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

合集下载

商朝君主纣王叫什么名字

商朝君主纣王叫什么名字

商朝君主纣王叫什么名字商纣王子姓名受,帝辛是他的谥号,商朝时期第三十二位君主,那么纣王叫什么名字?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纣王叫什么名字,希望对你有帮助!纣王叫什么名字纣王,也称商纣王,我国古代商朝时期第三十二位君主,名字为受,姓氏为子。

后世称他为“帝辛”。

他一生约活了六十五载,在商朝的首都朝歌被攻克后,商纣王殷受自焚而死。

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个暴虐无情,穷奢极欲的帝辛,自焚结束了他的一生。

商纣王帝辛的名字很多,纣王是后世因他暴行而对他的称呼之一。

商朝王室的姓氏为子,据史料记载,他的名字为受,受德,为辛。

因为他是商朝的帝王,因此后世也有人他为帝辛。

因为他的姓氏,所以他也叫子辛。

他臭名昭著、暴虐无道、穷奢极欲、昏庸无能、沉迷酒色,这些大概就是人们对他的印象了。

“商纣王”这个名字是参入后世对他的评价的,商纣王也叫殷纣王。

查询字典,“纣”是指荒淫无道、草菅人命的商纣王,似乎是他创造了这个字,并且赋予这个字如此讽刺又深刻的意义。

商纣王在朝歌被破之后自焚而死。

古代的人,最早的时期有名、有表字、有号。

商纣王的名字很多,根据史料记载,也难以找出。

也许他的表字和号在他的各个名字之中。

不管曾经的帝王如何如何,荒淫无道或者穷奢极欲,商纣王,这个带上了后世评价色彩的名字。

历史上的,不论丰功伟绩还是虐迹斑斑,都是让后人评价的。

纣王帝辛,这个带有恨意的名字,表现出了后世对他的批判。

纣王的历史功绩和评价商纣王在位期间,东夷蛮族发生了叛乱,商纣王派大军前往征伐。

这件事在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

”这里说东夷起兵不服从商纣王的统治。

《左传·昭公十二年》则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商纣王虽然镇压了东夷的部落叛乱,但是却使得自己失掉了国家。

这是把商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王朝为攻克东夷叛乱消耗了太多的国力,以致无兵卫国。

商纣王平定了东夷叛乱,派军队往东南方向开拓疆土,把商王朝的影响力发展到了淮河和长江流域,对于当时的中原王朝先进文明向东南方向未开化地区的传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对于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的发展有着不朽的功劳。

历史趣谈:还原真实的纣王 纣王其实是位功勋卓著的帝王

历史趣谈:还原真实的纣王 纣王其实是位功勋卓著的帝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还原真实的纣王纣王其实是位功勋卓著的帝王
导语: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名受或受德或辛,也叫“帝辛”。

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帝辛画像帝辛
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名受或受德或辛,也叫“帝辛”。

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帝辛画像
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

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

帝辛,是商族人,或者说是商帝国的人称呼自己的国君的叫法。

商纣王,或殷纣王,则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

纣,是他的对手周人给的谥号。

“炀”字也是残暴君主的谥号,比如隋炀帝,与“纣”字相比,还相差很远。

纣王的原名是帝辛,商朝的三十一代天子,商朝三十代天子帝乙的幼子。

史书记载,他“长巨娇美,筋力超劲,手格兽”,“资辩捷疾,闻见甚敏”。

也就是说他武力超群,能用手与猛兽格斗,思维敏捷。

虽然史书对他的描述有夸张的地方,但他确实是个文武双全的君主。

商纣王真的如此昏庸吗
商纣王历来被认为是昏淫无道的暴君典型,直观的依据是:商朝在他手里亡了国。

商纣王剧照
原因之一:他的政敌别有用心的宣传。

比如奢侈腐化,暴虐荒淫,镇压反叛,剪除异己,这是一切帝王的共性,并非商纣王独有。

这些劣迹为什么表现在商纣王身上就那样骇人听闻,令人发指?应该说,是他的政敌在搞丑化和宣传。

暴君说此说始于战国,流传至今。

生活常识分享。

商朝皇帝商纣王姓什么

商朝皇帝商纣王姓什么

商朝皇帝商纣王姓什么商纣王是中国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帝辛,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帝乙少子。

下面是有商朝皇帝商纣王姓氏,欢迎参阅。

商朝皇帝商纣王姓氏帝辛(?―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1-2](一作受德[3] ),谥号纣。

也就是说,百度百科认为商纣王姓“子”,叫子受。

商朝的历史简介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1-3] 。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由于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和文物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如果夏朝不存在的话,那么商朝就是中国第一个朝代。

商朝的领地疆域《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24] 。

”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

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

”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

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

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

纣王叫什么名字

纣王叫什么名字

纣王叫什么名字
纣王叫帝辛
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

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

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约帝辛三十年(约前1046年),周军行孟津之誓。

帝辛派出军队在牧野进行抵抗。

周历二月二十二日甲子那一天,帝辛的军队被打败,其原因可能与帝辛一方前敌部队倒戈有关。

帝辛逃到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

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商朝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社会,在其统治的600年中,那么你知道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吗?下面是有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简介,欢迎参阅。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周武王称其为“纣王”,部份文学小说则称其为“寿王”,明代文学小说《封神演义》则有称其为“寿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在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都城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

帝乙死,应立长子启,因启母贱不能立,而立少子辛为帝。

帝辛自幼聪敏过人。

《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

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

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帝辛之败有两说,其一,说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

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

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对俘获的大批俘虏又消化不了,造成负担。

---该段早已无法考究,由周武编写。

(对于荒淫一说,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而周文王百子,另,宦官制度起于周文王。

商纣王帝辛何许人,做出了哪些令人赞许的历史功绩?

商纣王帝辛何许人,做出了哪些令人赞许的历史功绩?

商纣王帝辛何许人,做出了哪些令人赞许的历史功绩?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作者:李大奎一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把商纣王写成了十恶不赫的暴君,从此烙上历史的耻辱柱而难以翻身。

事实上,真正的商纣王帝辛并非荒淫无道,而是颇有作为的一代雄主。

那,商纣王帝辛何许人,做出了哪些令人赞许的历史功绩?一、商纣王其人商纣王帝辛,原名子受,是文武帝帝乙的小儿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105年,因长兄微子启的母亲系侧室出身,不能继承大统,帝位也就落在了帝辛身上。

公元前1076年,帝乙驾崩后,30岁的帝辛便以嫡子身份登基,时称商纣王,是殷商王朝第31代天子。

这商纣王帝辛,称得上合适的君王人选。

其年少时,就天资聪颖,智慧很高,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辩得对手哑口无言,且适应环境的能力也非同一般,该出手时果断出击,让人猝不及防;又身强力壮,可以独自与猛兽单打独斗。

《史记》中就有关于"帝辛"的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二、开疆拓土,有勇有谋帝辛称帝后,并没有如《封神演义》中描述的宠妲己、杀忠臣。

历史上确有妲己,系有苏部落的一个普通女子。

商纣王帝辛征讨有苏获胜,妲己作为战俘被帝辛收入后宫,一年后就病逝了。

帝辛宠妲己纯属子虚乌有。

他擅杀忠臣也是虚构。

如挖比干"七巧心"给妲己治病,不过是出于丑化商纣王罢了。

商纣王连杀西伯候姫昌都不愿意,还会对忠心耿耿的王叔比干痛下狠手,就为了挖他的"七巧心"给妲己治病?显然说不通,更何况那时的妲己早已去世。

事实上,商纣王并不是一个喜欢滥杀无辜的君王。

他当政30年,有勇有谋,不仅用心治理朝政,还不惧内忧外患,征讨有苏氏,对东夷用兵,着力于开疆拓土,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关于帝辛的知识

关于帝辛的知识

关于帝辛的知识帝辛,子姓,讳(huì)受或受德,是商朝最后一代的君主。

帝辛非常重视农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在位期间,继续对东南方的人方(东夷)用兵,最后将其击败,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然而,这场长久的战争导致了国内空虚。

后来,周国联合西方各方国一起讨伐商朝。

在牧野之战中,商军溃败,帝辛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死后,其子武庚谥他为帝辛。

周武王在其生前称呼他是“商王受”。

帝辛死后,周武王便给他一个恶谥之名纣,因此帝辛以纣王一名为后世人所熟知。

帝辛非常重视农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在位期间,继续对东南方的人方(东夷)用兵,最后将其击败,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然而,这场长久的战争导致了国内空虚。

后来周国联合西方各方国一起讨伐商朝。

在牧野之战中,商军溃败,帝辛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死后,其子武庚谥他为帝辛。

周武王在其生前称呼他是“商王受”。

帝辛死后,周武王便给他一个恶谥之名纣,因此帝辛以纣王一名为后世人所熟知。

幼年:帝辛高大威猛,力大无穷,自幼聪敏过人、反应敏捷。

《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jiāo)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 《史记·殷本纪》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继位:帝辛继位后,定都于沫(前1082年),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

他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商朝国力逐渐强盛。

在位期间继续对人方(周人称之为东夷)、林方、虎方等用兵,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然而,对人方的战争导致了国内空虚,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对商朝发起进攻。

商军主力在东南,无法征调,只得将战俘临时武装起来进行抵抗。

而此时帝辛已经受到了众多贵族和巫师等的集体反对,军心涣散,周武王以在距离朝歌(今河南淇县)七十里外的牧野与商军交战,商军倒戈而前军攻击后军。

历史趣谈:纣王为什么亡国 帝辛真的是一代暴君么?

历史趣谈:纣王为什么亡国 帝辛真的是一代暴君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纣王为什么亡国帝辛真的是一代暴君么?
导语:众所知之,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现今社会,有关帝辛的电视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觉中,帝辛这一角色的扮演已经深入人心了,帝辛的角色
众所知之,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现今社会,有关帝辛的电视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觉中,帝辛这一角色的扮演已经深入人心了,帝辛的角色比严嵩这个大奸臣还让人们深入了解。

电视中所讲诉的帝辛前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霸主,后期就变成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当然现今的人们没有参与过历史,只能从历史中人们遗留的只言片语中有所了解,那么,帝辛为何会亡国呢?
帝辛亡国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帝辛从小天资聪颖,又力大无穷,再加上嫡子的身份,更加让他父王喜爱他,在那个社会,人们对嫡庶的身份非常看重,看重到什么地步呢?
比如说,帝辛和他的哥哥微子启是一母同胞,但是他的哥哥确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庶出孩子,只因他们的母亲在生微子启的时候是一个妾室,生帝辛的时候已经成了一国皇后了,这时有人会说,他的母亲都已经扶正了,那么微子启不也成了嫡子,不,你错了,那个社会是不允许的,生的时候是庶子,你就永远头顶着这个身份,无论你的生母最后成了什么,这就是那个社会的严苛。

帝辛承继王位后,心中便得意忘形起来,他觉得自己拥有了无上权力可以为所欲为了,因此,他便变得荒淫无道,整日不上朝,并和他最宠爱的女人妲己厮混在一起,为了博妲己高兴,逼死了自己的原配王后,追杀两个年幼的孩子,简直毫无人性而言。

帝辛纵情声色中,将朝政完全交给向自己谄媚的小人手中,他们把持朝政,祸害忠良,残杀无辜,弄得人们怨声载道,这就是帝辛为何会亡国的原因之一。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帝辛纣王殷帝辛名受。

“纣”是周人给他的谥号。

《吕氏春秋·功名》说:“注贱仁多累曰纣。

”又,汉代蔡邕《独断》中说:“残义损善曰纣”。

总之,纣是一个恶名,是后人定的称呼。

上古之时,夏代称“后”,商代称“帝”,周代称“王”。

所以,“纣王”的称呼绝对不是商代当时的称呼,更不是帝辛的名字,只是后人通俗的叫法。

据说,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

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纣王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

纣王除了天资聪颖、领悟力奇高之外,也是少见的大力士。

关于纣王的一切,大多仅限于历史记载,对于纣王的魔性来源,却决少有人知道。

没有人知道纣王的魔力到底有多强,所以对于纣王的一切只能用空白来形容。

帝辛(?--约公元前1066),本名受德,帝号辛王,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

帝乙死,应立长子启,因启毒贱不能立,而立少子辛为帝。

帝辛自幼聪敏过人。

《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

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

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帝辛敢于革除先王旧弊,不再屠杀奴隶和俘虏。

而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补充兵源,参军作战。

他蔑视陈规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选贤任能,唯才是用,不论地位高低;择后选妃,不分出身贵贱,立奴隶之女妲已为后。

宠幸倍之,唯言是从。

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使国库空虚。

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杀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

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办衰竭,对浮获的大批浮虏又消化不了,造成负担。

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牧野之战,大批浮虏倒戈,周兵攻之朝歌。

帝辛自焚于鹿台。

商亡。

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滨,今墓尚存。

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

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

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

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即位后的纣王,在父师长箕子、少师比十五上,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的诰言警语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

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宾服。

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内侵。

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

帝都的九月,沫邑柿叶染丹,淇滨竹林叶翠。

英姿飒爽的纣王,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告庙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鸣炮启驾。

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这时纣王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在四辚马萧声中,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行为表现黎邑(在今河南浚县东)的大道进发。

在黎邑会合了诸侯发来的军队。

纣王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邱)而去。

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县)开跋。

到达攸地后,纣王接受了攸侯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

纣王的大军在攸侯军队的前导下即开赴前线。

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

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

后来纣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

再入商邑。

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

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于;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

边走边玩,兴致勃勃。

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沫都。

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

东征归来,沫都显得狭小了,纣王便决定扩沫都,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为朝歌。

以后纣王即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朝歌。

这些成十万,成百万的战俘,都变成了殷国的奴隶。

由于纣王对东经营,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渐发展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战俘的不断增加,从而也大大促进了殷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

殷王朝的这种“中兴气象”,资长了纣王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使他在人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他巧言饰非,听不进谏言,矜人以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甚至对大臣说话,也渐声高气粗,装腔做执,渐渐地连比干的话,也听不下去。

同时,生活直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换成发犀玉的。

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

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而且梁要雕,楝要画,窗要镂,墙要文。

摘星不足壮观瞻,又另起鹿台。

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诸侯献美女。

宠妲己,唯妲己之方是从。

於是使师涓创新淫声,引进“北里之舞”。

把搜求来的狗马厅物,充满宫室,杂耍百戏,俱置苑中;扩大沙丘苑台,广建离宫馆,多置飞禽走兽,供己享乐。

闲来宫中无事,便逐狗斗鸡,饮酒作乐。

凿池储酒,悬肉如林。

让妇女倡优,裸着身子,跳互相追逐的“北里舞”,以取笑乐。

每到秋高气爽,纣王便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带去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一带,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来。

为取悦妲己,甚至周朝涉之胫,剖孕妇之腹,作长夜之饮,以至把记日的干支都忘了。

从而对鬼神的祭祀也便荒慢起来。

由于生活下的日益奢侈,赋税也上加重,而鹿台的府库,钜桥的粮仓,却装得满满的。

百姓日益怨望,诸侯渐有离心。

于是纣王便采纳妲己的建议,以酪刑镇压人心,设炮烙以惩叛逆。

时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美女,送给纣王。

九侯女不善承欢,纣王怒而杀之,并把九侯剁为肉酱。

鄂侯诤谏,便脯了鄂侯。

西伯昌暗自叹息,谀臣左疆告密,纣王便把西伯囚于里。

这是帝辛二十三年的事。

后来费仲、恶来当政,朝政一天天坏下去。

费仲好利,与宗亲争利,宗亲也不亲了;恶来善谤,说诸侯也疏远了、西伯因里七年,西伯之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纣王,纣王才放了西伯。

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

西伯回西歧后,修德行善,笼络诸侯,表面上对纣王更加诚服。

帝辛三十年春三月,西伯又率诸侯入贡,纣王大喜,特赐地千里。

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赐弓、矢、斧、钺,命西伯特得专征伐。

于是西伯借此权力,暗地扩大自己的实力。

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国。

三伐皆胜,西伯威望大增。

很多诸侯都背叛纣王而归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

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纣,但纣王号令天下的权威却渐渐地小了。

比干看到这种现状,忧在心中,愁在眉稍。

往谏纣王,根本不听。

贤臣商容往谏,甘脆把商容废斥为民。

明年周人伐 (今陕西县以北),又明年伐崇(在丰、镐间)周人既清除了后顾之忧,又开拓了东进的道路。

于是便把都城山歧下迁到丰邑,积极准备伐纣的大事。

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见《史记志疑》P·66)并把他灭掉。

黎国在今山西省上党壶关,位于纣都朝歌之西,是一个位近王畿的方国。

武王灭黎的消息传到朝歌,满朝文武为之震惊。

贤臣祖伊奔告纣王说:“天帝莫不是要结束我殷的王命?不管从人事来看,还是从大龟的神灵,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

不是先王不顾恤他的后代,只是王淫佚过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绝于先王,所以上天丢弃了我们,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

如今天下百姓,没有不希望殷命早绝的。

王打算怎么办”?纣王听后,坦然地说:“我的命不是天给的吗?他们的恶言,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祖伊踉踉跄跄地走下殿来,说:“纣王真的是不可以劝谏了”。

从此以后,纣王越发淫乱下去。

整个纣都,如盛夏的鸣蝉,似滚开的肉羹。

神祗没人敬祭,宗庙不,人管理。

大臣有、小人都做偷窃奸邪的坏事。

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惩罚,甚至连偷窃神用的牺牲,也得不到宽容;吃了也受不到灾害。

因而纣王的宗亲,没有不担心王朝命运的。

结识纣兄微子启,几次劝谏,纣王都不理会。

于是徵子对父师、少师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江山,因为受嗜酒的淫乐,败坏祖先的美德,现在江山完了。

如今连大臣、小人都干偷窃奸邪的坏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

小民们都反对我们,我们的国家,真象涉大水一样,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边岸,殷就要亡在今天了!父师、少师呀!我在家里心乱如麻,想离开家到荒野去,请你们不要把国家危亡的事告诉我”。

箕子说:“王子,上天给我们殷邦降下灾难。

使他沉酗于酒,有什么办法。

他什么都不怕:上不怕天威,下不怕长老旧臣。

现在殷民重赋,实际上是更快地招来敌人。

商如果灭亡,我们只有殉国,我们不能做他人的奴仆。

不过,我认为王子出奔,倒是一条正道,否则,我殷家宗庙陨坠,就没有人来挽救了”。

于是微子出走。

比干见微子去,于是叹息说:“主上有过,不去劝谏,就是不忠。

怕死不说,就是不勇。

有过就谏,不听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

说着比干冒着生命危险,上殿去见纣王。

一连三天,指责纣王的过错,劝谏纣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纲。

说得纣王无言答对,却恼羞成怒说:“你为什么要坚持你的看法?是什么东西支持你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干说:“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这个大义支持我来劝谏你”。

纣王心想:“他如此坚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觉得自己高明,把自己当作圣人。

难道真有比自己还高明的圣人”?于是他轻蔑地看着群臣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比干认为自己是圣人,他的心真的有七个孔窍”?于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

箕子看到纣王如此残酷地害死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为了保存自己,假装疯狂,把自己装扮成奴隶模样。

但是纣王也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囚禁在牢狱里。

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敢再进谏了。

纣王在身边佞臣的谄谀下,更加荒淫暴虐,肆无忌惮。

结果朝政日益腐败,郊社不修,宗庙不祭,一味以奇巧异能,博取妲已的喜悦。

殷太师疵,少师疆看到纣王如此对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在抱着祭器、乐器,逃往周国去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纣王荒淫无道这地方,亲也畔了,众也离了,知道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