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有哪些

合集下载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

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

新生儿破伤风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症状:新生儿破伤风发病越早,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

发病机理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痉挛毒素”,这种毒素进入大脑和脊髓,引起全身肌肉的痉挛。

由于最先受累的是咬肌,所以患儿最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口不能张大,喂奶时乳头不易塞入口中,患儿因饥饿而哭闹,随后出现牙关紧闭;当面部肌肉痉挛时,患儿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苦笑面容”;全身肌肉受累后,患儿双拳紧握,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轻微的刺激(如声、光、触摸、针刺等)都可以引起全身抽搐。

多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

经过合理治疗能度过痉挛期者多能治愈,但肌肉强直可持续很长时间,完全恢复需数月。

诊断标准: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带处理消毒不严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再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

治疗:一旦发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应迅速送医院诊治,治疗和护理包括置患儿于安静、避光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刺激,胃管喂养,应用破伤风抗菌素,止惊,防治感染,脐部局部处理等。

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由于断脐不洁,邪毒侵入脐中,以致经络脉隧受阻,营卫壅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为邪毒所闭,故见口撮、唇青、舌强等;邪毒侵犯督脉,引动肝风,则项强、抽搐、角弓反张。

破伤风科普宣传

破伤风科普宣传

破伤风科普宣传破伤风,又称为气性坏疽,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感染性疾病。

它由一种名为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的细菌引起。

破伤风细菌通常存在于土壤、粪便以及动物体内。

当细菌进入人体伤口后,会产生毒素,导致肌肉强直和痉挛,进而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本文将对破伤风进行科普宣传。

一、破伤风的传播途径破伤风主要通过伤口、烧伤、溃疡等皮肤损伤进入人体。

不干净的创伤,尤其是深而窒息的伤口,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细菌感染后迅速繁殖,并生成破伤风毒素,通过神经系统扩散到全身,进而引起严重后果。

二、破伤风的症状破伤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和痉挛。

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面部和下颌肌肉的僵硬。

随着病情的恶化,肌肉痉挛还会波及到胸部、腹部和四肢。

破伤风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高血压和心率不规则等严重并发症。

三、预防破伤风的方法预防破伤风主要依靠破伤风疫苗接种和伤口的处理。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预防措施:1. 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建议每隔十年接种一次加强剂量。

2. 注意清洁伤口,及时处理创伤,不要让细菌有机可乘。

3. 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戴手套或口罩,以防止接触到可能携带破伤风细菌的土壤或动物。

4. 在接触潜在的感染源之后,及时清洗双手。

四、紧急救治措施如果疑似破伤风感染,应立即就医。

紧急救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抗毒素治疗,以有效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

2. 保持空气道通畅,给予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支持。

3. 控制痉挛情况,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

4. 提供支持性治疗,维持饮水、营养供应等。

五、破伤风的重要性和普及宣传破伤风作为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危害性应引起社会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

普及宣传对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

各级媒体和健康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宣传破伤风的相关知识:1. 发布破伤风疫情和防控措施的报告,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知。

2. 在多个渠道发布破伤风疫苗接种信息,提醒公众及时接种。

疑似预防异常反应、腮腺炎、百白破试题

疑似预防异常反应、腮腺炎、百白破试题

疑似预防异常反应、腮腺炎、百白破试题(30道)简答: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在多少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答:242、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病例、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在发现后多少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逐级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答:2小时3、百日咳的传染源:答:病人,包括非典型病人和轻型病人4、百日咳为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为几岁以下儿童?答:5岁以下儿童5、发现疑似或确诊百日咳病例时,在那些地方开展主动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答:病例周围及所在地医院6、新生儿破伤风的感染方式:答:主要是通过脐带感染7、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有多长?答:一般为3~14天,平均7天。

8、百白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可同一天接种吗?答:可以9、腮腺炎的潜伏期多长?答: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10、腮腺炎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几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答:3周判断:1、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答:错。

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经济补偿,第一类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补偿费用由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第二类疫苗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答:对。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诊断。

答:错。

是县级以上。

4、发生死亡的、严重残疾的、群体性的、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由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诊断。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探讨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探讨
开展 , 加 以调整 。 应
龄范 围可降 至 1 ~3 8 o岁 , 因为农 村地 区大 多 数 一到 法定 婚
姻年 龄后就结婚 生育 , 少有超 过 3 很 O岁 后 才 生 育 的 . 种 对 接 象 减少 后 , 可保 证工 作质 量 , 可 减少 财力 、 力 的 浪费 。 既 又 物 ② 利 用 围产 期 保 健 , 展 破 类 接 种 。③ 在 儿 童 完 成 百 白破 三 开 针 基 础 免 疫 和 7岁 破 类 加 强 接 种 后 , 考 虑 在 中 学 高 年 级 女 可 生中进行破类接 种 。 办理 结婚证或 婚姻体 检时开 展破类接 ④ 种 。 把 育 龄 妇 女 破 类 免 疫 接 种 工 作 同 儿 童 常 规 免疫 同 步 进 ⑤ 行 。⑥对有新破 病例的地 区开展破 类查漏 补种工作 。 2 4 大力 开展 健康教育 , 泛 宣传科 普 知识 . 广 采 取 多 种 形 式 广泛开 展 消除新破 的 宣传教 育工 作 , 消 除新 破 的 目的 、 把 意 义 、 法 和 破 类 接 种 后 可 能 出 现 的 反 应 , 被 接 种 者 讲 清 方 向
中图分类号 : 2 .3 R7 2 1 3
新 生 儿 破 伤 风 ( 下 简 称 新 破 ) 由破 伤 风 芽 孢 杆 菌 引 以 是 起的死 亡率很 高的疾病 。 感染途径 是通过不 洁接生及护理 其 方 法 , 过 新 生 儿 脐 带 感 染 破 伤 风 芽 孢 杆 菌 而 引 起 新 生 儿 发 通
责制 , 到县 、 、 层层 有人抓 , 层有 人管 。 做 乡 村 层
病。 估计每年 全世界 有 7 . 万新 生儿死于破伤 风 , 87 我国 约有
9万 。1 8 世 界 卫 生 大 会 通 过 了全 球 在 1 9 年 消 除 新 破 9 6年 95

破伤风——国家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6

破伤风——国家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6

破伤风——国家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病6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引起的创伤感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

下面主要以新生儿破伤风为主来介绍。

一、流行病学有不洁接生史,用末消毒的工具对新生儿进行断脐,或有用未经消毒的物品包扎、涂抹新生儿脐带史。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局部局部外伤未经消毒处理史。

二、易感者破伤风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人体,感染方式包括脐带感染和创伤感染两种。

几乎人人都是易感者。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为3天至14天,以4天至7天发病多见,破伤风临床症状以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特点,包括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严重者出现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暂停而死亡。

一般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在婴儿出生后2天至28天。

起病初期患儿器闹,烦躁不安,吮乳困难,继而面部肌肉抽动,呈苦笑面容,逐渐发展为牙关紧闭,发病1至天内即出现抽搐,四肢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

一般无发热或只有低热。

轻微刺激,如声、光、轻触、饮水等常诱发痉挛发作。

四、疫苗简介接种百白破疫苗是预防儿童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有效措施。

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杆菌有效组分、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吸附在氢氧化铝佐剂上的联合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5剂次,其中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DTaP,6周岁接种1剂DT。

2.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二)其他事项1.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DTaP接种。

2.根据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月龄-5周岁使用DTaP,6-11周岁使用儿童型DT。

(三)补种原则1.3月龄-5周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不小于2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不小于6个月。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感染。

是以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一、病因破伤风杆菌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但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木刺或锈钉刺伤等,一旦形成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均可能引起破伤风。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平均为7~8日,最短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症状:全身乏力、头晕、多汗、咀嚼无力、烦躁不安等。

以张口不便为特点。

常持续12~24小时。

3.典型症状:在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起始表现为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时可出现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肌和四肢痉挛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呼吸肌群痉挛可导致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4.其他症状少数病人仅有局部肌肉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以后逐渐消退。

新生儿破伤风,因其肌肉纤弱而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不能啼哭和吸吮乳汁、活动少、呼吸弱甚至呼吸困难。

三、辅助检查伤口渗出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破伤风杆菌。

四、治疗原则1.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2.中和游离毒素: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若破伤风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起效,故应尽早使用。

用药前应作过敏试验。

②深部肌内注射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一次,早期应用有效。

3.控制并解除痉挛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病人镇静,减少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而控制并解除痉挛。

包括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根据病情交替使用镇静及解痉药物。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PPT课件
境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 保持伤口干燥:注意预防儿童的皮
肤受到伤口或破损,保持伤口干燥,避 免细菌滋生。
病症识别
病症识别
早期症状: - 疲倦和不安:新生儿破伤
风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异常的 疲倦以及长时间的持续性哭泣 。
- 吮吸困难:新生儿可能出 现吮吸困难和喂养问题。
- 关节僵硬:新生儿的肌肉 和关节可能护理PPT课 件
目录 注意事项 病症识别 紧急处理措施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儿童破伤风概述: - 破伤风是由产生破伤风梭
菌毒素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 感染病。
-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儿童出 生后28天内感染破伤风的一种 情况。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 接种破伤风疫苗:婴儿应按计划接
种破伤风疫苗,以提供免疫保护。 - 维持清洁环境:保持婴儿周围的环
紧急处理措施
治疗措施:医生将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来 控制感染。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病症识别
基本护理技巧: -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
,并及时就医。 - 保持温暖:确保新生儿保持温暖,
避免低温引发并发症。 - 提供舒适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
适的环境,帮助新生儿放松身心。
紧急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措施
送医就诊:一旦怀疑婴儿患上 破伤风,立即送医就诊。 确保呼吸道通畅:尽快确保新 生儿呼吸通畅,采取相应的呼 吸支持措施。

破伤风

破伤风
C.L. Thwaitesa.Tetanus.Current Anaesthesia & Critical Care (2005) 16, 50–57
五、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定期接种破伤风类毒素1ml/头, 皮下注射,免疫期为一年,第二年再接一次 ,免疫期可达四年。
UK Department of Health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wounds to prevent tetanus
一、流行病学及流行史
(一)流行状况
全世界都有发生,各年龄均易感,但在气候温暖潮湿、土壤富有有机 物质的人口稠密的地区最常发生。
全世界每年发病数约100万。 2003年我国因NNT死亡398例,是继狂犬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后
死亡数居第4位的传染病。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cidence was 36–48 cases per year. This rate has
强 心 ( 强 尔 心 ) , 解 酸 ( NaHCO3 ) , 利 尿 (乌洛托品),防并发症(PG、SM),补液 (葡萄糖、VitC、VitB1)等。
Flow diagram showing the management of tetanus. 1—limited evidence; 2—some evidence; 3—good evidence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
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 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 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有哪些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通常与接生时的卫生条件有较大关联,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接生时没有严格对分娩器材进行消毒,使宝宝的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

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1、传染源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是本病传染源。

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

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

2、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

其感染方式主要有:(1)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

(2)脐带感染: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不洁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

(3)其它感染: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不会造成人群传播,病儿恢复后也不能产生病后免疫力。

4、流行特征遍及全球,多呈散发;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且病死率高。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 咀嚼肌痉挛所致)。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

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

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

有一组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 4/20 ),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