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第2章

合集下载

幼儿文学第二章教案

幼儿文学第二章教案

幼儿文学第二章教案一、课题幼儿文学第二章的学习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幼儿文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一章节涉及的幼儿文学类型、特点等。

学生能够掌握这一章节中重点提及的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基本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从幼儿的视角去理解和解读作品。

提高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辨别不同类型幼儿文学作品的优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幼儿文学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感受到幼儿文学的独特魅力。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爱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幼儿文学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幼儿文学第二章中的关键概念,如特定类型幼儿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对这一章节中典型幼儿文学作品的详细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幼儿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寓意。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幼儿文学创作的不易,并且能够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构思。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由教师系统地讲解幼儿文学第二章的知识体系,包括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例如,在讲解幼儿文学类型时,详细介绍每种类型的特点,像童话的幻想性、儿歌的节奏感等。

2. 讨论法提出一些与章节内容相关的话题,如“你认为哪种幼儿文学类型最适合幼儿早期教育”,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选取这一章节中的经典幼儿文学作品作为案例,如某个著名的童话。

教师先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解读,包括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以及它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

五、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教师:“小伙伴们,咱们之前已经对幼儿文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啦。

今天呢,咱们要走进幼儿文学的第二章,就像是进入一个新的魔法世界一样。

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个幼儿故事。

从前有只小兔子,它特别想去河对岸摘草莓,可是它不会游泳。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备份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备份
五四时期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代表人物:顾颉刚、周作人、朱自清
儿歌的句式
二言句式 三言句式 句式 五言句式, 六言句式 七言句式 杂言句式 “三三七句式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言句式,一般以多 式的形式 呈现 ,每节由三句构成,其中 第一、二句为三言句,第三句为七言句。例《小蚱蜢》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高, 风不吹,云不飘, 小小的船儿轻轻摇, 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要睡觉。 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啊快睡觉。
儿歌的功能
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荡秋千
小朋友们真勇敢,
我像鱼儿往下钻。
一上一下荡秋千。
你像鸟儿飞上天,
画妈妈
小铅笔,手中拿,
今天我来画妈妈。
画双眼睛小秘密,
要是想妈妈,
花个嘴巴笑哈哈。
明天要去幼儿园,
我就看看这张画。(寒枫)
陶冶幼儿的性格
开启幼儿的心智
小蝌蚪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小蝌蚪儿小尾巴,
PART ONE
《广天籁集》,收录儿歌23首。清末,又有学者范寅辑录《越谚》,收集儿歌三十余首。 意大利人韦大利《北京歌谣》,170首 美国人何德兰《孺子歌图》,收集138首。
如明地方志 中就有这样的儿歌:“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柭bā儿。 ” 康熙初年,郑旭旦编辑了儿歌集 ,书中收录了吴越地区儿歌48首。 我国童谣的收集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 、 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关于童谣的零星记录。
一、儿歌的一般形式
小蚱蜢 张继楼 小蚱蜢, 草一摇, 学跳高, 摔一跤, 一跳跳上狗尾草。 头上跌个大青包。 腿一弹, 脚一跷: “ 哪个有我跳得高!”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桃花 (金近)
桃花,桃花, 张开嘴巴, 只会笑,不说话, 红红的嘴唇,像个小娃娃。
儿歌的功能

儿歌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 智力、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 识、训练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道德, 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企及的。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 •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 ”、“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 的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歌 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 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 沿用至今。
8、颠倒歌 又叫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 用夸张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 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小槐树
小槐树, 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 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着轿。 蝇子踢死驴, 蚂蚁踩塌桥。 木头沉了底, 石头水中飘。 小鸡叼个饿老雕, 小老鼠拉个大狸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4、问答歌 问答歌也叫对歌、盘歌、猜谜调,是通过设问 作答的方式表现内容的一种儿歌。引导孩子认 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 。
豆儿对歌
什么豆儿圆? 什么豆儿扁? 什么豆儿长? 什么豆儿小不点? 豌豆粒儿圆, 蚕豆粒儿扁, 豇豆粒儿长, 绿豆粒儿小不点儿。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 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 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 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2、游戏歌
游戏类儿歌是配合幼儿游戏内容编写、在幼儿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练习题(含答案)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练习题(含答案)

幼⼉⽂学第⼆章⼉歌练习题(含答案)《⼉歌》练习题(第⼆章)⼀、填空题1.搜集整理。

清代出现了《天籁集》、《⼴天籁集》等优秀⼉歌集。

了歌谣会,征集民歌、研究民歌,创办《歌谣》周刊,成⽴了歌谣征集处。

3.是⼈⼀⽣中最早接受的⽂学样式,是孩⼦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

⽇定为“世界⼉歌⽇”。

6.等,对训练幼⼉的语⾔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

是⼉歌的灵魂。

⼆、名词解释1.⼉歌:⼉童⽂学的⼀种。

是反映⼉童⽣活,适合⼉童传唱的歌谣。

2.摇篮曲:催婴⼉⼊睡时唱的⼩歌曲,也指由此发展⽽成的形式简单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般曲调轻柔绵长。

3.游戏歌:配合游戏内容编写的⼉歌,在游戏中朗诵这样的⼉歌能激发和增加⼉童游戏时的兴趣。

4.数数歌:⼀种以数字为线索组织内容,结合⼀定具体事物,把计数与⽂学巧妙结合起来的⼉歌。

5.问答歌:问答歌⼜叫问答调,对歌,有的地⽅叫盘歌,它是以设问的形式表述内容以增长孩⼦观察分辨事物的能⼒。

特点是有问有答,可以⾃问⾃答,也可以互问互答;可以是⼀问⼀答,也可以是连续问连续答。

6.连锁调:连锁调⼜称为“连珠体”、“连环体”、“连句”、“衔尾式”,是⼀种运⽤顶针的修辞⼿法结构诗⽂的传统⼉歌形式。

7.绕⼝令:也叫拗(ào )⼝令。

⼀种语⾔游戏。

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重叠绕⼝的句⼦,要求⼀⼝⽓急速念出。

说快了,读⾳容易发⽣错误。

8.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种使⽤夸张、颠倒的⼿法来描述⼤⾃然和社会⽣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的荒诞揭⽰事物本相。

9.字头歌:是⼀种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歌,往往⼀韵到底,具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且每⾸都有⼀个完整的意思。

10.谜语歌:把事物的真实⾯⽬隐藏起来,⽤简短的歌谣集中描绘事物在形态、性质、动作或功能等⽅⾯部分特征的⼉歌。

三、选择题1.⼉歌中的颠倒歌集中体现了()A.节奏美B.荒诞美C.稚拙美D.⽣活美2. 对幼⼉发⾳有帮助的⼉歌是()A.谜语歌B.绕⼝令C.游戏歌D.字头歌3. “什么船⼉上⽉球什么船⼉海底游什么船⼉⽔上飞什么船⼉冰海⾛”这⾸⼉歌的类型是()A.颠倒歌B.问答歌C.游戏歌D.谜语歌4. 能够培养和训练幼⼉识数能⼒的⼉歌是()A.谜语歌B.问答歌C.数数歌D.游戏歌5. 以设问作答的形式表述的⼉歌是()A.谜语歌B.问答歌C.颠倒歌D.字头歌6. “⼩孩⼦,卷袖⼦,帮助妈妈扫屋⼦,忙得满头汗珠⼦。

幼儿文学第二章__儿歌综述

幼儿文学第二章__儿歌综述
• 一、语言浅显,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 押韵是造成儿歌音韵和谐最重要的手段, 指儿歌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 美。
穿衣歌(i韵)
• • • •
花花衣,真美丽,宝宝自己学穿衣。 小手伸进衣袖里,再把领子理一理。 扣子扣进小扣眼,一个一个对整齐。 再把衣襟拉一拉,对着镜子笑眯眯。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儿歌” 作为专业术语固定下来,儿歌的研究不止于收集, 开始了专门的创作。如《卖布谣》(刘大白) 新中国:50年代被誉为黄金时期而记载在儿童文学 史上。有一批儿歌作家:鲁兵、圣野等。80年代 开始,儿歌更有新发展。
儿歌来源于民间文学,是在童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比如,在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 一人一马一杆枪,二人马上磨刀枪,
• 三气周瑜芦花荡,四郎探母回家乡,
• 五松打虎井阳冈, 六文龙双枪是虎将,
• 七仙女下凡嫁中郎,八仙过海李成良,
• 九九归一唐三藏,十面埋伏楚霸王。
• 在这首童谣中讲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 间故事,极具好奇心的孩子们对这些民间故事中 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兴趣。 • 同时,这首童谣每句句尾押“ang”韵,念来响亮 明朗,因此成为孩子们在娱乐中广为传诵的歌谣。 • 周瑜 霸王 四郎探母之铁镜公主 /唐僧

• 水仙花 • 水仙娃娃, • 接到我家, • 爱喝清水, 不吃泥巴。(圣野)
•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词汇、句 子、描述能力。 • 刷牙 • 牙刷能刷牙, • 刷牙用牙刷。 • 华华有牙刷不刷牙, • 花花用牙刷会刷牙。 • 华华和花花, • 谁是好娃娃。(钱德慈)

幼儿文学-儿歌2.1

幼儿文学-儿歌2.1
圣野、张继楼、柯岩等创作成就斐然。
儿歌知识回顾
1、儿歌最早出现在( B )
A.《春秋》 B.《诗经》 C.《战国》 D.《左转》
2、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是( C )
A.《广天籁集》 B.《歌谣》 C.《演小儿语》 D.《天籁集》
3、我国最早的儿歌集产生于什么年代( C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明代 D.清代 4、儿歌一般的表现形式:___韵_语___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小雨点 李文雁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 幼儿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单说明某一种道理。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太阳和月亮 吴昌烈
太阳月亮两娃娃, 打开妈妈化妆匣,太阳拿起胭脂擦, 月亮抓到粉抹,抹呀抹,擦呀擦,
一个抹成红脸蛋, 一个擦成白脸巴。
幼儿文学
CHILD LITERATURE
第二章 儿歌
回想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儿歌,还记得哪些?
第一节 了解儿歌
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听赏念唱的简短 诗歌,它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
儿歌的“前世今生”
• 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的体裁之一,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民间,最初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后来,这些歌谣被人们
高高兴兴做朋友
儿歌特点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押韵 (连韵、隔 行押韵、几行转 韵)。
叠音词、句式复 沓 造成诗歌语音 上的回环往复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体裁

第二章  幼儿文学的体裁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体裁一、幼儿诗歌概述幼儿诗歌是幼儿文学的一种体裁。

幼儿诗歌区别于其他幼儿文学体裁的是它具有诗歌的韵律节奏美;幼儿诗歌区别于成人诗歌的是它不十分注重创造意境、抒发情怀,而是以动态的描写来吸引幼儿。

幼儿诗歌一般分为儿歌和幼儿诗两种形式。

儿歌是从童谣发展演变过来的,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

幼儿诗是从“五四”以来的创作新诗发展演变来的,是适于幼儿欣赏的自由体短诗。

幼儿诗歌是儿童最早接受的文学作品。

从接受顺序看,儿歌比诗更早进入孩子的生活。

当他们的听觉能够辨别声音时就十分乐于听有韵有律的儿歌。

当儿童接近学龄期时,跃动的心灵、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开始喜欢内容较为丰富的幼儿诗,特别是带有情节的诗。

从表现形式上看,儿歌的韵律节奏感更鲜明,幼儿诗则形式灵活自由,能包含更丰富的内涵。

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马尔夏克曾经深入地观察过孩子们欣赏诗歌的特点,他说:“孩子们从小就爱诗,7岁以前,他们喜欢带韵脚的诗;7岁到11岁,他们又爱有情节的故事诗;11岁到15岁,他们就喜欢看描写英雄人物,富有浪漫主义和抒情味儿的诗。

”这样的概括是有道理的。

二、儿歌(一)什么是儿歌儿歌是以婴幼儿为主要欣赏对象,具有民歌风格的幼儿诗歌。

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中根据儿童的欣赏接受顺序,将儿歌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称之为“母歌”。

婴儿阶段的儿童,尚未具有言语能力,母亲吟唱歌谣,娱乐孩子,这类儿歌大都由母亲吟唱,故称之母歌,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摇篮歌”和母亲逗孩子的“游戏歌”。

第二层次称为“儿戏”。

儿童自己能言语时,一边游戏,一边吟唱,以增加玩耍的兴味,这类儿歌往往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联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问答歌、连锁调、谜语诗等。

儿歌是从古代民间童谣发展过来的,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格——韵律优美,通俗浅显,而又充满谐趣。

比如传统的地方儿歌《小耗子》:“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作品描绘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小耗子”形象,运用形象直观的象声词刻画出小耗子登高下不来的焦急和翻着筋斗往下滚的情状。

第二章第二节 儿歌的分类(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第二章第二节 儿歌的分类(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一)儿歌的吟唱者
1.母歌: 母歌指的是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或 其他长辈吟唱的歌谣。 2.儿戏: 儿戏指的是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 吟唱的歌谣。
返回
下一页
(二)儿歌的创作者
盖!盖! 盖花楼。 1.民间流传的儿歌 花楼低, 例如河南民间儿歌《盖花楼》: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2.作家创作的儿歌 野牵牛,爬高楼; 例如金波的儿歌《野牵牛》: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嗒嘀嘀嗒! 嘀嗒嘀嘀嗒!
2.有的嵌入简单的数序,让幼儿初步认识数的顺 序。 例如金近的《数字歌》:
一二三, 爬上山, 四五六, 翻筋斗, 七八九, 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 十个手指头。
3.有的利用数序的变化来结构儿歌,增加数 数的难度与趣味性。 例如庄永春的《外婆有只花猫咪》
4.有的把数字与量词结合起来,使数数更加 活泼有趣。 例如王晨湖的《量词歌》
拉箩箩, 拉箩箩, 收了麦子蒸馍馍: 蒸个黑的, 放到盔里, 蒸个白的, 揣在怀里。
游戏歌的形式多样。可以“边唱边玩”,可以“边 唱边跳”,可以“边唱边画”。 游戏歌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拍手歌”。 例如《爱清洁,讲卫生》
(三)数数歌
概念:数数歌是指把抽象的数与一些有趣的 事物结合起来的儿歌。 形式:数字与文学的巧妙结合 作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6.三三七言
每节有三句,前两句每句有三个字,最后一句 由七个字构成。例如辽宁儿歌《大蜻蜓》:
大蜻蜓, 绿眼睛, 两对翅膀亮晶晶。 飞一飞, 停一停, 飞来飞去捉蚊蝇。
7.杂言
杂言每行字数不固定,一般由三言、五言、七 言等各种句式交替运用。例如北京儿歌《蚕宝 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句子
词汇的要求是“用词具体、浅显”,包括“用 词要尽量具体形象”“ 用词显”“ 充分发挥 动词的作用”“ 要少用时间词汇”和使用象 声词等。
句子的要求是“口语化”,包括“以简单句为 主”“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尽量用短 句”和“要口语化”。
二、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
叙事作品的语法,与语言中具有普遍语法结构的句子一样,成为语义分析的对象。格 雷马斯总结普洛普俄国民间故事的31 种功能,把行动划分为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 标、得到奖赏四个,从而建立了叙事语法。
以《灰姑娘》为例。
三、意识形态批评
以一定的阶级党派立场,对文艺作品分析,从而说明一切文艺作品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以《宝莲灯》为例,故事的主题是拯救和寻找母亲(新中国)。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有 着更深层次的设计。 一是暗示党拯救了被压在大山下的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新中国的伟绩。(劈山救母) 二是打破崇拜盲从(二郎神的神石雕像),解放思想与政治束缚。
吴振尘 编 著
第二章 幼儿文学吴振的尘批编评著
学前教育
CONTENTS PAGE
目录页
第一节 幼儿文学的批评概述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批评方法
TRANSITION P述
一、幼儿文学批评的性质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种,文学批评的性质是对文学的专业解释。专业解释不同于一 般人的鉴赏,它是在一定的标准、理论、方法指导下的、具有深刻性的论文和著作。文 学批评和艺术批评等都是科学活动。
幼儿文学批评主要是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分析,它是在鉴赏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文学 理论指导下,以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和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活动。通常的批 评方法有审美批评、社会学批评、原型—精神分析批评等。
二、幼儿文学批评的功能
01
作家创作方面,帮 助作者认识作品, 提高创作水平。
02
读者鉴赏方面,帮 助读者理解作品的 思想艺术。
03
理论建设方面,推 动幼儿文学理论的 发展。
三、幼儿文学批评的标准
真——艺术真实、社会真实和科学真实。 善——品德道德培养。 美——审美价值。 趣——儿童情趣。
幼儿文学的 批评标准
TRANSITION PAGE
过渡页
第二节
幼儿文学的批评方法
一、审美批评
审美批评强调对作品本身的批评,是指从艺 术组成元素的角度,结合作品本身,并参考 文献,对作品进行分析。
以新美南吉童话《去年的树》为例。
(一)主题
守诺
情谊
失去
(友情)
生活 知识
生态
(二)鲜明有感染力的角色
1. 鲜明的角色 2. 正面的可模仿的角色设置 3. 注重角色的动作性 4. 贴近幼儿的感知特点
(三)情节与结构
1.故事性强 2.情节单纯 3.结构条理清楚 4.开门见山的开头
(四)语言
1.词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