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_图文(精)

合集下载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在智能变电站内布置方案研究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在智能变电站内布置方案研究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在智能变电站内布置方案研究摘要:智能变电站采用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方案,简化现场作业,大大缩短建设周期。

本文针对国家电网公司220kV智能变电站的典型设计,提出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配置原则,分别就屏柜双列、单列的布置方式提出典型设计方案,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智能变电站配送式预制舱二次设备2013年颁布的《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中的设计方案是当下国网公司变电站的主要建设依据,通用设计中未包含220kV配送式变电站的建设方案。

国网公司在2012~2014年陆续开展了标准配送式变电站试点工程,各工程均为个性化设计,方案各异,没有开展预制舱技术在国网公司变电站通用设计中的典型配置方案的研究工作。

本文以22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中220-C-2方案为例,提出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的配置原则,分别就屏柜双列、单列的布置方式,对比分析了相应的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应用方案。

1、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方案选型1.1 预制舱外形尺寸国网公司标准预制舱的宽度为2800mm,外部高度统一为3133mm,根据舱体长度划分为I、II 、III型,舱体尺寸及造价如表1所示。

在220kV、110kV变电站工程中,I型舱由于尺寸过小可容纳屏柜数量不多,很少使用,II、III型舱为实际选用的主要舱体形式。

1.2 预制舱二次屏柜布置方案舱内柜体可采用单列布置与双列布置两种方式,屏柜数量和屏柜尺寸如表1所示。

(1)单列布置方案:二次设备采用2260×600×600mm(高×宽×深)屏柜,屏柜可前后开门,柜前维护通道不小于900mm,柜后维护通道不小于600mm,两侧维护通道不小于800mm。

;(2)双列布置方案:舱内将两排屏柜靠墙安装,取消后门,屏内设备采用前接线、前显示式二次装置,二次设备采用 2260×800×600mm(高×宽×深)屏柜,增加屏柜横向空间,方便运行检修。

配送式预制舱智能变电站技术

配送式预制舱智能变电站技术
变 电站一 次与 二次主 要采 用光 纤通信 联 系 ,电缆使 用大 量减 少 ,因此可 采用 电缆 、光 缆预制 航 空接头
为 了满 足变 电站 设备运 行 的各种 标准 要求 , 以
及需满 足 户外运 行 的要求 ,预 制舱整 体 均采 用不锈
钢材 料 ,舱 体 部分采 用双 层不 锈钢 ,使 得舱 体满足 抗干扰 等级 要求 ,抗震 强度大 于 8级 以上 。在 预 制 舱顶 部增 加斜顶 ,对 于 南方地 区 ,斜顶 与箱 顶保 持
技 术 与 应 用
配送 式预制舱 智 能变 电站技 术
周 文 李 杰
( 江苏凌 创 电气 自动化股份 有 限公 司 ,江苏 镇 江 2 1 2 0 0 9) 摘要 配 送 式智 能 变电站是 一种新 兴 的变 电站建 设方 案 。 本 文 主要介 绍预制 舱 式智 能 变 电站 ,
文章从预制舱结构及电气接 口上探讨 了预制舱式智 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几项关键技术,着重分 析 了预制舱 的结 构 、屏 柜布 局 以及 预制舱 的配 置方 案 ,并 对 预制舱 式 变电站 的 电气接 口形 式进行
了研 究。
关键 词 :配送 式;智 能 变电站 ;预制 舱;I E C 6 1 8 5 0
p a pe r m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 he c a b i n t y p e i nt e l l i ge n t s u bs t a t i o n, t hi s pa pe r di s c us s e s s e v e r a l ke y t e c h ni q u e s
配送式 变 电站是 全寿命 理念 与标 准化 设计相 融
为 1 个 整体 或 2 ~3个单 体运输 至现场 。

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随着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变电站建设模式必须走向减少土地占用,降低变电站造价,缩短建设周期的发展模式,同时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也推动了变电站建设模式的发展。

二次设备预制舱式变电站已经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推广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一种模式。

而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对智能变电站的管理理念和建设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智能变电站;应用引言:采用标准配电式变电站施工的预制施工方式,通过工厂预制施工,现场安装两个阶段,可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实现节能环保。

在变电站建设中,有成熟的装配技术和施工支撑、墙体、电缆沟渠等建筑结构的应用。

然而,智能变电站的两种设备和技术是复杂的,涉及范围广,难以实现。

目前,配送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

智能变电站采用高可靠性、高集成化的智能设备,减少了设备和机柜的数量,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传输,减少了设备间的连接电缆。

结合通用设计和通用设备的总体应用,为这两种设备提供了技术基础来实现配送类型的建设。

1变电站二次系统建设现状分析1.1受施工工序限制施工周期长二次屏柜必须在土建施工完成之后,方可运送到现场安装,二次系统实行光及电缆接线,仅在一次设备安装完毕后即可进行。

二次系统调试被约束在一、二次设备装置以及接线之后才能够进行,这对变电站的建设周期有很大的影响。

1.2现场工作量大,效率低智能变电站调试项目很多,技术很复杂,工厂的售后人员需要使用后现场参与施工调试,效率很低。

当智能变电站全面推广时,制造商和调试单位难以应付。

1.3现场施工环境恶劣,有潜在隐患智能变电站利用大量的光口线路建设环境恶劣,灰尘,光设备无法有效保护,严重影响了光口后期设备运行的性能和寿命。

2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2.1基本含义2.1.1预制式二次设备舱预制式二次设备舱指的是为人员和电子设备,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护,具有良好的恶劣气候防护、电磁防护和接地性能,并为实现各种装卸,运输和设备操作和维护工作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浅析二次预制舱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浅析二次预制舱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浅析二次预制舱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摘要: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即一次预制舱在智能变电站得到应用外,一些变电站已开始使用了二次预制舱。

二次预制舱是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安装,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效率。

基于此,文章就二次预制舱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二次预制舱;智能变电站;应用1.变电站概述某110kV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第二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的首个项目,以“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撑调控一体”为目标,主要具有标准配送式、保护就地化、占地节约化、工期缩短化等特点。

该站位于工业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

该变电站土建采用装配式建筑(轻型门式钢架结构),装配式围墙,装配式防火墙;变电站一次采用集成式隔离断路器,GIB管母,智能主变,电子式互感器,小型化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变电站二次采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二次集成设备,包括站域保护、并联直流电源系统、前接线式保护测控装置以及二次设备预制舱等。

2.二次设备预制舱相对传统变电站的优点2.1施工周期短预制舱式模式下,所有二次设备在厂家就已集成安装并完成了调试工作,这有助于二次设备功能的整合,能够改善设备的集中和集成度,有效节约设备及减少现场工作量,符合“资源节约型”的技术要求。

2.2工作量减少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对联调模式也进行了改变,利用工厂联调加+现场调试模式,在工厂内模拟出设计的运行情况,完成全站五防逻辑,信号点命名及SCD 文件的固化工作,到现场仅需要与一次设备进行传动验证。

2.3工作环境良好智能变电站使用大量光口接线,但现场施工环境不好,存在大量的灰尘,二次设备的光口得不到有效保护,对装置光口后期运行以及使用寿命带来隐患。

预制舱模式在厂内联调时,彻底规避了这些风险,工作环境良好,污染少,有效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在配送式预制舱中的运用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在配送式预制舱中的运用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在配送式预制舱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6-12-02T16:05:10.2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作者:生世超[导读] 在本文中,将就配送式预制舱智能变电站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1106)摘要:在现今城市电力建设中,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了主流电站形式。

其中,配送式变电站是具有新兴特征的电站建设方案。

在本文中,将就配送式预制舱智能变电站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配送式预制舱;智能变电站;技术1 引言同普通电站相比,配送式电站具有两大突破:第一,建筑结构通过工厂预制设备的应用对传统方案替代,在现场仅仅需要进行装配式作业;第二,电气接口标准化,在现今电站普遍以光纤实现通信的基础上,电缆使用数量将大大减少,对此,则可以通过光缆、电缆预制接头方式对传统光缆熔接方式替代,以此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2 预制舱结构2.1 基本结构预制舱由二次设备、舱体、图像、暖通以及消防等设备组成,在舱内,所有设备都已经在工厂当中完成调试以及接线,以整体的方式运输到工程现场。

在舱体端面位置,具有双开门的设置,以标准集装箱结构开展工作,其目的即应用在设备的安装。

在箱体侧面对角方向位置,具有风窗的设置,并在每个风窗具有双向换气扇设置,一个进风、一个出风,在工作开展中,将在箱体中形成空气对流。

风窗外具有窗罩的设置,能够在防尘、防雨的同时避免生物进入到其中。

2.2 内部空间结构在舱体当中,其由暖通、消防、图像以及二次设备等组成,需要满足检修以及设备运行人员的工作需求。

同时,需要做好舱内的装修处理,材料方面,要保证具有良好的防水、防火特征,也可以在舱壁同装修材料间做好隔热材料的添加,在做好阳光照射科学阻挡的基础上使箱体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舱内的暖通以及照明方面,可以在充分联系需求的基础上做好不同实现方式的选择。

为了能够实现能源的节约,可以通过工作门方式实现自动照明的开启,在舱内,要做好排风以及空调系统的安装,做好温湿度控制单元的配置,以实时方式实现柜内湿度以及温度的采集,做好舱内运行环境的调整。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方案及应用概要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方案及应用概要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输配电工程与技术 , 2016, 5(4, 41-45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文章引用 : 杨雪莹 , 鲁轩 , 段梦诺 , 薛健 , 邵冰然 .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方案及应用 [J]. 输Scheme and Application for Device of Prefabricated Cabin in Standard Delivery Smart SubstationXueying Yang1, Xuan Lu2, Mengnuo Duan1, Jian Xue1, Bingran Shao11State Grid Tianjin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2State Grid Tianjin Maintenance Company, Tianjin Received: Nov. 16th , 2016; accepted: Dec. 3rd , 2016; published: Dec. 6th ,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nd constantly raise of economic level,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grid is increasing. Meanwhile, smart substation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s a new direction, secondary system of standard delivery smart substation adopts the device of prefabricated cabin. Thisdocument mainly introduces the modularized scheme for the device of prefabricated cabin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substation project. KeywordsStandard Delivery Smart Substation, Device of Prefabricated Cabin, Modularized, Plug-And-Play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方案及应用杨雪莹 1,鲁轩 2,段梦诺 1,薛健 1,邵冰然 11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天津 2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天津Open Access杨雪莹等收稿日期:2016年 11月 16日;录用日期:2016年 12月 3日;发布日期:2016年 12月 6日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电网建设速度不断增快,智能变电站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的“五防”措施优化设计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的“五防”措施优化设计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的“五防”措施优化设计摘要: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通常置于户外,需要面对风吹日晒的恶劣环境。

而预制舱又是整个变电站的“神经中枢”,直接决定变电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运行。

为了保证舱内设备的安全稳定,必须针对其户外恶劣的环境因素,对预制舱作出相应的“五防”措施优化——防水、防火、防腐、防尘、防静电和电磁干扰。

关键词:二次设备预制舱;五防;防水;防火;防腐;防尘;防静电和电磁干扰0 引言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模式,取消了主控室,以二次设备预制舱代替。

预制舱直接安装于变电站内,且通常置于户外,为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考虑预制舱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因素通常分为四类:气候因素、化学因素、机械因素、电磁干扰因素。

在进行预制舱的综合设计制造时,必须对环境问题有针对性的优化,即“五防”措施优化设计,具体包括:防水、防火、防腐、防尘、防静电和电磁干扰等。

预制舱的“五防”措施优化设计,能有效提高预制舱的环境适应能力,保证舱内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1 总体设计要求和生产工艺1.1 预制舱的总体设计要求⑴预制舱舱体骨架为焊装一体式,内部屏柜与舱体外壳整体框架为一体式焊接,骨架采用型钢焊接,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

⑵预制舱舱体的底部部件由型钢(槽钢)焊接而成,框架、门及顶盖均采用优质冷轧钢板经喷砂、热喷锌防腐处理工艺,框架钢板厚度不得小于2.5mm;门和顶盖钢板厚度不得小于2mm;底板厚度不得小于3mm;不允许使用彩钢板、镀锌板等金属材料铆接制作舱体。

舱体要采用双层保温结构,外围四角采用圆角工艺。

舱体设计使用寿命不应小于40年。

⑶舱顶盖采用双层、斜顶结构,有隔热作用,减少日照引起的舱内温度升高;顶部承受不小于250kN/m2负荷,并确保预制舱顶部不渗水、滴漏。

⑷预制舱舱体金属构件应进行在30年内不锈蚀的防腐处理,预制舱外壳采用冷轧钢板经热喷锌防腐,金属材料喷涂削必须经过喷砂处理,以增加防腐层的附着力,并均匀一致。

基于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预制舱技术应用

基于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预制舱技术应用

基于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预制舱技术应用发表时间:2016-03-10T14:46:40.5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5年8期供稿作者:童隽胡杨陈芳[导读] 1.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2.荆州市荆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已在某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智能建设中成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1.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1153;2.荆州市荆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湖北荆州 434000)摘要:针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要求,研究基于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预制舱技术应用,提出了预制舱技术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可以满足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要求。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已在某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智能建设中成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值得在110千伏及以上智能变电站化工程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预制仓;标准配送式引言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智能变电站发展呈现产业化,规模化。

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探索,近年来,“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得以提出并展开系统性研究,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方需满足: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支持调控一体。

从结构布局合理角度研究,提出了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其特点在于: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

预制舱无疑是标准配送式变电站建设的核心技术。

本文就预制舱技术展开探讨,着重介绍预制舱研究的成果及技术特点。

1 预制舱结构1.1 舱体外形尺寸考虑到目前设备舱的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为适应公路运输的特点,提高运输效率及可靠性,舱体外形尺寸如下表分类所示。

图1 预制舱基本框架预制舱墙体由外墙、外饰、金属屏蔽层(封闭整个舱体)、骨架、保温层及暗敷穿线管等组成,墙体耐火时间可达到3小时以上。

图3 顶部结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屏柜安装基础、屏柜固定架、行线架、防静电地板等。

1.3 主要材料目前设备舱体选用的材料主要有:金邦板、欧松板、岩棉、铝塑板、聚氨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9月江苏电机工程JiangsuElectricalEngineering第33卷第5期43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孙建龙1.鲁东海2(1.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8;2.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江苏南京211102)摘要:针对目前电网建设难度加大.变电站建设周期压缩,生态环境对变电站建设工地的环保措施要求愈来愈严及变电站设备智能化、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现场施工愈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变电站的特点,阐述了其设计方案。

根据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将变电站分为智能一次设备和集成二次设备的预制舱,两者之间通过预制光缆、电缆连接.对预制舱结构及舱内设备布置、接线、运行环境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讨论,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为今后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预制舱;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即插即用;建设效率中图分类号:TM6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0665(2014)05一0043一05我国变电站建设模式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在提高建设水平促进电网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电网建设的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持续增加.电网项目建设难度加大、周期加长.作为电网最主要环节的变电站其建设周期不断压缩.现场施工效率与建设质量的矛盾愈加突出:电网建设要求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要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对变电站建设工地的环保措施要求愈来愈严格[11:随着智能变电站发展,变电站设备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现有建设人员不能很快适应.无法满足建设进度要求:变电站设备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接口愈加繁杂,并伴随大量光缆使用,而光缆较电缆更为容易受损.对现场设备接线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场调试工作量大,调试环境恶劣,且必须等到施工结束才能进行,造成大量时间浪费.降低建设效率等[:,引。

为解决上述问题,电力行业的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变电站建设模式以替代传统变电站建设模式。

随着装配式变电站的发展,一大批基于预制建筑物【4]、围墙、电缆沟、防火墙、构支架的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迅速崛起[5,引.在解决以往变电站建设模式固有缺陷,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配送式建设”的设计建设新方法方面初显成效。

目前.装配式变电站建设模式方兴未艾.国家电网公司又提出基于全新技术架构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概念.预制舱的概念伴随着配送式变电站应运而生。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具体实施方案。

1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框架1.1总体框架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是一种全新概收稿日期:2014—04—24;修回日期:2014—06—11念的智能变电站"].它将变电站分为两部分,智能一次设备和集成二次设备的预制舱:智能一次设备是变电站的身体.集成二次设备的预制舱是变电站的大脑.其中智能一次设备由一次设备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和标准接口构成[s|.集成二次设备的预制舱由各种保护、测控装置及为这些装置提供保护和标准接口的预制舱构成[9],智能一次设备和预制舱之间通过预制光缆[10-”]、电缆连接。

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框架如图l所示。

智能一次设备预制光缆预制光缆图1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框架1.2主要特点基于预制舱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大规模采用预制式二次设备。

预制式二次设备即将二次设备集中布置在预制舱内.由设备厂家统一集成安装后,整体运输到现场.就地布置在配电装置区。

舱内设备之间的连接与调试在集成商厂家完成.对外配置标准的预制光缆、电缆接口。

(2)即插即用的光缆、电缆连接方案。

通过对变电站各设备之间信息交互内容与模式的充分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典型间隔(如出线、母联、主变、母线)的连接光缆、电缆的数量及规格,进而将其接口标准化,分别在智能一次设备端和预制舱端预制标准接口.现场采用预制光缆、电缆连接,实现即插即用。

(3)现场施工与工厂化预制同步。

变电站现场进行土建施工及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调试的同时.预制舱内二次设备在集成商厂家同步进行接线及调试.无需等到前一步工序结束再进行.大幅缩短建设周期。

江苏电机工程2预制舱结构及舱内设备布置方案2.1智能变电站预制舱结构智能变电站预制舱要实现设备厂家统一集成安装,整体运输到现场,就地布置在配电装置区.需要分别对预制舱的外形尺寸、舱体材料、整体结构进行统筹考虑。

(1)外形尺寸。

目前预制舱尺寸基本参考集装箱尺寸选择[12]。

电力控制柜标高为2260mm.接人电/光缆分布在机柜顶部或底部。

柜顶(底)上(下)方需要桥架及走线的空间.标准的集装箱内部净高度为2394mm,因此需要增加集装箱的高度。

同时根据《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预制舱横向尺寸不宜超过2500mm.长度不宜超过13000mm.并尽量采用标准集装箱尺寸。

目前主要选择的尺寸如表1所示3种。

表1标准预制舱规格(2)舱体材料。

舱体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强度高、结构牢、焊接性和水密性好,通过采取超重防护体系喷漆处理提高抵抗腐蚀能力:封闭的金属六面体保证了舱体的电磁屏蔽性能。

由于舱体置于户外.舱壁夹层应附着保温材料(如岩棉等).材料的防火性能应不低于V2级。

舱内壁附保温材料厚度约为45mm.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3)整体结构。

考虑风荷载及抗震要求.主体结构采用H型钢柱和H型钢梁.梁柱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舱体底部可加设水平或纵向工字钢或槽钢.加强舱体整体性。

预制舱一端设标准双开门,作为设备输入通道,另一端设检修人员出入口即可。

顶部增加斜顶,斜顶与箱顶保持15。

角,预防积水.减少箱顶阳光照射。

2.2智能变电站预制式二次设备布置方案根据标准预制舱尺寸大小,有2种布置方式:(1)单列布置。

屏柜布置于舱体中间.屏前预留1000mm距离作为操作维护通道.屏后750mm距离为检修更换插件的空间(如图2所示)。

以40尺预制舱为例.可布置尺寸为2260×600×600111]m的屏柜16~17面。

(2)双列布置。

屏柜双列靠边布置.采用前接线结构柜体.中间预留1150mm作为操作维护通道(如图3}|lj一‘bl卜卜}tr{IIt1Ill1lIll…1{…lI…《l…11图2屏柜单列布置俯视图所示)。

以40尺预制舱为例,可布置尺寸为2260×600×600mm的屏柜32~34面。

图3屏柜双列布置俯视图3预制舱内外接线设计3.1预制舱外部光/电缆接入站内光/电缆通过电缆沟到达预制舱所在位置.进入预制舱主要有2种形式:(1)从预制舱底部接入。

预制舱安装的混凝土基础与站内地面有一定高度差,电缆沟延伸到箱体下方.光/电缆通过箱体底板上设置的开口进入舱室内部.而后分散到各个屏柜。

(2)从预制舱侧板接人。

预制舱侧板开设光/电缆口。

用矩形管框架形式加强,如图4所示。

电缆进入后可通过电缆桥架在舱室内部走线。

图4外部线缆从预制舱侧板接入3.2预制舱内部光/电缆接线(1)舱内布线一般有上部走线、底部走线、上下组合走线3种种方式。

上部走线方式是在舱顶设置2根横梁.通过横梁将电缆桥架吊装.光/电缆通过桥架自机柜顶部进入机柜(如图5所示)。

底部走线方式是在舱体底部预留屏柜底座安装槽,分两侧布置。

舱体底部采用架空防静电隔板,架空层内铺设行线架(如图6所示)。

上下组合走线方式是将上述两种走线方式组合起孙建龙等: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45『乜7i接电箨嶷IfT一℃端1i线缆止线侨架图5舱内上部走线方式图6舱内底部走线方式来的一种走线方式,一般在光/电缆较多,单纯上(底)部走线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如图7所示)。

图7上下组合走线方式(2)站内照明、通风、空调等电源电缆经阻燃线槽沿舱壁敷设。

(3)屏柜内、外光/电缆的连接:对于“前开门”类型的屏柜,可在机柜底(顶)部固定多芯预制插头.并完成至屏柜内部的光/电缆连接的预制.外部预制电缆经由预制舱进入后.在屏柜底(顶)部实现与屏柜的快速对接:对于“后开门”类型的屏柜.可在机柜背部固定多芯预制插头,并完成至屏柜内部的电缆连接的预制:外部预制光/电缆经由预制舱进人后.在屏柜背部实现与屏柜的快速对接。

(4)屏柜间光/电缆的连接:在屏柜侧门开设过线孑L.实现柜间光/电缆连接,也可以考虑取消屏间的侧门。

4预制舱内的运行环境设计针对预制舱无人值守的运行要求.需对舱内的照明、消防、安防、逃生、通风及温湿度控制系统等辅助设施的布局、实施方案进行设计,使预制舱内部环境系统具备“自维持”能力。

详细设计方案如下:(1)照明系统分舱外照明与舱内照明.舱外照明可采用声控方式控制开关。

舱内照明光源安装在舱体顶部。

所有照明均采用冷光源.节能环保。

(2)消防系统在舱体顶部设置烟雾报警装置,自动检测舱内是否存在火灾.同时设置人工火灾报警按钮,防止自动火灾报警装置失灵或不及时动作。

舱体配备预制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柜,与火灾报警设备相连.在发生火灾险情时,可实现自动灭火.且对设备及人员不造成损害。

(3)安防系统在舱体大门相对侧的内部上方位置安装视频摄像头.保证摄像头覆盖舱内所有区域.后台监控室实时监测舱内情况,且具备视频保存功能。

舱体配备门禁系统.由维护门进入舱内需经过身份确认。

(4)舱门上设有紧急逃生锁,以防舱内人员被误锁在舱内,同时舱内有明显的逃生标识。

(5)为舱体配备由排风扇和排气口组成的通风系统,该系统配备一键式开关.当人员进入舱体前可开启开关,对舱内空气进行更新并进行自动检测及报告.为维护人员提供适宜人类活动的操作环境。

(6)为使舱体内部维持恒温恒湿,舱内配置冷暖空调2台.对内部温湿度进行控制。

2台空调形成冗余备份.工作状态按一定的逻辑程序控制.保证舱体内始终有1台空调正常运行.当l台空调出现故障时.及时切换至另l台空调运行.同时发出故障警报.保障柜内环境的稳定.5基于预制舱的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应用实例江苏某llOkV智能变电站由预制舱和智能一次设备组成.全站配置了2个二次设备预制舱.并在预制舱端和智能一次设备端加装了航空插头、预制光缆组件等标准接口.实现了变电站建设的工厂化调试和配送式安装,成为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新型智能变电站建设典范。

该站投运后运行情况良好.由于变电站结构清晰、接口精简,大大减少了运维工作量。

该站为1l0kV户外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GasIIlsulatedS谢tchgear)变电站,具体设计方案及实施效果如下。

5.1二次设备预制舱全站设置2个二次预制舱.均为40尺标准预制舱,采用单列布置方案.每个预制舱布置16面屏.全站共计32面屏.均采用尺寸2260×600×600rIlm的屏江苏电机工程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