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2.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碱性土壤酸性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植物在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碱性土壤与酸性土壤。
2.提问学生:“为什么相同的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状况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引导学生思考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增进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了解农业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酸碱理论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土壤的酸碱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具体的改良方法及其原理了解不足。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方面尚需加强。
e.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阅读一篇关于土壤酸碱度与植物生长的科研论文,撰写一篇阅读笔记,内容包括:
a.论文摘要及研究背景
b.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c.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d.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拓展与思考
4.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土壤酸碱性及其改良的宣传海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具有宣传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收集土壤酸碱度与植物生长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改良土壤的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土壤酸碱度测定,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土壤酸碱性(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探究土壤酸碱性(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
2.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
3. 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原理,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H试纸、滴管、土壤样本、植物样本、酸碱指示剂。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为什么有些植物生长得好,有些植物生长得不好?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
二、探究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1. 教师讲解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学生记录。
2. 学生举例说明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探究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1. 教师讲解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学生记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土壤样本的酸碱性。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四、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教师讲解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记录。
2. 学生观察植物样本,分析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探究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1. 教师讲解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记录。
2. 学生举例说明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讨论如何改善土壤酸碱性,保护环境。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板书设计:1. 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2.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3. 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 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土壤酸碱性的科普文章。
初中化学土壤酸化调节教案

初中化学土壤酸化调节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土壤酸化的原因及危害
2. 掌握土壤酸化的调节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酸化调节方法
教学重点:
1. 土壤酸化的原因及危害
2. 土壤酸化的调节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酸化调节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件、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用品及土壤样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土壤酸化的含义及危害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土壤酸化的原因
2. 土壤酸化的危害
3. 土壤酸化的调节方法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土壤酸化的实验现象
2. 展示不同调节方法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酸化调节方法
2. 汇总讨论结果并给出指导性意见
五、练习巩固(10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
2. 确认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练习题目
教学延伸:
1.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不同土壤酸化调节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2. 关联其他学科知识,如生物学、地理等,深化学生对土壤酸化问题的理解教学反思:
1. 结合学生实际,设立更多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土壤酸化调节方案
(备注: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 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 选修高中选修化学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学目的:1.理解土壤的酸碱性。
2.理解土壤酸碱化的原因及常见的土壤酸碱性的改良的方法。
3.会测定土壤的酸碱度,知道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一般方法情感目的:通过理解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碱性的改良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和阅读自主学习式。
教学过程:【引入】老百姓常说:万物土中生。
生物的生长要靠土壤来提供生存的场所,提供养分和水分等。
所以,土壤在陆地环境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土壤酸碱性是由土壤PH值反映出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土壤的酸、碱状况,深化的影响着土壤微生物、作物和土壤动物的生长,也影响着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和有效性。
1.土壤pH值的概念土壤pH是指:土壤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即pH=-log[H]由于22℃,纯水解离出的[H]=[OH]=10克离子/升,pH=7定为中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种土壤均有,土壤学必须对酸碱性进展分级:pH<~~6.06.0~~7.07.0~~~>极强酸强酸酸性弱酸中性弱碱碱性强碱极强碱我国土壤多介于~之间,大致长江以北〔北纬33度〕为中性~碱性土壤,以南为酸性~强酸性土壤。
2.土壤酸碱性的产生原因生物的作用〔1〕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H+使土壤变酸;〔2〕微生物分解残体解离出H+使土壤变酸;〔3〕草本植物富积盐基〔CaKMg〕于土壤中,土壤胶体为盐基所饱和,胶体水解时,产生OH—,使土壤溶液变碱;〔4〕森林植被〔特别是针叶林〕凋落物含盐基少,含树脂、单宁较多,分解后产生有机酸,使土壤变酸。
气候的作用:高温多雨,矿物强烈分解,盐基大量释放并遭到淋失,Al挪动性低在土壤中富积起来,Al水解时,产生H+,在环境中积累大量H+,形成强酸性土壤;干旱少雨,矿物分解释放的盐基不能淋失溢出土体,土壤胶体为盐基所饱和,水解后,形成碱性土。
母质的作用母质含盐基少,在生物、气候的作用下,易向酸性土开展;母质含CaCO3多,易形成中性~微碱性土;母质含Na2CO3多,易形成碱性~强碱性土:施肥的作用长期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使土壤变酸;长期施用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使土壤变碱。
土壤酸碱性教学设计.docx

土壤酸碱性教学设计开场白1师: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同来到了美丽的义勇小学,而且有这么多的客人和我们一起上课。
对于老师和你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生:敢2师:那好,为我们自己加油吧。
师生问好。
导入探究3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花吗?生:喜欢4师:我也特别喜欢花。
最近我养了一盆杜鹃花,一开始枝繁叶茂,可是这几天我发现打篇了,好像出问题了。
今天我把花带来了,谁能帮我诊断诊断?生:水浇多了阳光晒得土壤有问题5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我去请教我们学校懂花的老师,他说,你这花土有问题,杜鹃适合生长在弱酸性的土壤里。
我的花土到底是不是弱酸性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土壤酸碱性的知识。
板书土壤酸碱性二实验探究1师:你知道如何辨别土壤的酸碱性吗?生1:我听爸爸说酸性土壤生2 生32总结师:(1)你们说的都对。
辨别土壤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是比较理想的弱酸性土壤。
(2)还可以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
(3)我们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农民朋友通过多年和土壤打交道总结出来的,所以叫经验法。
(4)其实关于经验法还有很多,你如果感兴趣,可以去请教有经验的农民朋友或是上网去查阅,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
(5)除了要了解经验法之外,我们还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测定土壤酸碱性。
这就是PH试纸法。
3、认识试纸(6)PH试纸特别神奇,不管你的土壤取自哪里,用试纸一测便知它的酸碱性,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7)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放到展台上师:这是比色卡。
1到14 不同的颜色。
PH值等于7 土壤呈中性。
PH值小于7 土壤呈弱酸性, 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大于7 土壤呈弱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
4、师生演示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测一下这盆花土的PH值。
师:首先取出少许的土样放入烧杯里,接下来倒水,土和水的比例是1:2.也就是水是土的二倍,然后用玻璃棒按一个方向轻轻搅拌,注意不要碰到烧杯的边缘以免碰碎。
《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3

《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3《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我国土壤酸碱性状况以及当地土壤的特点,培养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2.了解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土壤酸碱化的原因土壤酸碱化的原因碱化:土壤中强碱弱酸盐的水解;过度使用尿素等酸化:空气中SO 2、NO 2等气体的增多,造成酸雨,使土壤酸化;土壤中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等【例1】强酸性土壤中应含有下列哪几种物质( )①FeSO 4 ②AlCl 3 ③NaNO 3 ④K 2CO 3 ⑤酒石酸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⑤【解析】分析上述所给物质的性质可知,呈酸性的物质是FeSO 4、AlCl 3和酒石酸,这些物质的存在会导致土壤酸化。
【答案】D【点评】本题从造成土壤呈酸性的原因进行了考查,要从给定物质的性质理解其实质。
【变式】经测定某土壤的pH =9,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土壤中含有( ) ①K 2CO 3 ②NaHCO 3 ③CaCO 3 ④MgCO 3 ⑤CaSO 4 ⑥MgCl 2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全部【解析】由于土壤的pH =9呈碱性,是由于含有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④。
【答案】C二、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改良方法改良碱性土壤:施用石膏、硫酸铝、硫酸铁等改良酸性土壤:施用生石灰改良碱土的基本任务在于消除或降低交换性钠的含量。
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加入酸性物质,如硫酸铝、硫酸铁(Al 3+、Fe 3 +分别水解呈酸性);另一种加石膏(Na 2CO 3+CaSO 4=Ca CO 3↓+Na 2SO 4),生成的硫酸钠经灌溉水或雨水淋洗,可降低土壤碱性,施用石灰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
【特别提醒】改良土壤必须强调综合措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经验表明,进行深耕、施用大量有机肥等改良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例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的是()A.CaSO4B.Al2(SO4)3C.Fe2(SO4)3D.KCl【解析】改良碱性土壤可选用CaSO4(将Na2CO3转化为CaCO3),也可选用Al2(SO4)3和Fe2 (SO4)3(和OH-转化为不溶性金属氢氧化物),不能选用KCl。
《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1-1

《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
[课标要求]
1、知道常用化学肥料的组成、性质特点、生产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化学肥料的发展方向。
2、通过实例认识常用化学农药的组成、性质特点,使用方法,了解农药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3、认识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的意义。
4、会测定土壤的酸碱度,知道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一般方法。
[活动和探究建议]
1、参观化工厂或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片,考察企业的选址情况,收集产品的生产原理、原料利用率、能耗、投资和成本核算等资料,撰写考察报告。
2、调查当地农村使用的化学肥料的情况(或收集我国化肥料工业发展的有关资料),写成调查报告,与同学交流、讨论。
3、交流讨论:农药DDT的合成、使用与禁用。
[教学内容增减建议]
1、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互换位置。
2.第四单元化学农药的发展作为自学内容即可
[课时建议]
1.第一单元土壤酸碱性的改良——1
2.第二单元化肥的生产与合理利用——2
3.第三单元无土栽培技术——0.5
4.第四单元化学农药的发展——0.5
[知识回顾]
1.溶液酸碱性及酸碱程度的测定方法
2.土壤酸碱对作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知识学习]
1.土壤的酸碱性测定方法:
2.造成土壤酸碱性的可能的因素有哪些?
3.阅读土壤酸碱性的改良,回顾并思考改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中水灌溉农田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土壤酸碱度的改良

提高土壤肥力 ,供作物吸收利用 。而对于碱性土壤 , 通常亩用石膏 3 0  ̄ 4 0公斤作基肥施入改 良。 1 、土壤酸・ 陛土改 良。经常使用石灰 。达 到中和
的感觉 ,松手 以后 ,土壤容易散开 ,不 易结块 ;碱性 土壤握在手 中有一种 “ 硬实 ”的感觉 ,松手 以后容 易
o f 衷化市蜴l o@0农 化 行 业 资 深 媒 体 3 1 / 7  ̄ 0
活性酸 、潜性酸 、改 良土壤结构 的 目的。 沿海地 区使用含钙 的贝壳灰 。也可用紫色页岩粉 、 粉煤灰 、草木灰等 。 石灰施用量 :生石灰 需要量 ( g / m 。) =阳离子代换
量 木( 1 一盐基饱和度 )术土壤重量 . 2 8 . 1 / 1 0 0 0
土表经常有一层 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
3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时 ,可 以观察
一
下地 表生长的植物 ,一般生长野杜鹃 、松树 、杉类
植物 的土壤多为酸性土 ;而生长柽柳 、谷子 、高梁等 地段 的土多为碱性土 。
2 、中性和石灰性土壤 的人工酸化 。露地花卉可
用硫磺粉 ( 5 O g / 平方米 ) 或硫酸亚铁 ( 1 5 %/ 平 方米 ) ,
j 『 } 埸 I植 侏 土 肥
土壤酸碱度的改 良
土壤 的酸性或碱性过大 ,都会在一 定程度 上影响 植物 的根系生长 ,从而影 响到植物 的正常 生长 。除化 学试剂测 定外 ,还有如 下简法 识别 土壤 酸碱 性。
一
结块而不 散开。 6 、 看浇水后 的情形 酸性土壤浇水 以后 下渗较 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
知识回顾
1.用pH试纸如何测溶液的pH?
【提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到pH试纸的中央,待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度大的土壤保肥力如何?为什么?
【提示】保肥力很差,因为肥沃的土壤颗粒多呈胶粒状能吸附NH;、NO亍等,酸碱度较大的土壤,土壤胶粒被破坏,不再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保肥力下降。
3.什么是盐的水解?NH4CI、Na2CO3溶液分别呈什么性?
【提示】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阴离子结合水中电离出的OFT或H+生成弱碱或弱酸的反应叫盐的水解。
酸性、碱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习测定土壤酸碱性的方法,了解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
2.了解我国土壤酸碱性状况及当地土壤特点,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和原理
碱性土壤的不良性质是由于交换性钠的存在,因此碱土改良的基本任务,在于消除或者降低交换性钠的含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入酸性物质,如硫磺、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铝等,同时增加了土壤的盐分。
其中硫磺在土壤中会逐渐被氧化成硫酸,从而起到酸的作用。
另一种是加钙(代换作用),如石膏、氧化钙、石灰石、磷石膏、煤肝石等。
石膏改良碱性土壤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SO4=CaCO3 + Na2SO4□
碱土中的交换性钠被石膏中的钙交换后,土壤胶体就会在钙离子的作用下重新凝聚。
在上述反应中,所生成的硫酸钠可借灌水或雨水淋洗,降低土壤碱性。
但改良碱土也必须强调综合措施、因地制宜的原则。
单一措施往往不能奏效,也得不到最好效果。
经验表明,进行深耕、施用大量有机吧、掺砂和客土改良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种植牧草,除能够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消除板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有机酸外,还能起到中和碱的作用。
【例1】植物生长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
经测定,某土地的pH为4.5,欲将其改良为接近中性的土壤,应该加的物质是()o
A.食盐
B.硫酸铜
C.石灰石
D.熟石灰
【解析】在农业生产中,强酸性土壤不适宜植物的生长,可以施加适量的熟石灰中和土壤
中的酸,从而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答案】D
【变式】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捉高农作物产量
【解析】碳酸水是酸性水,显然不能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B
二、酸雨的危害以及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下酸雨时,树叶会受到严重侵蚀,树木的生存受到严重危害。
并且,地而也会酸化。
在土壤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细菌生物,这些生物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黑土里生长着种类与世界人口一样多的细菌。
若土壤被酸雨侵蚀,除一少部分外,土壤里面的大多数细菌都将无法存活。
此外,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被酸溶解后会流失掉,这也构成了对树木的危害。
不仅森林受到严重威胁,土壤由于受到酸性侵蚀,也会引起农业减产。
为此, 我们正在把碱性石灰投入到酸性土壤中进行中和。
但是,用石灰中和并不是万全之策,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酸雨容易腐蚀水泥、大理石,并能使铁金属表面生锈,因此,建筑物容易受损,公园屮的雕刻以及许多古代遗迹也容易受腐蚀。
【例2】下列物质不可导致土壤酸性增强的是()。
A. Na2CO3
B. NH4CI
C. S02D・ H2SO4
【解析】NHQ水解显酸性,SO?溶于水生成H2SO3, H2SO4是酸,而N^COs水解呈碱性。
【答案】A
【变式】S02被认为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首犯”。
大气中的S0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煤、石油)的燃烧。
下列与S02污染有关的是()0
①酸雨现象②伦敦“毒雾”事件③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④温室效应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S02在空气中遇水蒸气、氧气形成亚硫酸、硫酸,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1952年12月5日到8日,伦敦上空出现的“毒雾”4天内导致4 000人死亡,事件过后的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 000人死亡。
这种“毒雾”就是工厂排出的SO?气体。
SO2气体主要可引发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等,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含碳氢化合物和氮
氧化物)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由CO?等引起的,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