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1赤壁赋语文课件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教学教材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6V 以下的交流电。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 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打点间隔为0.02s 3、根据纸带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算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法做出V —t 图 实验:1、先开电源,然后释放小车。 2、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 =0.1s 数据处理: 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 T 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 (1)瞬时速度 (2)求加速度: a 、理想纸带(即ΔX 相等): b 、不理想纸带(即ΔX 不相等):用逐差法 注意化单位 数据处理:图象法: 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实验原理:(1)两个力F 1、F 2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F '的作用效果相同:使像皮绳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相同)长度。 (2)以F 1、F 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F 1、F 2的合力F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 '与F 。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 '与F 相同,就验证了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4. 实验条件:为使橡皮绳有较明显的伸长,同时弹簧测力计有较大的示数,两测力计所拉线绳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和过小,一般在60°~120°之间较合适。 5. 主要测量:用两个测力计拉线绳,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O 点,记录此时两个测力计的数值F 1和F 2及两个力的方向;用一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 点,记录此时F 的大小和方向。 T X X V V EG F 265+==2T X a ?=23216 549)()(T X X X X X X a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图象法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瞬间() ①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F ②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m ③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④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访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联接,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先撤去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与物体B重力相等的拉力F,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2 a2 B. a1= a2 C. a2=2 a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对物体的惯性有这样一些理解,你觉得哪些是正确的?() A 汽车快速行驶时惯性大,因而刹车时费力,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 B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C 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D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物体原有运动状态如何,物体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设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1,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2,若考虑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则() A t1 > t2 B t1 < t2 C t1 = t2 D 无法判断t1 , t2的大小 7.质量为8×103kg的汽车以1.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为2.5×103N。那么,汽车的牵引力是() A 2.5 ×103N B 9.5 ×103N C 1.2 ×104N D 1.45×104N 8.(多选)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空题第二题图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9.(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B. 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C. 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10.(多选)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后最后又落回地面,在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不能忽略(假设阻力大小一定)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加速度大于下落的加速度B.物体上升的时间大于下落的时间C.物体落回地面的速度小于抛出的速度D.物体在空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 1.给出以下物理量或单位,请按要求填空。 A.米B.牛顿C.加速度D.米/秒2E.质量F.千克G.时间 H.秒I.位移J.厘米2K.千克/米2L.焦耳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__。(2)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A、B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之间用一根轻弹簧(即不计其质量)连接,并用细绳悬挂在天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检测:(9)赤壁赋

赤壁赋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缪:盘绕 B .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 C .知不可乎骤. 得 骤:快速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解析:选C C 项||,“骤”||,屡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逝者如斯,而. 未尝往也 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 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 悲风 D.??? 固一世之.雄也夫人之. 相与,俯仰一世 解析:选C C 项||,都是介词||,在||。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 项||,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D 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B.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C.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D.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 【答案】C 【解析】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不合语境||,此处应为“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A项||,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B项||,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D项||,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解析:选D A项||,“西”“东”||,名词作状语;B项||,“东”||,名词用作动词;C项||,“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D项||,“藏”||,宝藏||,没有活用||。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③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被新党污蔑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到御史弹劾、论罪||, 被捕入狱||。之后||,他再次被贬||。 ④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⑤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 A.②④⑤①③B.⑤②④①③C.⑤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⑤【答案】C 【解析】通读供排句可知||,⑤句是总句||,应为首句||。①③两句都是对总句的解说||,根据③句中的“又”可知||,①句在③句前||。④句中的“这首词”指的是②句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此②句在④句前||。故正确选项为C||。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9赤壁赋word导学案教师版

【关键字】高中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

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下列几个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 A.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 B.乒乓球运动员陈玘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 C.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 D.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300 m/s 2.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2-3-8所示的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图2-3-8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3.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图2-3-9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4.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名将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改写了中国男子泳坛无金的历史,高科技记录仪测得他冲刺终点的速度为 3.90 m/s,则他在400米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约为( ) 图2-3-6 A.2.10 m/s B.3.90 m/s C.1.67 m/s D.1.82 m/s 5.(2013·临高一中高一检测)晓宇和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大炮水平发射炮弹轿车紧急刹车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13秒15!刘翔出人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高考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姓名:班级: 【题型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如图所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7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 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在做“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 (1)实验中除了电磁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直轨道、细线、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 220 V、50 Hz 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4-6 V、50 Hz 交流电源 D. 刻度尺 E. 秒表 F. 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一端 B.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 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必修一详细物理实验

必修一物理实验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 (1)构造: (2)原理: 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3)工作电压:交流220V 2.打点计时器的作用 (1)测时间 电源频率50Hz,每隔0.02s秒打一个点 (2)测位移 (3)研究纸带→研究物体运动

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操作步骤 (1)固定计时器 (2)穿纸带 (3)启动电源,拉纸带,随后立即关电源 2、纸带的简单处理——测平均速度 (1)需测量的量: (2)关系式: 数据处理:目的是研究纸带或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状况。 设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纸带上相邻两个点所表示的时间间隔就是T。如果数出纸带上一系列点的总数为N,则打这些点所用的总时间为t=(N-1)T。如果测出这N 个点之间的总距离▲X,则t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原则:准确性可行性 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5.注意事项 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实验二、探究小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验目的 学会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测瞬时速度以及速度-时间图象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1.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两根导线。 2.实验过程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 苏轼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法。 2、感悟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直面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全文感情线索,了解景、情、理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直面痛苦后的达观。 突破方法:朗读与分析结合突破重点; 比较与探讨结合突破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也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

苏轼在文学上是个旷世奇才,然而因为太优秀、太耿直,他在仕途却很不得意,一生屡遭贬谪。公元1080年,苏轼便遭遇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往偏僻、荒凉的黄州。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凄苦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脱胎换骨真正走向了成熟—“与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二、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赋》,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三、学生听配乐朗诵课文

高中物理必修一经典题型

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从t=0开始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x和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一直向x轴正方向运动 B.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质点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3m/s D.质点在2s内的位移为零 故选D. (2013?广州一模)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1时刻() A.甲一定在乙前面 B.甲的速度比乙的小 C.甲、乙的加速度相同 D.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故选BD. 以下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B.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解:A、根据伽利略的论断,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则知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故A错误. B、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并没有

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故C错误.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开科学实验之先河,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图示是他做了上百次的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 B.它是伽利略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C.伽利略设想,图中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就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D.伽利略认为,若发现斜面上的小球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 中央电视台在娱乐节目中曾推出一个游戏节目——推矿泉水瓶. 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瓶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瓶向前滑动,若瓶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瓶最后没有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或在滑行过程中倒下均视为失败. 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是长度为L1=5 m的水平桌面,选手们将瓶子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瓶,BC为有效区域. 已知BC长度L2=1 m,瓶子质量m=0.5 kg,瓶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选手作用在瓶子上的水平推力F=20 N,瓶子沿AC做直线运动,假设瓶子可视为质点,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问: (1)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时间最长为多少? (2)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距离最小为多少?

高一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和翻译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友人敬酒,吟诵《诗经》中(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期中婉转优美的乐曲。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苇叶般的小船自由飘流,浮在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多么辽阔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遗弃尘世,登上仙境。 就这样喝着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的船棹呵香兰的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啊,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有善吹洞箫的友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又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我忧愁凄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友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友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对着江面斟酒,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我们)像蜉蝣一样短暂地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想要)同仙人携手一起遨游,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说道:“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月亮总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

实 验 一、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原理:2 x aT ?= 注意: 1、什么是x ? x ?是x 2与x 1之差,而题目往往给的位移(x )0→1、0→2、0→3、0→4、0→5、0→6的位移,千万不能直接做差。先算0→1、2→3、3→4、4→5、5→6的位移,然后再差。 2、逐差法 41 123x x a T -= 52223x x a T -= 6332 3x x a T -= 123654321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 ①是不是一定要用逐差法? 理论上讲,只要是实验数据,就一定要这样做。但有时题目给出的1→2与0→1、2→3与1→2……的位移差相同,随便拿一组数据,根据21 2 x x a T -=(注意分母)计算就可以。 ②若题目只给了两组数据 例如右图中,只给了x 1和x 5,只要根据 2 ()m n x x m n aT -=- 可得2 ()m n x x a m n T -= - 3、怎么算T T 是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由两个因素决定 ① 打点计时器所接的电源频率(原因高二学习时会讲到)决定打出点的时间间隔01 t f = ,一般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即所打出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另电源应选交流电源。 ② 相邻计数点间有几个打出点的时间间隔。若为n 个打出点的时间间隔,则T=nt 0 4、注意x ?的单位(在这个问题丢分的同学特别多) 一般题目给出的x ?的单位为cm ,应化成m 。在计算中,一般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经过平方后变成0.01,刚好与分子中的cm 化成m 的10-2约去。 还可求瞬时速度(除0、6两点) 原理: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 如12 12x x v T += 、2322x x v T +=…… 注意分母为2T 若要求0、6点速度,可在0→1、5→6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本文是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文言文翻译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赤壁赋》 教案

《赤壁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赋特点。 2.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知识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3.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4.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 竞赛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

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二.简介苏轼及其创作《赤壁赋》的背景: 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 三.检查预习效果:(各组间比赛,男女生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 ⑴按课本段落,要求学生分别齐声朗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音准,情感变化把握得好。 ⑵检查学生对文言字词句知识的把握。(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明确各段内容,概括各段段意。 明确: 第一段,写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四.分析第一段: ⑴情景设置: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 (说明: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 ⑵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 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⑶小组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请一个学生描述。 ⑷这样的美景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朗读出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⑸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子法和想象画面法背诵第一段。(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验)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49

人教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设计 苏轼 宁夏青铜峡市一中马建梅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大赋(汉) 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 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 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 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 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 东坡赤壁亦称赤鼻矶。位于黄冈市城西门外。断岩临江,突出下垂,色呈赭赤,形如悬鼻,故而得名。宋代诗人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生动地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为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别,清朝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现存的建筑是1922年修建的,现经修缮整理,已焕然一新。二赋堂、挹爽楼、留仙阁、碑阁、坡仙亭、西酹江亭等瑰丽典雅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树丛中,饶富画意。碑阁四壁,嵌有清光绪年间著名学者杨宋敬选刻的《景苏园帖》,计石102方,为苏书各体中的精品。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想。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检查预习 1. 写出通假字的本字; 举酒属客冯虚御风 2. 说一说加点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友庚麇鹿 3. 说一说下边两句是什么句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物理必修一实验汇编

高一物理实验目录 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二: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三: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四:研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五: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关系实验七: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 2.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3.学会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二、实验器材 电时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 三、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 (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4~6 V。) (3)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需要使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取下纸带,根据具体情况选出计数点,按实验要求进行测量计算。 (5)整理实验器材 四、打点计时器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它的工作电压为4V—6V,频率为50Hz,如果电压过高会烧毁计时器线圈,如果电压过低, 会出现不打点或打点不清的情况。至于交流电的频率,我国工农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都是50Hz,周期是0.02S,比较稳定, 一般都满足要求。 (2)为使打点的频率比较稳定,要求打点计时器的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也是50Hz,使之发生共振现象,振动片的长度可在一定范围调节, 通过改变振动片的长度来调节它的固有频率。 (3)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清晰情况,必要时应调整振针的高度,振针过高时打不上点,过低时会打出短线,还会对纸带产生过大的阻 力;振动片和振针要固定好,不能让它松动,否则会出现漏点或双点。 (4)所用纸带要平整,如果纸带不平整,可能出现点迹不清,漏点或点间距离不准(在纸带有褶皱时两点间间隔和展平后两点间间隔 不等)等现象,一般来说使用的是专用纸带,比较平整,个别有褶皱的纸带不要用或熨平后再用。复写纸应安装在纸带的上面,专用 复写纸只有一面有复印油墨的一面应朝下和纸带接触。 (5)在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是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实验前首先要放正打点计时器 的位置,使纸带在移动过程中不与限位孔的侧壁相碰。 (6)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时,再放开纸带;打点计时器属于间歇性工作仪器,每打完一条纸 带,应及时切断电源,并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片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 (7)选择记时点时,不一定从运动开始打下的第一个点算起,往往要排除初段密。在数据的处理,往往为了计算的方便会采取计算点 而不是计时点。 v t

高中物理必修一所有实验题

必修一所有实验题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 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 度为v B=__________ 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所 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中作出的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 m/s2。 2、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可求得()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3、(2010年上海模拟)某同学为估测摩托车在水泥路上行驶时的加速度,设计了下述实验:将输液用过的500 mL的玻璃瓶装适量水,连同输液管一起绑在摩托车上,调节输液管的滴水速度,使其刚好每隔1.00 s滴一滴。该同学骑摩托车,先使之加速至某一速度,然后熄火,让摩托车沿直线滑行。图为某次实验中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左侧为起点)。设该同学质量为50 kg,摩托车质量为75 kg,g=10 m/s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估算:(1)骑摩托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 (2)骑摩托车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 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 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14.55 cm、19.70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2010·重庆高考)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默写 命题:黄可 注意:本试卷分为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和补写名句默写试题。共63道题(90空),请选择你会写的75空填入,每空2分,满分150分。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塘月色》) 2.层层的叶子间,,,。(《荷塘月色》) 3.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荷塘月色》) 4.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荷塘月色》) 5.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得到了一条教训是: 。(《氓》) 6.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氓》) 7.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氓》) 8.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的句子: 。(《氓》) 9.通过动作表现女子对所恋之人朝三暮四的句子: 。(《氓》) 10.男方派车前来迎娶过程的句子。(《氓》) 11.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氓》) 12.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的句子:。(《氓》) 12.告诫女子不要坠入爱河的句子: (《氓》) 13.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氓》) 14.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的句子: (《氓》) 15.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的句子: (《氓》)

16.用两个比喻表现女子痛苦没有穷尽的句子: (《氓》) 17.表现女子下决心与那男子隔断感情上的联系的句子: (《氓》) 18.描写洞箫声的句子:。(《赤壁赋》) 19.抒发人生短暂的句子:(《赤壁赋》) 20.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句子: (《赤壁赋》) 21.写水兼写风,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的句子 (《赤壁赋》) 22.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情的句子 (《赤壁赋》) 23.具体描写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的句子 (《赤壁赋》) 24.描写秋江浩瀚无边,浑然一片的夜景的句子 (《赤壁赋》) 25.描写游人“泛舟”感受的句子 (《赤壁赋》) 26.描写作者“狂歌”的句子(第二段) (《赤壁赋》) 27.描写赤壁地理位置的句子(《赤壁赋》) 28.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握长矛赋诗的句子 (《赤壁赋》) 29.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 (《赤壁赋》) 30.阐发变与不变这里的诗句是(《赤壁赋》) 31.描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的诗句(《赤壁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