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宋元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五代宋元时期史书、宋词、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文化辉煌灿烂,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高峰。宋元时期,《资治通鉴》的编纂,成就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史学著作,宋词在我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书法和绘画也涌现出几位大师及经典作品。

【学情分析】

课程改革的冲击下,历史课堂已经不能封闭自为。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早已经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接触历史,他们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资料,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进行本课教学时,他们已经多少接触过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还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比较史料的学科能力,为参加本课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做好了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重点解读:1、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学在宋元时期的辉煌成就。。《资治通鉴》体大思精、录事全面可信,且通古今之变,拾遗补缺,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必读之书;又因该书考评前朝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使《资治通鉴》一书更具特色。鉴于《资治通鉴》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司马光的巨大贡献,人们将他与司马迁相提并论,并称为“两司马”。2、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词的发展更进入繁荣兴盛的时代。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统称。元杂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奠定了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在组织形式上有较为严格的规则。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和道白。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单曲。套数是联缀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单曲而成的组曲。

处理方法:(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可以通过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引出,课件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注意和司马迁的《史记》;(2)宋词和元曲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将相关的代表作展示给学生。

2、教学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难点解读: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与当时的形势紧密相关。

处理方法:让学生先熟悉教材,在课前对相关的内容做一定的预习,明白作品的真实内涵,再辅以课件和教师的详细讲解,突破难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史料教学法: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正确结论,获得新知识。

2、情境导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讨论问题,以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

3、启发式教学:使用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图片或文字资料展开讨论、评说,通过合作学习,加

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5分钟

设计:同学们,在上这堂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播放音频)这是著名歌手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的旋律很动听,但是我们注意观察下它的歌词,大家发现了什么?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本课学习。

设计说明: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去了解歌词,了解苏轼的词,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讲授新课】30-35分钟

史学:《资治通鉴》

我们大家小时候可能就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不妨重温下这个故事(课件展示),我们发现司马光小时候就这么聪明,那么他长大之后又做了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本目内容。接下来我们再来思考1、司马光写了一部什么书?2、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姓司马的人写了部什么书?3、试着比较下这两部作品。学生思考,教师总结:1、主持编写了一部294卷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司马迁《史记》3、多媒体列图表形式展示给学生

教师课件展示《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大致内容:1、《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2、《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文学——宋词和元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