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二八年级科学下册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二)

9.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 B ) 的是---------------------(
A.胸廓扩大一肺扩张一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一 气体进入肺 B .胸廓扩大 — 肺扩张一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 气体进入肺
C. 胸廓扩大一肺缩小一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 气体进入肺
D. 胸廓扩大一肺缩小一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一 气体进入肺
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和人,也要呼吸,吸 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吸收氧气
放出二氧化碳
2、观察塑料袋内壁发生的现象。把夹子移去,让塑料 3 1、另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 、按图2-42所示,把吸干外表水的豆芽装入塑料袋 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打 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 中,用夹子夹住橡皮管,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 开塑料袋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的变化。 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 放置一个晚上。
1、下列一些关于植物的具体措施,请你分析 这样做的道理。
1)夏天人们经赏常用冰箱贮藏水果来达到保 鲜的效果,请你分析其中的道理。 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2)为什么小麦要晒干了贮存?
晒干了后,小麦体内水份减少,呼吸作用减弱。 3)贮存种子时,人们会向种子库内输入适 量的二氧化碳,这是为什么? 输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抑制呼吸作用。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第二课时)
开始时
5cm
5cm
10分钟后
2cm
4.9cm
试管B的设置有
的作用.
1、测量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指标与橡皮塞的距 离分别为 和 ,10分钟后测量其距离分别为 和 。 2、分析:10分钟后试管A中,指标的位置改变是因 为 。 试管 开始时距离 10分钟后距离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2)

6.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 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 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D )
A.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巩固训练 1
某同学为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足以
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 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一段时间后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上升 发现装置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 U 形管内的液面 A 处________( 填 “上升” 或 “下降” , 木条熄灭 下降 下同),B 处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 。 二氧化碳 氧气 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________( 填气体名称,下同),产生____________ 。
3. (2018•自贡)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C ) A. 有机物分解,储存能量 B. 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C. 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D. 有机物合成,释放能量
4. 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和条件分别是( D ) A. 绿色部位、有光照 B. 植物体有生命的部分、有光照 C. 绿色部位、任何时候 D. 植物体有生命的部分、任何时候 5. 右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 a 为红墨水珠,b 中装有 NaOH 溶液。随 着动物呼吸的进行,试推测玻璃管中的红墨水珠的移动方向是( A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先向右再向左移动 D. 先向左再向右移动
第3 章 空气与生命
呼吸作用试题及答案

呼吸作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哪个部位?A. 细胞核B. 线粒体C. 细胞膜D. 细胞壁答案:B2. 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是什么?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D. 葡萄糖答案:B3. 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哪里?A. 细胞质基质B. 线粒体基质C. 线粒体内膜D. 细胞核答案:A4. 呼吸作用中,NADH和FADH2的作用是什么?A. 作为酶B. 作为底物C. 作为电子受体D. 作为能量储存答案:C二、填空题1. 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2. 呼吸作用中,每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________个ATP。
答案:30-38三、简答题1. 简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答案: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气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同时释放能量。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同时产生少量ATP和NADH。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更多的NADH和FADH2。
最后,NADH和FADH2在电子传递链中释放电子,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大量的ATP。
2. 呼吸作用在生物体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它不仅为细胞提供能量,支持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还为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维持体温和免疫反应等提供必要的能量。
此外,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也是生物体代谢的副产品,对维持生物体的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5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原卷版+解析)

2020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第3章空气与生命3.5 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要点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要点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要点3呼吸运动膈肌横膈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骨胸腔体积压力气体吸气吸气收缩变得扁平收缩舒张向上升及向外移增大减小进入肺部呼气呼气舒张恢复拱形舒张收缩向下降及向内移减小增大离开肺部◆要点4 人体内氧气的获得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同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要点5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动物与人一样,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2.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吸过程,但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也会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植物的各个部分一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注: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也具有呼吸作用.◆要点6 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呼吸:指生物体与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呼气和吸气.呼吸作用:指生物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以供生命活动所需.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C6H12O6O2CO2H2OΔ基础题系列1.(2018•中山市一模)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2.(中考•澄海区校级模拟)人在呼吸时,氧气可以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最主要原因是()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B.肺泡收缩产生压力C.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D.肋间肌和膈肌产生压力3.(中考•淄博)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呼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时()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③氧含量略增加④氧含量大增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4.(2019春•莲湖区期末)下列叙述中与肺内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肺泡数目极多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与气管相通5.(2019•湘潭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氧气浓度降低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得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6.(中考•槐荫区校级二模)如图表示人在吸气时,膈肌的运动情况.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A.收缩、下降B.舒张、下降C.舒张、升高D.收缩、升高7.(嘉祥县期末)如图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请据图回答(1)外包丰富的毛细血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的③,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是为__________.(2)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__________的含量减少,再经__________(血管)流回心脏.(3)图中进入血液的氧气与__________结合,最终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氧气释放出来.8.(乐清市校级月考)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_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填“吸气”或“呼气”)(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____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_______.9.(中考•台州)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3-5-2 呼吸作用-七年级生物上册(解析版)

3.5.2 呼吸作用一、单选题1.根据光合作用原理,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向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C.冬季大棚内昼夜保持恒温D.冬季大棚内延长光照时间【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向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A不符合题意。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的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B不符合题意。
C.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冬季大棚内昼夜保持恒温,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符合题意。
D.冬季大棚内延长光照时间,能使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有人在卧室摆放许多绿色植物,请判断此行为是否科学并说出原因()A.科学;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为人类提供氧气B.不科学;植物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与人类争夺氧气C.不科学;植物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D.科学;植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的两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有光,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有光、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
【详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的两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有光,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有光、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
植物在晚上一般不进行光合作用,但正常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室内氧气,与人争夺氧气,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不适合在卧室中摆放植物,因此ACD 错误,B正确。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原卷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精讲精练3.5 呼吸作用1.小东将几百粒吸水豌豆种植于疏松土壤中,每过5天取出20粒种子(或20棵种苗),劈开并加热至重量不变,并将每次的重量统计后绘制成图,请你从图中选出你认为能代表实验结果的那一条曲线()A.A B.B C.C D.D2.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气体a、b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B.外界的a进入红细胞穿过5层细胞膜C.①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D.②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3.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4.图中数字1~5表示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过程可以提高血液中血糖的浓度B.2过程可以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经过3、4过程,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完成4这个过程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5.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可以检点装置的气密性B.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C.实验可以通过观测红色水滴移动情况或者称量甲乙装置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种子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D.静置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6.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见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隔离膜应只允许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B.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降低C.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D.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7.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B.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C.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D.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8.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课时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学生用书A40]1.[2019·绥化]下列选项中,属于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C)A.鼻B.喉C.肺D.气管2.[2018·柳州]小丽进考场时,为缓解紧张情绪做深呼吸。
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含量没有变化的成分是(A)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肺泡数目极多的意义是(B)A.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B.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C.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加D.使气体流通加快4.[2019·太原]人体肺泡中的氧气要进入包绕在肺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至少需经过的细胞层数有(B)A.一层B.两层C.三层D.四层5.[2018·随州改编]近些年我国北方经常受雾霾天气的侵扰,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绿色新能源迫在眉睫,雾霾中的污染颗粒进入人体的途径是(D)A.外界→咽→喉→食道→肺B.外界→鼻腔→咽→喉→肺→食道→气管C.外界→鼻腔→气管→肺D.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6.肺泡处发生的气体交换是(C)A.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排出体外B.二氧化碳和氧气都进入血液C.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氧气进入血液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排出体外7.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A)A.用来分解有机物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C.用来构成营养物质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8.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这有利于(B)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9.[2019·余姚校级保送生模拟]每次呼吸时肺内气量会发生改变,同时肺内气压也会变化。
肺内气压变化用曲线表示与图示相符的是(C)图3-5-110.如图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图3-5-2A.甲图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器官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D.丙图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11.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若先变浑浊的,则其是__呼出__的气体,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空气在__肺泡__中进行了气体交换。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B)

0.04
呼出气 肺泡气
16.20
4.5
14.0
5.6
试问:呼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肺泡气,而二氧化碳 含量低于肺泡气,这说明了什么?
呼出气是部分吸入气和部分肺泡气的混合状态
这一事实又表明了什么?
肺换气只能更新肺泡内的一小部分气体。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
学习动机。
—— 赞科夫
科学与技术 呼吸机
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很薄,一层上皮细胞。 ③肺泡外面布满毛细血管。 ④弹性纤维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科学指导生活
怎么样保护肺?
平静呼吸时,一般成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相
等,约为500毫升,在平静呼吸之末,肺内尚存有气体
2400毫升。
类别
成分 氧气的百分含量 二氧化碳的百分含量
吸入气
20.96
运动情况; 3.结合课本图3-66,完成表格
膈肌 横膈膜 肋间
外肌
吸气
收缩
下降, 变得扁平
收缩
呼气 舒张 恢复拱形 舒张
肋间 内肌 舒张
收缩
肋骨
向上 向外 向下 向内
胸腔 体积
增大
减小
胸腔内 压强 减小
增大
气 流 进入
离开
4.用曲线在坐标轴上表示人 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 与大气压的示意图。
【思考】
1.根据已有知识,
说说图中各器官名称;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2.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3.吃饭时,不能说说笑笑,这是为什么? 4.有时咳嗽时,喉部会咳出痰,痰是如何形成的?
肺泡和毛细血管中,O2与CO2是如何交换的?
肺泡 O2
血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A. 各种燃料的燃烧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 以上都是
2.将一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如图,花盆中泥土湿润),从阴凉处转移到阳光下.一段时间内,
植物的下列有关生理作用: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根的吸水作用.其中会
明显增强的生理作用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 根
B. 茎
C. 任何部位
D. 有生命活动的部位
4.如图是植物的叶释放氧气的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下列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AB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 B点时植物的叶不进行光合作用
C. CD段植物的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 B点过后,植物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5.某株植物在20℃和一定光照条件下,测定其封闭环境中的CO2含量未变,这表明此时植物()
A. 不进行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C. 不进行呼吸作用
D. 光照过强,大部分气孔关闭
6.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点,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释放能量
B. 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C. 都是有机物氧化分解
D. 都是酶在其中起催化作用
7.下列人们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A. 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 种植反季节蔬菜时使用塑料大棚——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
C. 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 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总重量,方便运输
8.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的,利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
是()
A. 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 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 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 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9.小麦种子在入仓前要晒干,这主要是因为()
A. 有利于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
B. 抑制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
C. 防止小麦种子腐烂
D. 增加有机物的消耗
10.新疆生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见
下表),致使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
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应该是()
①新疆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某地夜间的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
②新疆产的甜瓜含糖量高,因此更甜;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④两地白
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 ③④②①
B. ③①②④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二、填空题
11.人们往往喜欢将许多观赏植物放在卧室内过夜,这是否科学?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所示,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若
先变浑浊的,则它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________作用。
13.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内________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并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在氧气的参与下,有
机物的分解较为________,并释放出较多的________,这种呼吸作用方式叫作________。
14.食物中的________经消化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经呼吸,通过________到达体细胞。
这些物质最终要在体细胞
内经历复杂的________,才能实现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5.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
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9℃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__毫克。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_____方。
16.科学中有许多概念,不同概念之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图为绿色植物的相关概念图,其中Ⅰ、Ⅱ分别表示
植物的两种生理作用,①、②分别表示两种物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物质①主要通过植物叶片表皮上的________(填结构),以蒸腾作用的方式进入空气中.
(2)根据图中生理作用Ⅰ、Ⅱ的物质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物质②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答案
1.D
2.D
3.D
4.D
5.B
6.B
7.D
8.B
9.B 10.C
11.不科学植物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12.呼出的气体呼吸。
13.氧化分解能量彻底能量有氧呼吸。
14.营养物质氧气循环系统呼吸作用能量。
15.(1)9;(2)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
量相等;(3)上
16.(1)气孔(2)碳、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