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批评第二章意识形态分析批评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之意识形态说批判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之意识形态说批判
重 庆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哲
2 1 第 5期 00年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理 论 之 意识 形 态 说 批 判
朱 丕 智
( 庆师范大学 重 摘 学报编辑部 , 庆 重 404 ) 00 7 要: 中国现 当代 文 学 理论 中之 意识 形 态说 经 历 了三 个 大 的 发展 阶段 , 意识 形 态 与 文 学 亦相 应 构 成 等 同
背了马恩相 关论述的原意 , 思维方式和理论逻辑上 都是错误 的 , 在 也给文 学理论上的诸 多问题带 来一 系列重 大
偏误 。
关键词 : 中国现 当代 文 学理 论 ; 学 意 识 形 态 ; 学本 质 文 文
中图 分 类 号 : 0 I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4 9 2 1 0 0 0 0 17 0 2 (00)5— 0 5— 9
释 , 是本 文最终 的意 图。为此 , 乃 我们 将在进 行 中国现 当代 文学 理论 中之 意识形 态说 的追 根溯 源 及演 化
收 稿 日期 :00 8 2 2 l—0 — 6 作 者 简 介 : 丕 智 (9 0 ) 男 , 庆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编 辑 部 , 审 ; 庆 市 抗 战 文 史 研 究 基 地 , 究 员 。 朱 15 一 , 重 编 重 研 基 金 项 目 : 庆 市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国现 当代 文 学 理 论 基 本 问题 探 析 ” 2 0 y1 ) 重 中 ( 09 y5 。
发挥 , 出现过不 少偏 差 。这种 已然 中 国化 的文 学 意识 形 态说 , 是需 要 加 以反 省 和批 判 的。更 重要 的是 ,
应 该怎样 去正 确理解 马恩 关 于文 学 意识 形 态 说 的真 义 , 马恩 理 论 之 本来 面 目, 而 为文 学 本性 的认 还 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批评真题(原题完整版)附答案

文学批评真题(原题完整版)附答案
文学批评写作中的复述的基本要求包括
A.体认文眼诗魂 B.只讲述故事梗概 C.综合段落大意
D.传达原作神 E.抓住全文线索
标准答案:A|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4.第 23 题
20 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表现为
A.强烈的变化态势 B.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 C.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 D.坚持对传统的继承 E.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13.第 17 题
直接脱胎于妇女政治运动的女性主义批评,必然带着
A.审美性 B.文学性 C.政治性 D.权威性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4.第 18 题 <p>被视为 20 世纪文学批评的开端和源头的是</p> A.俄国形式主义 B.新批评 C.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9.第 53 题 形式主义的什克洛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小说时提出
A.文学性概念 B.陌生化概念 C.非个性论 D.诗性语言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0.第 55 题
文本批评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立足文本,强调批评的
标准答案:
是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 文化,即以图像为主作为传达工具而非以文字符号为主的文化。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41.第 34 题
简述文体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标准答案: ①突出文学的语言性质。文体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在研究方法上,文
体学批评系统地采用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由于文体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一种可见

文学批评第二章+社会历史批评

文学批评第二章+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是特定时代的 产物,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 化环境的影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 想、情感和价值观。
文学对时代精神的塑造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在反映时 代精神的同时,也参与了时代精神的 塑造,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的社会功能
道德教化功能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作品具有道德教 化的功能,能够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文学批评第二章 社会历 史批评
汇报人: 202X-12-28
contents
目录
• 社会历史批评的定义与背景 • 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观点 • 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与技巧 • 社会历史批评的实践与应用 • 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01
社会历史批评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它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 的联系,通过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 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主 题、意义和价值。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社会、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但对于作者的个人经历、情感和审美选择等方面的 探究相对较少。这样的批评视角可能无法全面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难以全面评价文学作品的多元价值
总结词
社会历史批评在评价文学作品时,难以全面 考虑作品的多元价值。
详细描述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多个层面的价值,如文学 性、艺术性、思想性、审美体验等。社会历 史批评可能难以全面评价这些价值,尤其是 作品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因为其更侧重于
题。
02
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观点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观察到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文学批评(2)

文学批评(2)

文学批评(2)文学批评重点整理(2021―2021)名词释义1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旨在阐明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同时,它要求批评家具有自觉的社会历史意识。

在批评方面,他们不仅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审视作品,而且关注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

其评价标准为: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

著名的作品包括达纳的艺术哲学和杜布罗尤波夫的《黑暗王国的微光》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具有重主观感受、重直觉印象的特征,并表现出对客观性的怀疑和对释义的反抗。

强调批评家的艺术感受力,追求批评的诗性特征和美感功能。

值得肯定的是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品格,但也存在夸大主观性、排斥理性的局限性。

著名作品有李健吾的《咀华集》3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是一种心理批评,其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批评关注人类社会性,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关注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结构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受这种批评方法影响的作家有乔伊斯、艾略特和赫尔曼·黑塞。

作品深入人物隐藏的性心理和无意识系统,强调人的本能欲望,突出精神与肉体的冲突,描写异常的性欲,揭露人性的丑陋等,客观上促进了文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关注。

著名的著作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和《梦的分析》。

4文体批评文体学是研究各种文体中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一门学科,大约产生于20世纪初。

文体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体学批评与狭义文体学有关,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体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体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其基本特征有:以语言分析为本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调客观性和实证性。

意识形态批评

意识形态批评

(3)倾向性内涵的发展: A、马克思、恩格斯:作家的政治倾向性 具体体现为作品的意识形态性。 B、普列汉诺夫:把倾向性、政论性、阶 级意识联系起来。 C、列宁:作家的倾向性和艺术创作之间 是矛盾的,作家本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倾 向性,决不等同于艺术作品里客观显示出 来的倾向性。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章 意识形态批评第二章 意识形态批评
3、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运用意识形 态的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和思 想形态。(比如葛兰西强调意识形 态的实践功能,认为正是意识形态 创造了主体并使他们行动。)
第二章 意识形态批评
二、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的内涵 1、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模式: 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围绕它而运作 —— 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体制、制 度、法律设施和国家权利等)——意识形 态(体现前者利益的哲学思想、历史观念、 价值导向、道德理想、审美趣味、文学艺 术等)
D、巴赫金:任何艺术符号都充斥着倾向 性,都是意识形态角斗的战场。 E、阿尔都塞、马歇雷:倾向性是意识形 态的二元性: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与艺术 文本中的意识形态。
第二章 意识形态批评
2、离心结构 文学文本具有内在不协调的离心结构特征。 (1)理论思路: 作家生活在特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 并不是自己自发地产生意识形态,而是无 意识地接受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当他创作 时,就与这个意识形态氛围产生一种材料 加工的关系。在这个加工过程中,社会意 识形态在他的视野下成为一种客体对象, 加工的结果已经不再是日常生活的意识形 态,而成为艺术作品的意识形态。
第二章 意识形态批评
4、后现代主义文学意识形态批评形态: 代表人:伊格尔顿、杰姆逊 主要思想:认为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 产,特别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然 而,文学并非直接反映意识形态,它与意 识形态的关系是一种文化生产的关系。

《文学批评学》练习

《文学批评学》练习

1、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2 分)A.文学文本B.潜意识C.读者D.作者A参考答案B2、成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批评领军人物的是(2 分)A.周作人B.李健吾C.朱光潜D.沈从文参考答案B3、把格式塔心理学引进文艺领域,用来解释视知觉艺术的是(2 分)A.弗洛伊德B.拉康C.韦特默D.阿恩海姆参考答案D4、印象批评认为从整体上领悟作品精妙的最好方式是(2 分)A.逻辑分析B.审美直觉C.条分缕析D.单项深入参考答案B5、用“磨刀石”比喻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是(2 分)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朗吉努斯参考答案C6、文学批评准备工作的第一项是(2 分)A.研读B.选题C.立意D.运思参考答案A7、在现代心理学史上提出所谓“意识流”主张的是(2 分)A.冯特B.詹姆斯C.弗洛伊德D.荣格参考答案B8、把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看成是“原始欲望升华”的是(2 分)A.冯特B.詹姆斯C.弗洛伊德D.荣格参考答案C9、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用来归结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作用的比喻是(2 分)A.绊脚石B.风景石C.磨刀石D.试金石参考答案C10、图像化的深层实质是信息表达和接受上的(2 分)A.理性化B.理论化C.感觉化D.条理化参考答案C11、文学批评家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一种艺术的(2 分)A.欣赏力B.理解力C.领悟力D.推想力参考答案D12、用“敏锐的诗意感觉”来说明批评感知的是(2 分)A.黑格尔B.别林斯基C.席勒D.普列汉诺夫参考答案B13、本雅明的理论建树主要在与他对(2 分)A.“文化霸权”问题的研究B.“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研究C.“大众工业”问题的研究D.“大众传媒”问题的研究参考答案B14、与文学作品的政治、道德评价不同,审美价值判断的第一个层面是(2 分)A.社会政治判断B.道德判断C.传递美感D.理智判断参考答案C15、印象派一词跟《日出·印象》系列绘画有关,该画的作者是(2 分)A.莫奈B.雷阿诺C.柏格森D.叔本华参考答案A16、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2 分)A.经济价值B.政治倾向C.审美倾向D.哲学价值参考答案B17、印象主义思潮首先出自19世纪中期的印象主义(2 分)A.音乐派别B.雕刻派别C.绘画派别D.文学派别参考答案C18、文学批评家的审美感知力首先表现为(2 分)A.语感B.结构感C.意象感D.美感参考答案A19、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评的(2 分)A.审美判断B.政治倾向C.意义阐释D.道德教育参考答案B20、把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看成是“白日梦”的是(2 分)A.冯特B.詹姆斯C.弗洛伊德D.荣格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21、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包括(2 分)A.科学性B.客观性C.真实性D.社会效果E.倾向性参考答案CDE22、19世纪俄罗斯三大民主主义批评家是指(2 分)A.别林斯基B.车尔尼雪夫斯基C.费尔巴哈D.杜勃罗留波夫E.普列汉诺夫参考答案ABD23、文学批评由于善于吸收当今文学批评的最新发展,因此其方法论的特征表现为(2 分)A.统一性B.开放性C.多声部D.单一性E.共同性参考答案BC24、丹纳明确提出影响文学生产和发展的三个因素是(2 分)A.自然B.种族C.环境D.历史E.时代参考答案BCE25、文学批评写作中的复述的基本要求包括(2 分)A.体认文眼诗魂B.只讲述故事梗概C.综合段落大意D.传达原作神E.抓住全文线索参考答案ADE名词解释26、大众文化(5 分)参考答案具有都市化色彩(区别于乡村色彩的民间文化)、商业性的(不是自发的、也基本不是官方染指的)、渗透于日常生活的(不同于经典文化那种神圣性质)、具有感性冲击力的(不是说教的)一种在当代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在大众生活中有广泛影响的文化。

金华 文学批评 ppt 导言

金华 文学批评 ppt 导言

二、西方文艺批评方法的演进
(一)西方文学研究法应该上溯到两希文化。 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 (二)希腊人创造了科学和理性。 柏拉图对艺术类本体的“理式的论证,亚 里斯多德对《悲剧》艺术形式的分析,在 本体论上和经验的分析上,开辟了西方文 论的两条道路。
(三)希伯来人创造了宗教上的基督教信仰, 他们把文艺和美归为上帝的创造,而反对 世俗的艺术,中世纪对文艺的否定,在这 里找到其思想的来源,奥古斯汀《忏悔录》 中对文艺鼓动情感力量的描写和抵制是这 种精神的典型代表。
魏晋形式批评
• 魏晋时期,在佛教的影响下,玄风盛行。 中国文学批评走向对文学本体的论述、文 体、创作、风格、声韵、文章受到前所未 有的研究。 • 曹丕有《典论· 论文》,陆机《文赋》。 • 钟嵘的《诗品》,开创用评人的方法品诗。 永明声律化,与文笔之争。
明清的评点批评
• (一)中国的戏剧批评是一种考证性的批 评,如(钟嗣成的《录鬼簿》)。 • (二)中国的小说批评大都是评点方法的。 是精读文本所发的感兴。 • 李贽评《水浒》,《庄子》,《史记》, 《西厢》等。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还有选 本评、摘句评、诗论、诗格评、诗话评、 论诗诗评等。
二、20世纪是作为“方法论的世纪”
(一)文学批评“方法论世纪”的社会背景: 1.欧洲、中国,文学批评的西化 2.文学批评的泛化:各门学科相继进入文学, 文学批评与其他学科交叉
(二)“历史诗学”最终目的
一是解除历史的真实;二是拆除诗与历史的 话语边界。 1.新历史主义并不注重历史,只是一种话语 而已。 2.新历史主义取消了传统诗学存在的两个纬 度: 一是诗学的等第、深度和系统;是诗学存 在的历史背景。
儒家准社会学的批评
• 儒家从社会功利出发来评价文学艺术。无论是 “思无邪”的标准,还是“兴观群怨”的诗论) 都是从伦理道理作为参照系的。 • (1)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 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 政》) • 孟子的“以意逆去”的解诗方法和“知人论世 ‘的批评原则也表现的这种观念。

《文学批评导引》(第二版) 王先霈 胡亚敏 第二章

《文学批评导引》(第二版) 王先霈 胡亚敏 第二章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文学史的革新
❖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与文学 史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学批评对 文学史的研究工作有着工具性的作用。 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具有重新建构文学 史的功能。
引证实例
❖ 巴赫金(Bakhtin):“人物的未完成性”观 点。
❖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性”
巴赫金
引证实例
品,并对差劲的作品大胆否定。
❖ 批评家与读者的理想关系:开放性的平等对 话。
引证实例
❖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作品的分析
车尔尼雪夫斯基
托尔斯泰
引证实例
❖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乔伊斯:《尤利西斯》
狄德罗
乔伊斯
二、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
❖ 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通过文本释义实现。 ❖ 文本释义: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
❖ 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



❖ 解构主义:希利 斯·米勒(Hills Miller) 希
利 斯
米 勒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 功能
❖ 一、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 二、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
一、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突出表现在文学批 评政治倾向上:通过明显的伦理取向或价值 立场,给人以警示和启迪,从而显示出强烈 的意识形态批评倾向。
❖ 文本释义的表现:从形象到意义对文本内容 的阐释对形式本身的阐释。
引证实例
❖ 桑塔耶纳
❖ 《美感——美学大纲》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里行》
❖ 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 ❖ 托尔斯泰 《复活》《安娜·卡列尼那》 ❖ 《伊凡·伊里奇之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运用意识形态概 念批判资本主义文化—文化批判
• 如葛兰西:主导文化意识形态 •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六)伯明翰学派: • 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生产过程”
• (七)法兰克福学派:发掘科技意识形态
• 总:当代的意识形态研究趋于把它看作是 社会意识的控制形式。影响控制社会人所 思所想
• (2)其观点集中体现在《文学生产理论》 • 所谓生产是指意识形态生产。 • 文学创作以意识形态为原料,对渗透次意识形
态内容 的日常生活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在这个 意义上,它不可能离开意识形态的整体框架。
• 5.“意识形态科学”的基本立场 • (1)一方面文学在意识形态环境里的地位 • (2)一方面意识形态因素在文学中的存在
方式
三、阿尔都塞—马歇雷学派的结构主义意识 形态批评
• 1.阿尔都塞吸取结构主义的观念,对文学意识 形态性作了深刻分析:
• (1)艺术与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三者间的 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结构性关系。
一、意识形态术语的产生
• (一)托拉西 • 观念科学, • 最开始有积极意义,革命的、科学性的,符合
拿颇伦的需要,后来战争失败,被拿颇伦批判 成虚假概念,变成消极意义 • (二)黑格尔的“意识诸种形态” • 在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向对应的“各种意识 形态”意义上使用这个术语,并立足于对异化 的现实世界的说明和对教化的虚伪性的揭露, 这一思想成为意识形态学说的重要因素。
明确把“文学艺术”看成“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 分。 (4)具体的意识形态文学批评实践
• 3.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 • 沃罗斯基、卢那察尔斯基、弗里奇、巴赫金、 • 斯大林时期盲目套用,意识形态批评走入死胡
同。如同中国 • 4.西方马克思主义: • 卢卡契《历史与阶级意识》:阶级意识、物化、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批评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批评,建立
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基础上。 • 文学就其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因素,必然受上
层建筑并最终受经济基础制约,有鲜明意识形 态内容;但文学艺术有自身规律性,它的全部 存在的直接目的是要显示这个特性。
• 2.马恩的文学批评实践
4.伊格尔顿:一方面意识形态是有目的、有功能, 有实践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仅仅是一堆幻象, 一堆观念;
• 另一方面,马克思创制“意识形态”也是中性化 概念: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就是中性化概念。
• (四)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从社会学角度论证意识形态性质:意识形 态表示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以及世界观 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 联系在一起。政治思想与社会生活在整体 上紧密联系。
• (1)文学创作的倾向性问题
• (2)对巴尔扎克的评论:细节真实;现 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文学意识形态 批判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命题。
• 总:文学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关系; 作家的政治倾向性与创作的辩证关系
二、巴赫金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
• 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文学反映论, 同时结合符号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 思想。把文学意识形态性质强调到很高 高度。
• (2)其观点建立在索绪尔语言学基础上。意 识形态是一种思想构架,它建构塑造了我们对 现实的意识。
• (3)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4)艺术处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
• 2.马歇雷
• (1)基本立场: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 形式结构,它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结构处于 一种复杂的关系,受制于意识形态,又有 所偏离、离心,保持一段能够审视、甚至 瓦解意识形态的距离————“文本—意 识形态的离心结构”
• 著作《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生 活话语与艺术话语》
• 1.文艺学作为“意识形态科学”体系:
• 2.“意识形态科学”体系的语境
• 3.“意识形态科学”学说以语言哲学和 符号学为基础,对语言的交往性质和对话 性的认识,是其学说的核心。
• 4.术语系统: • 意识形态现象 • 意识形态科学 • 意识形态创作 • 意识形态因素 • 意识形态视野 • 折射 • 艺术结构 • 符号
二、意识形态文学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内含及其历史延伸
1.马克思、恩格斯:自觉意识到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讨论:审美意识形态性、独立性
2.普列汉诺夫 (1)把存在决定意识、意识依从于存在作为前提,对民粹
派资产阶级文学观念、俄国文学遗产进行阐述。 (2)他最早使用“意识形态”术语进入到艺术批评 (3)五项因素公式:对文学艺术及其理论的位置作了说明。
异化、总体性 • 葛兰西《狱中书简》文化的领导权,主导意识
形态 • 布莱希特: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戏剧批评
• 5.特里·伊格尔顿:
• 《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研究》提出,艺术文本并非反映历史的真 实,而是通过意识形态作用来产生真实的 效果。
• 文学活动从来就是意识形态性质的,人民 总是或鲜明或隐蔽地用文学来表达对社会 的批判、关怀和期待
• (三)马克思创制“意识形态”概念:整个意 识形态上层建筑
1. 一般意识形态:是一总体性质的概念,包括许 多具体的意识形式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 德、宗教、哲学等;
2. 是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反映。 3. 马克思创制“意识形态”的五个特征:俞吾金
《意识形态论》P68-74
这时,马克思创制“意识形态”既有贬义色彩:
• 6.杰姆逊
• 在文化政治和后现代主义语境下阐释文学的意 识形态性质,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文学写作 和文化生产作广泛研究。代表作《政治无意识》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 总:意识形态批评从19世纪产生,是20世 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模式之一,中国也引 入它,今天仍在使用。
第二节 意识形态批评的四种形态
第二章 意识形态批评
一、教学内容:了解意识形态批评的四种形 态、关键词
二、重点、难点:运用意识形态批评分析作 品教学方法:讲授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具:多媒体、幻灯片
五、课时:2
第一节 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描述
• 文学意识形态批评定义: • 指以一定的阶级、党派立场对文学作品进
行分析、研究,其目的是说明,一切文学 作品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