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
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改善评价

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改善评价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10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1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随访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居家带管治疗期间出现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例数、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和出院后带管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居家带管治疗期间仅出现2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为94.1%,对照组为80.4%,组间差异显著(P<0.05);住院治疗时间和出院后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在居家带管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缩短术后治疗时间,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手术;双“J”管;出院;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输尿管结石属于近年来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青壮年属于该病的高发人群,血尿、绞痛是患者在发病之后出现的主要症状表现。
手术仍然是目前临床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1、2]。
本文研究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10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1例。
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结石病史1-19个月,平均6.4±1.7个月;男性29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5.3±5.5岁;本次发病时间1-26小时,平均11.4±5.0小时;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结石病史1-21个月,平均6.7±1.5个月;男性26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45.7±5.2岁;本次发病时间1-29小时,平均11.7±5.8小时。
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龙源期刊网 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作者:李晶晶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摘 ;要】目的:分析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带双“J”管出院后开展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照组于围术期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开展延续护理。
结果:观察组出院后的并发症率为5.13%,对照组为25.64%(P结论:对于接受输尿管结石术且术后带双“J”管出院者开展延续护理,可降低其并发症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带管出院;延续护理;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174-01外科手术是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优选方案,虽可达到理想疗效然而术后容易产生相关并发症,因此加强术后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住院期间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能够得到有效干预,然而患者手术后特别是携带双“J”管出院之后由于缺乏良好的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导致并发症率较高影响其术后康复[1]。
本文旨在分析通过开展延续性护理对于提升输尿管结石患者带双“J”管出院后的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并发症率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1.1常规资料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2月行输尿管结石术并于术后带双“J”管出院的78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观察组:39例,男女性别比为18/21,年龄区间处于27~66岁,均值(41.6±0.7)岁。
对照组:39例,男女性别比为22/17,年龄区间处于25~68岁,均值(40.9±1.3)岁。
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方法。
为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J”管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护理的作用分析

为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J”管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护理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效果观察。
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的患者共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例、实验组42例,经诊断均有输尿管结石症状并且采取手术治疗后出院携带双“J”管。
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存在,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的患者采取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延续护理;对比;输尿管结石;双“J”管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疾病,临床上比较常见。
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肾结石在经过输尿管排出的过程中,由于输尿管狭窄使结石受阻而成[1]。
输尿管结石患者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在手术后出院时需要携带双“J”管,由于患者出院后在家护理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也就相对增加。
延续护理是患者出院以后护理的延伸,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本次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的患者共84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的护理,内容如下[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的患者共84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时间以及结石位置等相关信息。
经过诊断这84例患者必须为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的患者。
随机按照患者出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两组各42例。
延续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延续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在其术后留置双J管期间提供延续性护理的实际价值。
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延续性护理。
结果:术后并发症率比较中,观察组2.63%,对照组15.79%,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84%,P<0.05。
结论:通过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运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留置双J管期间的并发症率,并可和谐护患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双J管;手术;延续性护理输尿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生多与肾结石下降过程中排入输尿管有关,其症状为腰背部绞痛、血尿、尿痛、无尿以及尿频等,如若患者患病后未能尽早妥善治疗还可能诱发尿路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
目前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常以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后通常需要留置双J管,从而解除患者的输尿管梗阻以及有效支撑起输尿管,然而患者在置管期间可能产生不适反应,例如尿液反流、尿急等[1],这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等构成一定影响,需做好患者的护理服务与指导。
常规护理仅为院内护理,缺乏延续性,以下将分析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在其术后留置双J管期间提供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病例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输尿管结石,且均为术后留置双J管,病例数量76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8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2例、16例;年龄24~68岁,均值(45.3±3.7)岁;病程1~19个月,均值(8.6±1.5)个月。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例、15例;年龄22~69岁,均值(45.4±3.6)岁;病程1~18个月,均值(8.7±1.4)个月。
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即患者在住院期间为其提供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治疗,并开展疾病知识宣教,鼓励术后多饮水以及防止剧烈活动等,同时介绍术后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
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1-2022.9收治的17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分为对两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延续性护理。
对比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或者膀胱受到刺激,常规护理无法有效满足患者群体多元化的护理需求。
而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输尿管结石术;留置双J管接受输尿管结石术的患者需要留置双J管,但是双J管会对人体泌尿系统产生一定刺激影响,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是难以满足患者多元化的护理需求。
因此本文重点探究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1-2022.9收治的17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 管患者分为对两组。
对照组男女(19/16),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35±9.68)岁。
观察组男女(18/17),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75±6.58)岁。
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情况。
对于患者开展常规的抗感染护理,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以及心理疏导。
1.2.2 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
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为了确保延续性护理质量,需要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健康指导员以及若干护理人员构成。
所有住院都需要详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和留置管注意事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延续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延续性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双 J 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210003【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术后置留双J管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延续性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出院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患者出院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输尿管结石;术后置管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结石常见类型,目前临床对于存在明显下尿路刺激征患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可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
但是术后由于需要置留双J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加上置管时间长,若不注重导管维护,容易出现导管脱落、感染、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疾病转归,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2]。
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局限于医院内,出院之后无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因此无法满足出院患者的需求。
而延续性护理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护理模式,可以将医院护理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出院患者提供连续、系统、规范化的护理指导,有助于改善出院患者的预后结局[3]。
为了观察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文章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术后置留双J管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术后置留双J管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
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28~70岁,平均(45.2±4.3)岁。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26~71岁,平均(45.2±4.3)岁。
入选标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结石、符合手术指征且术后置留双J管的患者。
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于术后带双“J”管出院开展延续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
结果:观察组出院后并发症率为5.13%,对照组17.95%,且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89.74%,且P<0.05。
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在其带双“J”管出院后继续开展延续护理,有利于降低其出院后并发症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延续护理;双“J”管;手术输尿管结石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类泌尿系统疾病,且好发于广大的青年群体,其典型症状为绞痛和血尿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此类患者采取手术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治疗价值,然而术后需携双“J”管出院,由于患者缺乏良好的自我护理干预常识,容易在带管出院后产生各类并发症,这对其手术效果和预后等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
本文旨在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对于降低其带双“J”管出院后并发症率及提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线性资料以本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手术治疗的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于术后携双“J”管出院,根据其就诊顺序奇偶性分组,观察组为39例,性别比:男23/女16,年龄24~63岁,均值为(39.2±0.6)岁。
对照组为39例,性别比:男21/女18,年龄22~64岁,均值为(40.2±0.4)岁。
两组线性资料对比中P>0.05。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做好院内健康教育、病情监测以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法如下:(1)首先组建输尿管结石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以及护士等。
同时指定两名具有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来作为病人出院之后的随访联络员,护士长负责对全体小组成员关于延续性护理的思想内涵、开展方法等进行培训,以保障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规范化以及流程化;(2)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在患者即将出院之前,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出院之后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向其进行讲解。
延续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

延续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引言尿路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患者因尿路结石而就医。
微创手术治疗是目前尿路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而留置双“J”管术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讨论延续护理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
一、尿路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或下腹部绞痛、血尿等症状。
微创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式,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拥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尿路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二、留置双“J”管的必要性在微创手术治疗尿路结石时,医生通常会选择留置双“J”管。
双“J”管通过导管置入尿路,一端置于肾盂或输尿管,另一端置于膀胱内,并通过其双“J”型的设计保持导管在适当位置。
留置双“J”管的目的是,一方面通过管腔引流,促进尿液排出;另一方面可维持输尿管的开放性,避免术后输尿管水肿或狭窄。
三、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尿路结石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往往需要在医院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护理,直到医生认为病情稳定后才能出院。
患者出院后,需要继续进行留置双“J”管的护理工作,以确保导管正常排尿,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延续护理在留置双“J”管患者出院后的应用效果1. 定期复诊:出院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诊。
通过定期复诊,医生可以及时观察双“J”管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更换导管、调整导管位置等,以确保导管正常排尿。
2. 监测尿液情况: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对尿液进行观察。
如果发现尿液中有异物、结石碎片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导管堵塞。
3. 饮食护理:出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保持饮食的均衡和适度,避免影响尿液的排出和导管的正常功能。
4. 保持导管通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导管的冲洗和引流,以保持导管的通畅和有效排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的改善评价
发表时间:2017-12-26T15:50:16.5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2期作者:夏孟平
[导读] 输尿管结石属于近年来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青壮年属于该病的高发人群。
普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10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1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随访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居家带管治疗期间出现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例数、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和出院后带管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居家带管治疗期间仅出现2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为94.1%,对照组为80.4%,组间差异显著(P<0.05);住院治疗时间和出院后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在居家带管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缩短术后治疗时间,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手术;双“J”管;出院;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
输尿管结石属于近年来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青壮年属于该病的高发人群,血尿、绞痛是患者在发病之后出现的主要症状表现。
手术仍然是目前临床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1、2]。
本文研究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10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51例。
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结石病史1-19个月,平均6.4±1.7个月;男性29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5.3±5.5岁;本次发病时间1-26小时,平均11.4±5.0小时;对照组患者输尿管结石病史1-21个月,平均6.7±1.5个月;男性26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45.7±5.2岁;本次发病时间1-29小时,平均11.7±5.8小时。
上述几项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然指标比较,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随访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组成专门的双“J”管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在患者出院的时候,由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负责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出院教育,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术后带管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预见性护理方法。
①腰胀痛: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尿道的畅通性,尽可能的避免对管道造成压迫和扭折,切不可长时间憋尿,在出现腰痛症状的时候不能够对腰部进行捶打,可采用侧卧位休息方式,使症状得到缓解。
②肉眼血尿: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尿量及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鼓励其坚持每天多饮水,为尿液的稀释提供条件,对尿道进行冲洗;说明血尿形成的具体原因,避免血尿出现的时候导致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③膀胱刺激症: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应该养成良好习惯,尽可能多的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嘱咐家属监督患者多饮水,使排尿能够始终保持畅通状态,以此使腹压水平降低。
指导患者通过站位方式进行排尿,切勿憋尿,从而有效预防尿液反流现象的出现。
④双“J”管移位:指导患者在出院带管治疗期间切勿进行强度较高的运动或体力较大的劳动,避免有大幅度的动作,从而有效防止双“J”管发生移位。
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居家带管治疗期间出现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例数、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和出院后带管时间。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双“J”管拔除,患者治疗完全结束后,采用满分为100分的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超60分为基本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超80分为满意[3]。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X2检验,用( ±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统计学t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出院居家带管治疗期间出现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例数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居家带管治疗期间仅出现2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为94.1%,对照组为80.4%,组间差异显著(P<0.05)。
详细数据见表1。
2.2 住院治疗时间和出院后带管时间
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和出院后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双“J”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虽然能够产生内引流与内支架的双重作用,但患者术后携带其出院的时候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双管移位、腰胀痛、肉眼血尿、尿急、尿痛、尿频等属于术后常见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使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增强[4]。
在对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过程中,广大护理人员仅仅需要在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干预,而在患者出院之后不会对其给予任何特殊的关注与指导。
虽然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但在出院之后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却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因此,探寻高效且具有一定延伸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输尿管结石手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的患者在居家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降低是十分必要的[5]。
延续护理属于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的一种,该项护理服务不仅仅属于整体护理的一种,同时也是对住院护理服务的一种有效延伸,可以在出院恢复期阶段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护理,使康复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并发症出现及病情恶化的可能性降低。
参考文献:
[1]肖恒春,包海娟,江方波.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5):231-232.
[2]吴明晶,黄开芳.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及护理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0):1134-1135.
[3]戚乐,顾基伟,王冬梅,等.MDCT重组技术对输尿管结石大小分级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1):1728-1729.
[4]佘湘群,唐米纳,向军章,等.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2):2411-2412.
[5]肖海鸟,叶丽萍,吴春燕,等.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9(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