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砌体结构设计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墙柱高厚比(Ratio of Hight to Sectional Thickness of Wall or Column):砌体墙、柱的计算高度与规定厚度的比值。
即规定厚度对墙取墙厚,对柱取对应的边长,对带壁柱墙取截面的折算厚度。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墙柱的稳定性。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003-2011 第6.1节6.1.1 墙、柱的高厚比应按下式验算:β=H0/h≤μ1μ2 [β](6.1.1)式中:H0——墙、柱的计算高度;h——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μ1——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μ2——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β]——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应按表6.1.1采用。
注:1 墙、柱的计算高度应按本规范第5. 1.3条采用;2 当与墙连接的相邻两墙间的距离s≤μ1μ2[β]h时,墙的高度可不受本条限制;3 变截面柱的高厚比可按上、下截面分别验算,其计算高度可按第5. 1.4条的规定采用。
验算上柱的高厚比时,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6.1.1的数值乘以1.3后采用。
表6.1.1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值注:1 毛石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应按表中数值降低20%;2 带有混凝土或砂浆面层的组合砖砌体构件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中数值提高20%,但不得大于28;3 验算施工阶段砂浆尚未硬化的新砌砌体构件高厚比时,允许高厚比对墙取14,对柱取11。
6.1.2 带壁柱墙和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验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 按公式(6.1.1)验算带壁柱墙的高厚比,此时公式中h应改用带壁柱墙截面的折算厚度hT,在确定截面回转半径时,墙截面的翼缘宽度,可按本规范第4.2.8条的规定采用;当确定带壁柱墙的计算高度H0时,s应取与之相交相邻墙之间的距离。
2 当构造柱截面宽度不小于墙厚时,可按公式(6.1.1)验算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此时公式中h取墙厚;当确定带构造柱墙的计算高度H0时,s 应取相邻横墙间的距离;墙的允许高厚比[β]可乘以修正系数μc,μc可按下式计算:μc=1+γ(bc/l) (6.1.2)式中:γ——系数。
建筑施工手册 施工常用结构计算 砌体结构计算

2-4 砌体结构计算2-4-1 砌体结构的计算用表1.砌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砌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和MU10;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MU25、MU20、MU15和MU10;砌块的强度等级:MU20、MU15、MU10、MU7.5和MU5;石材的强度等级: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和MU20;砂浆的强度等级:M15、M10、M7.5、M5和M2.5。
2.各类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表2-60~表2-64)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02.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3.对T形截面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4.表中轻骨料混凝土砌块为煤矸石和水泥煤渣混凝土砌块。
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3注:1.表中的砌块为火山渣、浮石和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砌块;2.对厚度方向为双排组砌的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表2-643.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表2-65)沿砌体灰缝截面破坏时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MPa)表2-65沿齿缝沿齿缝沿通缝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注:.对于用形状规则的块体砌筑的砌体,当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的比值小于时,其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 t和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 tm应按表中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比值后采用;2.对孔洞率不大于35%的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可按表中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乘以1.1;3.对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表中强度设计值,允许作适当调整;4.对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石砖、烧结粉煤灰砖砌体,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表中强度设计值,允许作适当调整。
砌体的构造要求

(11-34)
①砖砌平拱过梁的受剪承载力按式(11-25)计算。
②砖砌平拱受弯承载力按式(11-24)计算。
(3)钢筋混凝土过梁的计算。
1.3 墙梁
砌体的构造要求
1)墙梁的类型
(1)按承受的荷载分类。
①承重墙梁。除了承受托梁和顶面以上的墙体自重外, 还承受由屋盖或楼盖传来的荷载的墙梁,如建筑物底层为 大开间、上层为小开间时设置的墙梁。
图11-28 组合拱受力体系
砌体的构造要求
1
2 (2)
无洞口墙 梁的破坏 形态。
3
弯曲破坏。 剪切破坏。
局部受压破坏。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29 简支墙梁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
3)有洞口墙梁
砌体的构造要求
1.
弯曲破坏。
2.
3.
剪切破坏。
局部受压破坏。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30 开洞墙梁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混凝土Leabharlann 构与砌体结构砌体的构造要求
1.1 墙、柱高厚比
1)高厚比验算的基本概念
砌体结构房屋中,作为受压构件的墙、柱除了应满足承载力要 求之外,还必须满足高厚比的要求。墙、柱的高厚比验算是保证砌 体房屋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稳定性与刚度的一项重要构造措施。
砌体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β ]是指墙、柱高厚比的允许限 值(见表11-7),它与承载力无关,而是根据实践经验和现阶段的 材料质量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综合研究而确定的。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31 偏洞口墙梁的破坏(试验结果)
砌体的构造要求
4)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1) 墙梁支座 反力和内力 分布。
(2) 托梁的受力
特点。
(3) 中间支座上方 砌体的局部受
新编《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简介

M
a 4.5 10 (有洞口时) (3-4) l0
(3-5)
hw N 0.44 2.1 l0
对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M
hb M 2.7 0.08 (3-6) l 0i
M
ai 3.8 8 l 0i
(3-7)
hw N 0.8 2.6 (3-8) l 0i M1i—荷载设计值Q1、F1作用下的简支梁跨中弯矩或按连
3-3 墙梁的墙体设计
1.墙梁的墙体受剪承载力
hb hl V2 1 2 0.2 fhhw l0 i l 0 i
V2 —Q2作用下墙梁支座边剪力的最大值;
(3-12)
1 —翼墙或构造柱影响系数,对单层墙梁取1.0,对多层墙梁, b b b
当
f
h
=3 时取1.3,当
2.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受剪承载力
Aw Ash 1 V (0.6 f vg bh0 0.22N ) 0.9 f yh h0 0.5 A S
图4-11 V1-3墙片滞回曲线
图4-12 V2-2墙片滞回曲线
图4-13 恢复力模型
1
五 、一般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和防裂措 5-1 允许高厚比的补充规定
2.3 2.5 2.5 2.8 3.1 3.5 1.5
GBJ3—88
表3—11 砌体结构可靠指标 生产控制 B级 生产控制 B级 施工控制 B级 施工控制 B级
CIB58
标 准
5.67
BS5628
5.98
GBJ3—88
生产控制 B级
施工控
2-1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
0 f
表2-1 系数
1值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一)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1.适用范围若无筋砖砌体受压构件的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或设计不经济,以及当轴向力偏心距e >0.6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时,宜采用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
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可按矩形截面组合砌体构件计算。
但构件的高厚比β仍按T形截面考虑,截面翼缘宽度亦按规定选用。
2.构造要求组合砖砌体是由砌体和面层混凝土(或面层砂浆)两种材料组成,故应保证它们之间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共同工作能力。
(1)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保证钢筋和砂浆面层与砖砌体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
(2)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16-3-2中的规定。
竖向受力钢筋距砖砌体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rnm。
构件类别环境条件室内正常环境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墙15 25柱25 35(3)砂浆面层的厚度,如果太薄将不满足保护层厚度等构造要求,太厚则施工困难,结硬时砂浆易开裂,不能保证粘结质量。
砂浆面层的厚度,可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4)竖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PB235级钢筋,对于混凝土面层,亦可采用HRB335级钢筋。
受压钢筋一侧的配筋率,对砂浆面层,不宜小于0.1%,对混凝土面层,不宜小于0.2%;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其目的是增大组合砖砌体的承载力及延性等。
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5)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的受压钢筋直径,并不宜大于6mm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d(d为受压钢筋的直径)及500mm,并不应小于120mm。
(6)当组合砖砌体构件一侧的竖向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结钢筋。
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除构件截面尺 寸和砌体抗压强度外,主要取决于构件的高 厚比β和偏心距e。
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可按下列统一公
N≤φfA 查影响系数φ表时,构件高厚比β按下式计算: β=γβH0/h
1. 对T
2. β=γβH0/hT
○ 其中,高厚比修正系数γβ按表 1采用; ○
3 局部受压
压力仅仅作用在砌体部分面积上的受力状态称为局部受压。 局部受压是砌体结构中常见的受力形式,如支承墙或柱的基础顶面, 支承钢筋混凝土梁的墙或柱的支承面上,均产生局部受压,如图 3所 示。前者当砖柱承受轴心压力时为局部均匀受压,后者为局部不均匀 受压。 其共同特点是局部受压截面周围存在未直接承受压力的砌体,限制了 局部受压砌体在竖向压力下的横向变形,使局部受压砌体处于三向受 压的应力状态。
图 3 砖砌体局部受压情况
3.1 砌体局部均匀受压的计算
1 0.35 A0 1
Nl≤γfAl
A1
砌体的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按下式计算:
○ 试验结果表明,当A0/Al较大时,局部受压砌体试件受荷后未发生较大变形,但一旦试件外侧出
现与受力方向一致的竖向裂缝后,砌体试件立即开裂而导致破坏。
为了避免发生这 种突然的脆性破 坏,《规范》规 定,按式( 6) 计算所得的砌体 局部抗压强度提 高系数γ尚应符
一.3m2,则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
γa=A+0.7=0.18+0.7=0.88 由β=γβH0/h=13.5及e/h=0,查附表1a得影
响系数 φ=0.783。 φγafA=187.38kN>159.58kN
【例 2】已知一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截面为490mm×620mm, 采用强度等级为MU10烧结普通砖及M5混合砂浆,柱的计算高度 H0=5m,该柱承受轴向力设计值N=240kN,沿长边方向作用的 弯矩设计值M=26kN·m
砌体结构设计计算

一、结构平面布置1、该楼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2、确定板、支撑梁的截面尺寸①板厚:双向板板厚:h=3900/50=78㎜,选取h=100㎜②支撑梁:截面高度:h=(1/10~1/15)L0=(1/10~1/15)×6600=(660~440)㎜,取h=500㎜截面宽度:b=(1/2~1/3)h=(1/2~1/3)×500=(250~167)㎜取b=250㎜其中,梁伸入墙240mm。
墙厚240mm。
另,构造柱的设置:构造柱的设置见图。
除此以外,构造柱的根部与地圈梁连接,不再另设基础。
在柱的上下端500mm 范围内加密箍筋为φ6@150。
圈梁设置:各层、屋面均设置圈梁,外纵墙和内纵墙也做圈梁。
二、结构内力的计算(一)双向板楼盖的计算1、板恒荷载,活荷载的计算:30mm厚水磨石地面:0.65KN/㎡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0.02×17KN/㎡=0.34 KN/㎡100mm厚钢筋混凝土:0.1×25 KN/㎡=2.5 KN/㎡故g k=0.65+0.34+2.5 KN/㎡=3.49 KN/㎡则恒荷载设计值:g=1.2×3.49 KN/㎡=4.19 KN/㎡教室活荷载设计值:q1=1.4×2.0KN/㎡=2.8 KN/㎡走廊、楼梯、厕所活荷载设计值:q2=1.4×2.5 KN/㎡=3.5 KN/㎡由于取1米板带为计算单位,则教室板活荷载设计值为:g+q1=4.19+2.8=6.99 KN/㎡走廊、楼梯、厕所的板活荷载设计值为:g+q2=4.19+3.5=7.69 KN/㎡2、梁恒荷载、活荷载的计算①:L1梁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g:由板传来: 4.19×3.90mkN/=16.34mkN/梁自重: 1.2×0.25×(0.5-0.1)×25mkN/=3.00mkN/梁侧抹灰: 1.2×0.02×(0.5-0.1)×2×17kn/m=0.33mkN/所以恒荷载设计值:g=16.34+3.00+0.33=19.67mkN/活荷载设计值q:由板传来: q=1.4×2.0×3.90mkN/=10.92mkN/则p=g+q=30.59mkN/②L2梁荷载设计值:恒荷载设计值g:由板传来: 4.19×3.60mkN/=15.08mkN/梁自重: 1.2×0.25×(0.5-0.1)×25mkN/=3.00mkN/梁侧抹灰: 1.2×0.02×(0.5-0.1)×2×17kn/m=0.33mkN/恒荷载设计值:g=15.08+3.00+0.33=18.14mkN/活荷载设计值q:由板传来: q=1.4×2.0×3.60m kN /=10.08m kN / 则p=g+q=28.22m kN / 3、双向板的内力计算(1)B1是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的板 长边与短边之比269.13900660012<==l l ,按双向板计算。
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3.1
一、局部受压分类
局部受压
1、局部均匀受压 2、局部不均匀受压 3、砌体局部受压的破坏形态: (1)、因纵向裂缝发展而引起的破坏 (2)、劈裂破坏 (3)、与垫板直接接触的砌体局部破坏
套箍强化和应力扩散
二、砌体局部均匀受压
1、砌体的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
A0 1 0.35 1 Al
(1)、(a)图, (2)、(b)图, (3)、(c)图, (4)、(d)图,
2.5 2.0
1.5
1.25
back
三、梁端局部受压
1、梁端有效支承长度
Nl a0 38 bf tan hc a0 10 f
2、上部荷载对局部抗压强度的影响
A0 3, 0 --上部荷载的折减系数,当 Al
第三章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3.1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一、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
1、结构的功能要求 (1)、安全性 (2)、适用性 (3)、耐久性 2、结构的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 某一功能的要求时,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垫梁是柔性的,当垫梁置于墙上,在屋面梁或楼面梁的作用下,相 当于承受集中荷载的“弹性地基”上的无限长梁。
• 【例3】试验算房屋处纵墙上梁端支承处砌体局 部受压承载力。已知梁截面200mm×400mm,支 承长度为240mm,梁端承受的支承压力设计值 Nl=80kN,上部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Nu=260kN,窗间墙截面为1200mm ×370mm • (图14.8),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及M5混合砂 浆砌筑。 【解】由表查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1.5N/mm2。 有效支承长度 a0=163.3mm 局部受压面积 Al=a0b=32660m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计算(一)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1.适用范围若无筋砖砌体受压构件的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或设计不经济,以及当轴向力偏心距e >0.6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时,宜采用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
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可按矩形截面组合砌体构件计算。
但构件的高厚比β仍按T形截面考虑,截面翼缘宽度亦按规定选用。
2.构造要求组合砖砌体是由砌体和面层混凝土(或面层砂浆)两种材料组成,故应保证它们之间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共同工作能力。
(1)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保证钢筋和砂浆面层与砖砌体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
(2)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16-3-2中的规定。
竖向受力钢筋距砖砌体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rnm。
构件类别环境条件室内正常环境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墙15 25柱25 35(3)砂浆面层的厚度,如果太薄将不满足保护层厚度等构造要求,太厚则施工困难,结硬时砂浆易开裂,不能保证粘结质量。
砂浆面层的厚度,可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45mm时,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
(4)竖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PB235级钢筋,对于混凝土面层,亦可采用HRB335级钢筋。
受压钢筋一侧的配筋率,对砂浆面层,不宜小于0.1%,对混凝土面层,不宜小于0.2%;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其目的是增大组合砖砌体的承载力及延性等。
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5)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4mm及0.2倍的受压钢筋直径,并不宜大于6mm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d(d为受压钢筋的直径)及500mm,并不应小于120mm。
(6)当组合砖砌体构件一侧的竖向受力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结钢筋。
(7)对于截面长短边相差较大的构件如墙体等,应采用穿通墙体的拉结钢筋作为箍筋,同时设置水平分布钢筋。
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钢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500mm。
3.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组合砖砌体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N≤φcom(fA+f c A c+ηs f’y A's) (16—3—30)式中φcom一——组合砖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按相应表格采用;A--砖砌体的截面面积;f c——混凝土或面层水泥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可取为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70%,当砂浆为M15时,取5.2MPa;当砂浆为M10时,取3.5MPa;当砂浆为M7.5时,取2.6MPa;Ac——混凝土或砂浆面层的截面面积;ηs——受压钢筋的强度系数,当为混凝土面层时可取1.0,当为砂浆面层时可取0.9;f’y——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s ——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
4.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1)基本计算公式组合砖砌体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fA ’+f c A ’c 十ηs f ’y A's —σs A a (16—3—31)或 N en ≤fS s ,十f c S c,s +ηs f ’y A's (ho —a ’) (16-3-32) 此时受压区的高度x 可按下式确定:fS N 十f c Sc,N +ηs f ’y A's e N ’-σs A a e N 。
(16—3-33)— 式中 σs ——钢筋A s 的应力;A S —距轴向力N 较远侧的钢筋截面面积; A'--砖砌体受压部分的面积;A ’c ——混凝土或砂浆面层受压部分的面积;S s ——砖砌体受压部分的面积对钢筋A S 重心的面积矩;Sc,s--混凝土或砂浆面层受压部分的面积对钢筋A S 重心的面积矩; S N ——砖砌体受压部分的面积对轴向力N 作用点的面积矩; Sc,N ——棍凝土或砂浆面层受压部分的面积e N ’,e N --分别为钢筋A's 和A s 重心至轴向力N 作用点的距离e N ’=e+e a -(,2s a h-) (16—3—34) e N =e+e a +(s a h-2) (16—3—35)e ——轴向力的初始偏心距,按荷载设计值计算,当e<0.05h 时,应取e=0.05h ; e a —组合砖砌体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 e a =22002hβ(1-0.022β) (16—3—36)h 0——组合砖砌体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 h 0=h-a s's a 、a s ---------分别为钢筋A s ’和A s 重心至截面较近边的距离。
(2)钢筋应力σS组合砖砌体钢筋A S 的应力σS (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压应力),是根据构件承载后符合平截面变形假定,考虑材料的力学和变形特征,并经线性化处理后得出的。
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小偏心受压时,即ζ>ζbσS =650-800ζ (16—3-37)-'y f ≤σS ≤f y (16-3—38) 2)大偏心受压时,即ζ≤ζb σS = f y (16—3-39)式中:ζ—组合砖砌体构件截面受压区的相对高度ζ=0h x ; f y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b ——组合砖砌体构件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采用HPB235级钢筋配筋时,ζb =0.55,采用HRB335级钢筋配筋时,ζb =0.425。
(二)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有利作用,遂形成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
1.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N ≤φcom [fA n +η (f c A c +'y f A s ’)] (16—3—40) Η=]31[cb l 0.25 (16—3—41)式中 φcom 一——组合砖墙的稳定系数,可按相应表格采用; η——强度系数,当l /b c 小于4时取l /b c 等于4; l ——沿墙长方向构造柱的间距; b c ——沿墙长方向构造柱的宽度; A n ——砖砌体的净截面面积; A c ——构造柱的截面面积。
2.材料和构造组合砖墙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柱内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16-3-2的规定; (3)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 ,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
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ø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 ø 4。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 。
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ø 6、间距200mm ,楼层上下500mm 范围内宜采用ø 6、间距100mm 。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4)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 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 。
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应位置,并宜上下对齐;(5)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和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40nun ;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ø12,纵向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圈梁的箍筋宜采用ø6、间距200mm ;(6)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 设2ø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人墙内不宜小于600mm ;(7)组合砖墙的施工程序应为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
×××××××××××××××××××××××××××××××××× 3—3 配筋砌块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一、概说配筋砌块砌体是在砌块上下贯通的孔洞中设置竖向钢筋,在水平灰缝中设置箍筋,并以灌孔混凝土将孔洞灌实,可说是一种预制装配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由于对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和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性能都有所要求,且配置有钢筋,因而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和良好的延性,并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效果。
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证实配筋砌块砌体构件的力学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相应构件的性能非常接近,其基本设计假定与计算模式在正截面承载力的设计中与钢筋混凝土构件所采用的相同,不过因材料组成和构件施工方式的差别,在砌体强度的取值以及构造要求方面有所不同。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可按弹性方法计算,依据结构分析得到的内力,分别按轴心受压、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件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再根据结构分析所得的位移进行变形验算。
二、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一)基本假定配筋砌块砌体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截面应变保持平面;2. 竖向钢筋与其毗邻的砌体、灌孔混凝土的应变相同; 3.不考虑砌体、灌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4.根据材料选择砌体、灌孔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且不应大于0.003; 5.根据材料选择钢筋的极限拉应变,且不应大于0.01。
(二)轴心受压构件轴心受压试件可分为初裂、裂缝发展和破坏三个工作阶段。
轴心受压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柱,当配有箍筋或水平分布钢筋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 ≤φ0g (f g A+0.8'y f 'S A ;) (16-3-42)φ0g =2001.011β+ (16-3-43) 式中 N--轴向力设计值;f g ——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式(16-1-4)计算;'y f ——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A--构件的毛截面面积;'S A ——全部竖向钢筋的截面面积;φ0g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β——构件的高厚比。
注:1.无箍筋或水平分布钢筋时,仍可按式(16—3-42)计算,但应使只'y f 'S A =0;2.配筋砌块砌体构件的计算高度H 0可取层高。
(三)偏心受压构件根据试验所得破坏时的形态,大偏心受压构件受压和受拉的竖向主筋达到屈服强度, 受压区的砌块砌体达到其抗压极限强度,但截面中的竖向分布钢筋则视与中和轴的距离而 异,距中和轴近者应力较小达不到屈服,距离远者可达屈服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