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教材分析:本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

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前要仔细备,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

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我国古代玉石艺术的特点,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进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特殊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一定的外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玉石文化。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略)(二)导入:“完璧归赵”的故事(观看视频)(三)讲授新:1玉的起源;对玉的审美认识;玉的种类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

将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对形体、质感、色彩、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分类:①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玉、水晶、玉髓等。

②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等。

(借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2玉的特殊地位、意义;玉的特殊制作工艺;对玉的审美①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对玉的审美被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高中美术《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我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开开心心,扎扎实实地学到东西,才是好的教学。

有趣是前提,有效是教学设计的标准。

我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是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教材第二课,属于“欣赏.评述课”。

本课的内容是认识什么是玉?通过玉器的发展历史,去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学生对精美的玉器很感兴趣,他们能在图片的展示中感受到玉器的美感。

然而,玉器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难以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兴趣。

我设计了情景演示的教学环节,把学生最难以理解的部分——新石器玉器时代发展历史和艺术风格,通过用现代微信里常常见到的建群聊天的方式来开展“假如玉石会聊天”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情景展示扮演角色,能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总结规律,提升审美,来完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喜欢表达,喜欢动手,对新颖的事物跃跃欲试,他们具备一定的展示能力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会交流,能合作,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教学过程:中国人对玉文化的特殊情感体现。

(一)、通过“玉”字的成语表达美好的人。

老师:美丽的女孩子——学生: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帅气的男孩子——温润如玉、玉树临风~好看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在一起——金童玉女、金玉良缘~ 师生互动:通过“玉”字成语的形容,学生们发现了越来越多带有“玉”字成语,都是象征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加以引导,学与玩相结合,总结出玉器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博大的民族精神,完成认识玉的情感目标。

(二)、识玉的概念。

什么是玉?玉、石的关系如何?展示图片,玉和石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能总结出玉的特征:玉是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质地坚韧,让人看了感到愉悦的石材。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了认识玉的教学目标。

(三)、“新石器时代玉石一家亲”。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比赛说课稿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比赛说课稿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课时: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的教学设计。

我将用五个部分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二课,属于工艺美术类别。

本课讲述了古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与文化内涵以及它们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的深远影响。

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里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

这一课我将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本节课着重讲述古代玉器艺术。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所涉及的玉器、陶瓷、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课标指出:应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以及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2、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鉴赏工艺美术作品。

3、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对古代玉器的欣赏,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所以必须对古代社会的礼制做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就成为了本课的重点。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课本类型: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授课课题: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神美追求。

b.技能目标:
学习玉器小知识和鉴赏方法,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实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c.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2、内容结构
a.识玉“玉”简介
b.赏玉通过玉器的发展历史,总结不同时期玉器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审美追求。

c.品玉体会玉的文化内涵。

d.鉴玉玉器鉴赏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玉器典型时期的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审美追求。

难点: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附:板书设计: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1、玉
2、风格特点
3、用途
4、审美追求
5、鉴别方法。

1古代玉器艺术教案_201681591234219

1古代玉器艺术教案_201681591234219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美术组何丽芬课题: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科书: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的: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通过对优秀与其作品的赏析,让同学们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古代玉器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玉器在特定时代的特殊地位和具体应用,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内涵和意义。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和氏璧”的渊源)通过向同学们简要讲述和氏璧的由来及价值以发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科内容——古代玉器艺术。

(据文献《韩非子》、《新序》记载,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游玩时,恰逢逢一凤凰落在一青石之上,大喜。

自古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所以卞和就捧着这个璞玉去见楚厉王,不为玉工所识,卞和因此失去左脚;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再次献宝,又失去右脚;武王死,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泪变成了血。

文王得知,遂命人开此璞玉,果然开出了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后经秦始皇开凿为传国玉玺代代相传,直至流失……)二.玉石之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天然的色彩和光泽,让人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的区分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

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美,促使了玉石之分。

将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重要发展。

三.古代玉器艺术的发展史前时代——先秦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低潮)——宋元时代——明清时代(鼎盛时期)。

四.古代玉器艺术欣赏——良渚文化、红山文化1.良渚文化的《兽面纹玉琮》思考:(1).玉琮是用来做什么的?(2).兽面纹玉琮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3).从玉琮的工艺上看,体现了什么样的的审美意识?2.红山文化的《猪龙玉雕》思考:(1).从玉猪龙的造型上看,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直观感受?(2).你觉得玉猪龙的价值在何处?3.《玉龙》思考:这件玉龙与你脑海中龙的形象相比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五.“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意义古人爱玉,并非纯粹是因为外在的美丽,而是重其内涵,因为玉器是一种品德的象征。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摘要:本课以对玉的鉴和赏为重点,并以鉴赏为一条主线,把玉石之分、玉的性质、社会意义等内容贯穿于这条主线当中,形成“以主带辅”的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中,除了主线鉴赏是第一重点外,对玉石所赋予的社会意义也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本文对此课进行了教案设计。

关键词:教学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1、通过对玉石艺术的了解,认识到玉石之分,让学生看到人类审美认识的产生与发展;2、提高对玉石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玉石的美并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形式美;3、了解玉被人们所赋予的特殊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本课以对玉的鉴和赏为重点,并以鉴赏为一条主线,把玉石之分、玉的性质、社会意义等内容贯穿于这条主线当中,形成“以主带辅”的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中,除了主线鉴赏是第一重点外,对玉石所赋予的社会意义也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玉器的繁荣时期距今遥远,因此学生对于玉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石之美有五德”中的五德,分别对应的是君子的哪些品德,这不仅仅是记忆的问题,更要去理解,并且在自己的人生观上树立起崇尚这些美德的信念,学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都见过玉器,但对其未必了解。

可能许多同学身上还佩戴着像玉坠、玉手镯之类的饰物。

玉器,顾名思义,也就是由玉石做成的器物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理解玉石的概念呢?它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本册书的第二课内容《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人教版)(幻灯显示课题)新授说到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了,据记载,我们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还有龙山文化遗址中,均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之后,历经商、周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

一、那么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种不同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精美玉器。

(幻灯展示凌家滩遗址、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的玉器)简要介绍图片中的玉器。

传统玉石文化与现代审美——《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分析

传统玉石文化与现代审美——《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分析

传统玉石文化与现代审美——《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分析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分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玉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玉石几乎是与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宫廷中作为帝王用品,还是在平民百姓家中作为工艺品,玉石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玉石的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玉石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变化,通过分析古代玉石艺术教案,探究玉石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传统玉石文化的来源玉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自古以来,玉石一直被视为吉祥物和神器,因为它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联系非常密切。

据史料记载,在早期的时间里,玉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信仰神话、礼仪礼俗和工农业生产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石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天下之奇石,胜玉过贵金。

二、传统玉石文化的特点传统玉石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寓意丰富玉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代表了勤劳、毅力、正直、厚道等精神境界。

国人亲睐玉石,就在于它能代表中华文明的精髓。

玉作为贵重宝石,既有代表天赋神力,又给人们带来先天无扰、长命百岁、福禄繁荣等寓意。

2.精细工艺传统的玉石文化深深地体现在玉石工艺上。

传统的玉石工艺极富艺术性,组合了传统的工艺技术和以文化为基础的审美价值,所以传统的玉石工艺是难以超越的。

3.固守传统传统玉石文化强调回归传统,注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因此,玉石文化在传承中也极为注重求真求精、追求纯正。

这种精神是玉石文化得以传承和演变的根源。

三、传统玉石文化对现代审美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正在不断改变,从而对传统玉石文化产生了一些影响。

然而,传统玉石文化对现代审美所产生的影响仍是深远的。

传统玉石文化对于现代审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玉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审美情趣和品质精神等方面对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二教材分析: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

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

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

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

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我国古代玉石艺术的特点,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进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
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特殊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一定的课外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玉石文化。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完璧归赵”的故事(观看视频)
(三)讲授新课:
1.玉的起源;对玉的审美认识;玉的种类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

将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对形体、质感、色彩、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分类:①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玉、水晶、玉髓等。

②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等。

(借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2.玉的特殊地位、意义;玉的特殊制作工艺;对玉的审

①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对玉的审美被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最早主要做神器:璧、琮、璜、虎、圭、璋
分别代表什么?(观看视频)
了解书中作品:《玉璧》、《玉龙》、《兽面纹玉琮》
商代俏色工艺:《俏色玉鳖》
②两汉以后,对玉的审美有了很大变化,人们看重玉作为财富的意义,视它为可以养生、殓葬尸体防腐之物。

汉代以后,人们更看重玉的珍宝性:玉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受到珍视,总是把它和最宝贵、最美的人和事物联系在一起。

“锦衣玉食”、“如花似玉”、“金玉良缘”……(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一个方案)
3.玉器的制作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①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
②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
“大圭不琢”
浏览书中两件现代作品,体会其制作工艺、时代意义上的新突破。

(四)课堂小结: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玉有独特的情感,在长期的使用、制作过程中,又赋予玉独特的人文价值,玉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有深远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调查社会上流行的玉石类工艺美术作品,从审美意义上分析,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原因何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