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原理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目录引言 (3)1、课程设计目的 (3)2、课程设计要求 (3)一、DSB调制解调模型的建立 (4)1、DSB信号的模型 (4)2、DSB信号调制过程分析 (4)3、高斯白噪声信道特性分析 (6)4、DSB解调过程分析 (9)5、DSB调制解调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10)二、仿真过程 (13)三、心得体会 (15)四、参考文献 (15)引言本课程设计用于实现DSB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调制过程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它是将低频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位置。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即是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成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
信号的接收端就是通过解调来还原已调制信号从而读取发送端发送的信息。
因此信号的解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调制与解调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双边带DSB信号的解调采用相干解调法,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载波通信和短波无线电话通信中。
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实现DSB的调制解调。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通过多方搜集资料与分析,来理解DSB调制解调的具体过程和它在MATLAB中的实现方法。
预期通过这个阶段的研习,更清晰地认识DSB的调制解调原理,同时加深对MATLAB这款通信仿真软件操作的熟练度,并在使用中去感受MATLAB的应用方式与特色。
利用自主的设计过程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今后的自主学习研究提供具有实用性的经验。
2、课程设计要求(1)熟悉MATLAB中M文件的使用方法,掌握DSB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以此为基础用M文件编程实现DSB信号的调制解调。
(2)绘制出SSB信号调制解调前后在时域和频域中的波形,观察两者在解调前后的变化,通过对分析结果来加强对DSB信号调制解调原理的理解。
(3)对信号分别叠加大小不同的噪声后再进行解调,绘制出解调前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比较未叠加噪声时和分别叠加大小噪声时解调信号的波形有何区别,由所得结果来分析噪声对信号解调造成的影响。
FSK通信系统调制解调综合实验电路设计 仿真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通信系统原理开课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2015-- 2016学年第 1 学期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
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
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
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
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
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系统原理__________图3-2 2FSK调制器各点的时间波形本次综合设计实验调制部分正是采用此方法设计的。
整个调制系统包括:载波振荡器、分频器、反相器、调制器与加法器等单元电路组成。
)信号常用解调方法有很多种,在设计中利用过零检测法。
过零检测法是利用信号波形在单位时间内与零电平轴交叉的次数来测定信号频率。
解调系所示电路:图4-3 分频器电原理图分频电路输出信号波形如图4-4所示:波形变换电路设计与工作原理为使载波的波形是正弦波,需将分频器输出的方波转换成正弦波。
AM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AM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AM(幅度调制)模拟调制系统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调制到载波上的技术。
设计与仿真AM模拟调制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AM调制原理、调制过程以及系统的性能。
以下是一个关于AM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的详细介绍。
首先,AM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两个主要部分:调制器和解调器。
调制器负责将来自音频源的模拟信号调制到载波信号上,解调器负责从调制后的信号中恢复出原始音频信号。
在设计调制器时,首先需要确定载波频率。
一般情况下,载波频率选择在AM广播频段范围内,例如535kHz至1605kHz。
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载波幅度,这会影响到解调过程中的恢复信号的质量。
接下来,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用于去除调制过程中产生的上、下频谱区域。
最后,通过一个运放电路将调制后的信号放大到合适的水平。
在设计解调器时,需要采用一个带通滤波器来滤除载波信号和上、下频谱区域,使得只剩下原始音频信号。
然后,通过一个恢复电路将解调后的信号放大和恢复正常的幅度。
最后,通过一个扬声器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可听的声音。
在进行系统的仿真时,可以使用一些仿真软件,例如MATLAB或Simulink,来模拟AM调制系统的性能。
首先,可以创建一个输入信号作为模拟音频信号源,该信号可以是音乐、语音或其他类型的声音。
然后,可以创建一个载波信号,其频率和幅度与设计中选择的相同。
接下来,使用模拟调制技术将输入信号调制到载波信号上,并通过一个示波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然后,使用带通滤波器去除载波和上、下频谱区域,并通过示波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最后,通过扬声器播放解调后的信号,以观察恢复音频信号的质量。
在仿真过程中,还可以改变不同参数的取值,例如载波频率、幅度、带宽等,以观察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添加噪声、多径传播等干扰信号,以评估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
总结来说,AM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是一个学习和理解AM调制原理和性能的过程。
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原理

DSB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原理概述:DSB调制解调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
本文将详细介绍DSB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仿真方法,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的设计流程、相关参数的计算和仿真结果分析。
一、DSB调制器设计原理:1. 调制器功能:DSB调制器用于将基带模拟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实现信号的传输。
其主要功能包括信号的频带变换、频谱的移频和功率的放大。
2. 调制器设计流程:(1)信号采样和量化:从模拟信号源中采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2)滤波器设计:设计低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去除高频噪声和不必要的频谱成分。
(3)频带变换:使用频率乘法器将信号的频带变换到较高的频率范围,以便进行高频传输。
(4)功率放大:使用功率放大器将信号的幅度放大,以增加传输距离和抵抗噪声干扰。
3. 调制器参数计算:(1)采样率:根据信号的最高频率成分,选择适当的采样率,以避免采样失真和混叠现象。
(2)滤波器截止频率:根据信号的带宽和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计算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3)频率乘法器的倍频系数:根据需要将信号的频带变换到较高的频率范围,选择适当的倍频系数。
(4)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根据传输距离和接收端的灵敏度要求,计算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4. 调制器仿真分析:使用MATLAB或其他仿真工具,搭建DSB调制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以下分析:(1)时域波形分析:观察信号在调制器各个模块中的时域波形变化,检查是否存在失真现象。
(2)频谱分析:计算信号在调制器输出端的频谱,验证频带变换和滤波器设计的效果。
(3)功率分析:计算信号在调制器输出端的功率,验证功率放大器的放大效果。
(4)误码率分析:通过引入噪声信号,计算解调器输出信号的误码率,评估系统的性能。
二、DSB解调器设计原理:1. 解调器功能:DSB解调器用于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模拟信号,实现信号的恢复和处理。
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设计

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设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基本原理。
2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技术是一种利用相位来表示数字信息的调制技术。
在2PSK调制中,0和1分别用相位0°和180°表示。
调制器将数字信息转化为相位的变化,然后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
解调器在接收端将相位变化还原为数字信息。
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调制器和解调器。
在调制器中,我们可以使用相位锁定环(PLL)的方法实现2PSK调制。
PLL能够锁定输入信号的相位,然后产生相应的调制信号。
在2PSK调制中,我们可以使用正弦波信号作为基频信号,通过改变其初始相位来实现信号的相位调制。
在解调器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关器(correlator)的方法实现2PSK解调。
相关器能够检测接收信号与已知的参考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获取相位变化信息。
在2PSK解调中,我们可以使用相位为0°和180°的两个参考信号与接收信号进行相关运算,然后根据相关结果来判断接收信号的相位。
为了验证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性能,我们可以进行仿真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系统所需的参数,包括载波频率、数据速率、信噪比等。
然后,我们使用Matlab或者其他仿真软件搭建2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模型,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
在调制器模型中,我们生成数字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相位变化信号。
根据系统参数,我们生成相应频率的正弦波,并通过改变初始相位来实现调制。
然后,我们将调制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到解调器。
在解调器模型中,我们接收到调制信号,并使用相关器来检测信号的相位变化。
根据相关结果,我们可以判断信号的相位,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
然后,我们可以将解调后的数字信息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系统的性能。
进行仿真实验时,我们可以改变系统参数来研究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比如,我们可以改变信噪比,观察误码率的变化。
或者,我们可以改变数据速率,观察解调器的解调效果。
基于matlab的fm系统调制与解调的仿真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fm系统调制与解调的仿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FM系统调制与解调的仿真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FM(调频)调制和解调系统。
2.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系统的性能。
3.对比和分析FM调制和解调前后的信号特性。
二、系统总体方案1.系统组成:本设计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两部分。
调制器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解调器则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为原始的低频信号。
2.调制方式:采用线性FM调制方式,即将低频信号直接控制高频载波的频率变化。
3.解调方式:采用相干解调,通过与本地载波信号相乘后进行低通滤波,以恢复原始信号。
三、调制器设计1.实现方式:使用MATLAB中的modulate函数进行FM调制。
2.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载波频率、调制信号频率以及调制指数。
3.仿真分析:观察调制后的频谱变化,并分析其特性。
四、解调器设计1.实现方式:使用MATLAB中的demodulate函数进行FM解调。
2.参数设置:选择与调制器相同的载波频率、低通滤波器参数等。
3.仿真分析:观察解调后的频谱变化,并与原始信号进行对比。
五、系统性能分析1.信噪比(SNR)分析: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信噪比,观察解调后的输出性能,绘制信噪比与误码率(BER)的关系曲线。
2.调制指数对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调制指数,观察输出信号的性能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动态范围分析:分析系统在不同输入信号幅度下的输出性能,绘制动态范围曲线。
六、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实验数据收集:根据设计的系统方案进行仿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七、结论与展望1.结论: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基于MATLAB的FM系统调制与解调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实现低频信号的FM调制和解调。
通过对比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基于MATLAB的2ASK数字调制与解调的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2ASK数字调制与解调的系统仿真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通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为数字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调制技术对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在众多的数字调制方式中,2ASK (二进制振幅键控)因其实现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MATLAB软件平台,对2ASK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调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2ASK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MATLAB编程,本文实现了2A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优化。
在仿真研究中,本文首先生成了随机二进制信息序列,然后利用2ASK调制原理对信息序列进行调制,得到已调信号。
接着,对已调信号进行信道传输,模拟了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
在接收端,通过2ASK解调原理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息序列。
通过对比分析原始信息序列和解调后的信息序列,本文评估了2ASK 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性能,并讨论了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文的仿真研究对于深入理解2ASK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优化系统性能以及指导实际通信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MATLAB仿真平台的运用,本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和优化工具。
二、2ASK数字调制技术原理2ASK(二进制振幅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技术,主要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数字信号(通常是二进制信号,即0和1)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模拟信道上进行传输。
2ASK调制的关键在于根据数字信号的不同状态(0或1)来控制载波信号的振幅。
在2ASK调制过程中,当数字信号为“1”时,载波信号的振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当数字信号为“0”时,载波信号的振幅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或者为零。
实验一16QAM调制与解调仿真

实验一 16QAM调制与解调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16QAM调制与解调原理。
(2)掌握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使用方法。
(3)设计16QAM调制与解调仿真电路,观察同相支路、正交支路波形及16QAM星座图。
二、实验环境与仪器Windows98/2000/XP、Matlab(R2010a)/Simulink三、实验内容1、熟悉地掌握了MATLAB软件在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搭建16QAM调制解调仿真系统;3、运行仿真系统,得出各模块部分的波形及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原理1、16QAM调制原理16QAM是用两路独立的正交4ASK信号叠加而成,4ASK是用多电平信号去键控载波而得到的信号。
它是2ASK体制的推广,和2ASK相比,这种体制的优点在于信息传输速率高。
正交幅度调制是利用多进制振幅键控(MASK)和正交载波调制相结合产生的。
16进制的正交振幅调制是一种振幅相位联合键控信号。
16QAM的产生有2种方法:(1)正交调幅法,它是有2路正交的四电平振幅键控信号叠加而成;(2)复合相移法:它是用2路独立的四相位移相键控信号叠加而成。
这里采用正交调幅法。
16QAM正交调制的原理如下图1.1所示。
图1.1 16QAM调制器组成框图图中串/并变换器将速率为Rb的二进制码元序列分为两路,速率为Rb/2。
2-4电平变换为Rb/2的二进制码元序列变成速率为RS=Rb/log216的4个电平信号,4电平信号与正交载波相乘,完成正交调制,两路信号叠加后产生16QAM信号。
在两路速率为Rb/2的二进制码元序列中,经2-4电平变换器输出为4电平信号,即M=16。
经4电平正交幅度调制和叠加后,输出16个信号状态,即16QAM RS=Rb/log216=Rb/4,本实验采用便是这种方式。
2、QAM解调原理16QAM信号采取正交相干解调的方法解调,解调器首先对收到的16QAM信号进行正交相干解调,一路与cosωct相乘,一路与sinωc t相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模拟角度调制系统学院:明德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号:姓名:周科远指导老师:宁阳2012年1月 1日《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其目的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极其构造和运用,特别是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一、高频放大器课程设计二、高频振荡器课程设计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课程设计四、模拟角度调制系统课程设计五、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课程设计六、通信系统中的锁相环调制系统共6个课题选择,学生任选一个课题为自己的课程设计题目,独立完成;具体内容按方向分别进行,不能有雷同;任务包括原理介绍、系统仿真、波形分析等;要求按学校统一的课程设计规范撰写一份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时间课程设计总时间1周(5个工作日)四、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1、在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作品和成果外,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课程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2、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任务书、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以及附图或附件等材料。
3、题目字体用小三,黑体,正文字体用五号字,宋体,小标题用四号及小四,宋体,并用A4纸打印。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二.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 (2)2.1FM调制模型的建立 (3)2.2调制过程分析 (3)2.3FM解调模型的建立 (4)2.4解调过程分析 (5)2.5高斯白噪声信道特性 (6)2.6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9)三.仿真实现 (10)3.1MATLAB源代码 (11)3.2仿真结果 (15)四.心得体会 (18)五.参考文献 (19)摘要FM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FM广泛应用于高保真音乐广播、电视伴音信号的传输、卫星通信和蜂窝电话系统等。
本设计主要是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M文件,编写程序来实现FM调制与解调过程,并分别绘制出基带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再进一步分别绘制出对已调信号叠加噪声后信号,相干解调后信号和解调基带信号的时域波形;最后绘出FM基带信号通过上述信道和调制和解调系统后的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并通过与理论结果波形对比来分析该仿真调制与解调系统的正确性及噪声对信号解调的影响。
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Vista,使用工具软件为MATLAB 7.0。
在该平台运行程序完成了对FM调制和解调以及对叠加噪声后解调结果的观察。
通过该课程设计,达到了实现FM信号通过噪声信道,调制和解调系统的仿真目的。
关键词FM;调制;解调;MATLAB 7.0;噪声ABSTRACTKEYWORDS:FM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widely used. FM is widely used in high fidelity music radio, television signal transmissi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The main design is the use of MATLAB integrated environment M documents, write a program to achieve F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process, and draw the baseband signal, a carrier signal, modulated signal time-domain waveform; further are plotted on a modulated signal superimposed noise signal, the coherent demodulated signal and the demodulated baseband signal in the time domain waveform; finally draw FM baseband signal through the channel and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system bit error rate and signal to noise ratio relationship, and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the simulation waveform comparison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system is correct and the influence of noise on signal demodulation. In the course of design, system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Windows Vista, the use of tools for MATLAB 7. In the platform to run the program completed the F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of superimposed noise after the demodulation results of observation. Through the curriculum design, to achiev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M signal through a noisy channe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system simulation purpose.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1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防真》的课程设计,掌握通信原理中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和编码与信号的最佳接收等原理。
应用原理设计FM调制解调系统,并对其进行防真。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要求能够熟练应用MATLAB语言编写基本的通信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系统的建模、设计与仿真。
所有的仿真用MATLAB 程序实现(即只能用代码的形式,不能用SIMULINK实现),系统经过的信道都假设为高斯白噪声信道。
模拟调制要求用程序画出调制信号,载波,已调信号、解调信号的波形,数字调制要求画出误码率随信噪比的变化曲线。
二.FM调制解调系统设计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
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息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对于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信息源(简称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信息转换成原始信号。
根据消息的种类不同信源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发送设备的作用产生适合传输的信号,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噪声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功率满足原距离传输的需求。
信息源和发送设备统称为发送端。
发送端将信息直接转换得到的较低频率的原始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通常基带信号不宜直接在信道中传输。
因此,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需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调制)到适合信道传输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传输。
这就是调制的过程。
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具有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功能的接收端将已调制的信号搬移(解调)到原来的频率范围,这就是解调的过程。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过程总会受到噪声的干扰,通信系统中没有传输信号时也有噪声,噪声永远存在于通信系统中。
由于这样的噪声是叠加在信号上的,所以有时将其称为加性噪声。
噪声对于信号的传输是有害的,它能使模拟信号失真。
在本仿真的过程中我们假设信道为高斯白噪声信道。
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调制可以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去,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或便于信道多路复用的已调信号。
另一方面,通过调制可以提高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它还和传输效率有关。
具体地讲,不同的调制方式产生的已调信号的带宽不同,因此调制影响传输带宽的利用率。
可见,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在本仿真的过程中我们选择用调频调制方法进行调制。
调制过程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它是将低频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位置。
而解调是将位于载频的信号频谱再搬回来,并且不失真地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
在本仿真的过程中我们选择用非相干解调方法进行解调。
2.1 FM 调制模型的建立图2 FM 调制模型其中,()m t 为基带调制信号,设调制信号为()cos(2)m m t A f t π=设正弦载波为()cos(2)c c t f t π=信号传输信道为高斯白噪声信道,其功率为2σ。
2.2 调制过程分析在调制时,调制信号的频率去控制载波的频率的变化,载波的瞬时频偏随调制信号()m t 成正比例变化,即()()f d t K m t dtϕ= 式中,f K 为调频灵敏度(()rad s V •)。
这时相位偏移为()()f t K m d ϕττ=⎰则可得到调频信号为()cos ()FM c f s t A t K m d ωττ⎡⎤=+⎣⎦⎰ 调制信号产生的M 文件:dt=0.001; %设定时间步长t=0:dt:1.5; %产生时间向量am=15; %设定调制信号幅度←可更改 fm=15; %设定调制信号频率←可更改 mt=am*cos(2*pi*fm*t); %生成调制信号fc=50; %设定载波频率←可更改ct=cos(2*pi*fc*t); %生成载波kf=10; %设定调频指数int_mt(1)=0; %对mt 进行积分for i=1:length(t)-1int_mt(i+1)=int_mt(i)+mt(i)*dt;endsfm=am*cos(2*pi*fc*t+2*pi*kf*int_mt); %调制,产生已调信号 00.51 1.5-10010时间t调制信号的时域图00.51 1.5-101时间t载波的时域图00.51 1.5-10010时间t 已调信号的时域图图3 FM 调制2.3 FM 解调模型的建立调制信号的解调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种。
相干解调仅仅适用于窄带调频信号,且需同步信号,故应用范围受限;而非相干解调不需同步信号,且对于NBFM 信号和WBFM 信号均适用,因此是FM 系统的主要解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