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喀斯特森林保护的意义

合集下载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介绍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介绍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介绍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是位于贵州荔波县皮山寨乡的一处散落的农村观光景点,以其悬崖绝壁、山涧小桥和古老的村庄为主要特色。

该景区以小七孔的石刻耸立在悬崖边,充满浓郁的历史风情,是贵州前进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史遗产的一部分。

一、景观特色
1、小七孔:荔波小七孔风景区的核心是小七孔,它是中国古代石刻的杰出杰作,每一孔都刻有书法字体。

2、崖壁:悬崖峻立,高达数百米,深谷入底,加上小七孔,形成了神秘宏伟的山景。

3、山涧:景区内有两条小溪延伸穿行,林木茂密,水光潋滟,犹如碧藻蔚蓝的景观帷幕,令人着迷不已。

4、古老村庄:村庄不大,但拥有中国古代乡村的特色,宽敞的街道林立,建筑多有拓荒农民的精神,形成了成片的老宅建筑群。

二、开放时间
每天从上午8点至下午6点开放,可免费参观。

三、参观路线
小七孔-->古老村庄-->山涧景观-->悬崖景区,可绕行一圈,游览时间大概需要2小时以上,游览顺序可依照个人偏好自行安排。

四、预定须知
1、景区免费开放,无需预定。

2、景区没有导游,可根据宣传栏及说明书游览。

3、景区内尚未建立相关购物场所,如有所需可自行带入,参观游览时需自备食水及力量支撑。

4、为了游客的安全,请注意景区内的不同景点的安全提示,景区建议的穿着要求均为轻便服装以及舒适的鞋类。

总之,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充满了悬崖绝壁、古老村庄、宁静清幽的山涧和神秘宏伟的小七孔的独特风景,什么样的景色都有,值得大家欣赏!。

荔波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荔波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荔波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摘要: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喀斯特森林。

作为贵州首个自然遗产地,荔波的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森林生态建设是荔波喀斯特自然遗产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保护的关键。

关键词:荔波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2007年6月第31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同意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至此,荔波成为贵州第一个自然遗产地。

世界给贵州一块名牌,贵州还世界一片绿色。

荔波拥有独一无二的锥状喀斯特景观、典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世界上同纬度现存的最重要而又最独特的原生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使荔波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地位是最高的,作用是最大的,因而保护和开发好这块“绿宝石”,离不开森林生态环境建设。

1、研究背景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森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保护森林资源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2、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工作的统称。

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起因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过度利用自然,如滥垦、乱捕、滥伐、工程破坏及污染物质排放等等,其后果影响到大气、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资源等许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坏是关键所在,因为其他多方面的变化都与植被状况密切相关。

自然,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植被又处在关键地位,因为植被既能对近地小气候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又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是一系列污染物质的吸收者和积存所;植被还能起到缓冲地表受外力冲击、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作用,是一切陆地生物种群的贮藏库、避难所。

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简介

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简介

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简介荔波大小七孔分为小七孔景区和大七孔景区。

位于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区全长7公里,山水秀美精巧,景致古朴幽静,置身景区之中,游人立即能够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情怀和如梦如歌律。

远看似条玉带悬于山间,近探水顺山势倾泻而下,浪花飞溅,水雾蒙蒙,犹如群龙下山,清新悦目。

小七孔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存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充满了神秘、奇特的色彩,有“超级盆景”的美誉。

小七孔景区定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A级,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该景区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具有多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

世界遗产中国喀斯特。

大七孔景区定位:东方凯旋门,大七孔景区以原始森林、奇峰溶洞、峡谷伏流为主要景观,惊险神奇,气势磅礴,令人激情澎湃.水上森林是小七孔景区的一个著名的景观,属于罕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

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包括珍奇树木十多种,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

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远远望去整个森林宛如漂在水上。

从水上森林出来,再坐景区观光车到翠谷瀑布。

还没到景点,远远就听到水流飞溅的声响。

走到近处,但见在山腰间,一股巨流飞出,化成几段白练在山间舞动,又似几条游龙蜿蜒而下,留下灵动飘忽的身影,又如同在山的一侧形成一幅巨大的壁画。

据说,这里群峰紧锁,群山苍翠欲滴,故名“翠谷”。

翠谷瀑布,是小七孔景区落差最大的瀑布,瀑高60多米,远看似数条玉带悬于山间,近探水顺山势倾泻而下,浪花飞溅,水雾蒙蒙,犹如群龙下山,气势如虹。

从翠谷瀑布几分钟车程,就来到了最后一个景点——卧龙潭。

卧龙潭原名翁龙潭,是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处。

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简介

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简介

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一、区位地理茂兰喀斯特森林区总面积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2%,活立木总蓄积为1335414立方米。

森林区东西宽22.8公里,南北长21.8公里,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黔桂交界处,地处东经107°52′10″——108°05′40″,北纬25°09′20″——25°20′50″之间,属于中亚热带范围。

境内包括理化、洞塘、翁昂、永康四个乡。

这一地区被世人称其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二、气候条件茂兰喀斯特森林区,按气候带的划分指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春秋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的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特色,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

从全区总体来看,气象要素为:年平均气温为15.3‴,一月平均气温为5.2‴,7月平均气温为23.5‴,生长期237天;全年降水量1752.5毫米,集中分布在4——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3%。

三、发展历史茂兰保护区成立于1984年,198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网络。

2007年6月27日中国南方喀斯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荔波榜上有名,2011荔波茂兰列入中国10大美丽乡镇。

四、地质成因茂兰喀斯特森林区,在大地构造上隶属江南台隆西南部的三都——荔波古陷褶断束,处在轴缘凹陷地带。

其岩石分布,主要为纯质石灰岩和白云岩,仅个别地点为石英砂岩及夹于其中的少量页岩。

按照它的空间分布,属于颗露型喀斯特,也可称作“典型的喀斯特生境”。

全境岩石裸露率在70——80%以上,其浅薄的土层仅见于洼地和谷底底部,另在斜坡地带的石沟缝中停积有零星地土层。

此即为喀斯特森林的生境基质。

五、地貌特点茂兰喀斯特森林区地貌部位,处于宽缘褶皱构造控制而成的宽阔河间地带,东濒三岔河,西临漳江。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分析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分析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分析荔波小七孔是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荔波县的一处自然景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它是一条长约2.5公里的溶洞水系,由七个相互连接的溶洞组成,因此得名“小七孔”。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主要是受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地下水溶蚀的影响。

荔波小七孔位于贵州高原东南缘的一片石灰岩区域。

在地质构造作用下,该区域的石灰岩层发生了断裂、变形和抬升。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大量的地壳侵蚀和剥蚀作用导致表层的土壤被切削,从而暴露了底下的石灰岩。

荔波小七孔的形成离不开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该区域的石灰岩具有较强的可溶性,地下水中含有较高的二氧化碳,进入石灰岩层后与岩石中的方解石反应,形成了溶入溶出的过程。

随着地下水流动的时间的推移,通过溶洞的尺寸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如今宏大的溶洞水系。

荔波小七孔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地学景观的奇特和壮丽,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是一处自然溶洞景观,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通过对荔波小七孔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地下水溶蚀等地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荔波小七孔是一处溶洞景观,对于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解说和展示,可以向公众普及地学知识,增加对地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荔波小七孔拥有独特的水上溶洞景观,极具观赏价值。

游客可以乘坐小船在洞内穿行,欣赏晶莹剔透的溶洞美景,体验奇妙的地下世界。

荔波小七孔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长期的水溶蚀作用,溶洞内的石笋和石钟乳等地貌景观非常脆弱,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游客流量,保护好荔波小七孔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是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地下水溶蚀的结果。

它具有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

保护和管理荔波小七孔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共同努力来保护这一独特的自然遗产。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分析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分析

荔波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分析1. 引言1.1 荔波小七孔概况荔波小七孔是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境内的一处地学奇观,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中国的小九寨”。

小七孔以其奇特的喀斯特溶洞、清澈见底的溪水和丰富多样的植被而闻名,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小七孔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溶洞和地下水系。

在小七孔内可以看到各种形态独特的钟乳石、石笋和石幔,如同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除了地质奇观,小七孔还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各种珍稀植物和动物在此栖息繁衍。

清澈见底的小七孔溪水里生活着各类溪流生物,使得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小七孔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贵州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小七孔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1.2 研究背景荔波小七孔是中国贵州省荔波县的一个自然景观,也是中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之一。

小七孔由七个天坑洞穴组成,每个洞穴都有瀑布和溪流,景色优美迷人。

这里是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常常来探索和研究的地方,目前关于小七孔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的研究仍然比较有限。

小七孔地质特征独特,水文地质特征复杂多样,地表地貌特征丰富多彩,生态环境优美丰富。

研究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意义重大。

通过深入研究小七孔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地表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小七孔的形成机制,为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挖掘其潜在的旅游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对小七孔的地学景观成因及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地质构造对小七孔形成的影响荔波小七孔的地质构造是小七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该地区,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岩层倾角、节理发育和岩性变化等特点。

岩层的倾角对小七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学上,岩层的倾角越大,形成峡谷的可能性就越高。

贵州荔波小七孔介绍-精选笔记

贵州荔波小七孔介绍-精选笔记

贵州荔波小七孔介绍-精选笔记
贵州荔波小七孔是中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位于贵州省黔
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

小七孔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
和清澈的地下河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溶洞之最”和“天下奇观”。

以下是对小七孔景区的精选笔记:
1. 地理特点,小七孔景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景区内有七个规
模不一的溶洞相连,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地下溶洞景观。

这些溶洞内
部石钟乳、石笋、石幔等地貌景观十分丰富多样,给人一种神奇而
壮观的感受。

2. 水上溶洞探险,小七孔景区内有许多地下河穿梭其中,游客
可以乘坐小船深入溶洞内部,欣赏壮丽的地下河流景观。

在地下河
穿行的过程中,可以近距离观赏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等地质
奇观,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 生态环境,小七孔景区周边山清水秀,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是户外探险和徒步旅行的绝佳去处。

景区内的溶洞和地下河水质清澈,保存完好,给人一种原始、纯净的感受。

4. 文化历史,小七孔景区是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里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游客可以在景区内领
略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手工艺品。

总的来说,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是一处集自然景观、探险体验
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适合喜欢探险和户外旅行的游客前
往游览。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小七孔景区。

贵州小七孔游后感

贵州小七孔游后感

贵州小七孔游后感贵州,这个神秘而富饶的省份,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小七孔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美丽和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这次我有幸来到贵州,亲身体验了小七孔的魅力,下面我将分享我的游后感。

一、小七孔的发现与历史背景小七孔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是荔波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自然景观奇特,集山、水、洞、林、湖、瀑布等为一体,形成了国内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景观。

小七孔的名字源于这里的七座天生桥和七个洞穴,早在上世纪50年代,当地村民在无意间发现了这片人间仙境。

随着1987年小七孔的正式对外开放,这个隐匿于深山之中的秘境逐渐被世人所知。

二、小七孔的游览经历我们选择了从贵阳出发,乘坐长途汽车前往荔波县,全程约350公里,车程约5小时。

抵达荔波后,我们选择在荔波县城住宿一晚,以便在第二天清晨开始我们的探险之旅。

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小七孔之旅。

从景区入口,我们首先穿过了一片原始森林,这里的树木葱郁,空气清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沿着指示牌前行,我们来到了小七孔的主体景区——天生桥群。

这里的七座天生桥各具特色,有的高大雄伟,有的小巧玲珑,每座桥之间都有清澈见底的溪流相隔,形成了七个独特的洞穴。

小七孔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这里的自然景观既宏伟又细腻,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天生桥还是深邃莫测的洞穴,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享自然之美,让心灵得到宁静与升华。

四、个人感悟与心得在小七孔的探险之旅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自然而和谐,让人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所折服。

在亲身感受了小七孔的美景之后,我更加坚定了保护自然环境、珍惜地球资源的信念。

小七孔之行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在这里,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让我深受启发。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喀斯特森林保护的意义
摘要:小七孔风景区喀斯特森林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特别是在生态价值方面,主要表现为:它能够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小七孔风景区发展成为全国旅游新热点,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喀斯特森林是喀斯特地区极其重要的资源,其生态系统是既稳定又脆弱的,因此加强对喀斯特地区珍贵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既有利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又有利于喀斯特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小七孔风景区保护意义
喀斯特森林,是指在森林气候背景下、分布在喀斯特地貌上,以石灰岩、白云岩和含有其他杂质的碳酸盐类岩石为森林植物的主要着生基岩,并受基岩深刻影响而发育的富含钙(ca)镁(mg)离子的中性至微碱性的隐(域)性石灰土的特定生境上,受土壤地形制约而形成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小七孔风景区是贵州荔波樟江风景区内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景区内的龟背山喀斯特原始森林是同纬度喀斯特地区的绿洲硕果,属峰丛森林.树木茂密、古树参天的森林里珍稀树种、奇花异草遍布,如龟背竹、虾背兰、光叶榉、棕竹、清江藤、腺叶山矾、栀子皮、大血藤等,交叉盘绕丛生,还有苔藓,一片碧绿.高大数人围的古乔木,从悬崖峭壁、裸露的石灰岩或崩塌的巨大孤石上生长出来。

还有各类树木藤萝缠绕繁茂生长,有的盘根错节,把发达的根系直插进深浅不一的裂隙孔隙或微妙的石缝中;有的大树根紧抓住巨石挺拔生
长,把巨石拱离地面几十厘米高;有的无缝可钻,把粗大的树根伸到几米远的岩坎下石缝吸取营养,还有那枯树上寄生的蒲兰、光岩上组成罗网的薜荔和攀附上升几米高的麒麟尾,无不显示出喀斯特原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些物种尤其是喜钙植物群聚,这在广大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已被破坏殆尽的今天,保护这些特殊的物种资源,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1、荔波小七孔风景区自然概况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位于东经107°,北纬25°,海拔385m至1109m。

根据荔波县气象站(海拔423.9m)记录,小七孔景区年平均气温18.3℃,7月平均气温26.4℃,1月平均气温8.3l℃,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6.7 ℃ .全年降水量平均1 320.5 mm,4~10月降水量为1162.4mm(占80).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21d,降水量为126.7mm,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为39d,10月至翌年3月都可能有连续半月以上无降水的记录.总的说来,该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积温高,无霜期长,日照比较丰富,为喀斯特森林的发育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小七孔风景区的地层,主要是下石炭统的白云岩和石灰岩,质地纯,特别是石炭统上部纯石灰岩,碳酸钙含量达99%以上,因而成土性能较差,在中亚热带地区形成1厘米厚的土层需要的时间是13000~32000年,地貌类型有峰林谷地、峰丛槽谷、峰丛洼地及喀斯特河谷。

由于新构造运动间隙上升,第四纪以来,锥峰和洼地高差
大,层状地貌现象显著,整个地型是个盆地,土壤是黑色石灰土,土层浅薄,由于岩性成土性能差,地面岩石裸露,土被不连续,地表水缺乏,土体中的持水量较低,土壤富钙和富盐基化干旱,特别是周期性干旱和土壤富盐基,是影响森林植被组成结构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形成与常态地貌上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不相同的喀斯特森林。

自然情况下,在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下,喀斯特森林的演替顶级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一种土壤,地形顶级,它不同于常态地貌上的气候顶级——常绿阔叶林。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它毕竟是在喀斯特地区,生长在干旱缺土、成土作用漫长、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的严酷生境基础上,是长期适应喀斯特环境的结果。

其系统对外界冲击力的阀值较低,一旦森林遭到破坏则很难恢复,对于这个世界极少幸存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加强科学研究。

2、小七孔风景区喀斯特森林的重大现实意义
2.1科研价值高
小七孔风景区喀斯特森林是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学的良好场所,不论是喀斯特森林组成树种的个体生态还是群落生态,都可通过定性、定量、定位的研究和实验生态学的研究加以阐明,为研究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组成树种的生物生态特性提供研究基地,亦提供这些树种种源,从而为治理喀斯特荒山秃岭,控制“石漠化”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2.2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茂密的喀斯特森林,其林木发达的根系和枯枝落叶所形成的腐殖土层,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还能保护土壤层免遭流水的侵蚀.喀斯特森林对小气候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森林区所蓄存的水分,通过地面、植物等的蒸腾、发散,对林区及其附近的气温、湿度均有很大的影响。

喀斯特森林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树木外,它还包括各种动物、微生物,以及与它们发生关系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是由这一系统中的动物、植物相互依赖关系所维持,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良性的生态系统,其能量流动是呈“金字塔”式,最底部是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每级营养级间的能量按“百分之十定律”传递,植物的数量增加,其后的营养级生物量也将增加,如果能量传递的比例失调,则生物间的平衡被打破.所以没有植被,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被破坏,食物链关系消失,整个系统就会瓦解。

2.3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小七孔风景区以绚丽多姿的喀斯特风光吸引中外游客,具有代表性的一级景点17处,二级景点25处,三级景点35处,以喀斯特地貌上的喀斯特森林景观为主体。

在美学价值上与九寨沟、桂林等著名风景区属同一水平。

2007年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上,荔波喀斯特以其典型的地貌形态和极高的美学价值获得全票通过,正式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小七孔景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荔波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

近年来,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发
展成为全国旅游新热点,在荔波旅游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喀斯特森林是喀斯特地区极其重要的资源,其生态系统是既稳定又脆弱的,由于其存在着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保护功能,保
护好喀斯特地区珍贵的森林资源,既有利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又有
利于喀斯特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政贤.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2]朱守谦.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
社,2003
[3]孔凡斌,何尤刚.森林、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郭晋平.森林景观生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王力峰.森林生态旅游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6
[6]李俊清.森林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李梅.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