到顶峰。
2、答: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显示苏、李、辛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要求学生跟着大声朗读,并体会他们的风格特征,得出苏、辛词的豪迈奔放,李词特点风格委婉。
要求学生制表归纳三人主要作品及风格。
3、关汉卿《窦娥冤》4、答: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挞黑暗势力教师课件展示宋词和元曲的大致介绍:1、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2、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一四折为主,有时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与大都(今北京)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艺术——绘画和书法1、绘画多媒体展示一幅画《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欣赏这幅名画,然后教师对这幅画做一介绍: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设色。
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多媒体展示赵孟頫的几幅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来了解到作品的精美。
2、书法教师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人平常在练习书法呢?进而展示宋元几大书法家的作品,教师边展示的时候边介绍:书法是宋元时期人们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著名的书法家有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和元代的赵孟頫。
【3、课堂小结】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
我们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面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
【4、板书设计】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二、文学:宋词和元曲1、两宋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2、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1、绘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2、宋朝书法——“宋四家”【5、评价方案】如果有一天你带领同学们去参观《灿烂的宋元文化》展览馆,让你当导游介绍这一时期的史学、宋词和元曲,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试着列出你的计划。
【6、教学反思】1、教师精心创设历史情境,分组开展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式学习历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2、借助材料,加强教师的点拨、引导,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如何深层次地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