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PAP模式和NIPPV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NV8新生儿呼吸机临床试验

NV8新生儿呼吸机临床试验

NV8新生儿呼吸机临床试验丁璐;吴本清;黄为民;张俊亮;余瑜;马晓利【摘要】目的:探讨N V8新生儿呼吸机四种无创模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 V8呼吸机)和对照组(美国康尔福盛公司Infant Flow SiPAP婴儿呼吸机),各组根据病情选用不同辅助通气模式6小时。

观察各组试验前后血气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NCPAP组、NIPPV/SNIPPV组、HFNC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 H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N C PA P组试验组动脉氧分压非劣效界值下限低于对照组,余组各指标的95%C I下限均大于非劣效界值。

各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结论:NV8新生儿呼吸机在新生儿中应用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Objective:Toobservetheefifcacyandsafetyoffournoninvasivemodesby NV8ventilatorinnewborns.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October 2014 to January 2015, 108 patients with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were randomized to experimental group(NV8) and controlgroup(Infant Flow SiPAP, U SA) ,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each group was selected to use different ventilation mode for 6 hours. The changes of blood gas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Results: in NCPAP group, NIPPV/SNIPPV group, HFNC group,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blood pH chang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in NCPAP group, Thelower limit of non inferiority value of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in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The lower bounds of the 95%CI in the other groups were larger than the non inferiority margin. No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al groups.Conclusion: it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neonates by using NV8 ventilator.【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6(022)007【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给氧;新生儿【作者】丁璐;吴本清;黄为民;张俊亮;余瑜;马晓利【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 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 51802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广州 510515;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 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深圳 5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78无创通气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目前在新生儿呼吸支持已广泛应用。

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机 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1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34±9.58)h、(75.31±7.65)h、(12.15±1.78)d,发生肺损伤1例,脑出血1例,肺出血1例。

结论: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血气分析,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早产儿,若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为临床治疗RDS的主要手段,通过持续气流可增加肺内压力,促进肺复张,但早产儿由于肺发育较差,导致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不理想[1]。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为基于NCPAP改进的一种新型呼吸支持技术,可产生更高的平均气道压,近年来逐渐用于临床[2]。

本研究将NIPPV用于RDS治疗中,旨在评价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1例,男女分别24例、17例,胎龄29~36周,平均(32.51±1.37)周,出生体质量2415~2505g,平均(2460.35±12.85)g,阿氏(Apgar)评分5~6.5分,平均(5.75±1.28)分。

纳入标准:胎龄<37周;均符合《实用新生儿》[3]中RDS诊断标准;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86·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4月 第30卷 第 4 期 总第165期【第一作者】方玉玲,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新生儿方面。

E-mail:158****************【通讯作者】方玉玲·论著·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玉玲* 彭晓瑞 胡艳松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河南 许昌 461000)【摘要】目的 探讨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血气分析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入住我院NICU确诊为NRDS 5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统计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参数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P >0.05,干预后,两组PaO 2、PaO 2/FiO 2、pH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 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PaO 2、PaO 2/FiO 2、pH、PaCO 2均优于对照组,P <0.05。

干预前,两组呼吸机参数指标比较,P >0.05,干预后,两组呼吸机参数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呼吸机参数优于对照组,P <0.05。

并发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 <0.05。

结论 在CPAP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牛肺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改善血气分析情况,稳定机体内酸碱平衡,且不引起其他并发症产生。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牛肺表面活性剂;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04.038Clinical Efficacy of Bovine Lung Surfactant Assisted 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FANG Yu-ling *, PENG Xiao-rui, HU Yan-song.Xuch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Neonatal Department, Xuchang 461000, Hen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ovine lung surfactant on 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lood gas analysis and safety of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using CPAP . Methods Fifty cases of NRDS admitted to NICUs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Nov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on-invasive CPAP assisted by bovine lung surfactant.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 ventilator parameter index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unted.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P >0.05. After intervention, PaO2, PaO2/FiO2 and p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while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PaO2, PaO2/FiO2, pH and PaCO2 of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ventilator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P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ventilator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the ventilator paramete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Bovine lung surfactant assisted CPAP can improve blood gas analysis in children with NRDS without causing other complications.Keywords: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Bovine Lung Surfactant; 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NRDS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所致,同时患儿肺组织发育不全导致,主要好发于早产儿,并且患儿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易出现青紫、呼吸急促、呼吸呻吟、鼻扇、吸气性三凹征等症状,并进行性加重,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甚至呼吸衰竭[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

结果:38例患儿经我院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天然PS在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合成制剂。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治疗【中图分类号】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383-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期新生儿表现呼吸窘迫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有嗜伊红透明膜形成和弥漫性肺不张,因此,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属新生儿科危重症,是重点监护和救治的疾病之一。

近三四十年来,对本病的研究比较深入,从预防到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8例。

胎龄在28~30周11例,30周~32周12例,32周~36周13例。

体重在1200~1600g11例,1600~2100g12例,2100g以上13例。

其中早产儿20例,足月剖宫产儿12例,分娩前应用地塞米松催熟6例,早产剖宫产儿10例。

1.2 治疗方法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 PS治疗已成为HMD的常规治疗。

PS有从猪肺或牛肺中提取的天然PS,也有人工合成的PS。

天然PS在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合成制剂。

PS通过气管导管滴入气管、支气管,再进入肺泡内,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促使肺泡扩张,从根本上改变其病变过程。

常在用药后1~2小时呼吸窘迫症状减轻,可明显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用法:初次剂量100~200mg/kg,经气管插管直接滴入,可左右两侧分别给药,给药后继续机械通气,一般1~2小时氧合状况和胸片可明显改善,应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甚至可在短时间内改为CPAP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NRDS诊断标准】(一).具有发病的高危因素:母孕期患有糖尿病、胆汁淤积、宫内感染、早产、胎膜早破超过24小时、宫内窘迫、剖宫产、产时窒息等。

(二).具有NRDS临床症状及体征症状:生后6小时内发生进行性加重的呼吸急促(>60/分)。

体征:(1)、发绀、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呼气呻吟;(2)、严重时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3)、听诊可闻及双肺呼吸音减低。

(三)具有典型的胸部X线检查特征胸片特征性改变是判断NRDS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早期诊断的必须条件之一。

NRDS胸片特征性改变包括:Ⅰ级:双肺透光度降低,呈毛玻璃样改变。

Ⅱ级:双肺透光度降低,见明显支气管充气征,心影及肋膈角清楚。

Ⅲ级:双肺透光度明显降低,见明显支气管充气征,心影及肋膈角模糊。

Ⅳ级:全肺透光度严重降低,呈“白肺”样改变。

(四)、辅助检查1、如果可能,应在生后1小时内抽取胃液做泡沫震荡实验。

2、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气分析3、尽快完成胸片检查,并在使用PS后6-12小时进行复查,必要时增加复查次数。

4、严重病例应当完善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有无肺动脉高压及动脉导管未必。

5、积极完善血糖、乳酸、电解质、肝肾功等检测,了解患儿机体内环境状态。

【NRDS治疗】(一)、PS的应用1、胎龄<28周的早产儿都应接受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性治疗(生后15 min内)。

2、如果新生儿在产房内需接受气管插管,或母亲未接受产前皮质激素治疗,则对胎龄>28周~<30周的新生儿应预防性使用表面活性物质对已患RDS或RDS高危的新生儿应尽早给予PS,以降低死亡率及肺气漏。

3.在有RDS进展的证据时,如持续需氧、需要机械通气或CPAP 6 cm H2O需氧浓度>50% ,应给与第二或第三剂表面活性物质。

4、对需从CPAP改为机械通气治疗的RDS患儿,应给与第二剂PS。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引言早产儿是指妊娠期不满37周的婴儿,这类婴儿的呼吸系统未完全发育,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等问题。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提高早产儿呼吸管理质量,降低呼吸机械辅助呼吸的时间和机械辅助呼吸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早产儿呼吸管理方法,然而其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1.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的作用机制枸橼酸咖啡因是一种xanthine类药物,具有兴奋呼吸中枢,扩张支气管和抗炎等作用。

其通过抑制腺苷受体来促进膈神经的兴奋,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和速率,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通气功能。

NIPPV(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是一种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向患儿鼻腔施加间断性正压通气的方法,可以提供有效的通气支持,改善通气不足和肺不张,并减轻呼吸肌疲劳和二氧化碳潴留。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机制主要包括提升呼吸功能、改善通气不足、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减轻呼吸肌负荷和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和加速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的康复。

2.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对呼吸暂停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多项研究表明,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的血气指标,包括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提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一项针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的临床研究显示,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IPPV治疗后,患儿的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SaO2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新生儿CPAP的使用

新生儿CPAP的使用

新生儿CPAP 的使用点击添加标题内容采用气管插管的间歇正压通气一直是新生儿危重症的呼吸支持的主要手段 , 但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 , 如声门下的狭窄、气管损伤及感染等。

随着新生儿机械通气学的发展及有创通气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 医学专家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对患者创伤较小同时又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另一种机械通气治疗方式 , 这对于早产儿来说尤为重要。

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及 70 年代早期无创通气有了较大的发展 , 而临床上证明最有效的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CPAP) 和鼻塞间歇正压通气 (nasal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ilation, NIPPV) 。

点击添加标题内容早在 1971 年 Gregory 首次描述了 CPAP 在危重 RDS 早产儿中的有效应用。

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疗法 (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cannula,HHHFNC) 是新生儿无创通气的一种新型的重要手段 ,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气体加温、加湿技术的提高 ,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更是得到新生儿医疗界的关注。

无创正压通气模式NCPAP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2. NIPPV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SNIPPV (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4.HFNC (经鼻高流量氧疗) 1.3.CPAP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的作用机制是指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中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

由于呼气末增加了气体存留,功能残气量增加,防止了呼气末肺泡萎陷,从而提高肺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

CPAP 的连接界面CPAP 可通过鼻塞、鼻罩、鼻咽管、面罩等方式进行辅助呼吸。

最常用的是鼻塞。

CPAP 的应用指征1.有自主呼吸的极早产儿 ( 出生胎龄 25~28 周 ) ,产房早期预防性应用 ;2.可能发生 RDS 的高危早产儿如胎龄 <30 周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 );3.当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时需 Fi02>0.3 时 ,Pa02<50mmHg 或Sp02<90%;4.早产儿呼吸暂停 ;5.RDS 患儿使用 Ps 后病情稳定,拨出气管导管后 ;6.常频或高频机械通气撤机后,出现明显的三凹征和 ( 或 ) 呼吸窘迫。

新生儿CPAP

新生儿CPAP

并发症及其防治
肺气压伤的发生,与 CPAP 压力直接相关 也与患儿的基础疾病的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使用 CPAP 时 , 应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根据肺部病变情况及肺顺应性变化
及时调整 CPAP 压力 , 预防和减少气压伤的发生
并发症及其防治
2、腹胀:
经鼻塞或鼻咽 CPAP 治疗的新生儿
由于容易吞入空气而引起腹胀
PaC02 < 60-70mmHg
3、胸片为弥漫性透亮度降低,细颗粒阴影,
多发性肺不张、支气管充气征、肺水肿、 毛玻璃样改变和肺膨胀不全
六、CPAP的临床应用
1、治疗RDS
RDS 患儿肺顺应性降低,引起肺泡萎陷,功能残
气量、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CPAP 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使肺泡稳定扩张, 增加肺
功能残气量, 改善氧合
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反射减轻 刺激Hering –Bueuer 反射,促进自主呼吸
3、治疗新生儿湿肺
CPAP可使湿肺患儿渡过呼吸困难期 避免机械通气
新生儿湿肺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是因为 肺内液体积聚和清除延迟或转运困难引起的自限性呼 吸系统疾病,此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是早期新生儿呼 吸窘迫常见原因之一。
简易法水封瓶CPAP
但有三个明显的缺陷:
(1)压力调节不准确、不方便,可发生气胸
(2)吸入氧浓度太高,不能调节
(3)无加温湿化功能,气道干燥
CPAP方式
2、专用CPAP仪 有许多优点:
(1)压力和吸入氧浓度可根据需要准确调节
(2)具有加温湿化功能
(3)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4)对早产儿非常适用
CPAP方式
一、CPAP的发展
1945:Gagge首次应用CPA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CPAP模式和NIPPV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分析作者:石福建来源:《医学信息》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N-CPAP模式和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9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N-CPAP(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NIPPV(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气变化、并发症及总成效。

结果实验组治疗1 h后患儿血气变化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总体疗效(77.78%)比较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N-CPAP;NIPPV;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31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2-0091-03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CPAP model and the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o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on heart func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Methods From June 2012~2015 year in May 90 cases of NRDS children bor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CPAP(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ethod)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NIPPV(SIPPV method)treatment,oxygenation index,blood gas changes,complications and total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1 h of treatment,the changes of blood gas and oxygenation index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77.78%)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55.5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ignificance(PKey words:N-CPAP;NIPPV;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remature children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指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1-3]。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方法(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治疗NRDS患儿呼吸支持的主要方法[4-5],此方法有效防止了有创通气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但大多数运用N-CPAP治疗的新生患儿还是需要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式通气。

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方法(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无创正压通气的同步模式,正压的产生与自主呼吸中声门打开同步,气体可更有效地进入下呼吸道到达肺部,加强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的同步协调作用[6-7]。

近年来NIPPV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我院此次开展了运用N-CPAP和NIPPV两种方式治疗NRDS患儿的研究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90例NRDS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NRDS诊断标准,即出生后短时间内就出现呼吸窘迫(>60次/min),青紫和三凹征、呼气性呻吟等。

胸片见细小颗粒或网状阴影,两肺透亮程度减低,支气管充气现象,情况严重患儿呈白肺状态。

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

两组患儿出生后治疗情况和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所有患儿都取得监护人同意行PS治疗。

将70 mg冷冻干粉在用药前注入2 ml灭菌注射水在小瓶内,轻轻摇成混悬液,用手复温。

按70 mg/kg的剂量通过气管插管处注入,注药后通气2 min,抽出气管插管连接NCPAP或NIPPV设备。

1.2.1对照组运用N-CPAP方式进行治疗。

采用德国进口呼吸机,使用鼻罩的方式连接,将参数初调为:吸气末正压4~6 cmH2O,氧气吸入浓度依据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调节[6],一般为88%~95%,范围控制在0.25~0.60。

随时按患儿病情和血气分析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1.2.2实验组运用NIPPV方式进行治疗。

采用德国进口呼吸机,使用鼻罩的方式连接,将参数初调为:吸气峰压15~20 cmH2O,吸气末正压4~6 cmH2O,呼吸频率30次/min,氧气吸入浓度依据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来调节,一般为88%~95%,范围控制在0.25~0.60。

随时按患儿病情和血气分析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成效、治疗前后氧合指数、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

1.4评价标准①治疗成功:患儿治疗后呼吸窘迫、青紫和三凹征有所改善,可以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进行通气。

②治疗失败: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或更严重,还是需要辅助通气。

总成效=(总例数-各症状存在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2结果2.1两组患儿各病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实验组总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2两组患儿氧合指数和血气变化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氧合指数(OI平均值)和血气变化(pH、PaCO2、PaO2)数据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3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

3讨论早产或剖宫产相关因素致使新生儿肺结构发育不好或缺少PS等原因常造成NRDS,该病主要体现在新生儿出生不久后产生呼吸阻碍、衰竭和面色青紫,病死率十分高。

近年来NRDS 在PS和机械通气的治疗下,病死率逐渐降低,但此方法也导致了诸多并发症,如支气管肺发育异常、声门下狭窄和呼吸性相关肺炎等,进而引起了远期的预后不良,这是临床上长期因扰的重要问题[8-9]。

为了解决此问题,国外儿科界提出了以NIPPV为主的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并证明了此种方式的可行性,现此技术已在欧美国家广泛使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总成效为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氧合指数(OI平均值)和血气变化(pH、PaCO2、Pa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应用NIPPV对NRDS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氧合指数与血气变化,且不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更好的提高整体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1]刘丽芳,李晓东,蔡琳,等.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8):1439-1440.[2]廖积仁,刘玉婵,谭菁,等.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4):511-515.[3]崔蕴璞,童笑梅,汤亚南,等.应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进行序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6):417-419.[4]刘郴州,刘东,黄碧茵,等.3种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124-126.[5]高翔羽,杨波,黑明燕,等.三种无创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34-40.[6]戴立英,王琍琍,张健,等.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4,35(4):440-443.[7]陶海峰,陶敏,蔡娜,等.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撤机后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1):1-5.[8]陈佳,高薇薇,许芳,等.两种辅助通气方式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8):847-851.[9]李女好,庄泽吟.无创与有创通气用于Ⅰ~Ⅲ级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47-2149.[10]范燕舟,李继红,刘玲,等.经鼻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8-11.[11]徐东.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以压力支持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药,2014,18(4):692-694.收稿日期:2017-8-4;修回日期:2017-9-15编辑/杨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