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

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
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

浅谈美国历史学派在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以博厄斯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为例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学派,即历史特殊论学派,也被称为“博厄斯学派”它的出现,对西方文化人类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博厄斯学派的文化人类学思想也被许多学者所使用。一直以来美国历史学派的博厄斯被人们尊为现代人类学之父,现代人类学的建造者和设计者。那么历史学派以及博厄斯本人,他的研究领域除了人类学外,还有哪些。本文以文献检索、阅读为根本对美国历史学派及博厄斯的研究方法、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我们生活的圈子为田野,作出简单的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历史学派相关方法及理论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学派博厄斯研究方法理论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继进化学派和传播化学派之后,西方民族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学派“历史学派”或称“批评学派”、“美国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被誉为美国学术界元老和美国‘民族学之父’的博厄斯,故又称博厄斯学派[1]。博厄斯生于德国且受教于德国,但在美国,博厄斯却被称为“文化人类学之父”、“美国人类学之父”。这些美誉源于博厄斯移居美国后,在理论与方法论等各方面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博厄斯是继摩尔根之后现代人类学、民族学的又一奠基人。

一、历史特殊论

博厄斯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0年到1930年是其最活跃的巅峰时期。博厄斯认为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而这构成人类的历史。博厄斯指出历史特殊论的首要任务是“构拟”具体地域或民族的历史,寻找过去常称之为“类似事物”的东西,寻找出现在或过去各种不同社会中相似的社会特点。博厄斯全部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历史特殊论”是美国

人类学界的基础理论[2]。这一观点是针对古典进化论单线进化和寻求人类普遍进化法则的企图,以及假定这种法则分类的体系代表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的观点提出的。

他认为: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虽然不能被传播论所成功地解释,但也未表现出历史进化的统一性;古典进化论关于文化进化普遍规律的学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这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3]。所以,博厄斯极力反对简单进化论,他主张进化的法则只能从分析特定地域的实际历史获得。也就是说,文化人类学应该是研究特殊地区的特殊历史,即历史特殊论。同时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每一个文化特质都有复杂的历史,虽然历史发展时空存在着许多“类似事物”,但它们的来源和功能都不一样,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线索,不能从“人类心灵的自然活动来追溯”。“文化必须就它本身特有的历史过程来了解”。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世界各地儿童养育方法的差异,分析各种不同的养育方式如何使儿童成为不同类型的成年人,来说明文化和人格的关系,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关系,还有一个极易与濡化,混淆的概念、(Acculturation),它是指不同民族接触引起原有文化的变迁的过程“涵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讨文化接触对处于从属地位的社会成员的个性心理结构的影响,这一人类学研究主题直接影响了教育人类学家以后对跨文化人群心理适应过程与教育过程

的研究。

博厄斯认为: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建该文化的独特历史,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构拟历史”[4]。他把“构拟历史”作为他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目的之一,即用人类学调查资料来重新恢复某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面貌。在驳斥简单进化论和传播主义时,他本身就维护了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历史问题”“历史方法”“历史研究”等概念,在他的一切理论主张中是经常重复的。他同时认为:构拟人类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从研究每个族体的历史开始。他指出:“每个文化(即族体)集团都有自己唯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因此,博厄斯认为“研究”各个社会的“动态变化”是正确的方法。

博厄斯的学生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Herskovits)较早提出和使用了濡

化(Enculturation)的概念,濡化是指成长中的个体获得本民族的文化模式的过程’对濡化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观察儿童的行为,研究母亲如何养育和教导其子女,这些研究中特别注意研究哺乳期的长短哺乳的过程,儿童的排泄训练,对儿童暴露性器官的态度,对良好行为态度的肯定,儿童各种游戏和活动等等。

二、文化相对论

按照博厄斯的观点,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是各个社会和民族独特的产物,这种观点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定产生文化相对论。这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博厄斯拒绝承认传统的权威,文化相对论正是在他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也因此成为反对种族主义者。在《原始人的心智》一书中,博厄斯运用实证材料,严密而科学的逻辑论证,有力地批驳了白种人生来就在智力上比其他人种优越的谬论[5]。在该书的一开始,博厄斯就写道:“文明人以其所取得的惊人成就而自豪,从而卑视人类大家庭中其他比他低下的成员……发展阶段的差异并不证明一个人由于遗传而在生理结构上比另一个人低一等”。并且他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表明,对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产生影响的是历史条件,而决不是各个种族能力上的差异。大量材料说明,各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丝毫也不能证实白种人离我们的动物祖先更远的意见。而种族特征的变化是在地理环境、锻炼、饮食、种族混合等影响下发生的。

博厄斯指出,种族、民族并无优劣之分,文明人与原始人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现象,一切人种构造都是一样的;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并不是由于生理原因,而是由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所谓古典进化论者强调的进化序列实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并没有文化的高低之分,将西方的社会制度作为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更是荒唐可笑。

博厄斯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一书中对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做了充分的阐述。博厄斯指出:“只要我们突破现代文明的局限,去看看别的文明,就会发现争取最大利益的困难大大加强了[6]。中非黑人、澳大利亚人、爱斯基摩人和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与我们的非常不同,他们赋予人类行为的价值观是不可比较的,如一个民族认为好的常常被另一个认作是坏的”。由此看来,文化价值是不能以自己的

文化标准去衡量他族文化中的同样事物和活动的。他接着指出:“因此,对普遍化社会形态的科学研究要求调查者从建立于自身文化之上的种种标准中解脱出来。只有在每种文化自身的基础上深人每种文化,深人每个民族的思想,并把在人类各个部分发现的文化价值列入我们总的客观研究的范围,客观的、严格科学的研究才有可能”。

三、文化区域理论

“文化区域”理论是博厄斯学说中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它原本是博物馆的一种分类范畴,后被博厄斯运用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群体的考察。如果分析博厄斯对待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态度,应该说他更赞成传播论的观点[7]。

他认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传播要比独立发明更普遍。为此,博厄斯提出了“文化区域”的概念,这概念与德奥传播学派的“文化圈”学说相类似,但又不尽相同。如果说“文化圈”学说强调类似文化特征,而不要求有连续性的区域范围,那么“文化区域”则要求在一个共同单位区域内,强调文化的密集成批性。博厄斯为了对“文化区域”问题进行较为深人的探讨,还提出了“文化中心”和“文化边缘”的概念[8]。“文化中心”是指在一个文化区域内表现其文化特征最集中的核心地区。“文化边缘”是指在一个文化区域内远离文化中心、文化特征表现得较不明显的边缘地带。

美国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研究是直接指向人性的研究,关于人类究竟属于何物,一直存在两种争论:一种认为它是教养的产物,一种认为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启蒙时代的哲学家霍布斯(ThomasHobbes)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始终在追求自然权利,因此必然会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状态,人们需要放弃一些原有的自由,达成一种契约成立国家而获得某种保护,从而摆脱恐惧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则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们是纯朴的,是社会特别是民族国家形式的社会毁灭了人性,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设计一种符合人类品格和理性的社会秩序,美国文化与人格学派反对普遍人性的存在,注重研究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民族性格,国民性文化与认知等问题,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各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儿童期的早期训育对人格

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不同文化塑造的性别气质差异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博厄斯指出,在同一个文化区域内,离文化中心越近的地方其文化特征越显著,相反,离得越远的地方文化特征越模糊[9]。而“文化边缘”是相邻的文化区域间的过渡地带,其文化内涵由相邻各文化区域的文化特征混合而成。

博厄斯他的目的是:想绘制文化区域的“地图”,探索各文化区域内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影响的具体因素。博厄斯的“文化区域”理论实际上并未脱出“文化圈”理论的案臼。博厄斯对“文化区域”研究,激发了博厄斯学派主将们对“文化区”的深人研究。

威斯勒在1917年出版的《美洲印第安人》一书中提出:“我们发觉新大陆之土著可以按照单纯的文化特质加以分组,此类文化特质为我们划分许多区域,如食物区域、织物区域、陶器区域等等的依据[10]。总之,我们把各种特质同时加以考虑,然后把我们的眼光转向社会或部落单位,就能分成适当和固定的团体,这也就是按照文化特质所分成的文化区,或文化团体之分类”。赫斯科维茨也提出:“当客观地观察文化时,它们看起来可以说是许多充分同类的丛体,它们所发生的区域可以在地图上圈出来,若干相似文化存在的区,也就是一个文化区”。克罗伯则认为:“文化区是有地区限制的那种文化”。而罗维提出了“文明是一件东拼西凑的百纳衣”的名言。

四、在体质人类学、语言学方面的理论

博厄斯不仅在对文化区、文化相对论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1]。在体质人类学上,博厄斯从种族特征入手,研究了美国的土著居民。他用测量头部指数例子,认为遗传变异不是固定的因素,它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到一定的时候就稳定下来这一实例,驳斥了种族主义的谬论,这是博厄斯对体质人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考古学方面,博厄斯具有丰富的考古学知识。他在墨西哥和波多黎各亲自参与发掘工作。他认为考古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博厄斯把心理科学与人类学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发现,大脑中开始形成判断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先前的判断产生的联想。事实及理论证明,原始人与文明人的基本智力特

征是相同的。博厄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进行讨论[12],认为当下还不能对不同人种的遗传心智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虽然语言、习俗和行为等是有差异的,原始人与文明人的能力发展程度也不平衡,但不能主观地把某些民族归于物质发展的较低阶段,而把另一些民族归于物质发展的高级阶段。他说:在所有其他种族中,很大一部分人具有白种人所具有的平均智能,而且,“虽然有些种族造就的杰出人物可能没有我们白种儿女多,但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不能达到我们大部分所代表的那种文明水准”。

原始人与文明人的联想过程是一样的,这样“原始文化”演变到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于:人们逐渐消除可被称之为感官印象和行为的社会联想,并逐步以理智联想取而代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人们守旧性的减少[13]。然而这并不涉及那些并未进入意识的习惯行为,而且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涉及人们所作的判断。这些判断构成了我们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基础。博厄斯总结了原始人的思维特点,认为原始人分离和重新组合某些观念的方式是奇特的,他们缺乏对知觉作出逻辑解释的能力,不能够通过有意识的推理,对全部知识进行分类以建立完善的体系。他们赋予天空、天气等生命,甚至把疾病、饥饿、疲倦等类似身体感觉看作影响身体的独立物体,就是生命也被他们当作能从肉体中分开的物质客体,被文明人视为属性的概念,常常被当作独立的客体,这种“拟人说”观念构成了原始人思维基础的重要范畴。

在语言学方面,博厄斯不仅是人类学家,而且是语言学家。他的民族学观点和著作是与他的语言学研究分不开的。他懂十七种印第安人方言,利用这些方言来记载民间文学和其他有关资料[14]。他所坚持的文化决定论被他的学生具体发展

成为文化决定人格的研究。如本尼迪克特从分析法转入对文化整体做心理学的特性描述,米德则研究个人的发展与文化的关系。他提倡学习和研究民族语言,认为描写一种语言只能根据它自己的结构来描写,他特别重视通过语言研究人类文化。

五、对方法论的理论

博厄斯的学术背景是自然科学,因而,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中,他基本上是

遵循自然科学的方法,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强调客观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研究对象和所收集的资料。

(l)反对演绎法、重视归纳法[15]。博厄斯反对演绎法,反对资料不足就匆忙得出结论,他的治学方法主要是归纳法,即重视实验、实证,强调个性和相对性,注重实地调查。

著名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1927-2001)在其名著《文化人类学》中总结了文化与人格形成的基本过程框架[16]。他认为,影响儿童哺育模式的基本变量受家庭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制度的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些因素又同时受生态系统的影响,儿童的哺育实践还受到儿童生物性的欲望与需要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儿童的哺育实践与这些生物需求欲望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个性类型,然后,儿童个性又在次级制度中得以表现,并与#次级制度相互作用,逐步发展成为稳定的成人个性。

(2)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17]。博厄斯重视具体的实地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一定要参加到被调查对象的生活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且要站到被调查者立场上思考问题!观察问题,认为这就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方法论,参与观察法。博厄斯要求调查者不仅具备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方法,而且要同时兼有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结合法,对社会文化系统做深入的了解,认为作为人类学、民族学家应该是博学多才、知识丰富的学者。六、结语

博厄斯要求在解释文化现象和社会形式时要非常谨慎,特别在不同国家的各族中发现了相同点和平行形式的时候,要非常慎重。文明人的思维是理智的,以理性解释取代联想,行为有规则,受社会范式制约,但一些迷信观念仍然流传,对行为的事后解释也依然严重,“我们先有欲望,或先行动,然后才去证明我们的欲望或行为是否正确”。博厄斯的民族学方法强调各民族历史的独特进程,反对人类历史的一般进程,也就是反对进化论。博厄斯学派曾在美国人类学研究领域占领长达30之久。一方面因为博厄斯学派在研究文化人类学的过程中,他要求论证严密,资料充足,实践取证,给人一种“安全感”“科学感”。另一方面博厄斯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人类学家,为文化人类学乃至整个文化领域添增了一批精英,为文化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

[2] [美]弗朗兹·博厄斯,著.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 华夏出版社, 1999

[3]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

[4] 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5]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7

[6] 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7] 林惠祥著.文化人类学[M]. 商务印书馆, 1991

[8] (美)博厄斯(Boas,P.)著,项龙,王星译.原始人的心智[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

9

[9] 贾哲,贾慧. 博厄斯的文化人类学思想述评[J]. 科技信息. 2011(04)

[10] 郑素华. 论博厄斯的人类学艺术思想——基于《原始艺术》的分析[J]. 柳州师专学

报. 2010(06)

[11] 马桂宝,邢娜. 博厄斯的心理人类学思想[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8(03)

[12] 赵振强. 博厄斯派语言学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理论构建[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03)

[13] 叶志坚. 博厄斯学派文化学思想论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5(04)

[14] 桑月华. 简述博厄斯的文化观[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15] M·博尔谢尔,刘永华. 美国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J]. 民族译丛. 1990(05)

[16] 钱宁. 博厄斯的文化人类学与新康德主义[J]. 思想战线. 1991(06)

[17] 吴泽霖. 民族学在美国和博厄斯学派[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

91(04)

欧元区的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

湖南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金融三班 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 肖蕾20111811314 廖凯20111811321 丛琳20111811311 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

2013年6月4日 目录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国际影响 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 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 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 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 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五、欧元存在的弊端 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 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 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 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 注脚。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1920年前后,彼时的欧洲霸主——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压迫新兴的美国数次调低其国内利率,配合其恢复金本位制度。但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结果只是造就了美国的一轮人造信用繁荣,并最终引发了大萧条。1931年,英国率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欧洲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的彻底失败。 二战之后,欧洲诸强反思孤军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得出结论:单独求发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的政治家提出了从产业合作开始,经过贸易、关税、货币等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最终过渡到政治联盟的战略思想,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 同发展,确实取得了内部互惠的便利,实现了比各个国家以单体发展更大的增长。为了要维持这一增长,求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 更加自由的流动,就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以便彻底排除各国分散的价格、利率、汇率所造成的客观障碍。

美国广告发展史

美国广告发展史

1:美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刊出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但人们习惯上将《费城报》的出版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广告之父。1841年,帕尔默在费城开始创办广告贩卖店,酬金由广告主从付给报社的广告费中提取25%,帕尔默的这种手续费制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广告史学家认为帕尔默是美国第一位广告代理人。1860年,罗厄尔创办了与今天广告公司更相似的媒介掮客公司。罗厄尔不仅从报纸取得广告费,而且采取了大量购买地方周刊报纸的版面,然后直接转销给广告主的做法。他在付给报社现金的时候,从中收取50%的回扣,奠定了现在的代理费(回扣)制度。罗厄尔的广告代理店是第一个向媒介垫付费用的代理店。罗厄尔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于1879年编辑的“美国报纸索引”。“索引”介绍了美国当时的5411家报纸,包括它们的发行量。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印刷品》(也有人译为《印刷者的墨汁》)。1869年由F?魏兰德?艾耶(F?Wayland?Ayer)创办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人们把杂志发展成广告媒体归功于J?沃尔特?汤普逊。当汤普逊1869年加

入威廉?J?卡尔顿的广告代理店时,后者正专注于宗教宣传,汤普逊说服卡尔顿向一般性杂志发展,尤其是针对妇女的杂志。科罗德?C?霍普金斯开创了简洁、直接的广告形式,即人们常说的“理由”文稿。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和国民饼干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这种合作关系使艾耶采用了“非竞争价格”方针。后来,这成了广告业中的一种标准做法。艾耶父子广告公司于1879年承担了今天人们认为的首次正式调查项目。1915年,J?沃尔特?汤普逊在广告代理公司中首家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店在东京日本桥十杆店开业,叫“空气堂组”。1912年,美国哈佛教授赫杰特编写了第一本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1938年,在美国创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2:美国广告学说的发展1902年至1904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原理》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首先提出了科学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908年,他在系统研究广告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撰写《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及今天的广告学专著那么系统,但却标志着广告学学

历史特殊论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影响2

历史特殊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 姓名张云鹤 学号20101010245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民族学

历史特殊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人类学界出现一个新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博厄斯、克鲁伯、罗维、萨丕尔等人;主要理论建树:历史特殊论,文化相对论,文化区理论,克鲁伯超有集体的文化观,文化形貌等。本文将探索该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并简要阐述我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历史特殊论历史研究法文化相对论文化区理论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 目录(一)历史特殊学派及其理论建树(二)文化相对主义(三)历史特殊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四)我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 一历史特殊学派及其理论建树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人类学界出现一个新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故又称博厄斯学派,其全部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1)主张各个民族,文化集团有其具体的历史,有独一无二的特殊的历史,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研究重点应是特定民族的文化历史,事件特点和规律,而不是研究全人类普遍文化的历史(2)在研究方法上提倡“历史方法”,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与比较方法对立(3)主张文化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总和”,并构拟人类文化和文明史。此理论反对进化论,但赞同拉马克学派的生物进化论,而不是达尔文的(即环境与种族的改变是互动的),反对单线平行的进化,认为不同社会的文化特质是他们各自的历史的,环境的结果,必须放在这个背景下,文化特质才能被理解,不同的社会被不同的历史环境所创造出来,对文化现象的最佳解释需要研究社会的历史发展。 在《原始人的心智》一书中,作者用反证法来否定古典进化论的“平行发展”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人类学史复习题

人类学史 名词解释: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19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第一个人类学理论流派,它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他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地发展。这种循序的进化过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了这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类心里的一致性。起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斯蒂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 英国功能主义学派: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形成的人类学学派。该派对进化论学派都持批评的态度。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形成了英国较有影响的功能派队伍,为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实地调查方法。 播化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人类学学派。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的传播论,反对进化论学派的方法,主张从空间上研究文化,认为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文化基本内容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圈。分为德奥播化学派和英国播化学派。 法国社会学年刊学派: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1897年在巴里创办了《社会学年刊》后形成的学派,故又称“法国社会学派”或“杜尔干学派”。它既是社会学的学派,又是人类学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及其继承人莫斯,为巴黎人类学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人类学家。 美国心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下,美国一部分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转向文化与个人关系研究。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文化是抽象的东西,个人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从研究这个民族的个体开始。 历史特殊论学派:美国历史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该学派是在批判古典进化论和播化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派以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主张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不主张过早地做理论概括。其代表人物是:博厄斯。 人类学:以人类群体之间的共同性和相异性为研究对象,对人类群体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两大部分之一,他研究的是特定的人类文化及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的基本模式。 格雷布纳:德国人类学家。主要代表作有《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民族学方法论》(1909)。 反对用进化论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佩里:史密斯的学生。主要著作有《印度尼西亚的史前巨石文化》(1918)、《太阳之子》(1923)等。认为古埃及人是航海民族。 博厄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孩子的成长》(1896)、《原始人的心理》(1911)、《文化和种族》(1913)、《原始艺术》(1927)、《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普通人类学》(1938)、《种族、语言和文化》(1940)。他认为,人类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这种研究构成了包括一切民族在内的人类历史。提出了“文化区”概念和“文化相对论”。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方面都有研究。著作有《社会劳动分工》(1893)、《社会学方法论》(1895)、《论自杀》(1879)、《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1912)等。在宗教研究主张任何宗教崇拜对象都不过是统治人类的社会力量的化身。在社会组织研究方面认为先有原始群,然后才有氏族,而氏族又是先有母系后有父系的。家族则是在氏族之后才出现的。 莫斯:迪尔凯姆的继承人,与他人组织建立了巴黎民族学研究所。著作有《民族学概论》(1947)、《社会学与人类学》(1947)得出社会生活是受物质条件决定的结论。 本尼迪克特: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曾到印第安人和新几内亚、非洲等地的许多部落中进行实地调查。著作有《文化模式》(1934)、《菊花与剑》(1946)、《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1935)等。在《文化模式》一书中认为,人格是由文化决定的。 米德: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曾到印第安人、萨摩亚人、新几内亚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著作有《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50)等。她认为人格是由文化决定的,用种族差别、生理差别、地域或饮食差别以及自然选择都不能完全地解释人格差别的原因。 二.列举 1、人类学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民族学。 2、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后对人类学学科有重要贡献的思想家: 拉菲托(.1670--1740)、G·B·维柯(1688--1744)、孟德斯鸠(1689--1755)亨利·霍姆(1696--1782) 3、列举E·迪尔凯姆的代表作: 《社会劳动分工》(1893)、《社会学方法论》(1895)、《论自杀》(1879)、《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1912) 4、播化学派代表人物: 格雷布纳(1887-1934)、施密特(1868-9154)、史密斯(1871-1937)、佩里(1887-1949)

民族学理论学派

一、古典进化论 ?该学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人类学研究中最早形成的学派。 ?古典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各地民族的社会发展大致经历或将经历相同的发展顺序。这种社会发展的一致性是由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进化的动力,来源于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 古典进化论一般将当时的欧洲社会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顶点,并以之为尺度,将其它社会和文化放在不同的进化位置上顺序排列。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泰勒(1832—1917)、拉伯克(1834—1913)、马雷特(1866—1945)、麦克伦南(1827—1881)、弗雷泽(1854—1941)、哈顿(1855—1940),美国的摩尔根(1818—1881)、瑞典的巴霍芬(1815—1887)等。 二、文化传播学派 ?文化传播学派就是以传播的观点来解释人类文化的相似性的人类学理论派别。他们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是相当有限的,他们更多的是从其他民族那里学习和借用现成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民族同时创造出相同或近似的文化,则更为罕见。 ?文化传播学派又分为德奥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德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和奥地利天主教神父施密特,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史密斯、佩里、里弗斯等。 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格雷布纳的《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民族学方法论》(1911)、《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施密特的《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民族学文化历史法手册》(1937);史密斯的《古埃及人和文明的起源》(1911)、《文明的起源》(1928);佩里的《太阳之子》(1923);里弗斯的《美拉尼西亚社会史》(1914)、《心理学和民族学》(1926);威斯勒的《北美洲平原的印第安人》(1912)、《北美洲印第安人》(1917)、《人与文化》(1923);克罗伯的《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手册》(1925)、《北美的文化区和自然区》(1939)等。 三、美国历史学派()历史特殊论) ?“博厄斯学派”或“美国文化历史学派” 、“历史特殊论” ?在博厄斯看来,博厄斯认为,每个文化都是自成一体的,有其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应该从整体与结构的高度去研究人类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化现象是复杂的,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必须将其置于该社会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才能发现其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 ?博厄斯还大力提倡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否认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标准。 ?该派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博厄斯的《原始人的心智》(1911)、《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人种、语言、文化》(1940),克罗伯的《人类学》(1923)、《文化成长的形貌》(1944)、《文化的性质》(1952),罗维的《初民社会》(1920)、《文化和民族学》(1917),威斯勒的《社会人类学概论》(1929)、《人与文化》(1923)等。

美国发展历史

美国发展史 课标要求: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评价华盛顿 美国南北战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冷战政策的含义、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说出图片的内容 二、自主归纳 1、教材涉及到美国历史的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三、分析讲解中考经典考题 1 (09年淮安)下列哪一事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的() A.工业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明治维新 D.印度1857-1859民族大起义 2(09黄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B.政局相对稳定,资本雄厚 C.加入欧共体,走联合自遣道路 D.二战期间,美国未受任何损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2009年2月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请你回答: 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4、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美国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写出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5、(2009?乐山)(11分)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范文最新推荐------------------------------------------------------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trenteglorieuses”,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 1 / 10

第五章历史特殊论

第五章 历史特殊论 一.【教学要点】 一、博厄斯及其学术贡献 二、文化历史学派其他几员主将的学说 二、【基本内容】 第一节博厄斯及其学术贡献 一、博厄斯生平 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文化历史学派或历史特殊论的创建人,在人类学界大力提倡独树一帜"文化"研究,对整个学科门类做出了合理清晰的划分,并在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以及语言学四大领域贡献突出,也为美国文化人类学界培养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享有”文化人类学之父”与”美国人类学之父”的美誉。 美国人类学界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博厄斯时代”,同时成为世界人类学研究的中心。 二、博厄斯的文化观 正当人类学界进化论学说与传播论学说针锋相对之际,博厄斯开始从自然科学转向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在这种大背景下,他虽曾一度接受进化论的观点,却没有归附到进化论派的大旗下,同时,他认为传播论学派的漏洞较多,不能解决困难,因此没有认同该学派的学说。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文化观。 (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 1、博厄斯主张通过各个文化单独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去认识人类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 2 文化发展具有其内在的逻辑。 1)文化决不会为单一因素所决定。 2)多种因素虽然都能影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但其影响程度则要看文化本身的性质而定,而且文化本身也反过来可以对这些因素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深入到“内部”去看待文化 4)在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 二、文化相对论的观点。 1、每一种文化都是独特的。 2、种族平等的主张和文化价值观 3、评论

三、文化观的发展与“文化区”的概念。 (一)人类学研究的目的。 在1938年主编的《普通人类学》一书中,博厄斯将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复原(或重建)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历史。 2、区分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顺序及其历史类型。 3、探讨其发展变迁之动力。 (二)博厄斯文化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历史研究中导向文化研究,文化研究中进行历史研究。 2、博厄斯力图置身于一个较为正确的位置上去了解异文化的思想模式。 3、反对理性,慎重选用“情绪”作为替代物。 4、认为“文化区”观念并不是适用于一切文化现象的普遍观念。 三、博厄斯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 1、开创文化人类学“透视性”研究的风气。 2、批判和继承中发展文化人类学。 3、提出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 第二节文化历史学派其他几员主将的学说。 一、克鲁伯的文化观。 (一)、生平简介 (二)学术贡献及理论主张 1、文化形貌学说 1)、研究文化本身就是科学方法 2)、科学的研究不应当带上感情色彩,但应注意不完全离开理性,又不迁就任何意识形态 3)、文化研究应当使用推理与归纳等方法,而不能采用全盘判断。 2、系统综合归纳文化定义。 在克鲁伯与其继承者克拉克洪合著的《文化:定义和概念的评价》一书中,把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家以其其他学科的学者用英文发表的160余种文化定义加以系统综合,归纳概括分为六大类。 1)详尽地从文化内容加以描述并予以定义的 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文化看作是整个社会的遗存物的。 3)从规模化着眼把文化看作整个生活方式的 4)从心理学观点进行考察,认为文化是用以调整适应、学习和习惯的活动过程的 5)从结构的观念出发,认为文化是生活设计的体系,其中独立的各部分有组织上的相互关联性的 6)从文化的起源方面给文化下定义的。 3、克鲁伯与克拉克洪的文化定义。 文化,它包含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并借助于符号的使用而习得或传承,从而构成了人类各群体成就的标志;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由历史衍生或选择而成)的观念,其中观念特别重要。文化体系活动虽可视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但另一方面它又规范人类的行为或活动。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现状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评估——经济外交视角的考察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欧双方进出口贸易达1772.8亿美元,增幅为33.6%,欧盟超过美国日本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

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

浅谈美国历史学派在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以博厄斯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为例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学派,即历史特殊论学派,也被称为“博厄斯学派”它的出现,对西方文化人类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博厄斯学派的文化人类学思想也被许多学者所使用。一直以来美国历史学派的博厄斯被人们尊为现代人类学之父,现代人类学的建造者和设计者。那么历史学派以及博厄斯本人,他的研究领域除了人类学外,还有哪些。本文以文献检索、阅读为根本对美国历史学派及博厄斯的研究方法、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我们生活的圈子为田野,作出简单的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历史学派相关方法及理论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学派博厄斯研究方法理论 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继进化学派和传播化学派之后,西方民族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学派“历史学派”或称“批评学派”、“美国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被誉为美国学术界元老和美国‘民族学之父’的博厄斯,故又称博厄斯学派[1]。博厄斯生于德国且受教于德国,但在美国,博厄斯却被称为“文化人类学之父”、“美国人类学之父”。这些美誉源于博厄斯移居美国后,在理论与方法论等各方面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博厄斯是继摩尔根之后现代人类学、民族学的又一奠基人。 一、历史特殊论 博厄斯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0年到1930年是其最活跃的巅峰时期。博厄斯认为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而这构成人类的历史。博厄斯指出历史特殊论的首要任务是“构拟”具体地域或民族的历史,寻找过去常称之为“类似事物”的东西,寻找出现在或过去各种不同社会中相似的社会特点。博厄斯全部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历史特殊论”是美国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姓名:陈宇辉 专业:经济学 学号:1302010404 课堂号:B0200042 课序号:0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摘要:美国经济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就开始迅速发展,其中有起有伏,但毫无疑问,仅有两百多年历史,一百多年发展经济史的美国现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此我们主要研究其经济发展历程,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启示 一、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这里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经济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 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我们不得不想到此前的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恐慌,其源于1921年哈定总统上台到1933年胡佛任期结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实施美元贬值鼓励出口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杜鲁门沿袭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并从法律上承认并肯定这一政策。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杜鲁门总统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该法案第一次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联邦政府有责任运用他所拥有的一且手段干预经济,保证最大限度的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在法律上把促进经济繁荣、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威政府责任赋予了联邦政府,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在美国历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1]前后2人5届20年,体现了 政府强力干预经济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试验,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的,仍需政府的宏观调控。 3. 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1953~1961年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为通货膨胀,所以主要的货币政策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当经济萧条时也启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4.肯尼迪首次正式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长期化的实际转变。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pdf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 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 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 ”(“trenteglorieuses”,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平与效率(equityandefficiency)孰为先的问题。“大陆模式”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而“盎格鲁模式”则更多地看重市场效率。 意大利学者TitoBoeri、比利时学者AndréSapir、英国金融时报经济评论员MartinWolf等西方学者对“大陆模式”又进行了具体细分,即“大陆模式”包括“日耳曼模式”(Nordic)、“莱茵河流域模式”(Rhineland)和“地中海模式”(Mediterranean)[1][2][3]。如果加上上述的“盎格鲁模式”,欧盟经济则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即“日耳曼模式”、“莱茵河流域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模式”。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2004年欧盟东扩后,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来看,欧盟25国疆域面积为397万平方公里,列世界第七位;国内生产总值为12.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1%;欧盟拥有4.5亿人口,列世界第3位,占世界总人口的7%。 与此同时,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173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中欧领导人2003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累计最大技术供应方地位,同时还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欧盟25国经济划分为5种经济模式,即西欧模式、南欧模式、英爱模式、北欧模式和东欧模式。 第一种欧盟经济模式:“西欧模式”。“西欧模式”成员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共5个欧盟成员。 第二种欧盟经济模式:“南欧模式”。“南欧模式”成员包括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共6个欧盟成员。 第三种欧盟经济模式:“英爱模式”。“英爱模式”成员包括英国和爱尔兰,共2个欧盟成员。 第四种欧盟经济模式:“北欧模式”。“北欧模式”成员包括瑞典、丹麦、芬兰和荷兰,共4个欧盟成员。 第五种欧盟经济模式:“东欧模式”。“东欧模式”成员包括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共8个欧盟成员。 上述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第一,该国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发展路径相似。 第二,具有较强的地缘政治关系和相近的社会价值观。 第三,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有所创新。一是基本延续“日耳曼模式”、“莱茵河流域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模式”的划分方法,同时在“地中海模式”中添入了马耳他和塞浦路斯两个新成员。二是将8个前社会主义东欧国家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模式,与前4种经济模式并列。三是为了便于认知,按地域方位,重新对5种经济模式进行了更名。 第四,关于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的分类考虑。2004年5月1日新加入成员中,塞浦路斯人均收入超过2万美元,世界银行已将塞浦路斯确定为发达国家。马耳他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且1964年12月已经加入了英联邦。2003年3月8日,马耳他就加入欧盟全民公投时,同意率仅为54%,远低于前社会主义东欧国家。从地理位置看,塞浦路斯比邻希腊,马耳他靠近意大利。因此,将这两个新成员列入“南欧模式”。 上述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区别并不很严格。不过,本文认为,欧盟经济原本就不是国别经济,欧盟成员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各异,动用经济政策的权限有所不同,欧元区成员和区外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相差较大。因此,欧盟经济模式类型上的区别相当可以说明问题。

美国发展历程

美国发展历程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压制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莱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 (3)转折点:萨拉托加战役(1777年)。 (4)领导人:华盛顿。 (5)重要文献: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美国的诞生。 (6)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7)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激励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1)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南北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领导者:林肯。 (5)重要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历史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3.罗斯福新政(1933年)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2)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内容:中心措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以及对农业、金融业的调整、兴建公共工程。 (5)历史意义: 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得到加强。 ②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民主制度得到巩固,经济危机得到缓解。 ③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4.美国与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走在前列。美国的成就:“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对美国的重大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1945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5.美国与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初美国宣布“中立”。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1921-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首次把侵略的目光瞄向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2)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②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