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
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温阳健脾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温阳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该方剂由桂枝、干姜、炙甘草、大枣、生姜、大黄组成,具有温阳健脾、理气化滞的作用。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被患者和医生广泛认可。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以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该病多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化不畅引起,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致。
温阳健脾汤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剂主要方剂,其温阳健脾的功效,能够恢复脾胃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病情。
一项针对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研究对象包括了一组符合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部分患者接受了温阳健脾汤治疗,另一部分患者接受了常规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
经过一定周期的治疗后,接受温阳健脾汤治疗的患者明显感觉消化功能改善,食欲增加,腹痛腹胀减轻,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而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在症状上并没有明显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温阳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阳益气,改善脾胃功能:桂枝、干姜、大枣等温热之品能够温暖胃肠,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减轻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 理气化滞,舒经通络:炙甘草、大黄等具有理气化滞的功效,能够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胃肠道的痉挛和胀气症状,减轻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3. 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生姜具有温中止呕、助阳固表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摘要】:目的对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口服温胃舒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温胃散寒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病理积分、慢性炎症和萎缩改善方面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结论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对照组中成药温胃舒颗粒,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及可靠性均可信赖,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温胃散寒汤治疗效果Effect of wenweisanhan decoction 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deficiency and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enweisanhan decoction 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deficiency and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Methods 60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deficiency and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nweishu granules orally,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nweisanhan decoctio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12 weeks,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pathological score, chronicinflammation and atroph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wenweishanhan decoction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nweishu granules in treating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deficiency and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 It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no toxic side effect, reliabl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Therapeutic effect of wenwei sanhan decoction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变薄,腺体减少,黏膜基层增厚,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因此易被患者忽视,久而久之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情况带来极大影响。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消化内科发病率比较高,大多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十二指肠反流等原因导致的。
一般可能会表现出上腹痛以及腹胀等症状。
需要通过胃液分析等手段确诊,确诊后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缓解病情。
医学上,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了中药或者针灸的这两种方法。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治疗1、脾胃虚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以及胃黏膜变薄等。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脾胃虚弱而引起的。
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不振、腹部隐痛、腹部虚胀、便溏、泄泻等。
对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2、脾胃虚寒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喜食热饮等,针对脾胃虚寒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小建中汤进行治疗,以缓急止痛、温补脾阳,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畏寒、腹痛等临床症状。
3、饮食阻滞长期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人群,或者喜欢暴饮暴食的人群非常容易得饮食积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饮食阻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厌食油腻、腹胀、腹痛、嗳气且气味酸腐、便溏且气味臭秽。
对于饮食阻滞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可以食用保和丸以健胃消食,缓解其临床症状。
4、肝胃不和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嘈杂、嗳气、反酸、口苦等等,临床上常用四逆散进行加减治疗,以疏肝和胃。
5、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其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且疼痛性质多为刺痛为主。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使用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以行气活血止痛。
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一:炒苍术、川朴、陈皮、木香、姜半夏、茯苓、桂枝、炒白芍、香橼皮、建神曲。
将以上中药用水煎煮服用。
此中药方剂具有泄肝和胃化湿的作用。
如果患者朋友有肝火旺盛和脾胃湿热的情况,那么可以服用此中药方剂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药方剂二:炒白芍、乌梅肉、北五味、佛手、丁香、苏子、苏梗。
分析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对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分析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对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治疗的效果。
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我院接收的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以治疗方案不同之处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样本30例。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炎性反应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
结论:在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采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治疗方案,既能提升效果,又能改善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温胃健脾汤;隔姜灸;治疗效果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难度较大,以纳少、胃脘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以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点,且胃腺体萎缩及黏膜变薄等,均为此病症的病理特点[1]。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但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中医学的进步,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虚寒型,故在治疗中,需要以温胃健脾汤治疗,以此来提升疗效[2]。
本文取60例患者,分析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治疗的效果,内容作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治疗的效果。
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我院接收的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以治疗方案不同之处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样本30例。
对照组男女性分别19例、11例,年龄33-80岁,平均(58.45±5.14)岁,病程1-5个月,平均(3.24±1.24)个月。
实验组男女性分别20例、10例,年龄34-81岁,平均(59.05±5.25)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5±1.20)个月。
自拟温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自拟温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温脾和胃汤;中医药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胃脘胀满,嘈杂,食少纳呆,泛酸,嗳气,畏冷食,便溏,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等脾虚中寒、运化失常、气血两虚的证候,缠绵难愈。
笔者自拟温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07年以来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门诊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奇数或患者要求中药治疗者纳入治疗组,偶数或患者要求西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
治疗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41~50岁23例,>50~60岁30例,>60岁9例;病程1~2.5年。
对照组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41~50岁22例,>50~60岁28例,>60岁11例;病程1~3年。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2006年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从临床表现、内窥镜和病理学3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
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反复胃脘胀、满、痛、嘈杂,嗳气,泛酸,食少纳差,畏冷食,便溏,乏力,舌淡,脉沉细无力;胃镜: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扁平或消失,血管显露,呈现颗粒或结节状等基本表现;病理学:病理显示固有腺体萎缩。
1.3 纳入标准①年龄40~75岁,性别不限;②病程1年以上;③病理显示固有腺体有不同程度的萎缩;④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为恶变者;合并心、脑、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性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自拟温脾和胃汤。
药物组成:炙甘草15 g,干姜10 g,黄芪15 g,党参12 g,炒白术10 g,白芍15 g,法半夏10 g,吴茱萸3 g,砂仁(后下)6 g,佛手10 g,麦芽15 g。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论文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笔者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病患采用笔者根据病征自拟养胃汤进行治疗,药用,茯苓20g、半夏12g、厚朴12g、枳壳12g、香附12g、白芍12g、木香12g、延胡索12g、柴胡12g、砂仁10g、陈皮10g、炒黄连6g、甘草6g,脾胃虚寒者去白芍、黄连,加用高良姜、党参和吴茱萸;胃热炽盛者,原方加用蒲公英、黄岑、焦栀子;肝胃气滞者加用炒麦芽、鸡内金;胃脘冷痛者则去方中黄连厚朴,加用苍术、藿香、干姜。
对照组42例病患使用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
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42例病患,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9.0%,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显效率为40.5%,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笔者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拟养胃汤慢性胃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43-02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以往多以中年以上人群为多,如今在青少年中也已很普遍。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发生反复性慢性炎症的反映,中医学理论中属于胃脘痛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或者情志不遂导致,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病程反复,很难治疗。
笔者按照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了方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病患采用自拟养胃汤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6~58岁,平均32.5岁,病程0.2~27年,平均12.4年,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2例,肝胃气滞21例,脾胃虚寒11例,胃热炽盛者9例。
自拟温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吴茱萸 3 g砂仁 ( , 后下) , 6 g佛手 1 , 0 g麦芽 1 。辨证加减: 5g
胃脘痞 满 者 加厚 朴 、香 橼 ;胃脘 痛甚 者 加延 胡 索 ;吞 酸 、嘈杂 甚 者 加煅 瓦 楞 子 、黄 连 、青 皮 ;久 病腺 体 萎 缩严 重 者黄 芪 加 量, 加 山药 ;久 病 兼瘀 血 者加 丹 参 、桃 仁 、莪术 :便 稀者 加 扁豆 花 、山 药 ;嗳 气 呃逆 者 加 旋覆 花 、代 赭 石 ;食 滞 纳差 者加 焦 三仙 。每 日
为 1个 疗 程 , 1 疗 程 结 束 后 停 药 3 5d 再服 第 2个疗 程 , 第 个 ~ ,
现颗粒或结节状等基本表现 ;病理学:病理显示固有腺体萎缩 。 1 3 纳入标 准 . ① 年龄 4  ̄7 0 5岁, 别不 限:②病程 1 以上 ; 性 年 ③病 理显
示 固有 腺 体 有 不 同程 度 的萎 缩 ;④ 对 治 疗 方 案 知 情 同意 者 。 1 4 排 除标 准 .
1 ( ):6 4 6 3 1U 7 —8 .
注 : }对照 组 比较, 尸<O0 j } .5
[]张 万岱 , 治水 , 北 海. 性 胃炎 的 中西 医结 合诊 治方 案 ( 2 陈 危 慢 草案 )J . []
中 国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0 5 2 () 7 7 . 2 0 , 5 2 :1 2 1 5
排 除合并消化性溃疡 、 胃黏膜重度异型增 生或病理诊 断疑
胃镜复 查胃黏膜急性 炎症基本消 失, 性炎症好转, 慢 活检组 织
具 有 抑 制 突 触 前 膜 对 去 甲 。 腺 素 及 5 羟 色胺 的再 摄 取 作 用 , 肾上 一 提 高 了 突触 间 隙单 胺 类 递 质 的 含 量 ;两 者综 合 作 用 的 结 果 是 提 高 突触 间 隙多 巴胺 、去 甲 肾上 腺 素及 5 羟 色 胺 等 多种 神 经 递 质 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温脾和胃汤治疗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7 年第 4 卷第 8 期2017 Vol.4 No.81544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温脾和胃汤治疗的疗效观察宋慧英,栗世婷(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摘要】目的 探讨温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温脾和胃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两组的用药安全性均较高。
结论 温脾和胃汤可以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可以被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温脾和胃汤;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8.1544.01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该病往往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的特异性,并且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灼痛、胀痛、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1]。
该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导致治疗起来比较棘手。
尤其是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的时候较容易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如果因此耽误疾病的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病变,发展为胃癌。
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自拟温脾和胃汤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效果良好,具体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
作者:何振芝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24期
【摘要】目的研究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自拟温胃散寒汤的效果。
方法 4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8周后,两组口干口苦、上腹饱胀、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的口干口苦(1.05±0.75)分、上腹饱胀(1.36±0.97)分、消化不良(1.58±0.9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0.9)、(3.36±1.05)、(3.21±0.9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自拟温胃散寒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同时在治疗期间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自拟温胃散寒汤;脾胃虚寒型
DOI:10.14163/ki.11-5547/r.2020.24.055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气、食欲不振、消瘦等,同时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癌变[1]。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以保护患者胃黏膜、抑酸等西药进行治疗,主要是因为当前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没有发现准确的特效药物,只能通过药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短期控制,而患者长时间使用药物治疗则会降
低治疗效果,并且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而在中医上患者这一疾病多是由于脾胃虚寒影响导致上腹持续疼痛。
基于此本文则是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温胃散寒汤展开研究分析,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
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5.18±6.25)岁,平均病程(5.16±0.85)年;对患者的病理进行分级,其中轻度6例、中度7例、重度7例。
治疗组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51±6.30)岁;平均病程
(5.17±0.95)年;对患者的病理进行分级,其中轻度8例、中度5例、重度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诊断和检查,对属于脾胃虚寒型的患者,以及具有良好治疗依从性并且对本研究中的药物无禁忌的患者进行纳入,对出现脏器功能不全的、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存在既往胃肠手术治疗的以及早期胃癌患者等均予以排除。
本次实验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
1. 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饮食护理,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和疾病护理的重视。
对照组患者主要应用西医治疗措施,予以兰索拉唑30 mg+铝镁加混悬液15 mg,完成治疗控制。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应用自拟温胃散寒汤进行治疗。
自拟温胃散寒汤主要成分包括炙黄芪15 g、炒白术15 g、炒山楂、党参和香附各10 g,此外还需要加入适量的炙甘草、陈皮等进行煎熬, 150 ml/次,每天分别在早晚饭后半小时内服用即可。
对两组患者持续治疗8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口干口苦、乏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消失,通过胃镜检查患者的黏膜颜色为正常,同时患者的腺体萎缩;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黏膜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同时腺体基本萎缩;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黏膜颜色变浅,并且腺体有了一定萎缩;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并且患者的黏膜颜色和腺体萎缩也无变化。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主要包含口干口苦、上腹饱胀、消化不良。
症状程度分为无症状、轻症状、中症状和重症状,对应评分为0、2、4、6分。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口干口苦、上腹饱胀、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8周后,两组口干口苦、上腹饱胀、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反应1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
治疗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反应1例、腹胀1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應发生率为15.00%。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这一疾病的临床病理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胃黏膜上皮出现了损伤,并且具有反复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自身黏膜固有腺体出现萎缩情况甚至消失。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发病率超过受检人群的13%[2],并且具有较高的癌变率,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自身患有异型增生则会增加癌变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安全。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因此对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癌变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3]。
但目前临床上对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比较模糊,导致对患者没有准确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疾病,中医学界也有众多关注和研究[4]。
中医认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是由于受到外邪入侵,并且心情状态不好,过于忧思倦怠,同时在生活饮食中不规律等导致的,尤其是会产生脾胃虚寒,进而影响消化系统[5]。
因此有必要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健脾运胃、益气化瘀的治疗思路。
基于此本文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炙黄芪、炒白术、炒山楂等多种药材煎制成的温胃散寒汤进行治疗。
其中,炙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固表,利尿托毒,还可以提升免疫力,应用效果较好。
而炒白术对于脾虚有湿具有治疗作用,能够具备健脾、燥湿的效用。
除此之外,党参主要有两个特点:①补中气,中气包括脾胃之气,当食少纳呆时,党参是常用的;②补肺生精,因脾肺气虚导致的患者咳嗽,可以用党参来益气健脾、生津止咳。
因此,温胃散寒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干口苦、上腹饱胀、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自拟温胃散寒汤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由于中药药材具有温和性的特点,因此治疗时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小。
综上所述,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应用自拟温胃散寒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天玲. 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1):97.
[2] 张芳姣,吴雄鹰,张瑜平. 温中健脾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0, 27(3):486-487.
[3] 阳磊,文黛薇,郭群,等. 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湖南中医杂志, 2019, 35(12):119-121.
[4] 庞伟. 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价. 医药论坛杂志, 2017, 38(9):51-53.
[5] 宋青,刘震,黄达.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40(3):479-482.
[收稿日期:20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