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结构和发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天气学系列讲座 单元三:热带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
第十讲
台风的结构和发生发展
丁一汇 国家气候中心
10.1 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的进展
(1)由于卫星探测,计算机技术和其他观测技术的 进展以及外场观测试验的实施,对于热带气旋的结 构和强度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包括环境影响、 强对流系统作用与海气边界层交换等方面。环境影 响包括风速垂直切变、中纬度长波槽以及热带气旋 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台风变性成温带气旋 等。对流运动往往引起台风的非对称结构,从而对 结构和强度变化产生影响。 (2)通过热带气旋发生频率与ENSO,QBO, MJO,非洲东风波和西非降雨等关系的研究,提出 了热带气旋的季节预报方法,并进行试验性的预报。
图10.1 台风的综合结构。(a)西太平洋经向风剖面(m•s-1);虚线:流 入;实线:流出;(b)台风切向风剖面(m•s-1);实线:气旋性;虚线: 反气旋性;(c)稳态台风的温度距平(℃);(d)台风的相对湿度剖面;(e) 台风垂直运动剖面(hPa•d-1)
图10.2是眼区周围的环流示意图。主要显示出眼 与眼壁间质量、动量、焓和水汽输送的平流和乱 流经向交换方向。可以看到,在台风中有两个次 级环流圈:一个是从眼壁上升,在高空向内流入, 并在眼中下沉,最后又在眼中由低层流出。这是 一个反环流圈;另一个由眼壁上升的空气在高层 向外流出,在外区下沉,以后在低层流入台风眼 壁。这是一个正环流圈。
10.2 台风的结构
最后给出垂直运动的分布(图10.1e)。在 半径400公里以内,平均垂直运动是上升的,外 部的垂直运动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为弱下沉运 动和上升运动相间分布。台风中的螺旋云带也 是台风结构中的重要特征之一。螺旋云带具有 明显的气压场扰动、风场切变和温度特征。它 的演变对于台风的形成和维持也具有重要的作 用。至于这种螺旋云带形成的原因还值得进一 步研究。
图10.2 台风眼区周围的环流示意图
台风眼外围的环状云雨区叫台风的云墙或眼 壁。这里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曾观测到5~13 m•s-1的上升气流。云墙区的宽度一般有20~ 30km。主要由一些高大的积雨云组成。云墙及 其临近常常是台风风雨最激烈的地方。
眼壁的中尺度结构主要特征有: (1)经向流入限于1.5km以下,速度向内增加。 在500米高度观测到-25 m•s-1的经向风。因而 可能最强的流入是位于地面层之上;(2)流 入的空气在减速之前流过最强的眼壁降水区。 所产生的辐合造成了最强降水区之内的垂直运 动; (3)最大垂直运动在500hPa以上位于风最大 值内几公里。通过较高动量空气的垂直输送, 这些上升气流可增加风最大值之内的风速,以 此使对称眼壁缩小。眼壁区的上升运动为5~6 m•s-1,积云尺度上的上升气流位于此上升气流 区,也大致为5~6 m•s-1。这种高度有组织的 眼壁尺度上升气流可能由气流的速度旋转造成 的;
从气候观点看,下面一些参数与台风形成有关: (1)海面温度和暖水层厚度。很早以来就已经 知道26.5℃的海面温度是台风形成的临界温度; (e /对流不稳定。因为深对流对于 p 0) (2 ) 成熟台风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应有强的对流不 稳定。但是热带大气无论冬夏都是条件不稳定 的。
(3)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台风形成。因为相对 湿度低时,对流将受到中层干空气的侵蚀而减弱,同时气 柱内总水汽的辐合量(因而也是总潜热释放量)减少; (4)低层绝对涡度。这与低层相对涡度有关。观测表明, 相对涡度的变化与台风发展之间有明显的相关,这个参数 是与台风加强相关最好的一些参数之一。 (5)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弱垂直切变有利于台风的发展, 因为在这种“不通风的”条件下相对于移动扰动的温湿平 流很小,整个扰动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显著增加,大大超过 环境值; (6)高空辐散场。当高空存在着辐散场时有利于台风加 强,这已为许多观测事实所证明。但台风的高空辐散场也 可以是台风发展的结果,因为扰动初始发展和高空增暖可 使大尺度环境形成一种辐散流场,因而不能把这个因子简 单地与台风形成联系起来。
(4)眼壁在大约6小时时间尺度内保持梯度风和 热成风平衡; (5)雷达反射率最大值区的坡度向外倾斜,它 比上升气流的坡度小得多。这种差别是因为雨滴 落出上升气流,掉在比低空上升气流离中心更远 的地方。这时降水质点是在几乎没有径向运动的 气层中下落,直到最后落入低层的流入层;(6) 由眼壁上升气流激起的下沉运动,在沿眼壁内边 缘宽10~20km的半径带区,而不是在眼中心组 织起来。
10.3 台风形成的条件和物理过程
台风的形成包括台风的发生和发展或加强。 台风的发生是指一个弱的未闭合的扰动(涡度为 10~15×10-6s-1)如何发展成一个闭合的较深厚 的热带气旋(涡度为50~100×10-6s-1),而台 风的发展是指以后如何增强成台风。关于台风形 成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台风形成 的条件,一是台风形成的物理过程。对这两个问 题虽然研究得很多,但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看 法。台风从本质上看是出现在热带海洋上一种天 气尺度的有组织的对流系统。要使得对流活动不 断发生,低层要有暖湿空气、位势不稳定的层结 和低空辐合或上升运动。因而台风只能形成在暖 洋面及低层正涡度的辐合区。
图10.3 1980年8月5日Allen飓风眼壁周围云、降水、 最大风速环、经向—垂直气流位置的概略剖面图, 较黑的阴影区为最大经向和垂直速度区
来自百度文库
个别台风的分布特征与上述综合台风有时有 明显的差异。根据太平洋台风结构的个例分析, 常常有显著的不对称性,这反映了大尺度环流系 统(如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对台风结构的 影响以及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早期台风的结构 经常是不对称的,到成熟期则表现为明显的园对 称结构。 成熟期台风温度和湿度场特征是:在对流层 下部是冷湿的,对流层中上部是暖湿的,到平流 层下部是冷干的。这种温湿结构主要与深厚积云 对流的作用有关。
目前发生频率季节预报使用统计方法、动力模式 或两者结合的方法,但动力模式必需用海气耦合模 式。另一个新的问题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热 带气旋的发生频率、强度和路径趋势将会如何变, 目前尚无肯定的结果。 (3)更加重视台风的变性(ET)(Extratropical Transition)与登陆的研究。在ET和台风登陆过程 中要研究的新问题是能量获得、垂直切变的增大、 冷空气侵入和锋生、中低纬度间环流的相互作用等。 (4)利用卫星和雷达等资料的同化技术应用也有明 显的进展。但是根据陈联寿,在热带气旋形成与运 动的理论方面并没有新的突破。关于热带气旋强度 与结构变化的预报也缺乏有效的方法。本节只着重 讨论台风的结构和形成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