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综合概述第二节土地评价单元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 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 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 计模型,机理模型

迈阿密模型

桑斯维特模型


格思纳模型

为 主
光合生产潜 力模型
黄秉维模型
农业生产潜 力模型
温度、降雨 Y= 3000 ·(1- e -0.000664R) 蒸散量 生长期 总辐射 太阳辐射
Mi光am温温i度生(产迈潜阿力密)模型
YTPP= YRPP *YfR(=T3)00温0度订·(正函1数- e -0.000664R)
降水
气候生产潜力
YCPP= YTPP * f(W)水分订正函数
土地因子
土地生产潜力 土壤
YLPP= YCPP * f(S)
订正 函数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10
土地评价的方法

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
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
直接法
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 程度

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

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
间接法 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

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
质量。
11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配备基 础数据的收集与工作计划的制定等。
Ⅶ 物栖息、水源涵养,或用于观赏。
土层厚度与产量的关系
exp(-0.025×Z) Z﹤150cm
Y=
1
Z≥150cm
土地因子

第三章 土地评价概述

第三章 土地评价概述

第四节 土地评价的发展 P49~55
×0.16
干燥度 ﹤1 1~1.29 1.3~3.49 ﹥3.5 地区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地区
二)地形因素
主要包括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等。 主要包括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等。 地貌类型:一般分为山地 丘陵、平原, 山地、 地貌类型:一般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它 们在土地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们在土地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人们通常把山地 丘陵、平原称为 地形; 山地、 称为大 人们通常把山地、丘陵、平原称为大地形; 山岭、谷地、阶地、河漫滩等称为 地形; 等称为中 把山岭、谷地、阶地、河漫滩等称为中地形; 而把洪积扇 自然堤、堤外洼地称为 地形。 洪积扇、 称为小 而把洪积扇、自然堤、堤外洼地称为小地形。 它们在土地评价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它们在土地评价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土地质量
三、土地评价的作用
土地评价最基本的目的是查清土地的质 量状况, 量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科学管理土 地提供基础资料。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地提供基础资料。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1、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3、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4、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基础 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依据
湿润度= 湿润度=
湿润度 >1 地区
年降水量 年蒸发量
湿润地区,种植旱作物稳定 湿润地区,
0.6~1.0 半湿润地区,种植旱作物基本稳定 半湿润地区, 0.3~0.6 半干旱地区,旱作物不稳定 半干旱地区, <0.3 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干旱地区,
干燥度= 干燥度=
≥10℃ ≥10℃的积温 同时期的降水量

土地资源评价ppt课件

土地资源评价ppt课件

3
二、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交易 土地税收 土地补偿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土地管理 估计土地利用 评判经营好坏
服 务
4
三 、 土 地 评 价 的 分 类
评价目的的不同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评价成果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5
四、土地评价的分类
根据土地评价目的 分多目的(综合)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多目的(综合)单 目的(单项)评价,如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 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 按评价对象 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 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 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 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
(2)评价目标的确定
16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
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 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 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投 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
17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 例尺、划分工作阶段。
6
五、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相 对 性 原 理
多 样 性 原 理
综 合 性 原 理
系 统 分 析 原 理
可 比 性 原 理
限 制 性 原 理
7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一、第一章土地评价是手段,土地利用是目的,是规划管理的依据。

是基础性工作。

1、土地:徒弟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定空间范围,由影响土地潜力的自然要素(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和过去与现在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它包括一下几个内涵:是自然经济整体、立体的空间三维实体、空间上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为表现形式存在。

有多样性与特殊性。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景观:某一地区地形组合,自然景色。

景观强调美学、生态价值与长期效益。

只考虑自然地理要素不考虑经济社会因素。

环境是至围绕某一主体和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主体的各因素总称。

3、土地资源:指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的经济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4、土地利用: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产品和服务),采用生物技术等手段,对土地投入劳动与资本,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等一系列活动。

包括土地的农业与非农业利用,揭示了人地关系。

就是人地结合的过程。

5、土地生产力:土地子啊一定条件下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与现实生产能力,两者都应该考虑土地的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生产力即综合生产力。

有农业生产力与非农业生产力纸分。

6、土地特性是土地具有一系列与其他物质相区别的性质,一种可度量或测定的土地属性,就是土地构成要素的性质,客观存在。

7、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的状态和条件(土壤、水及生物特性,综合属性)及其满足人类需要(农林业生产,自然保护以及环境管理)的程度。

土地质量有高低好坏之分,是针对一定用途而言的。

8、两者关系:土地特性是土地的属性在各方面属性的直观放映,能直接测量与估量。

土地质量是土地综合属性的综合反映,是土地特性综合反映的土地性质。

土地特性与土地质量是多对一、一对一的关系。

9、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

土地生产力则有现实的产量、理论的光温水土的考虑,侧重内容与目的。

土地质量评价是适宜性,开发利用前,农业。

(可直接使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二章土地质量评价.ppt

(可直接使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二章土地质量评价.ppt

土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构成要素即土地特性总是 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因此,根据土地特性抽象得到的土 地质量也应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
18.1..h..,
11
五、土地质量的时空变异特点
〔一〕土地质量的时间变异特点
大局部土地特性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有规律的变化
气温是以天和年为周期变化 降雨量是以年为周期变化
经常发生:对土地用途的适宜性具有重要影响的临 界值至少要在研究地区5%以上的面积范围内出现; 不经常发生:临界值在研究地区小于5%的面积范围 内出现; 很少或从未发生:临界值在研究地区范围内偶尔出 现或不出现。
18.1..h..,
34
〔3〕获得资料的可行性
能获得的:评定土地质量所需要的资料,从现有图件 和报告中通过调查能够获得;
18.1..h..,
13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要求
• 土地利用要求反映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所依赖的土地质量 的具体要求,无论是土地利用大类或是土地利用方式与土 地的结合到达土地利用的目的,就要求土地具备一定的根 本条件。
• 土地利用要求是指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 在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的起作用的土地利用要求: • 〔1〕作物要求 作物的生理需求 • 〔2〕管理要求 与管理系统的技术有关的必要条件 • 〔3〕水土保持要求 防止土壤侵蚀或退化的必要条件
35
土地质量的重要性等级评定表
18.1..h..,
36
18.1..h..,
37
二、土地质量的估算方法
将用来计算或估测土地质量的土地特性称为诊断因素。 〔一〕诊断因素的选择与资料的获取
选择诊断因素可以遵循以下的程序来进展:
〔1〕选择恰当的适宜的土地特性作为每种土地质 量的诊断因素。

第二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二章 土地潜力评价

轻度影响
中度影响 中强度影响 严重影响
60~95
30~60 15~30 5~15
……
4、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SIR=X1· X2·……Xn/100(n-1)
土壤潜力级
分值


0.85~1
0.7~0.84

Ⅳ Ⅴ
0.55~0.69
0.3~0.54 <0.3
4、评定潜力等级
——土地综合评级
一般 较好,受早春寒或 秋寒影响 勉强 一般,受早春寒、 五月寒和秋寒影响
4
切沟
<30
积水

不足,寒害严重
4、评定潜力等级
——土地综合评级
1)定性方法

最低因子限制定律
(限制因素叠加,再降一级)
4、评定潜力等级
——土地综合评级
2)定量方法
(1)指数法
(指数和法,指数乘法)
4、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贵州省土壤潜力评价的评价项目及分值

1.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1)潜力级
限 制 因 素
农耕 管理
潜 限 含 洪 土 持 作 保 力 制 坡 侵 排 潮 涝 层 水 肥 盐 气 物 持 极 性 度 蚀 水 湿 危 厚 容 力 量 候 选 措 害 度 量 择 施

很 极 严 严 陡 重 重
过 严 薄 低 度 重 多 潮 砾 湿 石
一、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应该体现出:
土地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 具有限制影响的土地因素 该限制因素的限制程度
一、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1.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按照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限制性,将

土地评价 (2)

土地评价 (2)

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地评价单元:由土地构成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是性质均一的单元。

(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工作单位。

)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鉴定土地对该用途的适宜性的过程。

土地利用大类: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土地利用分为农业用地、牧业用地、林业用地、建设利用等待的土地利用方向。

最小因子法: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的那个因子的等级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的方法。

比配:(狭)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一定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相比较的过程。

(广)为了使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与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尽可能相适而进行的土地利用的调整或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质量改良的过程。

参数方法:是根据一定的土地用途,选取有关的土地评价因素,并分别分级后赋予一定的数值,最后将指数的大小与土地的等级建立联系的条件下,用指数大小对土地的等级进行评定。

农用地:包括耕地,可用于农耕用途的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建设用地、自然保护区,也不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耕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农用地等:在全国范围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农用地级:在行政区(省或县)内,根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的需要,遵照与委托方的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与定级目的相联系,如开展农用地估价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以县或乡为单位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第四章土地评价概述

第四章土地评价概述
三、土地评价的类型: (四)根据土地评价的对象分类:
根据评价的具体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农业用地 评价、林业用地评价、牧业用地评价、城镇用地评 价、自然保护区评价。
第一节 土地评价的目的与类型
三、土地评价的类型: (五)根据土地评价的结果分类:
根据土地评价的结果可以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和 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适宜性评价容许有少量投入、 而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土地改良之后所能 达到的质量状况及其适宜性,思考哪些属于潜在适 宜性评价。
第三节 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
三、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总 编制土地评价成果图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确定制图比例尺
2.编制土地评价工作地图 3.设计图例 4.土地评价图的清绘、整饰与复制
谢谢
第三阶段: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报。
第三节 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 1、立项与初步探讨
立项之后必须召集专家做好以下工作:明确的评价 目标;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和论据;评价地区的范围 和界线;可能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方法的选择; 调查的程度和比例尺的选择;评价结果表达的相关 要求;具体工作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二)综合性原理:
由于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存在较大的差 异的同时,其各种社会经济属性又存在各种关系和 联系,考虑到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应该采用综合、 全面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三)限制性原理:
第三节 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
由于土地评价的条件和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土地 评价的差异较大,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土地评价遵循 的一般程序和流程(175页): 大致分为: 第一阶段: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包括立项与初步 探讨;评价目标的确定;数据和资料收集;制定土 地评价工作计划等。 第二阶段: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类 型及其要求和限制性的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和土地 质量评价;土地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中的分 类体系
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 图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 和湿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交通 用地;特殊用地;其他用地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的用途、 利用方式
国民经济部门 构成;土地利 用条件和经营 方式;地形条 件和利用特点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4)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 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 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1)基本概念 ➢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对土地组成要素 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的复杂程 度,将土地划分为等级从属的土地个体 系统。
二、土地类型划分
5水域、河床
51湖泊、水库 52河床
土地类型实例
内蒙古地区沙化土地类型
1 流动沙地(丘) 2 半固定沙地(丘) 3 固定沙地(丘) 4 风蚀劣地 5 戈壁 6 闯田 7 潜在沙化土地 8 其他土地
土地类型实例
晋西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片段)
土地类 黄土丘陵地
土地亚类 1
2 3沟坡地
大中地貌 地貌部位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 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 则和指标,将等级相同的土地个体按其 相似性进行分类归并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1)基本概念
土 地 类 型低 单 位

土地分级单位
低 高
土地点
土地单元
土地系统
土地点种
土地单元种 土地系统类
土地点属
土地单元属 土地系统型
2.土地分级
(2)不同的土地分级方案
荷兰 土地省 土地系统 土地单元 土地成分
澳大利亚
土地系统 土地单元
土地点
英国
土地系统 土地刻面 土地素
加拿大 生态县 生态组 生态点 生态要素
前苏联 景观 地方 限区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内部性质和土地 利用特点极为一致的土地个体
4.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5.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 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
6.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7.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1)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 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
(2)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
土地类型小结
武汉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土地类型划分: 依据地貌和地表组成物质差异
1滩地
11细沙土江心洲滩地(海拔高度18~25米)
12细沙土滨河滩地(海拔高度21~25米)
2河漫滩地
3低阶地
土地类型研究对 于土地评价单元
……
划分的意义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1.基本概念
(1)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相同 的单元土地或土地资源
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 土地用途、利
中的分类体系
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 用方式等特征
田地;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中的分 类体系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 土地使用的主 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水 要性质。 域和3.土地分类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参数法
植被-土壤-地貌
土地类型实例
新疆某地土地类型
1低山残丘 2戈壁
21洪积冲积戈壁 22冲积洪积戈壁
3沙丘和沙地
31流动沙地 32半流动沙地 33固定及平沙地
4人工绿洲及河湖滩地
41草甸土河滩地 42盐化草甸土河湖滩地 43土质平地 44盐土、龟裂土、风蚀残丘 45绿洲 46河滩灌耕地 47河滩弃耕地(牧地) 48人工林地
土地单元
31耕作沟坡地 32有林沟坡地 33草灌沟坡地 34裸土沟坡地 35塌地 36裸岩沟坡地 地表物质及利用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 地分类是对土地的横向类群归并
土地类型小结
土地类型研究对于土地 评价单元划分的意义?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 • 相同的利用适宜性; •相似的保护、改造措施
(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根据土地 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 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2.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案
分类体系
一级类型
主要分类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技术规程》中的分类 体系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 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 用土地
土地的用途、 经营特点、利 用方式和覆盖 特征等因素
➢土地单元(land unit)——是一组相关的 土地点有规律的结合体
二、土地类型划分
2.土地分级
(3)常用土地分级系统
➢土地点(land site) ➢土地单元(land unit) ➢土地系统(land system)——土地单元 的组合,这些土地单元在地理和地形上相 互联系,其内地形、土壤、植被类型重复 出现
土地点科
土地单元科 土地系统纲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2)基本步骤 ➢确定分类对象 ➢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 研究任务笼统,范围广,开发历史短的地 区,采用的土地单位级别应该高还是低? • 制图比例尺越小,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该高 还是低?
二、土地类型划分
3.土地分类
(3)基本方法
➢景观法
两列指标网格法 路线考察法
➢相似的外貌形态 ➢相近似的成因及可比拟的、相近似的土 地性质
纬度地带 干湿度地带 大地构造
水平地带
大地貌组合
地方气候 垂直地带 中地貌组合
岩性
小地貌 坡向 坡度 坡位
土壤
地貌面 植被
土地类型
二、土地类型划分
1.土地类型的概念
(3)相同的土地类型具有大致相同的 自然生产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同 的利用适宜性,要求相似的保护、改造 措施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土地评价综合概述
第二节 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 小单位,是由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 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1.以自然地块或耕作地段为评价单元 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 价单元 3.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