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奥运会举办成功经验以及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启示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启示2000多年前,一个西方古国创办奥林匹亚竞技会,拉开了人类寻梦的序幕。
100年前,一个东方弱国仰天长叹,梦追奥林匹克。
2008年,北京踏着29个足印,演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当“鸟巢”里的圣火再次点燃人类激情,放飞人类梦想的时刻,橄榄枝绽放出染绿世界的新芽。
一、北京奥运会演绎世界之梦同一个梦想——用奥林匹克精神牵手世界19世纪末叶,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提出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梦想。
历经风雨百年,现代奥林匹克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成为人的体质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力量与意志均衡和谐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
“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是奥林匹克的宗旨,也是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目标。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团结、友谊、和平的精神,对人类有着崇高的感召力。
在这里,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
2001年,当北京作为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接过五环旗的时候,注定这座城市将耸立一座象征奥林匹克大家庭空前融合的丰碑。
在这座丰碑上,大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昭示着北京用奥林匹克精神牵手世界。
“同一个梦想”记载着华夏子孙问天的渴望,记载着中华体育健儿孑然一身步履奥运的足音,记载着中国军团蒙特卡罗申奥失利后的坚强,记载着13亿人民“给北京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的心声。
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生动反映了北京奥运会宗旨。
这个口号表达了我们的真诚愿望,就是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谱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新篇章,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一个梦想”诉说着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向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发出心灵的呼唤和强烈的精神感召。
全球1万多名运动员厉兵秣马,汇集在东经116度、北纬40度的坐标上;世界3万多记者涌向北京,奔波在激情飞扬的城市中;两万多名各国志愿者大军,奉献在五环旗下;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204个成员在圣火前留下了旷世空前的“全家福”。
奥运会对当地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奥运会对当地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体育盛会,对于举办城市来说,既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它对当地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
首先,奥运会能够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举办城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交通、通讯、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
比如,新建或扩建机场、火车站,改善城市道路网络,以确保能够承载大量的运动员、观众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同时,还会加强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提升城市的保障能力。
以北京为例,在筹备 2008 年奥运会期间,修建了多条地铁线路,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在奥运会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会后为城市的长期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其次,奥运会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建筑工人、服务人员到安保人员等,涉及众多行业。
同时,奥运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刺激了当地的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
此外,奥运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转播等。
举办奥运会还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再者,奥运会对城市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奥运会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汇聚一堂,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有助于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包容度。
同时,奥运会激发了市民的体育热情,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奥运会的氛围下,城市的社会凝聚力也会得到增强,市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然而,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也并非全是积极的影响。
举办奥运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如果规划不当或管理不善,可能会给城市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一些新建的场馆和设施在奥运会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也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
北京双奥之城感悟

北京双奥之城感悟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自古以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而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之一,北京在2024年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被誉为“双奥之城”。
这一历史时刻,无疑将北京推向了国际舞台,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变化。
首先,北京双奥之城的成功举办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实力和崛起。
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大实力和组织能力。
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东方之龙”,而是全球的重要参与者和决策者。
这让我倍感自豪,也更加自信地走在了国际舞台上。
其次,北京双奥之城的成功举办也让我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奥运会前夕,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全面展示,包括开幕式的传统舞蹈、京剧、汉字书法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豪。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此外,北京双奥之城的成功举办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
奥运会的举办不仅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支持。
这使得北京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仅如此,奥运会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北京的旅游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奥运会的举办还推动了北京的环境整治和交通建设,提升了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这让北京成为了一个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最后,北京双奥之城的成功举办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体育被誉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它不仅能够增强身体健康,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让体育运动在中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运动项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也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历年举办的奥运会的感受和收获

中国历年举办的奥运会的感受和收获
中国曾两次举办夏季奥运会,分别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
这些奥运会对中国带来了许多感受和
收获。
首先,奥运会的举办让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都是大规模、高水平的国际体育盛事,能够顺利举办对中国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荣誉。
此外,中国的组织能力和赛后城市开发也得到了广泛赞誉。
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展示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全球影响力。
其次,奥运会的举办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为了举办奥运会,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硬件设施,还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商机。
奥运会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和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奥运会的举办还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举办奥运会,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体育运动,培养优秀运动员。
中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也不断提高,体育项目的普及度和竞技实力得到了提升。
最后,奥运会举办也带来了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通过奥运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观众和媒体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的文化、风俗和美食也得到了更多国际人士的认识和喜爱,进一步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所述,中国历年举办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感受和收获,包括国际认可、经济发展、体育事业提升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这些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备受瞩目和尊重的国家。
浅析北京奥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析北京奥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北京奥运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1、背景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球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奥运会之一,吸引了数百万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奥运会和参观北京的各种景点。
2、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1)增加了旅游收入: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大量国际和国内游客前来参观,对北京市旅游业和周边地区旅游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北京市旅游局的数据,北京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游客数量达到了776.8万人次,同比增长了6.43%。
奥运会期间,北京的旅游收入增长了超过30%。
(2)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品质:北京奥运会为北京市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机会。
例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新建了大量的旅游设施,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如“鸟巢”、“水立方”等。
3、发展建议(1)深入挖掘北京奥运遗产旅游,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2)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增加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投资,以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事业的促进作用1、背景介绍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
奥运会不仅有利于举办国的形象和声誉的提升,同时也能促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2、对中国体育事业的促进作用(1)提高了中国体育的国际地位: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大量的奖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实力和毅力。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也得以提高。
(2)促进了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奥运会的举办推动了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
由于奥运会的影响,中国大众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意识得到了提高,帮助了体育事业的开展和发展。
3、发展建议(1)加强中国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国的竞技水平。
(2)加大对普及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
(3)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北京奥运对北京市环境的影响。
1、背景介绍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全球的聚焦,人口、车辆和机器的数量都呈现增长趋势,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之一,不仅是运动员们展现卓越技艺和拼搏精神的舞台,更是对举办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强大引擎。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经济增长,从社会文化融合到城市形象提升,奥运会的作用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首先,奥运会极大地促进了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成功举办这一盛会,城市需要建设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交通网络、通信设施以及住宿和餐饮场所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奥运会期间的需求,更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北京在 2008 年举办奥运会之前,大力改善了交通状况,修建了多条地铁线路和高速公路,使得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新建的体育场馆如鸟巢和水立方等,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在赛后继续用于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其次,奥运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投资,创造众多的就业机会。
建筑、交通、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都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
同时,奥运会还能促进城市的贸易和商业活动,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入驻。
以伦敦为例,2012 年奥运会的举办为其带来了约 99 亿英镑的经济增长,并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此外,奥运会期间的旅游收入也相当可观,大量的游客涌入城市,带动了酒店、餐饮、购物等行业的繁荣。
奥运会还在社会文化方面对城市产生积极影响。
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举办奥运会使得城市能够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也让市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拓宽了视野,增进了相互理解和包容。
例如,悉尼奥运会期间,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文化通过开幕式等活动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世界对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奥运会激发了市民对体育的热爱和参与热情,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后奥运时期北京城市发展的思考解读

北京房地产交流2008-11编辑符轩□符振彦后奥运时期北京城市的发展、应对北京轨道交通时代的城市规划、加大南城规划发展、中心城区的房地产开发、住房保障规划、人口规模调控、城市节能与低碳城市等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思路。
日前,由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组织的“北京城市发展新理念高级研讨会”在京召开。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后奥运时期北京城市的发展、应对北京轨道交通时代的城市规划、加大南城规划发展、中心城区的房地产开发、住房保障规划、人口规模调控、城市节能与低碳城市等话题提出了各自独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思路。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土地学会及北京富华金宝中心的支持。
奥运会使北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8年奥运会推进北京城市的建设发展,提高北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推进北京环境质量的提高,北京举办奥运会对北京的城市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使北京构建起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使北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杨燕敏(北京土地学会的副会长,原北京房地产管理局的副局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认为:应该说北京从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之后七年来的发展的历程中,北京城市的发展得到了非常快速的提升,在整个城市的发展的提升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北京在这七年中应该说投入了2800亿元的资金对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改善,北京的环境大规模的改善,应该说北京在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这个方向发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奥运会之后北京城市应该向何处去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七年来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方面的重大的政策的发布和土地一些重大制度的改革方面也有了很大方面的变化。
首先第一个就是在这个期间全国以及北京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进行修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守住18亿亩耕地这样一个红线,这样就意味着我们对耕地的保护是下了一条死的命令,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在耕地、征收征用土地方面加大管理,在北京市对土地如何利用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奥运会已经成为各国城市竞争的重要舞台。
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奥运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1.交通设施改善:为了满足奥运会期间大量游客和参赛人员的出行需求,举办城市通常会对交通设施进行大规模改善,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
以北京为例,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新建和改建了多条地铁线路,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2.城市建设与发展: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往往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开发。
如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水立方等,不仅为赛事提供了良好场地,同时也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促进了周边商业、住宅、文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3.环境治理与改善:为了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举办城市会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例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行、停产、绿化等,有效提升了空气质量。
三、奥运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1.旅游业的发展:奥运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以伦敦奥运会为例,赛事期间,英国旅游业收入大幅增长,旅游业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2.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等。
此外,奥运会还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升级,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3.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奥运会不仅是举办城市的机遇,更是整个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
如伦敦奥运会,不仅带动了伦敦市的发展,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辐射效应,促进了英国各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四、奥运会对城市社会文化的影响1.文化传播与交流:奥运会是各国文化交流的盛会,赛事期间,各国代表团、运动员、游客等齐聚一堂,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市民素质提升:奥运会举办城市通常会开展一系列市民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届奥运会举办成功经验以及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东京奥运会(1964)、汉城奥运会(1988)、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悉尼奥运会(2000)及雅典奥运会(2004)对举办城市,甚至国家的影响,着重侃述了2008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impacts of the Olympic Games on the holding cities (even the countries)includingTokyo(1964), Seoul(1988),Barcelona(1992), Atlantic(1996), Sydney(2000) and Athens(2004), the author makes an useful study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Beijing by 2008 Olympic Games.奥运会是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借以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改善国际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从近几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某些时候甚至对所在国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东京奥运会(1964)1963~1964年,日本的经济繁荣被称为“东京奥林匹克景气”。
利用东京奥运会,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成就的展示,日本在世界上树立了崭新形象,日本产品一改在人们心目中粗糙低劣的形象,一些产品,如精工、西铁城等从此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名牌。
东京奥运会因此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日本从此步入经济强国的行列。
二、汉城奥运会(1988)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
据韩国官方统计,1981~1988年七年中,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该国经济起飞的原因时,高度评价88年汉城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并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三、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被公认为奥运史上的成功典范,使巴塞罗那从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一跃为欧洲第7大城市和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奥运会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给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并带来了长期的积极影响。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投资在奥运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直接及间接投资达到67.28亿欧元。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各类设施建设的投资, 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为巴塞罗那市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
据估算,1987年至1992年6月内,仅仅由于奥运因素的影响,巴塞罗那GDP年均多增长1.8个百分点。
同时,1987年至1992年间巴塞罗那的引致需求为166亿美元,加上94.48亿美元的直接需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共产生了264.48亿美元的需求。
目前,巴塞罗那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和欧洲的水平,被誉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人均GDP已达到2万美元,超过全国和欧洲平均水平。
奥运会前, 巴塞罗那市企业规模小, 没有明显的支柱产业, 行业结构缺乏自己的特点。
通过举办奥运会, 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 旅游、电子、通讯、港口等部门获得迅速发展, 成为巴塞罗那市的支柱产业, 为目前和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 通过7年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各类设施建设,巴塞罗那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特别是奥运会提出将“城市向海洋开放”以来, 通过对滨海地区实施的道路改造、铁路改造、工厂搬迁、海滩改造等措施, 将数公里长的海滩向市民开放, 成为旅游、休闲胜地, 再加之奥运会对城市产生的巨大“广告效应”, 使这个过去在世界上知名度不高的城市一跃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四、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正值先导奥林匹克运动百年华诞,但由于过度的商业化运作, 冲淡了奥运会主题, 打破了奥运百年纪念的情结,给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但大规模的奥运投资, 使亚特兰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巨大改进,城市竞争力大为提高。
亚特兰大曾花费10亿美元进行奥运投资, 包括改进国际机场和兴建新的电信基础设施, 写字楼紧随其后, 使其后来成为美国第二大通讯发达城市, 并吸引大批技术公司。
1991~1997年,亚特兰大给美国带来了约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五、悉尼奥运会(2000)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而且更为重要的事,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据澳大利亚旅游者委员会预测,悉尼奥运会所诱发的旅游者, 1997年到2004年总共将达到200万人, 澳大利亚将获得近百亿美元的受益。
另据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介绍,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带来65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其中,悉尼所在新南威尔士州就占了51亿澳元。
从1993年至2004年,该州因奥运会而得到的经济效益预计可达31亿美元。
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199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4.7%, 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六、雅典奥运会(2004)雅典奥运会的筹办对雅典市经济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对周边城市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以2004年奥运会为契机, 希腊政府采取欧盟投资贷款等多种形式, 融资约153亿美元, 投入雅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使雅典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其中包括: 拓展和改造希腊境内贯穿东西\南北两条高速公路; 建造雅典市新机场—Venizelos 机场; 完善和改造了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新建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地铁工程; 加快雅典市周围主要干道的整修和改造,改造以雅典卫城为中心建设面积为689公顷的古希腊人文景观公园等。
同时,筹办奥运会将有力地拉动雅典甚至希腊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促进与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筹办奥运会,希腊多年停滞不前的经济已有所恢复,雅典经济实力大幅上升,据希腊有关官员和专家预计,雅典奥运会将拉动雅典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 为希腊提供14万个就业机会,许多重要产业将得到发展,其中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和电讯业尤为突出。
七、北京奥运会(2008)宗旨: 新北京, 新奥运特点: 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奥运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深刻、深远、全面的。
在未来5年中,北京市将创记录地对城市基础建设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142个项目,以全力缩短与国外同等地位大城市的差距。
其中900亿元用于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300亿元用于数字化建设,150亿元用于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因奥运而产生的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将使北京的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城市竞争力大幅提高。
北京环境的巨大改善,尤其是空气质量,1135公顷的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和13000亩的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将使北京亚北地区成为北京重点建设区域和最适宜居住的地区,奥运村将成为北京住宅建设新的亮点和里程碑,4~5星级酒店得到巨大发展。
同时,申奥并取得成功,使北京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北京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品牌形象与日俱增。
而在举办奥运会和加入世贸组织双重因素的促进下,北京也将有力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井一步提高,使北京的投资软环境和贸易软环境得到巨大改善,特别是首都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将使北京更具吸引力。
对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吸引力将显著增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的数量会有较大幅度提高,总部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预计到2008年,著名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将由目前的21家增加到40家左右。
然而,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发展最大的影响在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改变。
按照2004年2月公布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将完善“两轴”、发展“两带”、建设“多中心”,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位于“两轴”之一—中轴线的北端、CBD商务中心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之间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即将形成,并将在市区形成新的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商务中心区三大城市功能区为主的布局结构,这种城市布局的改变将使整个北京城市中心北移,并对北京城市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一)、城市中心北移,亚奥重新定位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 政府政策导向和规划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 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1993年浦东新区的设立, 北京中关村、CBD的形成等。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发展最大的影响在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改变。
随着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 北京将在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北端形成一个集体育、文化、会展、休闲于一体的全新的城市功能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 并将在市区形成新的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商务中心区三大城市功能区为主的布局结构,这种城市布局将改变整个北京原有城市布局,使北京城市中心从原以天安门为中心的地区北移至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
亚北地区将由原来的城市边缘集团转换定位为城市中心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整个区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及房地产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客户等)都将重新定位,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纵观北京市区三大城市功能区, CBD和中关村已初具雏形,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中轴线北端、CBD商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之间, 大规模建设刚刚开始,可规划空间、可塑性良好,成长空间巨大。
众所周知, 住宅的价值取决于居住的舒适度,由位置、交通、商圈、配套、社区环境(景观、文化、生态)、楼盘品质等综合决定,而办公楼的价值则更大程度上与商务氛围有关。
从功能划分,CBD以商务为主, 中关村以高科技为主,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则是集体育、文化、会展、休闲等为一体。
从商务氛围看,CBD最浓,因此其有理由成为北京极有价值办公楼的集中繁华地带;而从居住舒适度看,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无疑将优于CBD和中关村,将成为北京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中心区,其住宅价格有理由,也理应高于CBD和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