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第二章服饰民俗

合集下载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

式丧服时与穿和式婚礼服时情形不同,着和服者手 中不能持扇子。
日本街头服饰
日本街头服饰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1、哪个国家的女子背“带包” 2、哪个国家的男子穿裙装 3、哪个国家的人用“水布” 4、哪个国家的人穿用纱笼
5、哪个国家的女子穿衣露肚脐……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 2、马来西亚
卡因——马来西亚的男子素有穿裙子的习惯,这种长至
•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 差别不大,一般都比 较朴实大方,上身为 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 短衫,下着宽腰无兜 长裤净色长裤,多用 白色、青色布包头, 有的戴毛呢礼帽,天 寒时喜披毛毯,四季 常赤足
3、西南少数民族服饰 • 傣族
3、西南少数民族服 饰
• 傣族
3、西南少数民族服饰
• 纳西族:过去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 为衣料,青壮年喜穿白色,老年人 喜欢黑色,以表现其二元对立的宇 宙观。纳西族女子喜欢穿红、蓝、 紫色并用彩色布镶边、钉双排扣子 的上衣,浅蓝或白色的衫里的双层 百褶长裙,用丝线绣五彩花边。腰 束红、黄色彩带,脚穿青布绣花鞋。 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 “七星披肩”,缀以圆形花片。背 上并列7个小的,分别象征日、月、 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饰
3、西南民族服饰
1、藏族: 藏袍、帮典
2、傣族: 筒裙、筒帕 3、白族: 风花雪月帽 短围裙 4、纳西族: 七星披肩
3、西南少数民族服饰
• 藏族: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哗 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 色布或绸子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 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 色绸衫,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 “帮典”,风格独特。牧区男子多穿 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 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 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 “围裙”料和 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漂亮。 藏靴主要有“松巴鞋” 和“嘎洛鞋”。 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 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 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篇一: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第一章民俗概述 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篇二: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的分类,按内容来分,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它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俗的地方性。

“上刀山,下火海”“上刀梯”以及面具舞的表演,都表现了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第二章 服饰民俗

第二章 服饰民俗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汉族服饰的特点:
五种正色:青红皂白黄 神秘的中国纺织术 由抽象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三、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一)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满 族
朝鲜族
赫哲族
鄂伦春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回族
藏族
傣族
白族
纳西族
彝族
羌族
侗族
苗族
布依族
壮族
瑶族
京族
土家族
畲族
黎族
高山族
外国服饰民俗由第一组完成,谢谢!
1. 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 求吉心理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女性着装风格
•艺术类 •休闲类 •职业类 •活泼类 •浪漫类
二、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引语: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服饰文
化源远流长。汉族先民古称夏族,以汉族为主体 的中国遂称华夏。《尚书· 武成》疏曰:“夏,大 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左传· 定公 十四年》疏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 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中国就是一个衣冠文 明的先导大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形成了 衣冠之治的传统。
第二章 服饰民俗
一、服饰民俗概述
(一)服饰及构成
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 定义 称 衣着
各种附加的装饰物
对人体自身的装饰 构成 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 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 品
(二)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以遮身蔽体,防寒避暑为主要目的
除用于遮身蔽体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目的
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象征
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中外服装佩饰礼仪 《中外礼仪》PPT课件

第二章 中外服装佩饰礼仪 《中外礼仪》PPT课件
1)佩饰的礼仪规范
01
戒指的佩戴
02
手镯的佩戴
03
领带夹和袖 扣的佩戴
2.3 佩饰礼仪
2.3.1 佩饰礼仪概述
2)佩饰的注意事项
佩饰要考虑 02
性别差异。
01 佩 饰 要 注 意
场合差异。
03 正 式 场 合 佩
饰要考究。
2.3 佩饰礼仪
2.3.2 佩饰的技巧
• 与脸型相宜
01
• 与身材相宜
在一些正式场合, 巴西人的穿着打 扮十分考究。不 仅穿戴整齐,而 且主张在不同的 场合下着装应有
所区别。
墨西哥
墨西哥人的穿着 打扮,既具有强 烈的现代气息, 又有浓厚的民族 特色。在墨西哥 人的传统服装之 中,主要是“恰 鲁”和“支那波
婆兰那”。
2.4 中外服装佩饰习俗
2.4.4 欧洲
法国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 究,在世界上最为有 名。法国人善于穿着 打扮,他们的衣着佩 饰、发型、化妆往往 令人无可挑剔。
2.2 着装礼仪
2.2.2 着装的礼仪规范
2)套裙的穿着规范:
01 02 03 04 05
2.2 着装礼仪
2.2.2 着装的礼仪规范
3)着装的注意事宜:
01
02
03
按规定着装。
正式场合不要穿 短裤、背心、超 短裤、紧身裤等, 内衣(背心、衬 裙、袜口等)千 万不能露在外衣 外面。
参加社交活动, 进入室内场所均 应摘帽,脱掉大 衣、风衣、雨衣 等。男子任何时 候在室内不得戴 帽子和手套。
德国
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 的总体风格是庄重、 朴素、整洁。
英国
英国人十分注重衣着, 还极爱以衣帽取人。 英国人在交际应酬之 中的衣着,非常注意 体现其“绅士”、 “淑女”风范。

第二章 服饰民俗《中外民俗》ppt 课件

第二章 服饰民俗《中外民俗》ppt 课件

• 1)土家族 2)畲族 3)黎族
2.3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3.1 东北少数
2.4.3 欧洲国家
2.4.4 非洲国家
民族服饰民俗
的服饰民俗
的服饰民俗
• 2.4.1 亚洲国 家的服饰民俗
• 日本 • 马来西亚 • 泰国 • 印度尼西亚 • 印度 • 2.4.2 美洲国
家的服饰民俗 • 美国 • 加拿大 • 巴西
2.3.3 西南少数
2.3.4 中南少数
2.3.5 台湾少数
民族服饰民俗
民族服饰民俗
民族服饰民俗
民族服饰民俗
民族的服饰民俗
• 1)满族 2)朝鲜族 3)赫哲族 4)鄂伦春族
• 1)蒙古族 2)维吾尔族 3)哈萨克族 4)回族
• 1)藏族 2)傣族 3)白族 4)纳西族 5)彝族 6)羌族 7)侗族 8)苗族 9)布依族 10)壮族 11)瑶族 12)京族 13)毛南族
礼服
民族
由民族传统及各民族差别形成的装束上的特色,是服饰的最鲜明的标志。民族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各 民族在服饰上的审美标准。服饰样式、花色都按本民族惯例形成
季节
不同气温地带产生不同的服饰,同时春、夏、秋、冬所分成的单、夹、棉、皮四季衣服,也各有类型,以适 应不同季节的气候
质了服装质料的差异以及 由此而标志的身份、地位的差异
消费生活总是有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暮年或晚年)的差别,于是服饰也形成不同年龄的类型。 比如,男子20岁行冠礼,要改服装,戴冠帽,与少年时代告别
职业
人们穿着衣物都要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便利为要求,同时,衣物的构成原料也往往与自己的职业有 一定关系。比如,猎户的猎装,既要方便狩猎,又常常是用猎物制成

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

• 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五位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 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 穿西服亮相掀起全国的西服热。 穿西服亮相掀起全国的西服热。那时男士喜欢把双排纽 扣西装解开,裤子上爱挂串钥匙。 扣西装解开,裤子上爱挂串钥匙。
• 90年代:着装开始多样化 • 服装关键词:踩脚裤、超短裙、文化 服装关键词:踩脚裤、超短裙、 衫……
第四阶段
• 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除某些 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 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涵纳了 方面的变化 更多的社会内容,如礼仪伦常、求吉心理 更多的社会内容,如礼仪伦常、 及民族自我意识。 及民族自我意识。
四、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服饰构成要素(五个方面): 服饰构成要素(五个方面): • 质:服装原料的性质 • 形:服装的样式 • 饰:佩戴的饰物 • 色:服装的颜色 • 画:服饰的花纹图案,包括人体自身的图 服饰的花纹图案, 画,即文面文身
诞生礼
• 诞生礼与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 礼相联系。婴儿服饰的特点是挂银圈、玉 锁之类佩饰。
婚礼

婚姻最重要的意思是繁衍子孙,所以红色成 婚姻最重要的意思是繁衍子孙,所以红色成 红色 为婚礼的基本色调,新娘的服装几乎都离不开红 为婚礼的基本色调, 色。
• 2、求吉心理
• 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 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 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 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 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求吉心理——彝族虎头帽
•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
• 服饰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属 于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 于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

第二章服饰民俗

第二章服饰民俗
式、图案、花纹则涵纳了更多的社会内容,
如礼仪伦常、求吉心理及民族自我意识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服饰变得愈来愈简单大 方。在现代服饰上的等级身份界线和行业界 限也在逐渐削弱或消失。许多民族只在节日 庆典才穿民族服装。
四、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影响这些服饰民俗风貌的主要因素有:性 别、地位、季节、职业、民族、色彩、工艺 等。
第二章 中国服饰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述
服饰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服饰既具有
器物文化性质, 是人类物质劳动的成果, 又具
有精神文化性质, 寄寓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伦
理、道德、信仰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涵。
服饰: ㈠ 衣着:它包括用不同的质料如棉、 麻、丝绸等制作的衣、袍、裤、裙、鞋、袜 等。 ㈡ 附加的饰物:如头发的饰物,如夹、 簪、钗、梳;耳部饰物耳环、耳坠;颈部饰 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饰物,胸针、腰 佩等。 ㈢ 人体自身饰物:如梳各种发式、画 眉、描唇等。 ㈣ 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 器和日常用品。
三、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1、第一阶段 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
时期服饰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
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差
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
2、第二阶段 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 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 显差异。 如游牧民族多穿宽大长袍,以便于骑马放 牧,并保护腰腿不受风寒。水乡渔民多穿短
总括来说,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也就 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民族房屋十分简陋,服饰却十 分讲究,甚至不惜花费重金,用很长时间制作各种 服饰了。
第二节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汉服是对传统汉民族服饰的一个统称。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 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

第2章 服饰民俗

第2章 服饰民俗

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阶段:反映社会观念、政治观念的变化
礼仪伦常、求吉心理、民族自我意识
讨论:
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1)性别:以周代王室衣服为例,按阴阳之别,男女祭
仪之差,把天子之服定为九种,祭服六,常服三;王后之 服定为六种,祭服三,常服三。 (2)年龄:如男子二十性冠礼,要改服装,戴冠帽,与 少年时代告别。 (3)职业:比如,猎户的猎装,既要方便狩猎,又常常是 用猎物的毛皮制成。 (4)地位:随着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和阶级等级的分化, 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都促成了服饰习俗的变化。 (5)用途:穿着打扮经常受到社会生活需要的制约。

2.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1、蒙古族: 长袍、腰带、帽子、靴子、首饰
2、维吾尔族:
袷袢、朵帕
3、哈萨克族:
套头式衬衣、皮袄、皮 裤、连衣裙、帽子
4、回族:
礼拜帽、盖头
2.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蒙古族: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 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 皮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 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蒙 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 和靴子。 蒙古族妇女佩带的饰物,除了头 饰、耳环、项链、手锡、戒指以 外,还有种佩挂在袍子右上襟扣 子上的饰物,叫“哈布特格”, 有时候被作为友谊、爱情的信物。
1、东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旗鞋
(2)男靴
1、东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朝鲜族: 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少数
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 辽宁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 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 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 岛迁徙过来的。 朝鲜族人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 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 "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王子着英国传统服装
法国
法国人的时装引领世界潮 流,巴黎式样在世人心目 中是时尚、流行的代名词 。 法国服装是一种产业,也 是一种文化。法国重视服 装业的发展,有金针奖和 金顶针奖两项时装大奖赛 。法国时装考究美观、大 方、实用和舒适。凯旋门 一代是各种服装店最集中 的地方。
德国
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 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 洁。 一般情况下,德国男士大 多爱穿西装、夹克,并且 喜欢带呢帽。德国妇女则 大都爱穿翻领长衫和色彩 、图案淡雅的长裙。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 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 人当做“新纳粹”分子。 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 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 半是已婚者。
• 男式——色彩单调,偏重黑色,腰带较细,款式较少。 • 女式——较复杂,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种类、款式
、附属品多种多样
韩国
特征:以白色或浅色 为主,优雅且有品位 。 女性——短上衣和宽 长的裙子 男性——短上衣、裤 子、袄、坎肩和长袍 ,衣服必须上下同一 色系,多用白色衣料 缝制。
越南传统服装——奥黛
• 2.4.2欧洲国家服饰民俗
英国
英国人很讲究绅士风度,因 此英国人都十分注重穿着。 •帽子——波乐帽,是一种 英国绅士的圆顶硬礼帽,通 常是黑色的 •苏格兰传统服装——基尔 特,是一种用花格子呢料制 作的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 在短裙前面有一块椭圆形的 垂巾和很宽的腰带 •传统的工作服:法官的黑 袍、戴的假发,牧师的长袍 。 •雨伞
饰 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
---
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吴服
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和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

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依据场合与 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
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
回族
•回族男子喜欢带白色的圆帽 •妇女常戴盖头
维吾尔族
•花帽——维吾尔族美的标志 •维吾尔族男装以“袷袢”式服饰为主要款式
哈萨克族
•服装多用动物皮制作 •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 嫁的姑娘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 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绒布 硬壳圆顶帽。 •新娘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 和金银珠宝装饰,前方有串珠 垂吊在脸前
傣族
•傣族妇女的服饰像孔雀开屏 一样,素有“金孔雀”的美 称。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 衣和筒裙。再用一根银腰带 系着短袖衫和筒裙口。 •傣族男子用白布、绯布或青 布包头,有的戴呢帽。
土家族
土家族服饰有“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的习俗。由于受到 封建王朝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土家族男女服饰均为满襟款式。
2.3 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民族服饰民俗
满族
•选择保暖性较好的袍装 •旗头是妇女头上配饰 •男子留发梳辫,夏天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蒙古族
•生活在塞北草原,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妇女喜穿三件长短不一的的衣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的特色服装
朝鲜族
•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妇女穿短衣长裙, 短衣——“则高利”, 长裙——“契玛”
• 2.4.1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日本

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偶尔也称作吴服。固定使用和 服的称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
本 的概念。吴服(ごふく,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
传 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
统 服
法经传入日本的缘故。 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贵族所穿的和 服样式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于唐朝,而该类服装以
2.1 服饰民俗概述
• 2.1.2服饰民俗的形成及功能
–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
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 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 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 2.2.1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朝时期
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
清朝时期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 2.2.2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1.民国时期 2.现当代时期
中山装
•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介 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 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 毛装”(Mao Suit),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 山装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 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 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时至今日中山装更多代表的是中国共 和与宪法精神。
意大利
意大利人的服饰样式很 多、颜色各异、无奇不 有。意大利人在正式场 合都非常注意衣着整齐 得体。有的饭店规定穿 西服必须系领带,即使 在夏天也不准穿衬衫入 席。
西班牙
西班牙的传统服饰主要有披风,安达卢西亚长裙和斗牛裤。 披肩——西班牙妇女特有的传统服饰
荷兰
因为潮湿,荷兰人不得不穿上敦实的木鞋下地干活或进 行庭院劳作甚至室内打扫。可以御寒,防潮,经久不烂 ,所以成了荷兰人的最爱。按照传统,荷兰青年男女在 订婚时,新浪要送给新娘一双漂亮的木鞋作为订婚之物 。
• 2.1 服饰民俗概述 •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 2.3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 2.4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服饰民俗
2.1 服饰民俗概述
• 2.1.1服饰及服饰民俗的概念 服饰--服装和饰物,是装饰人体的物品的总成, 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 提包、遮阳伞、发饰等。 服饰民俗—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有关 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共同行为和 文化习惯。
壮族
壮族妇女服饰是一身蓝黑, 裤脚稍宽,裤脚有绲边, 俗称“牛头裤”,头上包 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 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苗族
•苗族是我国和世界上服饰种类最多、保 存最好的民族,有200余种,被称为苗族 服饰博物馆 •苗家姑娘圣传的服饰常常重达数公斤, 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 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 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 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 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 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 饰中首屈一指。
印度
男子——“吉尔达”一种 宽松的圆领长衫,下身 穿一条“陀地”一种以 一块白布缠绕在下身, 垂至脚面的围裤 女子——沙丽 印度妇女都习惯在前额 点一个红色的“吉祥痣 ”,过去用于表示妇女 已婚,现在主要用于装 扮。
源自天竺的古老魅力
•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分为纱丽和旁遮比两大类。纱丽 是最具有印度民族特色的女装,通常印有五颜六色的图 案,质料有棉、丝或毛的,也有人造纤维或混纺的。纱 丽多为已婚女子所穿,年轻姑娘逢有重大节日或喜庆活 动也有穿的。旁遮比是一种套服,由克米兹、朱利达尔 和杜巴尔达组成。这种套服原为旁遮普邦妇女最普通的 服装。后来在其他地区流行开来,成为仅次于纱丽的民 族服装。现在,印度未婚女性最常见的服装就是旁遮比。
毛南族
•毛南族衣饰基本上与 附近的汉族、壮族相 同,过去毛南族男女 都喜欢蓝色或青色大 襟衫和对襟衫。 •妇女喜欢戴“顶盖花 ”(花竹帽)。 •男装称为五扣衣,特 点是有五颗晶亮的铜 扣,毛南语叫做“骨 娥妮”。 •青年妇女戴上耳环, 表示已出嫁或已订婚 。小孩则戴银锁驱邪 避灾。
2.4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服饰民俗
俄罗斯
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在服饰上讲究色彩的和谐、整 体的搭配。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服装师男子身穿斜领粗 麻布衬衫,通常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着瘦腿裤,粗 呢子上衣,脚穿皮靴或皮鞋,头戴呢帽或毛皮帽。俄 罗斯人一直认为,裙子是最能体现出女人味的服饰, 所以俄罗斯妇女一年四季穿裙装。
莎丽是印度目前流行最广的服装之一,是指 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大约5-6米长,式样、
色彩和质地多种多样;穿时下端紧紧缠在 身体肚脐以下部分,上端一般披在肩 上,也可裹在头上。与纱丽配套穿的 还有皱韬长裙勒含卡和紧身小上衣绰 尼。绰尼为短袖、圆领,传统的是露 背的,长不及脐,紧紧箍住胸部和后 背。
克米兹 是自脖颈以下长及膝盖的长袍子,一般领口打开,领口、胸前和袖口绣
腹部缅打甸结传是男统性服的饰穿法—,—叫罗“笼衣基”。
泰国
泰国男子的传统服饰: “帕农”纱笼 ——用布缠裹腰和双腿 “绊尾幔”纱笼——用一块长约3米的布 包缠双腿,再把布的两端卷在一起,穿 过两腿之间,塞到腰背部,很像我国的 灯笼裤。 女式:筒裙
泰国服饰
泰国服饰
新加坡
新加坡人的国服是一种以胡姬花最为图案的服 装,在国家庆典和其他一些隆重的场合穿着。
奥黛(Ao Dai),是越南的 传统服装,在现代越语里 “ao”则指遮盖到颈部以下 的服饰,而dai的意思是 “长”。它通常使用丝绸等 软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长衫, 类似中国旗袍,胸袖剪裁非
身着越南传统婚礼服奥黛 的女子
罗衣(Longyi)也称纱笼,是缅甸男 女老少皆宜的传统服装,看上去像是 筒裙,实际上是将一整块棉布围在腰 上,向左折过去再绕回中间掖入腰间 是女性的穿法,叫“特门”;直接在
有美丽的图案。
朱利达尔 是穿在下身的一条紧身裤子,裤上身宽松,裤管上大下小,到脚部时,
变成了小裤管。这种自膝盖以下逐渐收紧的裤子,被人称为收腿裤。
杜巴尔达则是一种长约3米左右的围巾,通常搭放在胸前,两端分别垂于肩后。
阿拉伯
阿拉伯传统服饰属于伊斯兰服饰范畴,因此伊斯兰教教义 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统摄这种服饰文化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 想。 要求:1. 服装必须遮盖羞体 2. 反对服饰上的奢侈浪费 3. 反对男女不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