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样物质染色液(Bennhold刚果红法)
甲醇刚果红染色

甲醇刚果红染色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淀粉样物质染色
检验原理:
淀粉样物质对刚果红有选择性的亲和力,因此容易着色。
刚果红是一种分子为长线状况的偶氮染料,它以胺基和淀粉样物质的羟基结合,平行的附着在淀粉样物质的纤维上而显红色。
主要成份:
甲醇刚果红染液
碱性酒精分化液
Mayer苏木素
样本要求:
组织片充分固定和脱蜡。
检验方法:
1.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用甲醇刚果红染液染10-20分钟,
3.直接用碱性酒精化液分化数秒
4.水洗5分钟
5.mayer苏木素染细胞核2分钟,水洗5分钟。
6.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检验结果:
淀粉样物质、红细胞、弹力纤染染红色,细胞核呈蓝色,背景淡黄粉色。
注意事项:
1.淀粉与弹力纤维都着染刚果红颜色,二者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别。
2.用碱性酒精分化时要掌握恰当,若分化不足,胶原纤维也可着色,分化过度时淀粉样
蛋白也可脱色。
3.淀粉样物质未染色的蜡片,再存放一年后,将逐渐减弱与归于刚果红结合的能力。
刚果红染色法

3、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这一步所需要的仪器有:无菌培养皿、涂布器、1mL移液管,装有9mL无菌水的20mL大试管,温箱等。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
在500mL三角瓶中装入200mL培养基,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倒平板操作:将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熔化,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无菌的培养皿中倒入15~20mL培养基,凝固后待用。
制备菌悬液:按照本专题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稀释最大倍数至106。
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L,滴加在平板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均匀,在30℃倒置培养,至菌落长出。
每个稀释度下需涂布3个平板,并注意设置对照。
刚果红染色法: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方法一在长出茵落的培养基上,覆盖质量浓度为1 mg/mI。
的CR溶液,10~15 min后,倒去CR溶液,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I。
的NaCI溶液,15 min后倒掉NaCl 溶液,此时,产生纤维素酶的茵落周围将会出现透明圈。
方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10 mg/mI。
的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 mI。
培养基加入1 mI。
的比例加入CR溶液,混匀后倒平板。
等培养基上长出茵落后,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

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
刚果红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生化实验方法,其原理是将刚果红染色剂
加入到样品中,利用其结合纤维蛋白原及淀粉酶等分泌物的特性,使得样
品中特定结构的蛋白质及其他分子发生结合及聚合作用,最终表现为颜色
的变化。
刚果红染色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淀粉样品。
淀粉分子在加入刚果红后,
可与其形成无定形结合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能由β-折叠蛋白构建而成,因此染色后的样品通常会呈现出青蓝色至紫色的特殊颜色。
另外,刚果红
还能够与一些蛋白质如淀粉酶等结合,从而形成聚合物。
此种结合可以被
一些特异性抗体所检测,并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总而言之,刚果红染色法是利用分子结合的原理和分子特异性的相互
作用,观察分子在染色剂作用下的变化,从而确定样品中蛋白质或淀粉等
特定分子的存在,具有比较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效果。
刚果红染色法1

刚果红染色法: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方法一在长出茵落的培养基上,覆盖质量浓度为1 mg/mI。
的CR溶液,10~15 min后,倒去CR溶液,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I。
的NaCI溶液,15 min 后倒掉NaCl溶液,此时,产生纤维素酶的茵落周围将会出现透明圈。
方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10 mg/mI。
的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 mI。
培养基加入1 mI。
的比例加入CR溶液,混匀后倒平板。
等培养基上长出茵落后,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刚果红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上的应用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课本中给出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
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
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维素酶(CMC)活性检验方法1 原理纤维素酶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释放出还原性糖(以葡萄糖计)。
在碱性、煮沸条件下,能与3,5二硝基水杨酸起显色反应,其颜色的深浅与还原糖的含量成正比。
在550nm下测定其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还原糖的量,从而得出纤维素酶的活力。
2 活性单位1g固体酶粉(1 ml液体酶)在50℃±0.5℃ PH5.0条件下,每分钟水解底物产生1μg葡萄糖所需酶液的量定义为一个CMC酶活性单位。
3 仪器与设备3.1 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9721的有关规定)3.2 恒温水浴锅3.3 电热鼓风干燥箱3.4 分析天平(感量0.1mg)3.5 电冰箱3.6 酸度计(精度±0.01pH)3.7 定时钟或秒表4 试剂和溶液(若未特别说明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4.1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5.0)甲液:量去冰醋酸6ml,用水定容至1000ml,配成0.1M醋酸溶液。
肾脏病理染色你知多少?

肾脏病理染色你知多少?
来源:中洪博元熊技术
淀粉样变是特殊蛋白质在细胞外形成具β样折叠结构、不可溶的纤维丝沉积在特定脏器而引起器官功能损害的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起病隐袭,误诊率较高,预后较差。
肾脏是淀粉样变这种全身性疾病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肾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淀粉样变性最可靠的手段之一,阳性率可达85%以上,刚果红染色更成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1.酸化甲醇刚果红染色法
(1)石蜡切片脱蜡入水;
(2)5%高猛酸钾与0.3%硫酸等比例混合滴片3 min,水洗;
(3)1%草酸漂白数秒,水洗;
(4)1%甲醇刚果红染色15 min;
(5)氢氧化钾酒精分化数秒,流水洗2 min×3次;
(6)苏木素浅染;
(7)脱水、透明、封固。
2.酸化 Bennhold's 刚果红染色法
(1~3)方法同酸化甲醇刚果红染色法;
(4)1%刚果红室温30 min,水洗;
(5)饱和碳酸锂15 s;
(6)80%乙醇分化,水洗15 min;
(7)苏木素复染;
(8)脱水、透明、封固。
3.酸化 Alkaland's 刚果红染色法
(1~3)方法同酸化甲醇刚果红染色法;
(4)苏木素 5min,分化,水洗;
(5)0.01%氢氧化钠 20 min;
(6)0.5%碱性刚果红(0.5 g 刚果红 0.2 g氯化钠 80%酒精100 ml使用前加1 ml 1%氢氧化钠)20 min;
(7)无水乙醇3缸每缸洗5次;
(8)脱水、透明、封固。
淀粉样变性

流行病学
遗传性大脑出血性淀粉样变性的发病年龄在20~40岁。
总体来说,各种类型的淀粉样变性以男性发病为多见,不过, Alzheimer病以女性多见。
美国麻省总医院作4000例尸检,有21例诊断为淀粉样变性。 Johns Hopkins医院连续尸检2000例,有79例诊断为淀粉样变性, 其中46例与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关,28例为原发性者,余5例继 发于多发性骨髓瘤。在麻风病院、结核病院等专科医院的尸检 报告中,淀粉样变性的发病率高达50%。在一组400例地中海热 患者的资料中,40%被诊断为淀粉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amyloidosis
别名
amyloid degeneration;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性病;amyloid thesaurismosis;bacony degeneration;cellulose degeneration; chitinous degeneration;gammaloidosis;glassy swelling;hyaloid degeneration;lardaceous degeneration;waxy degeneration;淀 粉贮积病;淀粉样变病;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并发症
1.合并肾性尿崩症、高血钾症、肾功能衰竭。
2.临床上常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呈进行性、顽固性发作。 淀粉样变性所致心力衰竭难以处理,个别患者对洋地黄极度敏 感,以至于发生严重乃至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如若累及传导系 统,则可致传导阻滞、房颤、房扑和室性心律失常等。这常是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的晚期表现,预后极差。 3.合并门脉高压和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及自发性肝脏破裂。此 外,胆囊和胰腺也可有淀粉样物沉积。
概述
【疾病名】淀粉样变性【英文名】AMYLOIDOSIS【缩写】

【疾病名】淀粉样变性【英文名】amyloidosis【缩写】【别名】amyloid degeneration;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性病;amyloid thesaurismosis;bacony degeneration;cellulose degeneration;chitinous degeneration;gammaloidosis;glassy swelling;hyaloid degeneration;lardaceous degeneration;waxy degeneration;淀粉贮积病;淀粉样变病;系统性淀粉样变性【ICD号】E85.9【概述】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AL)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淀粉样物(amyloid)在体内各脏器细胞间的沉积,致使受累脏器功能逐渐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包括一组疾病,消化道是最易被侵袭的脏器之一。
淀粉样物首先由德国学者Sehleiden于1838年发现,1854年著名病理学家Virchow将之作碘试验或碘-硫酸试验,发现其像淀粉呈紫蓝色而命名为淀粉样物。
1842年Rotansky首先描述患者的肝脏、脾脏都有淀粉样物的沉积,并指出可发生于结核、梅毒和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病)等疾病。
Budd认为,所谓淀粉样物实际上是一种蛋白样物质,而Friedreich也认为这是一种蛋白质。
1856年,Wilks报道了第1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1867年Weber报道第1例与多发性骨髓瘤有关的淀粉样变性。
1922年Bennhold介绍用刚果红染色作为诊断性检查,随后就以此作为诊断本病的组织学染色。
【流行病学】一般来说,淀粉样变性起病较晚,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有报道称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32~90岁),仅2%者<40岁,在老年性淀粉样变性患者中,70岁以上老人其心脏和主动脉中淀粉样物沉积分别为37%和50%,而80岁以上者则都有主动脉淀粉样物沉积。
刚果红

用这办法判断酶活力大小的,实际上刚果红是结合到培养基的多糖底物,但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产纤维素酶,能分解这个多糖底物成为寡糖,这样刚果红便不能结合上往了,氯化钠呢即可使结合不牢的刚果红洗往,这样便留下大大小小的透明圈,大的透明圈当然分解纤维素的能便强啦。
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便没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刚果红染色法: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便加入刚果红。
办法一在长出茵落的培养基上,覆盖质量浓度为1 mg/mI。
的CR溶液,10~15 min后,倒往CR 溶液,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I。
的NaCI溶液,15 min后倒掉NaCl溶液,此时,产生纤维素酶的茵落周围将会出现透明圈。
办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10 mg/mI。
的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 mI。
培养基加入1 mI。
的比例加入CR溶液,混匀后倒平板。
等培养基上长出茵落后,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刚果红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上的应用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课本中给出了两种办法。
办法一是传统的办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办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全部含有淀粉类物质,能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响应。
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由于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能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
办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本事,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这个没有方程式,首先这只是个简单的酶促反应,纤维素可以被纤维素酶分解为纤维二糖,再分解为葡萄糖,而纤维素可以和刚果红染液形成红色复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样物质染色液(Bennhold 刚果红法)
简介:
淀粉样物质是一种无固定形状的细胞外嗜酸性物质,可存在于不同的组织、器官,导致的疾病称为淀粉样变。
淀粉样物质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该蛋白大部分排列成反向的β-折叠层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下淀粉样物质呈原纤维排列,病例材料中为大量细胞外的不分支的细丝,大多随机排列。
用于识别淀粉样物质的组织学方法有甲紫染色、刚果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等。
目前研究发现传统的甲紫染色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经典的而且有效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1922年Bennhold 发现了刚果红可以用于活体内淀粉样物质的鉴别,并应用到组织切片。
Leagene 淀粉样物质染色液(Bennhold 刚果红法)主要由刚果红染色液、苏木素染色液等组成。
其染色原理在于淀粉样物质对刚果红比其他的组织结构具有更大的亲和力,其羟基与刚果红的氨基结合,从而使淀粉样物质染成红色。
该染色法性能稳定,是非常经典的淀粉样物质染色的方法。
组成:
自备材料:
1、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
2、蒸馏水
3、系列乙醇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常规固定,常采用中性福尔马林,常规脱水包埋。
2、切片厚度,常规脱蜡至水。
3、入Bennhold 苏木素,浸染。
4、酸性乙醇分化,立即入水终止分化,水洗后镜下控制至恰当程度。
编号 名称
DG0021 5×50ml Storage 试剂(A): Bennhold 苏木素染色液 50ml RT 避光 试剂(B): 酸性乙醇分化液 50ml RT 试剂(C): Scott 蓝化液 50ml RT 试剂(D): 刚果红染色液 50ml
RT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5、自来水冲洗。
6、入Scott蓝化液返蓝。
7、自来水冲洗。
8、入刚果红染色液,浸染。
9、Bennhold分化液迅速分化。
10、放入新配制的乙醇分化至红色不褪为止。
11、自来水冲洗。
12、逐级常规乙醇脱水。
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
淀粉样物质红色
细胞核蓝色
注: 在偏光显微镜下,淀粉样物质呈黄绿色的双折光。
注意事项:
1、切片脱蜡应尽量干净,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2、酸性乙醇分化液应密闭保存,一旦开启尽快用完。
3、刚果红染色液染色时尽量采用浸染,如果滴染,应置于湿盒防止溶液挥发。
4、Bennhold分化液分化步骤很重要,应随时注意分化程度,至无多余染料流下为止。
分化
时间较短,胶原纤维也被染成红色;分化过度,淀粉样物质也被脱色。
如果脱色过度,可以将切片清洗后重新用刚果红染色液浸染。
5、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
DG0005 糖原PAS染色液
DL0011 改良油红O染色液
IH0303 改良柠檬酸钠抗原修复液(50×)
PE0103 Acr-Bis(30%,29:1)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