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重点文言翻译句
必修二重点文言文翻译共22页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语文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人教版

语文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里要背的古文都背诵了吗?教你一个小窍门,知道古文翻译之后去背诵更省力哦。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语文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修二古诗词翻译一、诗经两首1.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必修二重点文言翻译句

必修二重点文言翻译句第一篇:必修二重点文言翻译句文言文名句翻译(语文必修2复习)《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老的、年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繁茂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把它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边。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定语后置)(这一天,天高气爽,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借助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在形体之外,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状语后置)(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衰老即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 1 了。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喜欢的,转眼之间,就成为旧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穷尽。
)期:及,至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诞的,把长寿与短命看作相等是荒谬的)《赤壁赋》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高二语文必修二册文言文及翻译译文

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焉,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教参)《阿房宫赋》译文六国消灭,天下统一。
蜀山秃顶,阿房矗起。
覆盖三百多里,隔断了天上的阳光。
从骊山向北建造,折而向西,一直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缓缓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回廊像腰带曲折,屋檐像鸟嘴高啄。
依随着地势环抱呼应,围绕着中心向外开拓。
曲曲的,弯弯的,好像一格格的蜂房,一圈圈的水涡,不知有几千几万个院落。
长桥像龙卧水上,可哪有风起云涌?复道像虹贯空中,怎没见雨霁斜晖?四周围高低起伏,分不清东西南北。
文言文句子翻译+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 鱼肉,何辞为?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现在 人家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再拜献大王足下。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 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 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 (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文言 句子翻译
传 统
壹 《子路、曾皙、冉 有、公西华侍坐》
1.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章甫,愿为小 相焉。
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者是诸 侯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官。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 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 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从哪里去夺取土地?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假如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 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 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 去吧!
必修二全部文言文翻译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兄,民之叛也,如崩山。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民亡聊生,则国非国也。
【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一定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东西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怎样使我国得利?’大夫问:‘怎样使我家得利?’士人和百姓问:‘怎样使我自己得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国君被杀,父兄被杀,百姓叛变,就像山崩一样。
城墙虽然很高,护城河虽然很深,武器装备虽然很坚固锋利,粮食虽然很充足;但百姓如果生活无望,那么这样的国家也就不成其为国家了。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
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水运动起来,它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池。
《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也。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凡此六者,以尽天地之道也。
故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以立乾坤,故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天下之理也;万物之终始,未既乎来物也;吉凶生而大业兴矣。
是以古之圣人,其有病也,求可医者而已矣。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必修二文言文翻译重点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翻译时,若遇到通假字,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本字。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2. 禹拜稽首,延颈而望。
(《尚书》)翻译:大禹跪拜行礼,伸长脖子抬头望。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现代意义。
1. 贤者避世,不欲与俗人从事。
(《庄子》)翻译:有才德的人避开世俗,不愿与普通人交往。
2. 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孟子》)翻译:我听说有才德的人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爱;教育人民给予他们,这就是善良。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
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词性。
1.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翻译:这样才知道忧患能使人奋发,安乐会使人衰亡。
2. 鸿鹄将至,群鸟皆惊,乃援弓缴而射之。
(《庄子》)翻译:大雁将要飞来,群鸟都惊慌起来,于是他拿起弓箭射它。
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具有多种意义。
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其具体意义。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论语》)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五、句子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翻译时需要分析句子结构,准确翻译。
1. 王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利除弊,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出师表》)翻译:皇帝的军队北上定中原,我尽力发挥平庸之才,排除奸邪凶恶之人,兴办利事,除去弊端,政治畅通,人民和睦,各种事业都得到复兴。
2.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翻译:秦人没有时间去哀悼自己,而后人为他们哀悼;后人为他们哀悼却不去吸取教训,也会让后人再次为后人哀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名句翻译(语文必修2复习)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老的、年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繁茂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把它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边。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定语后置)
(这一天,天高气爽,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借助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在形体之外,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状语后置)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衰老即将要到来。
)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
了。
)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喜欢的,转眼之间,就成为旧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穷尽。
)期:及,至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诞的,把长寿与短命看作相等是荒谬的)
《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清风缓缓吹拂,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属:通”嘱”,劝人饮酒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一会儿,明月从东山的上方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盘桓。
)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随波飘流,越过宽阔苍茫的江面。
)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然仿佛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止,飘飘然似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冯:通“凭”,乘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状语后置;宾语
前置)
(当曹操攻陷荆州,攻占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当世的英雄人物,然而今天又在哪里呢?)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小洲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只小船,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拖在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
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
(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多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
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
取用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无穷无尽。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一同享用。
”)
《游褒禅山记》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我与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熄灭了。
”于是便都跟他一起退出来。
)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
3、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形容词作名词)(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到达的人便少。
)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志:志气,志向。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人,也不能到达。
)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
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但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结果却未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到达,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