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史实。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本课纪录了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和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社会局势和重大事件。
前接夏商西周的社会体制,后引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状况,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建立全局的观念,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知识。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本课讲述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
“战国七雄”讲述了“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各国之间时而合众,时而连横,几经反复,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三学情分析1、我校的初一的学生三分之二来自附近的农村学校,相关的历史知识掌握的不是很丰富,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降低了本科的难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巩固。
但学生对成语故事很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
2、本课国名多,人物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重点强调,关注。
3、初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各种事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欲望。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喜欢了解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典故。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有所收获并有机会当众展示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和信心,进而对学习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
然而,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讲解。
四、教学设计理念《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因此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上完成“自学导航”自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搜索相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认识,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案-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历史教案-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案主题: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春秋时期的五霸和战国时期的七雄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掌握五霸和七雄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的历史事件;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春秋时期的五霸:齐、晋、楚、燕、韩;2. 战国时期的七雄:秦、齐、楚、赵、魏、韩、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步:介绍春秋五霸(15分钟)1. 讲解五霸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着重介绍每个霸主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军事发展。
第三步:介绍战国七雄(15分钟)1. 讲解七雄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着重介绍每个七雄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军事发展。
第四步:讨论和思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第五步:总结(5分钟)教师对五霸和七雄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方式和方法: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讲解: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和图表的展示,生动地介绍五霸和七雄的历史事件和发展;3.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4. 总结: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 图片和地图:展示五霸和七雄的地理分布和历史事件;2. 文章和故事:讲解五霸和七雄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2. 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和考试。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五霸和七雄的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2. 学生可以进行文化创作,如写作、绘画等,展示对五霸和七雄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反思:对于这个教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视频、音频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案新人教版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课时1
教学目标:了解周朝的历史分期、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掌握齐桓公得以称霸的原因,了解晋楚争霸、晋分三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教学重点:齐桓公、晋文公得以称霸的原因,战国七雄以及战国时发生的重要 战役
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C.韩和齐D.秦和赵
4、既 是春秋五霸的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楚国②晋国③齐国④吴国⑤燕国⑥韩国
A.①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D.④⑤
5、下列战 役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①涿鹿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⑤城濮之战
A.①③④⑤B.②③④
C.①②③D.④⑤
邲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拓展迁移
反馈练习
1、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的主要原因是()
A.晋文公有作为B.在城濮之战中 取胜
C.训练军队D.整顿内政,发展生产
2、战 国之初,晋国分裂为()
A.赵、魏、韩B.魏、齐、赵
C.楚、齐、燕D.秦飞韩、楚
3、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南和最北的是()
A.秦 和齐B.楚和燕
教学方法:自习填空、材料分析、图片分析法、____,合称东周。
2、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3、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他任用________为相发展生产。
4、晋文 公是春秋时期的另一位霸主,他60多岁做国君后,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使晋成为北方的强国,使他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________。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第3课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和时间;能够讲述“问鼎中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成语故事;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找出主要诸侯国家的地理位置。
2.过程方法与能力以小组的形式,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以“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个霸主”为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论据进行思考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征战的作用,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丰富、生动的历史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管仲改革”、“胡服骑射”、“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中认识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对国家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树立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讲解一系列的争霸战争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二、教学要点重点:结合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知道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重要的历史人物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以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争霸混战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历史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老马识途”的故事吗?哪位同学愿意上台讲述?(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成语,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什么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段历史。
(板书课题)讲解新课:一、春秋争霸(1)齐桓公称霸到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礼乐征伐由天子出”转向“礼乐征伐由诸侯出”的趋势,周天子越来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了,于是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脑地位。
同学们,假若你是齐国的国君,要想成为第一个霸主,需要做什么工作?为什么?(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从齐国的地理位置临海国、资源、人才的状况,讨论齐国发展经济的优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立意:本课教学中依托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战国时期合纵联横的斗争策略等基本史实,以大国争霸为教学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的前提)、诸侯争霸(代表国家和过程)、民众苦难但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大国争霸的后果),并由此感悟成为一个强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教学目标:1.说出东周的基本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2.通过阅读教材初步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基本原因。
3.通过观看历史图画来叙述晋楚两国争霸的史实。
4.观察历史地图说出战国的位置,分析他们之间如何进行斗争。
5.总结本课内容,阅读史料分析大国争霸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感悟成为一个强国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齐桓公首先称霸、晋楚争霸、合纵连横教学难点:大国争霸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在大国争霸中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
教法学法:根据初一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以及史料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性地设计以讲故事、读史料、解问题、重思辨为主要手段的“神入历史”式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从提高教学有效性出发,整合文字、图画、音乐、视频、动态地图等多种资源的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一、一个霸主竟起的时代二、三例争霸称雄的斗争1.尊王攘夷——齐桓首霸2.退避三舍——晋楚争霸3.合纵连横——七国争雄三、两点争霸的理性思考1.何以称霸: 国家实力、战争策略、外交关系2.历史影响:国家日渐统一人民承受苦难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播放《东周列国志》视频剪辑(《东周列国志》电视剧的经典镜头及东周大事年表)。
教师讲述:金戈铁马的战争画面把我们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电视剧反应的是不是历史的真实,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将会对这些问题有所解答。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从公元前770—前476年属于春秋时期,从公元前475—前221年属于战国时期。
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7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七年级历史教案)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成语、讲有关争霸的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立志、勤奋、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分析争霸斗争的胜负因素。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复习提问: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斗争成为时代特征。
一、齐桓公称霸: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提问: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回答,帮助理解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就可以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诸侯国榨取财物。
所以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知道另一种说法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
指导学生观察《春秋形势图》,提出问题:你认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指导学生回答问题。
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七年级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案+导学案)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
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历史上大国之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就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了解不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只有革故鼎新者才能富国强兵。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努力改革,弱国可变为强国;因循守旧,强国也可能会沦为弱国,认识到要兴国必须先兴人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东周以前的夏、商、西周,都是通过开国君王造就的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建立的,但东周是通过王族宗室把都城东迁洛邑之后开始其历史的。
表面看似平淡,但在历史上,这就是王朝建立的一种新形式。
由此导入新课。
2.本课教学中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较多,又是以战争类型的知识为多数。
为避免混淆,注意分成春秋和战国两段,然后按战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介绍,注重把战争史实和流传下来的成语故事相结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课文中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实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招贤纳士、宽容大度的齐桓公,一言九鼎、为人诚信的晋文公,坚忍不拔、卧薪尝胆的勾践等政治家的胸襟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坎坷、失败、成功的价值观。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战争会给社会带来动乱,给人类带来灾难。
培养学生反对侵略战争,追求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齐桓公争霸;2.晋文公争霸;3.秦国的崛起和东进。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影响的异同;2.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一)关于东周1.东周开始的标志: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3.关于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引导学生阅读导入部分了解。
关于“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教学设计示例(二)

关于“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通过收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资料,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成语,讲有关争霸的成语典故,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根据历史成语典故资料,指导学生绘制历史连环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和绘制有关成语典故的资料,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并针对这一时期地成语都有一个认识,能将所学知识引申至课堂之外;通过分析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明白国家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离不开人才的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课内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第一,指导学生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具体的地理位置。
第二,争霸斗争的史实具有较大的趣味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开搜集成语典故资料比赛,并就其中绘制连环画,拓展学生视野,较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争霸胜负因素。
通过具体材料或成语典故介绍诸侯称霸的条件,并由此体现出各位霸主的人格魅力在称霸斗争中地重要作用,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在春秋战国时期,面对频繁而又惊心动魄的斗争,要想取胜并非易事,胜利是多种因素合力地结果。
请同学对此要有个全面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和网站,请同学查阅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有很多,将你了解地,以及在书目或网站中查找到的记总一下,一共有多少个?(在班上将同学查找的数目统计一下)请查找的最多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一下他所查到的内容,并请其他同学看后,给他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历史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
七雄》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History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ubject,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moral beliefs.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
设计(教案文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周朝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并能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3.通过各国称霸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改革才能富国强兵。
重难点:
重点:齐桓公、晋文公称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一、春秋五霸
1.春秋诸侯争霸的背景。
提问:春秋争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
设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先组内发表意见后在班上交流。
(课件展示答案)
过渡:春秋时期历时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2春秋五霸:
提问:春秋五霸指哪些?各自的位置?(课件展示春秋形势图)学生:观察形势图,掌握好两种说法的五霸名称,介绍春秋大国位置,画出方位示意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逐渐树立起空间概念。
充分发挥地图辅助文字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掌握的准确性,不断地重复,尝试回忆加深记忆。
便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弥
补。
3.齐桓公争霸:
原因:
教师:分析设计如下的思考题:
1.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
2.采取了哪些有利的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叙述改革措施,评说管仲改革的作用。
(将归纳要点课件展示一下)
标志:指出葵丘会盟的时间、盛况、意义
设计思考题: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有什么联系?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的思想.
4、晋楚争霸
(1)、晋文公改革
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学生阅读教教材进行回答。
学生讨论:“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
共同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书、总结思考,明白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做到史论结合,有利于历史知识的掌握。
(2)城濮之战:
提问: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晋国为何会以少胜多?(展示课件)
学生:介绍城濮之战情况。
展开讨论作用。
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
提问: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为进)
提问:“退避三舍”的作用?
1.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
2.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设计意图:分析史实,学习古人诚信的态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3)楚庄王称霸
学生:讲述“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的故事。
了解历史事
件的前因后果。
提问:在哪次战役后,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5.吴越争霸:投影《卧薪尝胆》图
学生:观察此图,讲述卧薪尝胆故事,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学习他们的志向毅力。
小结:
a.知识点展示。
b.讨论: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课件展示:归纳要点)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
(革新)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
(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
(毅力志向)
2.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重用人才;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过渡: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呈现天下大乱的形势。
这期间,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先后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这七个大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一面在本国实行变法改革以图强,一面相互混战,侵伐小国,互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历史上称这七个大国为“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
1.提问:七国的形成有哪两类情况?(学生阅读并进行分类)
2.学生读图:利用顺口溜掌握七国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3.利用课件和小字介绍了解当时的三次战役的双方和影响。
4. 由课本44页的说一说引出“合纵和连横”
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
“合
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
“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
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