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全册说课稿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全册配套视频动画讲课播放《物种起源》绪论一、说教材地位作用:本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

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

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3、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根据本节课特点再结合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把教学重难点定为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本课的学法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法,诵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一)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

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科学之光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32页 0099页 0228页 0230页 0250页 0304页 0373页 0375页 0377页 0397页 0521页 0552页 0554页 0589页 0626页 0628页
科学之光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 斑纹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写作指导说明要说得清清楚楚 此情可待成追忆 项脊轩至/归有光/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英]莎士比亚/ 箭与歌/[美]朗费罗/ 写作指导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直面人生 渔父/《楚辞》/ 论厄运/[英]培根/ 写作指导学会分析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兰亭集序/王羲之/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兰亭集序》3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兰亭集序》3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重点词、句:修、以为、所以;2、理清文章的感情脉络;3、认识作者对生死的看法与主张,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由这次集会而引发的人生感慨,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2、认识作者“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词“字如其人”,还有一词“文如其人”,在书圣王羲之身上,二者都得以体现。

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展示的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登峰造极以及挺拔雄健的人生态势,而他的文呢?又将展示出怎样的王羲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以文识人,知文论人。

(教师板书题目,展示学习目标)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是感知文言的最好方法,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读的过程当中回想上节课讲过的文言知识点,感受体会,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评点)2、积累字词,翻译句子(展示幻灯片)好,大家掌握得不错,翻译较准确,要注意“一”和“齐”的特殊用法和含义3、谁能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文章内容?(师点拨:段意连缀法,舍末逐本法,剔除次要的,留存主要的)示例:本文通过记叙兰亭集会盛况,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生死的看法。

三、精读课文,美点赏析1、展示幻灯:兰亭修禊图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王羲之和东晋名士们“流觞曲水”“饮酒赋诗”,面对这样的盛会,王羲之有怎样的感受,他的情感有怎样的起伏变化?请同学们在每一段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感受他的变化。

板书:乐、痛、悲2、由乐到悲,两个极端,似乎正应验乐咱们的一个成语“乐极生悲”,果真是吗?接下来就探寻一下作者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

①、作者因何而乐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说“信可乐也”,请大家再次诵读课文,结合文本内容,根据示例,仿写一个句子。

幻灯片:兰亭之乐乐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胜友如云);(学生展示思维成果)人贤、景美、辰良、事趣、心赏,五事齐臻。

茂林修竹,清流潺潺,胜友云集,泼墨挥毫,赋诗饮酒,实在是人生之乐的极致,可这种乐是真正的快乐吗?不是,这种乐只是文人雅士追求的感官之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3.1.1报任安书321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3.1.1报任安书3213

《报任安书》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3、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4、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5、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3、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的难度也比较大。

第一,文章内容涉及作者家世、古代刑法种类、古代王侯将相受辱事例、圣贤们在逆境中发愤著书事例等,学生对这些一般都不太熟悉,难免产生隔阂。

第二,本文在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许多语句都有深刻的内涵,而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尚浅,短时间内恐怕难以透彻理解。

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在启发学生自行领悟,要把基点放在启发学生自行领悟上。

另外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宜多指导并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

投影展示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布置预习:学生看单元后知识短文《司马迁和〈史记〉》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1、请学生默读由看单元后知识短文《司马迁和〈史记〉》,然后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司马迁。

强调:A、思想(四点);B、文学价值(鲜明的人物个性,强烈的抒情性)C、影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2.1.2项脊轩志306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2.1.2项脊轩志3064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的: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读课文,讲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二.介绍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

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

《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解题: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四.听录音,正音正句读:㈠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渗漉(shènlù)栏楯(shǔn)兀(wù)坐修葺(qì)B 斑驳(bó)异爨(cuàn)老妪(yù)汝姊(zǐ)C 阖(hè)门长号(háo)偃(yǎn)仰婢(bì)女D 扃牖(jiōngyǒu)呱呱(gū)门扉(fēi)象笏(hù)㈡•.断句练习: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苏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苏教版 教案

斑纹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周晓枫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和“斑纹”的涵义。

2.探讨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的内涵。

3.品味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特色。

重难点:斑纹的涵义和议论性语句的内涵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作者简介:(见课下注释)三、读课文,回答:你认为这是一片什么文体的文章?并说说理由。

析:科学小品(介绍“斑纹”,展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随笔散文(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议论成分,语言优美。

)(两者皆可,体现了文体上的融合渗透趋势.)四、从“科学小品”的角度来分析:1、斑纹是物之斑纹,斑纹之于物是毛与皮的关系。

文章为了介绍斑纹列举了很多东西,请找出。

析:蛇蓑鲉鲑鱼螺壳鹰隼长颈鹿斑马老虎豹子奶牛毒蜂文身疱疹妊娠抓痕大地老趼冰花陶瓷蛋卵地球记忆(展示电子图案)讲:文章由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从小到大,由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斑纹无处不在。

依据所列事物的分类,以及所讲的详略程度,可以大致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1---5段 6----10 11---142、请概括出第一部分介绍了蛇的哪些生活习性和特征?析:简约的身体迷惑性的斑纹跑动的动作蛇的文化寓意蛇的尾鳞和牙齿攻击的速度。

3、作家引用圣经传说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蛇的形象?析:阴鸷诡秘凶险恶毒的蛇的形象。

4、文章第六节“我发现,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不断复制构成惊人的繁复效果。

”一段文字,你怎样理解斑纹的产生?析:斑纹产生于对简单图案的单一的大量的重复使用,从而量变而产生质变,最终产生斑纹。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内涵及作用?析:内涵:“神”即大自然,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

作用:既是一种哲学沉思,也是对主题的升华。

6、思考:“斑纹”是什么?析:A、具体的:指动物皮毛的形与色(图案与颜色);B、抽象的:指其他自然与社会现象,人类内心的精神生活,带有哲学意味,指一切的存在。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案全套3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案全套3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案全套3〖当堂测试〗一、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A.踉跄(liàngqiàng)逮捕(dài)吞噬(shì)B.殓衾(liǎnqīn)藏匿(nì)骄横(hèng)c.剑鞘(qiào)憔悴(qiáocuì)悲恸(tòng)D.攫住(jué)夭亡(yāo)铁钳(qián)二、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坟莹窥伺冗烦死于非命B.凭掉殓衾悲恸风烛惨年c.吞噬侍婢争执惊心动魄D.踉跄攫住娇横束手就擒三、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罗密欧、朱丽叶的殉情是戏剧的高潮,戏剧本来也可以在此收场,但如果那样全剧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B.剧中的重要情节、重要细节,前面都作了预示,埋下了伏笔,后面一一照应,浑然成为一体。

如前面有老神父劳伦斯采药的动作和介绍药性的独白,节选课文中,朱丽叶服神父的安眠药就使人感到很自然。

c.《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集中,结构严谨。

这个剧只有罗、朱爱情的悲剧一条线索,戏剧冲突始终沿着这条线索展开,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横生枝蔓。

D.《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男女双双惨死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这出爱情悲剧主要表现了男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罗密欧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

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茂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

他说些什么?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

他不是这样说吗?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或者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生了这种幻想?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

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2.3.3别离317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2.3.3别离3172

别离教案教学目的1、加强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2、体会诗歌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

3、体会诗歌严谨的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1、领会浓郁的民歌风味,情感真挚,节奏明快的风格。

2、理解重章复唱,回环往复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

作品有《昨日之歌》、《山水》等。

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是由27首诗组成的,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

诗人关于人的生命的这种体验与形而上的思考,与从歌德到存在主义的西方思潮的关系,是比较容易注意到的——既存在着影响,也有平行思考。

另一面与传统思想的联系也是明显的,例如诗人关于自我与万物的沟通的体验与思考,就显然有“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思想因素。

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

而冯至《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

这首《别离》作于1941年。

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

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

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

他的眼睛关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

作为友情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科学之光【专题解说】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第二板块"奇异的自然",则把目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展示它的丰富多彩,绮丽多姿,科学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人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本板块又将目光回到人类自身,侧重认识科学的实践性品格,并通过特定的实例说明了科学与美的内在联系,说明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

本专题所选文章既有关于事物说明的,有关于事理说明的,也有程序性说明;既有关于单个对象说明的,也有关于一类对象说明的;既有传统的,也有体现现代说明文写作特点的;既有平实的,典范的,也有文艺性强的。

⊙探索与发现《物种起源》绪论※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

2、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学法建议】1、学习本文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全文的结构。

2、可以从本文语言的推敲品位中感受达尔文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

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

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

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

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资料链接(1)进化论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

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

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2)文体介绍导言也称引言、绪论,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作出介绍、说明。

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导言与序言的区别: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

而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及主旨。

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

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

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导言,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

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3)神创论在西方流传的是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再用圣土造出第一个男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出一个女人夏娃。

他们听信蛇的怂恿,偷吃禁果,而知善恶羞耻,于是扯下无花果的叶子遮蔽下身,这便是衣服的雏形。

在中国也流传着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远古时乾坤未开,像个混沌的“鸡蛋”,这“鸡蛋”中生长了一个盘古,他在“鸡蛋”里生长了一万八千年,此阶段,天每日长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长高一丈,到过了一万八千年时,盘古突然死去,他的气化成风云,他的声化成雷霆,他的右眼化成太阳,他的左眼化成月亮,他的四肢五体化成五岳四海,血液化成江河,筋脉化为地理,肌肉化为田土,发须化为星辰,皮毛化为草木,齿骨化为金石,精髓化为珠宝……3、预习思考(1)预设问题①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思考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基本看法是什么?②文中体现出了达尔文作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品格?③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互动课堂【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自学评价1.选出下列注音及字形全对的一项()A.栖(qī)息慷概(kǎi)狭隘(ài)槲(hú)寄生B.胚(pēi)胎间(jiān)断搜(sōu)集干扰素(sù)C.诱(yòu)使纤(qiān)维疟(nüè)疾胰(yí)岛素D.衍(yǎn)生规模(mó)病症(zhēnɡ)综合征(zhē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栖息报歉纲要独一无二B、札记精密遗传对诊下药C、狭隘轻率防犯无所适从D、胚胎栽培变异引人注目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外面风传咱们厂的厂长要辞职,有人说这是谣言,但我想,空穴来风....,恐怕总是会有点儿实事的影子吧。

B.他经常蹲在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凑了学费,让他登堂入...室.,成了那里最年幼的学生。

C.想起那时节,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真是好极了。

D.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B.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C.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D.这本书具体描写了我国北冰洋考察船是如何根据气候和洋流的状况,度过一个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

二、文本研习1、整体感知阅读全文,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按要求概括。

【说明】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

其类型为: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

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标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

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

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说明】如何筛选关键句?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第一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环球远航――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主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第四段:关键句: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要内容是:对支持者表达感激第五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断依据是:①②③④第六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

①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段:主要内容:家养自然状况的物种变异第八段:主要内容:全书内容的基本安排第九段: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点探究①达尔文由家养状况下的变异得出怎样的结论?他所认为的自然状况下的变异又是怎样的?②概括并总结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三、问题探讨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试结合自己的所学举些实例。

四、活动体验近一百年来,又有人提出“水族动物”(如鲸、海豚、水生猿等)进化为人类的说法;人由外界星球输入地球的说法;根据印度史诗和地下发现经过核放射的化石推测地球人类已经历几度文明,上一次文明即毁于核武器的说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或相关解释,试做搜集、整理、归纳,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自学评价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旋xuán 旋.子旋.风回旋.凯旋. B.宁níng 宁.可宁.静宁.愿安宁.C.背bèi 背.包背.约背.债背.心D.颤chàn 颤.动颤.抖颤.音颤.悠2、依次在下列句子中横线上选填一组恰当的词语()(1)我虽然力求______,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2)就某一种_________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再讨论。

(3)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_________的。

A、严谨狭隘趋势B、审慎狭窄趋势C、审慎狭隘趋向D、严谨狭窄趋向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关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