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荫道三年实施计划
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我就琢磨着,这计划要是实施起来,那咱这大街小巷不得像画儿一样啊。
咱先从街边儿那些小角落说起,以前那小角落都是堆满了垃圾,臭烘烘的,现在呢,就得种上各种各样的小花小草。
什么月季啊,红的像火一样,粉的像小姑娘的脸蛋儿,一丛一丛的,风一吹,摇头晃脑的,像是在跟路人打招呼呢。
再种上几棵小柳树,那柳条儿啊,就像小姑娘的辫子,随风飘舞着,这多好看啊。
我还想着那些大公园。
公园里现在人也不少,可就是缺了点儿什么。
等这计划一搞,那可不得了。
大草坪得像绿色的毯子一样,厚实得很。
孩子们在上面跑啊,摔个跟头都不疼,还得咯咯直笑。
再弄几个大花坛,里头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的,就像天上的彩虹掉下来一块儿似的。
我跟公园里负责种花的老张说:“老张啊,你可不能偷懒啊,这花得种得好好的。
”老张眼睛一瞪,说:“我啥时候偷过懒,你就瞧好吧。
”咱再说说河边儿。
我家附近就有一条河,那河边儿现在就是光秃秃的。
等按照这计划整治完,河边儿得种上一排排的杨树,那杨树长得高高的,就像一个个士兵一样,守护着这条河。
河面上呢,得有一些荷花,夏天的时候,荷叶田田的,荷花从里头冒出来,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那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呱呱直叫,像在开音乐会呢。
不过啊,这计划要想弄好,可不容易。
我听说啊,这资金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有些人不太重视。
我就跟社区的人说:“你们得重视起来啊,这可是关系到咱大家伙儿的生活质量呢。
”社区的小王说:“刘大爷,您说得对,我们也在努力呢。
”我就拍拍他的肩膀说:“努力就好,可不能光说不做啊。
”我就盼着这三年行动计划能顺顺利利的,到时候啊,咱这城市就像个大花园一样,走到哪儿都能闻到花香,看到绿树,那心里得多舒坦啊。
园林绿化环境整治三年实施方案

园林绿化环境整治三年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园林绿化环境整治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三年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在三年内,通过园林绿化环境整治,达到以下目标:a.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b.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使PM2.5浓度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c.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d.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打造宜居环境。
2. 任务:a. 增加绿地面积:在三年内,新增绿地面积达到X平方公里,包括公园、绿化带、社区绿地等。
b. 提升景观质量:通过改善绿地景观质量,提升市民对园林绿化环境的满意度。
c. 治理污染源: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d. 建设生态资源:增加城市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e. 推动市民参与: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园林绿化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三、实施措施1. 加大投入:增加财政投入,保障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的经费需求。
2. 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工作进展的监督和评估。
3. 加强宣传: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4. 加强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园林绿化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引进科技: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和设备,提高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的效率和效果。
四、实施时间表1. 第一年:重点推进绿地面积的增加和景观质量的提升。
2. 第二年:集中力量治理污染源,建设生态资源。
3. 第三年:加强市民参与,推动园林绿化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发展。
五、预期效果通过三年的实施,预期能够实现目标,并取得以下效果:1. 城市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2. 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市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3. 城市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计划,改善城市的园林环境、
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例子:
第一年:
1. 增加城市公园的数量和面积,修建新的公园,改善和扩建现有公园。
2. 提升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增加绿化植被的种植密度,并配备自动灌溉系统。
3. 在街头巷尾种植花卉和绿植,打造花卉展示街区,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
4. 修复和改造现有的城市湖泊和水体,提升水体水质,并增加相关的休闲设施和活动。
第二年:
1. 开展城市绿化整治行动,对乱堆乱放的废弃物和垃圾进行清理,修剪整理花卉和绿植。
2. 打造生态步行系统,修建连通城市园林景点的步道和绿廊,提升市民的步行体验。
3.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城市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推进城市水景建设,修建人工湖泊和水闸,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并增设相关的休
闲设施。
第三年:
1. 推广垂直绿化技术,在高楼规划和现有建筑上增设绿化墙,并引入爬藤植物和气生
植物。
2. 进行城市景观亮化工程,利用灯光和投影技术,打造夜间的园林景观,增加城市的
夜间吸引力。
3. 增加城市的花坛和草坪,规划开放式的花卉展示区域,举办花卉展览和嘉年华活动。
4. 制定配套政策,鼓励居民参与园林城市建设,开展社区绿化活动和环境保护宣传。
以上仅是一个简要的示例,实际的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需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也是计划的关键因素。
林区施工三年行动方案

林区施工三年行动方案一、前言。
咱要在林区搞施工啦,这可是个大事儿。
为了让施工顺利进行,还得保护好林区的生态环境,就搞了这个三年行动方案。
这就像是一场林区施工的大冒险,我们得一步一步规划好,才能既完成任务,又不把林区搞得乱七八糟。
二、目标。
1. 工程建设目标。
在三年内,把林区里规划的那些基础设施,像林间小道、防火瞭望塔啥的都建得妥妥当当的。
林间小道得修得又平坦又结实,让护林员和游客走起来倍儿舒服;防火瞭望塔呢,要建得高高的,像个林区的守护神一样,能看得老远老远,一有火灾隐患就能发现。
还有那些林区里需要更新改造的老旧设施,像破旧的木屋、损坏的木桥,都要焕然一新。
把它们整得像新的一样漂亮,还得更结实耐用。
2. 生态保护目标。
施工过程中,一棵不该倒的树都不能让它倒。
那些小动物的家,像树洞、鸟巢啥的,也要保护好。
不能因为我们施工,就让小动物们没地方住了,咱得让它们在林区里继续安居乐业。
施工结束后,要让林区的生态环境不仅没变差,还得变得更好。
比如说,植被覆盖率不能降低,反而要想办法提高。
让林区里的花花草草长得更茂盛,吸引更多的鸟儿和小昆虫。
三、具体行动。
1. 第一年:基础建设与生态普查。
施工准备。
先找一帮专业的施工队伍,这些队伍得是既懂施工又爱林区的。
就像找一群林区的好朋友来帮忙一样,他们得知道林区的规矩,不能乱来。
把施工要用的材料和设备都准备好。
材料要选那些环保的,设备呢,要保证不会发出太大的噪音,不然会把小动物们吓着的。
基础建设启动。
先从林间小道开始修起。
施工的时候,要小心那些树根,可不能乱砍乱挖。
如果遇到特别粗的树根,就像遇到了林区的老爷爷一样,得绕着走。
同时,对林区里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看看哪些地方已经破破烂烂的,做好标记,就像给生病的地方做个病历一样,方便后面治疗。
生态普查。
派一群生态专家到林区里去,就像探险家一样,把林区里的动植物都调查清楚。
看看有多少种树,多少种小动物,它们都住在哪里。
林荫道三年实施计划

林荫道三年实施计划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启动中心城区林荫大道建设工程”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道路环境面貌,完善绿化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并形成具有上海特色和风貌的林荫道,让城市生态更加清新宜人、舒适宜居,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特制定三年实施计划。
一、上海行道树发展现状上海人口密度高,土地、空间资源有限,特别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更是稀少。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有效提升城市生态效益、促进节能减排,是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
实践证明,种植行道树、建设林荫道是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和功能的有效途径。
2012年6月韩正市长在市绿化市容局调研时,对上海行道树管理作出重要指示,在对上海建设林荫道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求进一步提升品质。
按照市领导工作要求,市绿化市容局着手部署和推进林荫道工作。
(一)行道树管理工作城市的行道树不同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树木。
行道树在着重发挥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求美观。
1998年以来,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的要求,坚持“建管并举”、“重在有质”,探索了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绿化发展之路。
近二十年来,上海的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一是行道树数量不断增加。
1998年上海行道树数量为48.17万株;目前数量已突破92万余株,从数量上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具备种植条件的道路都已基本栽植了行道树。
二是行道树品种不断丰富。
1990年上海行道树树种为29种,悬铃木数量占总数量的64%,香樟占14%;2000年行道树新品种推广应用以来,行道树树种已达40余种,常见树种有悬铃木、香樟、栾树、榉树、银杏等,其中香樟占总量的40%左右,悬铃木占总量的30%左右。
树种不断丰富,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道路景观面貌。
三是行道树立地条件逐步改善。
园林绿化环境整治三年实施方案

园林绿化环境整治三年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根据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的要求,制定三年实施方案,旨在改善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
三年内,将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到30%,增加绿化面积10000亩。
2.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带、湿地建设等措施,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指数,使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 增加城市景观品质。
通过美化道路、建设公园广场、提升景点环境等措施,提高城市景观品质,打造宜居城市。
4.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建设城市森林公园,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具体措施1.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每年组织大规模植树活动,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 建设绿化带。
在城市主干道、河道两岸等地建设绿化带,种植各类绿化植物,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3. 建设湿地公园。
利用城市内的湿地资源,建设湿地公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 加强绿化管理。
加大绿化养护力度,加强绿地管理,确保绿化带和公园的良好运营和管理。
5. 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
6.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开展园林绿化环境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化意识。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
2. 成立专门的园林绿化环境整治工作组,负责方案的实施、协调和监督。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园林绿化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4. 每年进行工作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三年的实施,相信可以显著改善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024年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3篇)

2024年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 造林绿化工程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4年,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制定了以下的造林绿化工程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 在2024年内, 在城市中心区、开发区、居住区等重点区域, 完成一系列造林绿化工程, 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 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提升, 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二、项目内容1.建设城市绿地针对城市中心区、开发区、居住区等重点区域, 按照土地利用规划, 科学规划绿地用地, 加大绿地建设力度。
建设符合城市风格特色的公园、广场、绿地等景观项目,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2.高效利用空地对于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周边的空地, 进行绿化改造, 将其转变为绿地或者小型公园。
同时, 对停车场、屋顶等空间进行整治和改造, 将其转变为绿化空间。
提高城市空地的绿化利用率,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3.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建设城市森林公园。
通过种植大量树木, 培育森林生态系统,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森林公园将成为城市绿化的亮点和生态旅游的热点。
4.推进植树造林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单位植树等活动。
通过栽植大规模的树木, 提高城市植物种群的多样性,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增加负氧离子含量。
5.建设生态廊道借助道路两旁的空地和水系沿岸的空地, 建设生态廊道。
通过植被的连续分布, 形成生态廊道网络, 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繁荣和物种迁移。
生态廊道将成为城市景观和生态连接的重要纽带。
三、关键措施1.政府扶持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绿化专项资金。
同时, 加强政府对绿化工程的组织协调, 推动各相关部门紧密合作, 形成合力。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化工程, 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参与的格局。
林荫路实施方案

林荫路实施方案林荫路的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路面的设计、植被的选择、水源的保障、养护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实施方案,供参考。
一、设计阶段1.确定林荫路的长度和宽度。
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确定合理的长度和宽度,同时考虑到行人、车辆和绿化带的需要。
2.设计路面。
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颜色,同时考虑到行人和车辆的需求。
3.设计绿化带。
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同时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养护管理的需要。
二、施工阶段1.路面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面的施工,包括铺设路基、铺设路面材料、划定车行道和人行道等。
2.绿化带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绿化带的施工,包括种植植物、铺设灌溉系统、修建植物支架等。
3.安装设施。
根据需要,安装路灯、交通信号灯、监控设备等设施,同时考虑到设施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性。
三、养护管理阶段1.定期浇水。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和天气情况,定期为植物浇水,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2.定期修剪。
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景观需求,定期为植物修剪枝叶,保持植物的美观和健康。
3.定期施肥。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情况,定期为植物施肥,保证植物的营养供应。
4.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虫害,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5.设施维护。
定期检查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维修设施的故障,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四、宣传推广阶段1.宣传林荫路的优点和特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林荫路的优点和特色,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览和休闲。
2.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人们采用步行、骑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3.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进林荫路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林荫路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果。
总之,林荫路的实施方案需要从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才能确保林荫路的顺利建设和有效管理,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休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荫道三年实施计划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启动中心城区林荫大道建设工程”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道路环境面貌,完善绿化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并形成具有上海特色和风貌的林荫道,让城市生态更加清新宜人、舒适宜居,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特制定三年实施计划。
一、上海行道树发展现状上海人口密度高,土地、空间资源有限,特别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更是稀少。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有效提升城市生态效益、促进节能减排,是上海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
实践证明,种植行道树、建设林荫道是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和功能的有效途径。
2012年6月韩正市长在市绿化市容局调研时,对上海行道树管理作出重要指示,在对上海建设林荫道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求进一步提升品质。
按照市领导工作要求,市绿化市容局着手部署和推进林荫道工作。
(一)行道树管理工作城市的行道树不同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树木。
行道树在着重发挥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求美观。
1998年以来,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的要求,坚持“建管并举”、“重在有质”,探索了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绿化发展之路。
近二十年来,上海的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一是行道树数量不断增加。
1998年上海行道树数量为48.17万株;目前数量已突破92万余株,从数量上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具备种植条件的道路都已基本栽植了行道树。
二是行道树品种不断丰富。
1990年上海行道树树种为29种,悬铃木数量占总数量的64%,香樟占14%;2000年行道树新品种推广应用以来,行道树树种已达40余种,常见树种有悬铃木、香樟、栾树、榉树、银杏等,其中香樟占总量的40%左右,悬铃木占总量的30%左右。
树种不断丰富,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道路景观面貌。
三是行道树立地条件逐步改善。
以前上海的道路随处可见架空线,到处都是“蜘蛛网”,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对行道树的修剪、剥芽等养护作业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行道树也很少进行施肥,行道树地下生长条件较差,近年来,随着已建架空线入地工程的实施,绿化管理部门对透水铺装材料的推广、行道树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等措施的落实,行道树的地下、地上条件都有所改善。
四是行道树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制定完善了《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上海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园林绿化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每年对全行业600多名上树工进行了技术培训。
同时,管理部门积极推进行道树减量化修剪工作,规范了行业行道树养护作业流程,提高了养护技术水平。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海市行道树已形成了特色鲜明、技术管理体系完备、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的新局面。
(二)林荫道创建工作2011年,我市启动林荫道创建工作。
开展林荫道调研。
法、林荫道建设导则等一系列标准。
(三)规划格局十二五期间,以黄浦、徐汇、静安、普陀等中心城区为重点,形成特色历史、商业、社区等林荫道聚集区域,其他区县逐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向廊道、南北向廊道和环线廊道。
同时依托新城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新建、改建林荫道示范区。
总体格局上形成以点连线、以线连片、以片成网,实现区域聚集、“廊道”与“面”共建的林荫道网络系统。
“线”即道路两旁种植的行道树株株相连,建成林荫道。
“片”即“线线相连”,林荫道之间相互交错,形成林荫道的特色集中区域。
“网”即“以线连片”,通过“线”使片与片之间相互连接,形成林荫道网络系统。
围绕以上格局,将重点培育和发展有特色的10大林荫道区域:(1)徐家汇区域依托历史悠久的衡山路,形成衬托具有浓厚街区历史特色的林荫道区域。
主要由衡山路、岳阳路、余庆路、宝庆路、高安路、吴兴路、宛平路、康平路、桃江路、东平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2)瑞金二路区域此区域以瑞金二路为中心,形成衬托特色商业办公、精品社区的林荫道区域。
主要由瑞金二路、思南路、建国西路、瑞金二路、永嘉路、绍兴路、茂名南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3)曹杨新村区域此区域以花溪路为中心,形成城市精品社区的林荫道区域。
主要由花溪路、梅岭南路、梅岭北路、枣阳路、大渡河路、武宁路、桐柏路、金沙江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4)静安区胶州路区域以静安区为中心,形成衬托历史街区、商业为特色的林荫道区域。
主要由静安区以昌平路、武定路、北京西路、南京西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5)长宁区虹桥开发区区域以虹桥开发区为中心,形成衬托会务、会展的林荫道区域。
主要由古北路、娄山关路、遵义路、新华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6)浦东新区金桥公园区域以金桥公园为中心,形成衬托社区宜居为主的林荫道区域。
主要由博兴路、银山路、明月路、利津路、菏泽路、台儿庄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7)闸北区闸北公园区域以闸北公园、大宁灵石公园为中心,形成衬托社区宜居、商业为主的林荫道区域,主要由洛川路、延长路、平型关路、永和路、万荣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8)虹口区和平公园区域以和平公园为中心,形成衬托文化街区为主的林荫道区域。
主要由东体育会路、溧阳路、密云路、新港路、飞虹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9)杨浦区杨浦公园区域以杨浦公园为中心,形成以社区宜居为主的林荫道区域。
主要由隆昌路、控江路、江浦路、平凉路、延吉东路、沧州路、安图路等道路路段组成。
(10)新城示范区域结合嘉定新城、松江新城、临港新城以及大型居住区、迪士尼等新城、居住区、大型项目的建设推进,将林荫道建设纳入各区县城市发展规划,规范林荫道的建设、养护、管理,形成新建林荫道示范区。
五、主要任务(一)创建命名一批林荫道上海林荫道历史悠久,存在一批树木长势良好、冠大荫浓、立地条件较好的道路,基本符合林荫道创建标准。
对这些已基本具备林荫道条件的道路,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林荫道数据库,掌握林荫道的数量、类型、分布、养护管理等基本情况,形成林荫道电子档案,开展树木检查(无损探测仪检查、树洞处理等)、深根施肥、预设固定装置以及精细的日常养护管理改善树势,提高面貌,实施绿化景观完善,成为林荫道。
(二)改建提升一批林荫道针对现状条件较好,但道路整体景观面貌、行道树生长势及设施设备等方面有待提升的道路,加强树木施肥,促进树木生长;适当增加行道树的数量或调整品种;引导规范行道树修剪、剥芽、施肥、补种等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使行道树景观面貌一致,冠大荫浓;对行道树树穴盖板、树桩、绑扎物等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及维护,使完好无损;按林荫道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引导树木修剪,以促进树冠生长为主;优化树木周边环境,逐步成为林荫道。
改建道路有条件,应改建为多排行道树。
(三)新建储备一批林荫道结合新城建设,旧区改造、重大项目、大型居住社区等工程,将林荫道建设纳入各区县城市发展规划,规范林荫道的建设、养护、管理,形成新建林荫道示范区。
对于新建储备林荫道,严格按照林荫道创建原则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注重对苗木的种类、规格、形态进行筛选,严格把关苗木质量,创造良好的地下、地上生长空间。
新建林荫道应重视道路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及绿化养护工作,增加一定景观小品,丰富林荫道景观层次。
(四)建设苗圃基地提供优质苗源苗木是绿化建设的第一道工序。
必须对林荫道建设的苗木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调查,同时制定行道树苗木培育基地实施方案。
行道树苗木培育基地要采用最新的苗木培育的技术手段,运用最新的苗圃管理手段,培育出最优质的行道树。
苗木基地培育要积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做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技术支撑,实现良性循环。
(五)制定法规标准强化林荫道管理加强林荫道的管理,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
要加快林荫道苗圃建设、树种选择、林荫道建设管理等标准研究;加快林荫道保护、管理等法规、规章制定,为上海林荫道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注重统筹协调林荫道三年计划要得以贯彻实施,必须加强领导,注重面上的工作统筹。
林荫道工作涉及规划、市政建设、绿化等多部门,需要从源头上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定性定量目标,强化目标管理,切实保障各阶段目标的实施到位。
健全、完善部门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机制,以保障林荫道计划目标的实现。
将林荫道创建工作纳入每年的白玉兰杯考核,建立和完善指标考核体系,实行定期督查,年终考核,并建立奖惩制度。
(二)拓宽渠道,加大林荫道投入林荫道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公共事业,需要通过公共财政加大投入。
各区县要制定林荫道实施计划,并加快组织实施,要结合新城开发、旧区改造以及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通盘考虑。
要加快有关林荫道模式、品种等示范点建设,建立林荫道创建奖惩机制,提高对林荫道创建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林荫道创建工作的推进。
(三)注重科技,加强技能人才建设完善技术参数和技术标准,完善林荫道评定管理办法,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为林荫道的创建提供技术支撑。
结合相关标准规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行业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和作业规范程度,从基础抓好行道树养护管理工作,确保道路品质达到林荫道创建标准。
(四)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林荫道创建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一项民生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媒体和各种宣传渠道,开展林荫道创建、林荫道的概念、功能等进行宣传,让公众了解、参与林荫道创建工作,提高市民的责任意识和参与配合管理程度,实现社会公众监督,形成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和公众与政府管理部门互动的良好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