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研究综述9
离心压缩机进口可调导叶尾缘吹气数值模拟

离心压缩机进口可调导叶尾缘吹气数值模拟辛建池;王晓放;陈旭东;石海;周路圣;杨树华【摘要】为降低叶轮所受动静干涉,提高叶轮的安全性,本文以某带有进口可调导叶的离心压缩机为例,采用数值方法,在导叶中设置吹气槽道,补偿导叶所产生的尾迹影响,针对导叶不同开度以及不同吹气量,分析吹气结构后的叶轮流场及其气动载荷.结果表明:在0°开度下导叶尾缘吹气为2%压缩机总流量时,呈现出无动量亏损型尾迹,叶轮气动载荷降低显著,同时对压缩机外特性影响较低;随着导叶开度增加,导叶壁面分离加大,尾缘吹气效果反而降低.%In order to compensate the wake effect casing by guide vane,the air injection through two channels is ap-plied to the trailing edge. The trailing edge blowing reduces the impact of rotor-stator interaction and further de-creases the aerodynamic load on the following impeller. Thus,it improves the safty of the impeller.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this article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the trailing edge blowing structure in a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variable inlet guide vane. The study analyzes the flow field and aerodynamic load under different guide vane angle during the centrifugal compressor oper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iling edge blowing has a little influence on compressor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blowing flows,the flow field shows different wake styles,which include pure wake,weak wake,momentumless wake and jet. When the blowing set 2% of the total flow under 0 degree guide vane angle,the momentumless wake appears,and the aerodynamic load on impellers has been reduced significantly,especially at the middle span of the impellers. With theincreasing of the guide vane an-gle,the wake distribution after the guide vane appear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the development of wall separation flow. It needs more blowing flow to reach the momentumless wake style,however,the effect has decreased. When the guide vane angle is large than 50 degrees above,the influence of wakes can be ignored.【期刊名称】《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6页(P1006-1011)【关键词】离心压缩机;可调导叶;尾缘吹气;气动载荷;数值模拟;运行工况;无动量亏损尾迹【作者】辛建池;王晓放;陈旭东;石海;周路圣;杨树华【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14;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14;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14;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14;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452目前,多数工业离心压缩机为了保证多工况运行条件,常选用进口可调导叶装置[1]。
离心压缩机的流量调节范围

离心压缩机的流量调节范围一、进口导叶调节进口导叶调节是通过改变压缩机进口流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流量和压力的一种方法。
进口导叶的调节范围通常在90°到180°之间,可以实现对流量的大范围调节。
然而,进口导叶调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导致流体在进口处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噪声,同时调节过程中流体的压力和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二、出口导叶调节出口导叶调节是通过改变压缩机出口流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流量和压力的一种方法。
出口导叶的调节范围通常在0°到90°之间,可以实现对流量的小范围调节。
出口导叶调节的优点在于其对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小,同时调节过程中流体的流动状态也较为稳定。
然而,出口导叶调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需要精确控制导叶的角度和位置,否则可能导致流体在出口处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噪声。
三、变频调节变频调节是通过改变压缩机的电机转速,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流量和压力的一种方法。
变频调节的范围较广,可以从零到最大流量进行连续调节。
变频调节的优点在于其对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小,同时可以实现无级调速,使得压缩机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更加稳定。
然而,变频调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需要使用变频器等电力电子设备,导致成本较高。
四、气体旁路调节气体旁路调节是通过将一部分气体从压缩机出口处旁路回压缩机进口处,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流量和压力的一种方法。
气体旁路调节的范围较广,可以从零到最大流量进行连续调节。
气体旁路调节的优点在于其对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小,同时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和灵活控制。
然而,气体旁路调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需要精确控制旁路气体的流量和压力,否则可能导致压缩机运行不稳定。
五、液力耦合器调节液力耦合器调节是通过改变液力耦合器的输出转速,从而改变压缩机的流量和压力的一种方法。
液力耦合器调节的范围较广,可以从零到最大流量进行连续调节。
液力耦合器调节的优点在于其对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小,同时可以实现无级调速和灵活控制。
离心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研究综述离心风机可调进口导叶研究

{国际贸易}离心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研究综述离心风机可调进口导叶研究2.2调节效率理想的可调进口导叶不仅仅需要有较宽的调节范围,还要求有较高的效率,即较低的损失。
从其调节原理来看,它既有预旋效应,又有节流效应。
当压缩机负荷变化不大即导叶安装角较小时,预旋效应占主导地位,如果导叶叶型设计较好,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这样其产生的损失就较小。
西安交通大学空气动力实验室的进气预旋试验还表明,在导叶安装角较小的调节范围内(~),与无预旋相比,最高级效率值变化并不大,效率曲线的形状及平坦程度也相差无几,具有较高的调节效率。
而当负荷变化大,即导叶安装角较大时,节流效应占主导地位,这时就同节流调节一样,调节效率就较低。
另外,当导叶安装角较大时,在可调进口导叶的前缘会产生较大的冲击损失,且气流通过导叶产生预旋后,气流方向与叶轮叶片进口安装角不一致,也会产生冲击损失,导致效率降低。
值得指出的是,采用可调进口导叶负预旋调节时,理论上可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压力和流量,但却能导致叶轮进口气流相对速度的马赫数增大,从而增大损失。
因此,采用负预旋调节时,调节范围应有一定的限度[6,7]。
3结构参数对可调进口导叶性能的影响3.1通道几何形状对性能的影响3.1.1柱状环形通道Swain[8]使用DawesCFD程序BTOB3D实现了对可调进口导叶柱状环形通道性能的数值研究,但其忽略了在不同导叶安装角下叶顶间隙的变化和内壁的影响,随后Coppinger和Swain使用CFXTASC-flow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比较准确的结果,指出可调进口导叶系统柱状环形通道的3个不利之处[9]。
(1)在导叶安装角较大时,进气通道中心存在一个明显的泄漏区域,这个区域将会导致产生轴向射流。
(2)在中等导叶安装角(~)时,叶顶处打开了一个间隙区域,这个间隙导致损失增大。
(3)在导叶安装角较大时,气流通过导流叶片时会出现很大的压降,而在叶顶相对其转轴是悬臂的,这将导致叶片承受较大的弯矩。
离心式压缩机调节流量的方法

离心式压缩机调节流量的方法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离心式压缩机调节流量这事儿。
这离心式压缩机啊,在好多工业领域那可都是大功臣呢。
就好比一个大力士,把气体呼呼地压缩起来,然后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不过呢,有时候这“大力士”的力气得调整调整,也就是调节流量啦。
我有个朋友在工厂里就负责这些设备的维护啥的。
有一次,他就跟我抱怨说,这离心式压缩机的流量调节可真让人头疼。
我就跟他说,别急,咱来好好研究研究。
那离心式压缩机调节流量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出口节流调节。
这就像是给一个疯狂奔跑的人在他的终点线那儿设置一些小障碍。
在压缩机的出口管路上安装一个节流阀,通过改变这个阀门的开度来调节流量。
你想啊,阀门开得小一点,那气体出去的路就窄了,流量自然就小了。
我朋友当时就说:“哎呀,这方法简单是简单,可这样不会对压缩机有啥不好的影响吗?”我就跟他解释,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呢,它会使压缩机的工作点沿着性能曲线向小流量区移动,这就好比让一个运动员在不太舒服的状态下工作,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压缩机效率降低呢。
还有一种方法是进口节流调节。
这就好比在一个人的入口处给他设置一些限制。
在压缩机的进口管路上安装节流阀。
当这个阀门开度变小的时候,进入压缩机的气体流量就会减少。
我朋友听了就说:“这听起来和出口节流调节有点像啊。
”我就笑着说:“嘿,还真有点像,不过这进口节流调节啊,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和出口节流调节可不一样。
它会让压缩机的吸入压力降低,就像一个人在呼吸不太顺畅的环境里工作,不过它在某些情况下比出口节流调节更节能呢。
”变速调节可就是一种比较“高大上”的方法了。
这就像给汽车换挡一样,可以改变压缩机的转速。
转速快的时候,流量就大,转速慢的时候,流量就小。
我朋友眼睛一亮说:“这方法听起来很不错啊!”我点点头说:“是啊,这方法可以保持压缩机在高效区工作,就像一个聪明的工人,总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效率可高了。
不过呢,这变速调节也有它的麻烦之处,需要专门的变速装置,成本可不低呢。
离心压缩机研究报告

离心压缩机研究报告一、引言离心压缩机是一种常见的流体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本篇报告旨在对离心压缩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二、离心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离心压缩机通过离心力将气体或液体压缩,实现增压效果。
其工作原理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气体或液体从进口流入离心压缩机,进入转子。
2. 转子高速旋转,使气体或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外移动。
3. 气体或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增加速度和压力。
4. 最终,气体或液体从出口排出,实现压缩效果。
三、离心压缩机的性能特点1. 高效性能:离心压缩机具有高效的压缩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气体或液体压缩到较高的压力水平。
2. 广泛适用:离心压缩机可用于压缩多种气体或液体,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和应用场景。
3. 运行平稳:离心压缩机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可靠,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
4. 维护成本低:离心压缩机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节省了维修和更换部件的费用。
四、离心压缩机的应用领域离心压缩机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工业制造:离心压缩机可用于工业制造中的气体增压、压缩空气供应等工艺。
2. 能源领域:离心压缩机可用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输送和储存中。
3. 制冷与空调:离心压缩机是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冷却和循环制冷剂。
4. 化工领域:离心压缩机可用于化工过程中的气体压缩和输送。
五、离心压缩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离心压缩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离心压缩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节能:发展更加高效节能的离心压缩机,以满足环保和能源节约的需求。
2. 低噪音:研究降低离心压缩机的噪音水平,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3. 智能化: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技术,提高离心压缩机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4. 多功能化:研究开发多功能离心压缩机,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应用要求。
六、结论离心压缩机是一种重要的流体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导叶调节机构[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导叶调节机构[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7f1ccac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3.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288866.0(22)申请日 2018.03.01(73)专利权人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350200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里仁工业区(72)发明人 林汝捷 杨建辉 林世响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代理人 林志峥(51)Int.Cl.F04D 29/46(2006.01)F04D 27/00(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导叶调节机构(57)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导叶调节机构,包括叶片轴承座、叶片驱动环、叶片驱动杆和分布在所述叶片轴承座的周向上的多个导叶;所述叶片驱动环套设在所述叶片轴承座的外部;所述叶片驱动环通过所述叶片驱动杆与所述导叶连接。
该导叶调节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调节的灵活性和效率更高,采用该导叶调节机构使离心压缩机检修更方便,漏点减少,可靠性提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207975046 U 2018.10.16C N 207975046U1.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轴承座、叶片驱动环、叶片驱动杆和分布在所述叶片轴承座的周向上的多个导叶;所述叶片驱动环套设在所述叶片轴承座的外部;所述叶片驱动环通过所述叶片驱动杆与所述导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性执行器和驱动装置;所述线性执行器安装在所述叶片轴承座的外壁上,所述线性执行器通过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叶片驱动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执行器和驱动装置的个数均为两个,且均以所述叶片轴承座为对称中心分别设置在所述叶片轴承座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心压缩机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拉杆球头螺栓、第二拉杆球头螺栓和执行器驱动连杆;所述执行器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球头螺栓和第二拉杆球头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球头螺栓与所述叶片驱动环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球头螺栓与所述线性执行器连接。
离心压缩机进口导叶叶型的进一步研究

进进 口导 叶 的设 计 , 开发 出高效 、 高可靠 性 的质量
流量 调节装 置 是我 国压缩 机行业 急需 解决 的关键
技 术之一 , 对 于提 高我 国压缩 机设计 技术 , 提升 企
业 竞争力 具 有重 要 的意 义 , 同时 对 于节 能 减 排 具 有 重大 的现 实意义 。
2 0 * . 0 。 、 2 0 。 、 4 0 。 和6 0 。 ) 下 进行 数 值 模 拟嗍 。 由
于本 文是 在文献 [ 3 ] 的基 础 上 对 导 叶 的叶 型做 进
一
步的研究 和 改进 , 所采用 的计 算模 型 、 计算 方法
为提 高离 心压 缩机 进 口导 叶 的质 量 流量调 节 能力 , 对 导叶 叶 型 的改 进 是其 中一 种 比较 有 效 的
进 一步 的研究 和 改 进 , 改 进 的结 果 使 导 叶的 调 节 能 力进 一步增 强 。
设 计技 术 比较 落后 , 进 口导 向 叶片 调 节 质量 流 量
的能 力不 够 , 导 致 在 冬季 由于 气量 过 剩 而 排空 浪
费掉 , 最多 的 时 候 要 排 空 高 达 3 0 的气 量 , 国 际
收 稿 日期 :2 0 1 5 一 I I 一 1 2 ;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 0 1 . 2 6 .
( 1 9 6 2) 作者简介: ]  ̄ 力 机 械 及 工 程
-
和参 数 的设 定 等均 与文献 [ 3 ] 完 全相 同 。 在文献 [ 3 ] 中, 分 析 了直叶 型的相 对厚度 和弯
…
…
一
、
流 体 机械 及 工 程 等 .E - ma i l : c h u n j i @d l u t . e d u . c n
离心压缩机内进口导叶后面流场的实验研究

离心压缩机内进口导叶后面流场的实验研究
周莉;蔡元虎
【期刊名称】《实验流体力学》
【年(卷),期】2008(022)001
【摘要】在不同的进口导叶预旋角度下对一单级离心压缩机级进口导叶后面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分析了进口导叶预旋角度对流动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流量工况下,选择不同方式的进口导叶预旋,可以使得压缩机级的运行得到优化.-20°预旋角是在设计扩压器进口安装角下使压缩机运行最理想的工况.由于叶轮旋转的影响,以及非对称形状的蜗壳在叶轮进口形成的不均匀的流场,使得在进口导叶零预旋时,叶轮进口的流动具有预旋,其同轴向的夹角约为10°.当体积流量减小时,由叶轮旋转和蜗壳形状引起的预旋角度也相应的减小.
【总页数】5页(P17-20,45)
【作者】周莉;蔡元虎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11.7
【相关文献】
1.离心压缩机进口可调导叶尾缘吹气数值模拟 [J], 辛建池;王晓放;陈旭东;石海;周路圣;杨树华
2.进口入射角对卧螺离心机内流场的影响 [J], 邱发华;吴蕾
3.导叶对抽真空离心压缩机内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J], 程超;秦国良
4.离心压缩机进口导叶流场的数值模拟 [J], 温选锋;袁民建;谭佳健
5.基于FLUENT的离心式压缩机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张岳;唐美玲;张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研究综述北京航天同成伟业商贸有限公司。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对离心式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的研究状况,概括性地分类介绍了目前研究热点中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离心式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综述1 引言大多数离心式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都是在一定工况范围内工作,仅在一个工况点运行的情况较少。
所以,除提高设计点的效率之外,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性能也是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离心式压缩机常用的调节方法有进出口节流、可调进口导叶调节、可调叶片扩压器调节和变转速调节等。
其中,可调进口导叶调节是通过改变叶轮进口导叶的安装角从而改变气流预旋的调节方法。
与变转速调节相比,这种调节方式虽然效率较低,但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如:系统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在不停车的条件下进行调节,利用伺服机构还可实现自动化。
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研究价值。
可调进口导叶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已经用于风机调节[1],到80年代后期,国外对离心式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开始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而国内的研究普遍要晚于国外,总体水平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离心式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调进口导叶的调节性能、相关结构参数对导叶性能的影响、可调进口导叶与叶轮非定常相干作用、可调进口导叶的常见故障及处理等方面。
2 可调进口导叶的调节性能通常,评价可调进口导叶性能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调节范围的大小;二是调节效率的高低。
调节效率是指整个调节范围内或某一规定调节范围内的平均效率。
2.1 调节范围西安交通大学空气动力实验室曾对一个离心式压缩机级进行了进气预旋试验,得出了预旋角分别为,21-,17-,0,10+时的级性能曲线。
试验表明,当正预旋增加时,thh下降,能量头曲线()fψϕ=就向左下方移动;当负预旋增大时,thh增大,能量头曲线()fψϕ=就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稳定工况范围扩大[2]。
Williams进行了压比为1.7的过程压缩机的试验,在60+的进口预旋角下,测得喘振线往小流量方向移动,压缩机的稳定工况范围扩大[3]。
随后,Rodgers对压比为5的小型燃气透平压气机试验表明,在40+的进口预旋角下,喘振线同样往小流量方向移动,稳定工况范围也得到了扩大[4]。
Yuji Iwakiri [5]对带可调进口导叶的小型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进行了三维CFD研究,并且针对不同的可调进口导叶安装角,用试验验证了安装角分别为0,12+,24+,36+,48+,60+时,喘振流量随可调进口导叶安装角的增大而减小,与无预旋流动相比最大可减小14%。
2.2 调节效率理想的可调进口导叶不仅仅需要有较宽的调节范围,还要求有较高的效率,即较低的损失。
从其调节原理来看,它既有预旋效应,又有节流效应。
当压缩机负荷变化不大即导叶安装角较小时,预旋效应占主导地位,如果(a)叶顶附近的速度矢量(b)叶根附近的速度矢量图1导叶叶型设计较好,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这样其产生的损失就较小。
西安交通大学空气动力实验室的进气预旋试验还表明,在导叶安装角较小的调节范围内(26-~10+),与无预旋相比,最高级效率值变化并不大,效率曲线的形状及平坦程度也相差无几,具有较高的调节效率。
而当负荷变化大,即导叶安装角较大时,节流效应占主导地位,这时就同节流调节一样,调节效率就较低。
另外,当导叶安装角较大时,在可调进口导叶的前缘会产生较大的冲击损失,且气流通过导叶产生预旋后,气流方向与叶轮叶片进口安装角不一致,也会产生冲击损失,导致效率降低。
值得指出的是,采用可调进口导叶负预旋调节时,理论上可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压力和流量,但却能导致叶轮进口气流相对速度的马赫数增大,从而增大损失。
因此,采用负预旋调节时,调节范围应有一定的限度[6,7]。
3 结构参数对可调进口导叶性能的影响3.1 通道几何形状对性能的影响3.1.1 柱状环形通道Swain[8]使用Dawes CFD程序BTOB3D 实现了对可调进口导叶柱状环形通道性能的数值研究,但其忽略了在不同导叶安装角下叶顶间隙的变化和内壁的影响,随后Coppinger和Swain使用CFX TASC-flow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比较准确的结果,指出可调进口导叶系统柱状环形通道的3个不利之处[9]。
(1)在导叶安装角较大时,进气通道中心存在一个明显的泄漏区域,这个区域将会导致产生轴向射流。
(2)在中等导叶安装角(30~60)时,叶顶处打开了一个间隙区域,这个间隙导致损失增大。
(3)在导叶安装角较大时,气流通过导流叶片时会出现很大的压降,而在叶顶相对其转轴是悬臂的,这将导致叶片承受较大的弯矩。
图1表示了柱状环形通道可调进口导叶在安装角为30+时的导叶叶顶和叶根附近的速度矢量图。
3.1.2 球状环形通道为改进柱状环形通道的性能,Swain采用了球状环形通道来减少导叶叶顶、叶根附近的叶片间隙。
从图2中通道几何形状的比较可以看出,利用球状环形通道内壁面配合叶顶和叶根为圆弧形状的导叶后,可以明显减少导叶叶顶、叶根附近的叶片间隙,并且对于任何导叶安装角时叶顶、叶根附近的叶片间隙都恒定不变。
图3为球状环形通道可调进口导叶系统在叶片安装角为30+时叶顶和叶根附近的速度矢量图。
Swain研究指出[8],与柱状环形通道设计相比,这种新型叶片和通道可使气流通过VIGV系统时的总压损失明显减少。
3.1.3 圆锥形通道球状环形通道内壁面配合叶顶和叶根为圆弧形状的导叶,可以最小化在所有安装角时的叶片间隙,但是它在叶轮进口之前产生了一个弯曲通道截面。
(a)柱状环形通道(b)球状环形通道图2 柱状和球状环形VIGV通道截面的比较图4子午面视图中出现的分离团正是由于这个弯曲通道截面,从而导致了边界层分离。
Coppinger和Swain[9]经CFD分析后,尝试用叶顶处为圆锥形的内壁面来代替球状环形通道内壁面从而消除分离团和减少通道损失,如图5。
经试验证实,在叶顶处采用圆锥形的内壁面后分离团的确减少了,但是并不能减少导叶系统损失。
3.2 导叶叶型对性能的影响3.2.1 平板叶片Swain使用BTOB3D测试了节弦比为1的13个平板叶片,其安装角范围为20-~90+。
CFD测试结果如图6。
可以看出,流面速度矢量分布有了明显的改进,但是在导叶安装角约为60时,叶片吸力面上分离团有所发展,分离团的发展恶化了流动性能,并且导致了在导叶安装角较大时系统总损失增大。
3.2.2 组合叶片为了最小化叶片吸力面上的分离,从而减少相关的压力损失,必须减小导叶安装角较大时产生的冲角。
Coppinger和Swain[9]提出了使用组合叶片(Tandem Vane),其叶片前缘保持与轴向进口流动一致并且尾缘可以关于前缘转动,所以这种叶型在所有安装角下均可获得小冲角,如图7。
组合叶片速图8 叶顶附近的速度矢量分布(60+安装角时)图3 (a)叶顶附近的速度矢量(球状环形通道及VIGV安装角为30+)(b)叶根附近的速度矢量(球状环形通道及VIGV安装角为30+)图4 球状环形通道内壁面引起的分离图5 圆锥形和球状通道截面几何形状度矢量图如图8所示,与图6平板叶片的速度矢量图比较可以看出,在叶顶附近叶片吸力面上的分离团几乎完全消除,气动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Coppinger 和Swain 也通过试验证实了其CFD 预测结果。
3.3 导叶装置直径及叶轮进出口直径比对性能的影响离心式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装置调节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可调进口导叶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压缩机的结构特征。
在此主要介绍了可调进口导叶装置的直径和叶轮进出口直径比的影响。
可调进口导叶装置的直径一般都选用大于或等于叶轮的进口直径,虽然当大于叶轮进口直径1D 时,压缩机效率并没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可以明显地扩大调节范围。
文献[7]指出,试验中把可调进口导叶装置的直径从11.0D 逐渐增大到11.4D 时,调节范围和效率都有比较明显地增大。
但是如果再继续增大其直径,将会影响其基本尺寸和制造成本。
叶轮的结构尺寸对可调进口导叶的调节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叶轮进出口直径比12D D 对可调进口导叶调节效果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12D D 越大,调节效果越明显。
在文献[6]中给出了原因,由欧拉方程作一定的转换可得221212211222211cot u rth u u c c D h c u c u u u D u β⎡⎤⎛⎫⎢⎥=-=-- ⎪⎢⎥⎝⎭⎣⎦(1) 由式(1)看出,12D D 为平方项,所以当12D D 大时,预旋的影响明显,调节的有效范围也就大。
3.4 导叶与叶轮轴向间距及其叶片数的匹配对性能的影响概括地指出,处于上游物体气流尾迹中的动叶片,承受着变化的气动载荷,而气动载荷变化的大小与尾迹衰减速率有关。
当上游物体为流线型时,其衰减程度将取决于进口处气流的紊流度、相对栅距以及至下游动叶之间距。
在稳定的入流条件下,叶轮与诱发尾迹的上游支承物后缘之间距至少应等于该支承物弦长的12,此距离不会改变压缩机的压升。
然而对于紊乱的入流条件,此间距甚至可增至弦长的一倍。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轴流式压缩机上,Johnston 和Fleeter 通过某轴流式压缩机级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测得了可调进口导叶出口马赫数为0.29及叶轮进口相对马赫数为0.6时,导叶和叶轮的轴向间距与叶轮叶片弦长之比分别为0.68,0.93,1.18时,导叶尾迹区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并指出在比值为0.68时,可以明显的减小尾迹区[12]。
而关于离心式压缩机可调进口导叶与叶轮之间的轴向间距对性能的影响,国内外尚没有具体研究。
然而,就导叶与叶轮叶片数的匹配而言,指出了两者之间应按互为质数的原则匹配,尽可能避免公因数,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最重要的是必须遵循“导叶叶片数Z 1×叶轮工作转速60n ≠叶轮叶片固有频率”这一原则,因为叶轮在旋转过程中,每个叶片与前导叶尾迹流之间周期性相互作用,其作用频率的计算公式为f = n Z 1/60 (2)从式(2)看出,为避免导叶作用引起叶轮共振,必须使得其相互作用频率避开叶轮叶片的固有频率,最好是能远离叶轮叶片的固有频率,以防止非定常载荷长期作用而引起叶轮的疲劳破坏。
3.5 单级与多级调节对性能的影响对于多级离心式压缩机,如果只对第一级采用可调进口导叶调节,效果会不太明显,然而如果每级前均采用可调进口导叶调节,则整个装置的结构又比较复杂。
目前从公开发表的文献看,对离心式压缩机采用多级导叶调节的研究并不多,仅有Simon [13]等人通过试验对某4级齿轮增速离心式压缩机,仅在第一级前加可调进口导叶以及在各级前均加可调进口导叶的调节性能进行了比较,并且获得了两种情况下的无因次性能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