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法
太极养生八法

太极养生八法太极拳运动以其悠久的中庸思想文化为基础,融合宁静修身的心理精神追求,在中轻度的运动锻炼中逐步达到豁达的平和心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延缓心血管系统的衰竭,从而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
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太极养生八法。
供您阅读!太极养生八法第一法:忌凉法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看病”。
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
而停动之后,切忌受凉。
热身突然受凉,身体生病。
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遇凉水、摸凉处(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功夫退尽而成疾病。
所以练功人首先忌凉而知保暖才行。
太极养生八法第二法:解疲法练功之后,身体若出现疲累现象,用打拍身体穴位方法可以解除。
一是拍打双肩井穴。
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双手交叉同时进行,各三十六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
双掌以掌根部同时砍打双腿三里穴三十六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
右手掌拍打左足心三十六次,左手掌拍打右足心三十六次。
以上三法行持后,全身轻松,既解去一身疲累,又可健康长寿。
太极养生八法第三法:保肾法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
壮阳保肾方法是多种的,现讲两种方法如下。
一是洗足法: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十分钟左右, 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三十六次。
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点左同样。
二是搓肾俞穴。
此穴在腰眼部位。
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
双手掌五指合拢,抵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
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八十一次,一上一下为一次。
天天坚持以上三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太极养生八法第四法:排毒法习武人日久身体内会积些毒素、毒气与浊气,应及时排出体外,以达到排浊留清、身心健康之目的。
其法是:每天练功之后,应静坐下来,面对正南,全身放松,高度入静,双腿盘坐,左腿在外,右腿在里。
双手放在双膝上,手心向下,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呼吸自然,排除杂念,静坐十分钟左右,三十分钟更好。
太极养生八法

太极养生八法第一法:忌凉法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看病”。
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
而停动之后,切忌受凉。
热身突然受凉,身体生病。
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遇凉水、摸凉处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功夫退尽而成疾病。
所以练功人首先忌凉而知保暖才行。
第二法:解疲法练功之后,身体若出现疲累现象,用打拍身体穴位方法可以解除。
一是拍打双肩井穴。
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双手交叉同时进行,各三十六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
双掌以掌根部同时砍打双腿三里穴三十六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
右手掌拍打左足心三十六次,左手掌拍打右足心三十六次。
以上三法行持后,全身轻松,既解去一身疲累,又可健康长寿。
第三法:保肾法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
壮阳保肾方法是多种的,现讲两种方法如下。
一是洗足法: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十分钟左右,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三十六次。
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点左同样。
二是搓肾俞穴。
此穴在腰眼部位。
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
双手掌五指合拢,抵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
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八十一次,一上一下为一次。
天天坚持以上三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第四法:排毒法习武人日久身体内会积些毒素、毒气与浊气,应及时排出体外,以达到排浊留清、身心健康之目的。
其法是:每天练功之后,应静坐下来,面对正南,全身放松,高度入静,双腿盘坐,左腿在外,右腿在里。
双手放在双膝上,手心向下,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呼吸自然,排除杂念,静坐十分钟左右,三十分钟更好。
然后,双目睁开,双腿伸开,双手心向上,放在双膝上。
双眼视双足尖,舌尖放下来,以意排浊,心想体内的毒气、病气、浊气从我双脚心流出去。
意守涌泉穴五至十分钟,体内病浊毒气即可排尽。
收功时,双手可以捂在脸上,上下搓动,或以双手拍打全身各部位,然后收式收功。
八法五步口诀

太极精要八法五步:八法就是八种技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五步:前进、
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这些都是在学太极拳过程中需要反复记忆消化的。
现在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五个派系不过,殊途同归,其太极
精要都离不开八法五步。
八法如下:棚,用于主动进攻。
其招式后手五指附在前手腕内,用于两臂撑圆助力。
捋,两
掌以感觉探知对方虚实,因势利导化开对方进攻。
挤,捋开对方门户后用挤来进攻。
按、採、挒、肘、靠都是进攻的手段,充分身体的各个部位击打对方。
五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配合太极的进攻要靠步法的辗转腾挪,这些步法同
太极一样也是讲究混元如意,如此才能大成。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八法五步点评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下面是我对太极拳八法五步的点评: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其中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招式;五步指的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步法。
这八法五步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必修课。
在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八法五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八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其次,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
最后,通过练习八法五步,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虽然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技法,但其实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够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精髓。
因此,建议初学者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练习,以确保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练习八法五步,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精髓,从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因此,建议初学者要重视八法五步的学习和实践。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搠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搠要撑”,《十八在诀》:“搠在两臂”,《十三行功诀》 :“搠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搠的对应窍位为会阴穴,属肾经。太极拳走架子及推手与技击,无时无 刻不可离开此劲。搠劲产生于气劲,使周身气满而圆活顺畅,则如同充气之橡皮轮,既有防御之能,亦有反动力之 弹性在,则攻防两宜,粘走相随,运、接、蓄、发都能顺遂如意。搠犹如一道防线,进可攻,攻中有守,退可防, 而退中有攻,并可借以探听对方之虚实,借以化人发人。搠劲之用,非用手臂,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方能奏效。 搠之用有单臂搠、双臂搠之分;搠之地点,以人之关节或拗处为好。搠之先,可先用弓I劲往后向下微诱,使其劲出 而显出焦点,再借其劲而搠发,则成功无疑。发搠劲,眼睛亦须专注,否则不能克敌。
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 西、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 ,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8、靠劲
靠,是肩、背等部位在任何角度下向对方所发出的劲,一般以肩为主。人身的对应窍位是玉枕穴,属胆经。靠 多用
于比肘离人更近的时候,其势又比肘更猛。如善用靠,则身矮力小之人,可胜身高力大之人。靠为击人之第三 道防线。靠多用于己肘被闭而不能发劲之时。用靠,必须顶悬身正,肩与胯合,用腰腿劲加上意气靠击之。用靠劲 ,先要化得合法,靠时要快,劲要整,目标要明确。靠之种类较多,在上为肩靠,在下为膝靠,迎面为腹靠,转身 则为背折靠,皆以腰胯为发动之轴心。如以肩靠人,须顺步插入其裆内,斜而向下靠,不可平行而出,否则难奏效 。另外,还要注意防护己之面部及臂部,必须以另一手置于用靠之手臂肘弯处,则上可护面,下可防撅用靠之手臂 ,比较安全。拳式中有提手上势转白鹤亮翅时左转上步斜靠、斜飞式之七寸靠、云手之横靠等。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挒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挒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集中体现在揽雀尾式中。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卦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覆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挒与坤、捋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上丹田位于两眼两眉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相交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当中的会阴穴。
太极八法的用法

太极八法的用法
太极八法是指太极拳中的八个基本动作和原则,它们是:
1. 掤 (Peng):防守的推离动作,以手臂向前推出,形成一个无形的屏障。
2. 捋 (Lu):旋转的手和前臂向内螺旋,用于防守和发力。
3. 挤 (Ji):在捋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对方,用于配合攻击。
4. 按 (An):用手掌或手指向下按压对方,用于制止对方的攻击,或将对方推倒。
5. 採 (Cai):以手臂向内侧拨开对方的攻击,用于概括对方的
势力。
6. 连 (Lie):用于连续攻击对方,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进退来实现。
7. 还(Zhou):按动对方的手臂,制造出对方失去平衡的机会,进行攻击。
8. 随 (Sui):灵活地随着对方的动作进行反应,保持连贯的动
作和力量。
太极八法的用法是通过不同的动作和原则,实现防守和攻击,同时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这些动作和原则在太极拳练习中被反复运用,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战斗力。
太极八法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理平衡。
太极八法

“四击”——踢打摔拿。
“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
“十二形”——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入鹊,站如松,立入鸡,转入轮,折入弓,快如风,缓入鹰,轻如叶,重如铁。
太极八法即太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杨澄甫先生口述的太极拳十要领:1 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
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
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
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 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4 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5 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
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6 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
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
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八法
一、八法的意义:
太极八法是本于阴阳学说中的八卦,讲的是内劲性质及变化,八卦本身并不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八法也不是那一种可以对付哪一种,之所以可以相互制约,是因为方位的改变导致了效果的不同,当然也会有人从哲学的角度赋予八法内在的含义,但那都只是一个方面,八法最本质的含义是根于八卦的方位变化
二、八法的实际用法:
1、棚:棚劲是天,是太极八法里面最重要的劲,与按(地)劲相对,天地可以花生万物,拳谱里面说“棚按象乾坤,捋挤似离坎。
掤劲含刚健,乘龙欲上天。
按顺坤柔德,从人自不难。
捋是刚中柔,顾后更防前。
挤乃柔中刚,发劲莫迟缓。
知此四正方,不外太极拳”
2、捋:捋劲说的是要顺应事物的本性,像引导水一样,但又不单纯的依从于事物,要加上自己的意识,使其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3、挤:挤就是拥挤的“挤”,是拥出的意思,表现在劲力是对侧壁产生效果,判断一个劲力是不是挤劲,就看有没有这方面的作用,这一点和肘是很容易混淆的,但肘是不具备这样的性质的。
很多东西都来源于生活,太极拳也不例外,生活中有很多挤劲方面的例子,比如挤公交车,两个人夹在那里,我从中间挤出来,所以挤有两方面要注意的,一要守好自己的本位,不能因为挤别人而迷失了自己,而要对侧面发生作用。
4、按:按劲是地,与棚劲相对,按劲是在棚劲的基础,去做一件事情,至于做的是什么,那才是按劲的本质,所以说按劲是顺应和辅助棚劲的,它们在一起共同完成了“劲”的使命,至于其它六种劲,都跟这两种劲有内在的联系,也可以说是这两种劲衍生出来的六种形式。
5、采:许多人采和捋分不清,实际上没那么难的,“采”就是采摘的意思,“采花”、“采茶”
“采果实”,所以说“采”的本质就是使事物与其的本体相分离,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说我拽着你的头发你跟我过来,这个叫捋,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要是我一使劲,你的头发被我拽断了,这个就叫采
6、列:平时你在走路的时候,遇到了别人站在路的中间,你想过去,随口说了声,你给我“列”开,这个就叫列,下象棋的时候,有一招叫“列手炮”,就是类似的作用,“以车保马,以炮打车”,则对方的车自然要列开。
其实列还有一方面的意思,拳谱说“挒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这个比
分就打的很好,把列劲比作旋转的轮子,你在上面丢个东西,自然要被它抛出,这在物理学里面叫“惯性”,物体会沿着切线被抛出的
7、肘:肘是人体上肢的中点,太极
拳守中庸之道,把肘劲列出来,不是没有道理的,另外,肘的打击力很大,拳谚说“宁挨十拳,不挨一肘”,说明守中发出的这种不偏不依的劲力是非常浑厚的
8、靠:靠用的是肩膀和胸部,这种劲来自于身体,因为它靠近人体的根部,太极拳是内在的拳术,练的就是返璞归真,肘和靠一起,反映了太极拳这方面的意思,所以只能说肘靠是太极拳劲力的一种体现,多不从方位上来解释,说到方位,前面几种劲有明显的方向,可是肘靠似乎不太注重这个,而更重要的是,劲力跟人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肘是手和肩中间的关节,肩的移动范围比较小,这样从关节上、从功能上,来拉近太极拳和人体的关系
三、八法的技击运用:
1、棚破按
2、捋破棚
3、挤破捋
4、按破挤
5、采破靠
6、列破采
7、肘破列
8、靠破肘
四、八法在应用中的变化:
1、棚:拳谱里面说棚劲是天,可以说棚是太极拳里面最重要的劲,棚劲永远都不能丢,无论盘架还是推手,每一法都要暗含棚劲,至于用时棚当然也有自己的动作,此为外形,太极拳是形劲结合的东西,棚劲也可以伤人的,一般用来破按和摧毁敌人的重心
2、拳谱里面说,“采列是捋的变化,肘靠是按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上讲,能
用捋的地方可以用采列,能用按的地方也可以用肘靠,反过来讲,能用采列的地方当然也可以用捋,能用肘靠的地方也可以用按,这样每一法就有三种变化,三三得出九种变化。
3、孙子兵法说“奇正相生”,八法棚捋挤按是“正”,采列肘靠是“奇”,在用的时候不要拘泥于形式,注意奇正之间的互化。
八法就是一种变化,八也只是一个数目,但“千变不离其宗,万化不离其用”,不论怎么变怎么化,都离不了事物的本元,亦即变时化际所依凭的作用,比如:你按,我可以棚,可以采,可以列,但严格来讲,采和列是破不了按的,因为角度偏差太大,没有顺应力的本性,所以你可以说“可以用采或用列”,而不可以说“采或列可以破按”,还可以告诉你,无论是采还是列,都是在棚劲的基础上,去转动(或者叫“棚转”),所以说,“八法里面其实就只有一种劲,就是‘棚’,‘按’则是‘变化’或‘转动’,这样棚按向合,生出了其他六种劲,这就跟“棚是天,按是地,天地相合,化生万物”是一样的,“棚是实,按是虚,虚实相生幻化无穷”,也是这样的意思”,所以说,“按总是在棚的基础上形成变化,棚也总要在按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也好比易经里面说的,“大哉坤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地的作用总是顺应天
命,辅助天完成天的功能,事成之后又不以功自居,这就是坤的美德,亦即按的作用,如果单纯的认为按是向前用力,是不合乎太极的,太极是一种辩证,是一种阴阳哲学,与中国的传统处处相合,不能太看重与数目,也不能被形式所惑,有形的东西总是被无形的东西攻击,无形的东西也会被有形的东西拖累,看清了,才发现,美好只存在于二者之间,真理也不能有一种体现,太极研究的就是这个东西,用一个词就是“感受”,所以啊,多用眼观察,多用心体悟,不要有太多的埋怨,不要太多的相信他人,不要过多的崇拜太极,人最主要的还是看清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
太极拳推手,散手常用的破采之法,大体上可归为以下几种。
1 缠绕反采,对方想采我肢体某一活节,我通过上肢【或下肢】的旋转缠绕,斜闪,柔化等方法解脱,并反采对方,或借力发放。
2 格出,勒入,在对方已采而未采实之前,我可用顺势格出或勒入手法开扣脱拷,所谓顺势必须从对方用采的一手腕根部位入手格,勒,而不可从对方手背的虎口上硬格硬勒,因为这虎口就像个马蹄扣一样,从腕根一侧入手,就能轻巧地使之开扣,反之,从手背一侧入手施加压力,那就相反地使之越扣越紧了,所谓格出,勒入,是以我开扣一手的方向来区分的,格,勒两者除出入方向相反外,其基本方法并无不同,这是一种以我双手破对方单手的方法,在开扣时要两手同时平行而逆向用劲,而不只是一手用劲,并且要依靠腰腿之劲,开扣一般以拳眼,拳轮,掌背虎口或掌缘小鱼际等处着力,如肘底看锤,六封四闭,穿掌等招,都含有这
类解脱法。
3 转腕翻掌,一名腕中翻。
这里不是专指一式,而泛指这一类的解脱法,如我腕部被采,我即将被采之腕,向其拇指一侧拧裹或钻翻,因为任何人用手擒拿对方,其四指联合力量无不大于拇指,说明拇指一侧是薄弱环节,即使拇指粗大,握力非常,但终究不会比腕节更粗大,所以,用转腕压指的手法即可迫使松扣,同时可借猛然脱扣的余劲,顺势进行反击。
4 以攻破拿,拳谚说,巧拿不如拙打,虽然太极拳推手不准用拳打膝撞,但也可以其他手法。
例如,对方用右手采执我右腕,我即转腕仰掌收收,向右撤步坠身下沉,并扳挽牵引其右手,同时出左手推击其右肘的鹰嘴骨。
只要全身上下动作协调一致,在转腰之际出击,一般是无不应声脱拷的,而且只要用劲轻重相宜,就不至于发生损伤事故,但如对方大力钳制不放,这时更可反采切截沉压其右臂,此法已包含在大捋之中,但切忌猛撅,以免发生伤筋,
脱臼等伤害事故,此外,用挒法破擒拿也是比较得力的。
破采或破拿的方法尚多,但凡太极拳推手,散手之破擒拿,无不应用太极拳法。
由于各家拳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唯有在应用中合乎自练得拳架,方能展己之长,这就涉及到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