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人多地少 类型齐全 区域差异明显 习题课件-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人多地少 类型齐全 区域差异明显 习题课件-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A.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B.①旱地 ②水田 ③林地 ④荒地 C.①水田 ②旱地 ③荒地 ④林地 D.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草地
【解析】题中的①②③④四幅图,①地为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②地为半湿润地区,降水在 800mm 以下,以旱地为主;③地东北处有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等山脉,西南有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等,以林地 为主;④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以草地为主。
7. (抚顺县期末)我国平原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 型是( C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城市建设用地
8. (泰兴市期末)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 (A)
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内蒙古草原
9. 下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 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
10. 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及年降水 量曲线图”,a、b、c、d 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其利用 类型分,依次是( B )
A.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11. 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一课时 人多地少 类型齐全 区域差异明显
◎新知梳理 一、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基本 自然资源,中 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 3 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 均土地面积的 1/3 。因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是“ 人多地少 ”。
二、类型齐全 2. 类型: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 耕地 、 林地 、 草地 等多种土地类型。 3. 比重:中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其中 草地 面积较广,比重大,而 耕地 、 林地 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含答案)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叙述正确的是()①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到北京、天津②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③不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小④沿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基本自流向北⑤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⑤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B.有利于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大大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D.增加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沿线经过湖北、河南、河北以及京津唐工业区的部分城市,没有经过山西;水源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因此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沿途现有工程较少,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大;中线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中线工程在穿越黄河时需要开挖隧道。

②④⑤正确,故选D项。

第2题,海河流域是水源的调入区,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不会受到调水的影响,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系不大,A项错;土地盐碱化的成因是地下水位上升和不合理的灌溉,地下水位下降不会引起土地盐碱化问题,B项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对;大量调水,可减小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D项错。

2.C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利用地势特点,实现自流输水。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坐标系概念可能还不够熟悉。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颖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新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情境,引入坐标系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直观展示坐标系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巩固。
3.定期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估,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5.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2)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铁合金 铝和铝合金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铁合金 铝和铝合金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铁合金铝和铝合金[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合金的特征性质。

2.了解常见合金的分类、组成和用途。

3.掌握Al与O2反应及Al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和本质。

4.正确认识氧化铝的两性。

学生自主学习铁合金1.生铁和钢生铁和钢是□01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其中含碳量为□022%~4.3%为生铁;含碳量为030.03%~2%为钢。

□2.人类对铁合金的应用历程3.钢——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铝与铝合金1.铝的性质(1)铝的原子结构与物理性质(2)铝与盐酸、NaOH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探究2.氧化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为离子方程式。

Al 2O 3和HCl :□16Al 2O 3+6HCl===2AlCl 3+3H 2O , □17Al 2O 3+6H +===2Al 3++3H 2O ;Al 2O 3和NaOH :□18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19Al 2O 3+2OH -===2AlO -2+H 2O 。

(3)用途a.冶炼金属铝的原料。

b.良好的耐火材料。

新型合金用于贮氢的新型合金□01Ti­Fe 合金和□02La­Ni 合金;钛合金、耐热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等广泛应用于□03航空航天、□04生物工程和□05电子工业等领域。

1.合金中只有金属吗?合金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提示: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物质,故合金属于混合物,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如钢中含有碳。

2.如何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提示:反应方程式为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3.Al 2O 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反应,所以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

Al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反应,那么Al 可以称之为两性金属吗?提示:不可以,Al是活泼的金属元素,不是两性金属。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的基本要素;2. 学会建立简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够根据坐标找到相应的点;3. 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基本要素,能够建立简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坐标系的几何意义,根据坐标找到相应的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呈现一张有坐标网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坐标网格的作用和特点。

* 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与演示* 通过板书或电子白板,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原点、轴和象限的意义。

* 结合实例,讲解如何根据坐标找到相应的点,并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点。

3. 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坐标系的运用和特点,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 请部分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解释所讨论的内容和意义。

4. 练习环节* 呈现一些简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坐标找到相应的点。

*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根据坐标找点的方法。

5. 总结环节*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坐标找点的方法。

* 引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提醒学生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教学视频等,辅助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和几何意义。

2.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的讲解与演示,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和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如根据坐标找点等。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并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二节《常用电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导体、绝缘体;(2)知道导体、绝缘体在导电性能上的区别;(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4)通过实验归纳使学生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5)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变成导体这一事实,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导体、绝缘体的区别,绝缘体能变成导体;(2)难点: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3)强调绝缘体并不是缺少电荷,而是缺少自由电荷。

三、教具干电池若干、电键、1.5V小灯泡、2.5V小灯泡、导线、金属夹、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铜条、铁条、铝条、碳棒两条、纯水、油、酸碱盐溶液、金属棒、验电器、绝缘手套、塑料布、废灯泡玻璃芯、酒精灯、电流表。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现代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电器,照明用的电灯(教室里的实物),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电器?(学生举例回答)答: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小结:所有的这些电器它们有着不同功能,电冰箱制冷使食物保鲜,洗衣机用来清洗衣服……,那组成这些电器的材料是否有一些共同之处呢?问:有谁可以帮助右图中小灯泡亮起来?(接上开关,使电路连通)没有开关行吗? 请说出你的理由。

问:能用其它物体代替开关吗?活动1: 观察开关和插座的内部构造观察开关和插座中里有哪些部件是金属做的?哪些部分的材料是塑料、胶木或陶瓷做的?为什么要选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呢?(金属的导电性良好,而塑料、胶木或陶瓷的导电性不好。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猜一猜:铜条、塑料直尺、食盐水、玻璃棒、瓷管、铅笔芯、橡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显示或说明物质能导电?设计实验方案:活动2: 制作简易测通器[演示1]在A、B间依次接入铜条、塑料直尺、食盐水、玻璃棒、瓷管、铅笔芯、橡皮说明:铜条、铅笔芯(碳棒)、食盐水容易导电。

塑料直尺、玻璃棒、橡皮、瓷管不容易导电。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1)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1)

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在认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体的摩尔体积。

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

第一课时
探究问题框架:
1、我们已经知道1mol物质含有6.02×1023个构成它的基本微粒,那么1mol不同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都相同,它们的体积是否也相同呢?(自主探究)
2、决定物质大小的因素有那些?(阅读自主探究)
3、如何计算在标准状况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引导探究)
【随堂练习】
1、在标准状况下,4gH2的体积是L
2、求下列各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将数值填在方框内。

(1)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1.25g/L。

(2)常温常压下0.05mol某气体的质量为
3.2g。

3、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NH
3 B、HCl C、CO D、SO
2
4、在标准状况下,aL某容器中充满SO
2气体,计算此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

第三章 第二节第一课时工业区位因素

第三章 第二节第一课时工业区位因素

(
)
解析:甲原料的投入比重最高,属原料指向型工业;乙属于技
术密集型企业,产品“轻、薄、短、小”,耗能少,资源消费少,
一般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航空港和高速公路)、科技发达、环
境优美的地方。
答案:(1)C (2)D
返回
2.下图为“某工业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图”,计划在图中四个地 点布局四种不同污染类型的工厂。下列有关图中工业规划 的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有 ( )
返回
点击进入 创新演练
返回
返回
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成品油)或产品不便于运输(如玻璃制
品)或产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厂),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 为市场。 (2)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主 导因素为科学技术。
(3)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
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确定后,在工业布局时优先考虑,并对其他 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6)其他因素:如动力、 政策 、个人因素等。
返回
[跟随名师· 解疑难]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分类 工业指向类 原因及典型案例 原料不宜长途运输或运 输成本高;制糖厂、水 产品加工厂 产品不宜长途运输或运 输成本高;啤酒厂、家 具厂、印刷厂 发展变化对工

原料指向型
业区位的影响
原料对工业区
原料
工业
A.③处各类都可以 B.④处何种工厂都不妥 C.①处可布局乙类,也可布局丙类 D.②处可布局丁类,也可布局乙类 解析:③处位于河流下游,远离城市,且位于季风风向垂直 的郊外,因此布局什么工厂都可以。 答案:A
返回
返回
返回
考向 命题 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它能微弱的电离,离方程式为,可简写为。

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为,25℃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升温时,水的电离平衡移动,c(H+)= c(OH-) 10-7mol/L, 100℃时,纯水中c(H+)= c(OH-)=10-6 mol/L,则K W = 。

2、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故升温,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降温,电离平衡向移动,降温时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

3、向水中加酸,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若加碱,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只要温度一定,K W ;向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电离出的c(H+)和c(OH—)都,温度不变则K W 。

4、常温下,酸性溶液中,c(H+) c(OH-),c(H+) 1×10-7mol/L
中性溶液中,c(H+) c(OH-) 1×10-7mol/L
碱性溶液中,c(H+) c(OH-),c(H+) 1×10-7mol/L
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判断标准是。

5、pH可以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计算溶液pH的表达式为,反之,如果知道了溶液的pH,也可用pH来表示溶液中c(H+)和c(OH—),如c(H+)= ,c(OH —)= 。

6、100℃时,纯水pH=6,那么酸性溶液的pH ,碱性溶液的pH 。

7.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显酸性 B.溶液一定显碱性
C.溶液一定显中性 D.溶液可能是c(OH-)=0.1mol/L的溶液8.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9.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盐酸溶液中无氢氧根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氢离子
C.氯化钠溶液中既无氢氧根离子也无氢离子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c(H+)·c(OH-)=1×10-14
10.下列水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含氢离子的溶液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pH<7的溶液D.c(H+)>c(OH-)的溶液
11.下列试纸,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红色石蕊试纸B.蓝色石蕊试纸C.淀粉KI试纸D.pH试纸12.(1)25℃时, 0.05 mol/LH2SO4溶液的pH= ;0.05 mol/LBa(OH)2溶液c(H+)= 。

(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5×10-4mol/L,则溶液中c(OH-)= 。

13H +-
14.将pH 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去测定某溶液的pH ,该溶液的pH 将会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5.pH =2的溶液,其H +浓度为0.01mol/L ,下列四种情况的溶液:①25℃的溶液、②100℃
的溶液、③强酸溶液、④弱酸溶液,与上述符合的有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6.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 是乙溶液的两倍,则甲溶液中[H +]与乙溶液中[H +]的
关系
A.2︰1
B.100︰1
C.1︰100
D.无法确定
17.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 )
OH ()H (-+c c ,则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AG <0
C.常温下0.1 mol ·L -1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 mol ·L -
1盐酸溶液的AG=12 18.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 值是( )
A.107
B.5.56×108
C.1.0×10-
14 D.55.6
19.将0.23g 钠投入到100mL 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g/cm 3,则该溶液的pH 为(温度为25℃)( )
A.1
B.10
C.12
D.13 20纯水在10℃和50℃的pH ,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 )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21. 下列措施能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 )
A. 加热
B. 加入硫酸溶液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降温
22. 能说明溶液呈中性的可靠依据是 ( )
A. pH =7
B. c(H +)=c(OH -)
C. pH 试纸不变色
D. 石蕊试液不变色
23. 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则该温度时纯水的pH 是( )
A. 等于7
B. 小于7
C. 大于7
D. 无法确定
24.用pH 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正确操作是 ( )
A. 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 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